APP下载

志愿军令人捧腹的“第一次”

2022-05-22

少男少女·校园 2022年5期
关键词:第一次王英硫磺

战争的历史值得阅读,是因为这种历史能够催生伟大与光荣。

生动地记述一场战争的历史很重要,深刻地记述战争中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更重要,因为前者是“昨天”的事情,而后者又会在今天传承,并将影响到我们的明天。

中国人民志愿军自1950年10月入朝作战后,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现代化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这个过程中,我军付出了重大的牺牲,歼灭了大量的敌军,打出了国威、军威。其中,因为在异国他乡与17个国家的军队作战,也不乏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捧腹大笑的战场轶事。

第一次看见美军黑人士兵

烟台峰、松茸洞阻击战在激烈进行中,42军124师370团2营副营长赵际森奉命带领5连偷袭美军的一个制高点。为了减少伤亡,他决定尖刀班首先摸上山,占领制高点后,再掩护部队展开攻击。

尖刀班的几名战士都是作战勇敢、战斗意志顽强,并且求战心切的老兵。当尖刀班进至前沿阵地时,战士们发现整个阵地的敌人没有动静,只是隐隐约约地看见弹坑里面、工事边上有30多个横七竖八的睡袋,躺在里面的人,不时传来呼噜声、梦话声。站岗的一个美军哨兵靠在一块石头上在打盹。

这是偷袭守敌的好时机。班长一挥手,战士们迅速向前扑去。大家正要动手,可近前一看,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他们看见露在睡袋外面的美国大兵的脑袋四面都是黑乎乎的,不知道是人还是鬼,谁也不敢贸然上前动手。

以往我军大都是与南朝鲜军作战,他们的肤色和我们一样。出身于世世代代农民家庭的战士们,见识也不广,根本不知道美国还有黑色人种,更不知道还会有黑人士兵到朝鲜战场来打仗。

这时候,不知是谁冒出一句:“鬼!”这一说不要紧,几个战士也随声附和着说道:“鬼!是有鬼!”

这些见“鬼”的战士们慌慌张张地转身就往山下跑。爬到半山腰的赵际森见战斗没打响,尖兵班的战士们就慌慌张张地退下来了。他赶紧堵住他们问道:“什么东西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

战士们惊慌地回答着:“鬼!山上有鬼!”

一听说山上有鬼,趙际森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一听这些不着边际的话,马上说道:“我长这么大也没见过鬼,今天倒要见识见识鬼的模样!”随即果断命令说:“你们几个都给我立马回去,有鬼也得拿下这个山头!”

说完,他就和连长各带一个排向山上发起攻击。

这时,被我军怕鬼的战士们一闹,山上的美军黑人士兵已经发现了我军的进攻企图,仓促地用火力阻止我军前进。带着一肚子气的赵际森摸爬滚打,带领战士们突入敌阵,很快就击毙了10多名负隅顽抗的美军黑人士兵,把一个排的美军打得七零八落。

天大亮的时候,战士们围聚在“鬼”的尸体前面逗乐:“这回咱真是活见鬼了。美国佬怎么长这副熊样?”

第一次见到鸭绒睡袋

我志愿军第42军在黄草岭、烟台峰阻击战期间的一天夜里,371团1营的前卫连3连连长王英带着战士们沿铁路往南前进。到了龙水洞时候,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绊得摔了一跤。他爬起来时,一时身体不稳,就一屁股往绊倒他的东西上一坐。

他感觉到不对呀,怎么软乎乎的?

他用手往下边一摸,咋好像是一个人呢?

原来是一个美军士兵正躺在鸭绒睡袋里面睡觉呢。

这个家伙被王英一屁股就给坐醒了,于是在睡袋里扭动着身躯,挣扎着从王英的屁股下面钻出来。

王英大骇,当他定睛发现竟然是一个美国大兵的时候,立即跳起来,迎面就是一脚侍候,踢得那个美国大兵往后倒地,哇哇地乱叫。

王英又从身边战士手中接过刺刀,上去一刀就结果了他的性命。附近还分散着几十个鸭绒睡袋,在夜色中战士们都没在意。王英杀了这个美国大兵后,几十个鸭绒睡袋里的美军士兵很快就惊醒了,他们纷纷从睡袋里钻出来,与3连的官兵们拼起了刺刀。

有两个美国兵不知深浅地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嚎叫着刺向王英。王英伸出双手,一手抓一把枪,顺势一拖,就把两个人高马大的美国大兵摔倒在地上。剩下的美军当即被王英的勇猛动作吓蒙了,纷纷扔下枪支弹药和鸭绒睡袋,立马就逃之夭夭。

从这天起,我军官兵们才知道,美军的背包里装的是鸭绒睡袋,也知道了鸭绒睡袋是个轻便保暖的好玩意。

第一次吃朱古力

1951年1月7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进行仅7天,志愿军就向南推进100余公里,占领汉城,进军到“三七线”附近。

当时,天气奇寒,滴水成冰;沿途群众跑光,房屋烧光。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说:“真没想到,中国军人在这片毫无生机的荒原上,发起了元旦攻势。”

第39军116师347团尖刀排,突破临津江后,追敌人追得太快,补给跟不上,断粮两天,饿得头昏眼花。

1月7日,在“三七线“附近,打了一个追歼战,消灭了南朝鲜军一伙溃兵,俘虏几十人,其中有一个是美军顾问。

尖刀排战士秦成观,对美军顾问搜身。他脖子上挂着一架M-16型7倍军用望远镜,被摘了下来,上交给排长。

从他身上,搜出一大包深棕色块状东西,秦成观没见过,以为是爆破用品。俘虏比比画画,表示这个能吃。

秦成观尝了一下,味道很香。吃了一大块后,体力立马恢复不少。一问排长,才得知这叫巧克力块。

“这巧克力块又轻便,又耐饿,还好吃!”

第一次见防弹衣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时,志愿军某部尖刀排突破临津江后,在一条山涧处,见到一伙南韩士兵,有百十号人,正准备炸桥。尖刀排边扫射边冲了上去,一下子抓了30多个俘虏,其中一个是美军顾问。

战士们对美军顾问搜身,以防他身上藏有武器。

他的外套里面,有件白坯布背心,光洁滑亮,不是棉布。俘虏比画半天,意思是可以防子弹。

“骗人!这么薄的布,可以挡住子弹?” 战士们哄堂大笑起来。

最令人好奇的,是搜出一个金色小药瓶,里面有一些白色药片。俘虏表示,这不是口服治病的药。

那这是干啥用的?

美军顾问从地上弄了点雪,放在饭盒里,化成水之后,扔了两个小药片进去,冒泡之后,有一股气味出来,然后直接喝了。

战士们十分惊异,这是何方妖术?

有战士说:“美军是不是搞封建迷信?穿卦衣,喝符水,玩刀枪不入?”

第二天,团干事告诉大家,白坯布背心是美军最新研制的“防碎片背心”,也叫“尼龙防弹衣”,这是全团第一次缴获。它只能抵挡小口径枪和小的弹片,对中口径步枪几乎无效。

至于那个药瓶子,装的是氯化净水片,可以杀灭病菌,去悬浮浑浊物,净化水质。

什么道理?大家弄不大懂。

劳成观说:“嗨,美军胆小怕死,没有拼命的勇气,只会依赖先进武器装备,终将成为志愿军的手下败将!”

抗美援朝中,敌我之间,不仅武器装备对比悬殊,其他单兵随身用品,差距也很大。但是,志愿军全体将士,靠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高昂战斗意志,靠着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靠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与“武装到牙齿”的强敌进行了殊死较量,以弱胜强,打出了国威、军威。

志愿军战场上“开洋荤”

1951年1月3日晚,志愿军第50军149师445团1营和446团2营在汉城附近的高阳地区,把英军29旅的一支装甲部队,堵在了被后来英军战史称为“死谷”的一道谷地。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激战,我军指战员用炸药包、爆破筒和手榴弹等极为简陋的步兵武器,歼灭英军第29旅皇家来复枪第57团一部和英军第8骑兵(坦克)团直属中队(皇家重坦克营)全部,炸毁敌坦克和装甲车27辆、汽车3辆,缴获坦克4辆、装甲车3辆、汽车18辆、榴弹炮2门,毙、伤敌200余人,俘敌少校营长以下227人。

这场步兵打坦克的战斗结束后,上级命令445团1营负责打扫战场。林家保当时任该营教导员,老人说:“那是咱们这帮土包子又开眼界又得意,又出洋相又抓瞎的差事。”

英军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全被我们堵在了谷地里。下了公路的坦克、装甲车多数都被炸毁了,东倒西歪、横七竖八地躺在沟里、稻田地上。公路上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有相当一部分是好的,车灯开得通亮,马达还在“轰轰隆隆”地叫唤。

英国兵呢?有的被打死了,伏在方向盘上,有的鸟散了!

英国兵打仗的时候挺凶,打不赢了,当俘虏却很坦然,很痛快,也蛮有风度。

多数俘虏是喊话喊出来的。本来战斗意志就差,打了一夜,叫志愿军的“拼命三郎”们打怕了。有两个英国俘虏,从坦克里一爬出来,就用生硬的中国话一个劲地说:“艾德礼(英国首相)坏,跟杜鲁门跑!艾德礼坏,跟杜鲁门跑!”

有几个俘虏,是戰士爬上坦克炮塔,一边用手榴弹敲炮塔盖子,一边喊话给弄出来的。里面的英国大兵挺听话,战士们一喊,他们就把炮塔的盖子打开了,先慢慢举出两只手,再缓缓伸出一个脑袋,一个个磨磨蹭蹭地爬出来后,双手举得高高的,你不让他放下来,他绝对不放下来,非常正规。

有一辆坦克,里面最后爬出来的是个什么东西?一条拖着尾巴“汪汪”直叫的洋狗!蛮有英国绅士的闲情逸致。真不知是来打仗,还是来旅游的?

还有从树丛里抓出来的。英军俘虏比国民党军俘虏要文明多了,有些事情配合得还蛮好。

部队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基本完好的坦克、装甲车、汽车、榴弹炮还不少,成串地停在公路上,不能丢下来不管。天一亮,美国飞机就要来轰炸,炸坏了多可惜。

可是,全营官兵无一人会开,咋办?到俘虏堆去找找试试吧。

这时,上级派来的翻译还没到,对抗虽然停止了,但“对话”还不能进行,只好用手比画:指指坦克、汽车,再用两手做出掌控方向盘的样子。一些俘虏还挺帮忙,指了指他们中间的几个:

“呶,呶。”

就这样,完整的4辆坦克、3辆装甲车、18辆汽车和2门榴弹炮,被俘虏们开到了距战场稍远的另一个谷地,然后战士们再砍来松枝,加以伪装。

最使干部战士感兴趣的,是英国军队每个营都配有给养车,上面有不少好吃的东西,面包、压缩饼干、牛肉干、罐头、香烟等等。让大家入朝后第一次开了“洋荤”,美美地解了解馋。

打扫战场的时候,正好一支朝鲜人民军路过,林家保就让战士们把一部分骆驼牌香烟和食品分给了他们。嘿!人家那个高兴啊,一个劲儿地伸出大拇指“东木,东木”(同志的意思)叫个没完。

清理给养车的时候,林家保特别吩咐要多收集罐头。那东西,又好吃,又便于存放、携带。结果,发现了一种20斤装的罐头,上面虽有英文说明,但战士们都不认得。只好用十字镐刨开,往里一看,全都是黄色粉末状的东西,但无一人识货。

咋办?你猜!

“是涂料。”一个“见多识广”的战士说。

马上就招来反驳:“胡扯!打仗带那么多的涂料干啥?”

“是硫磺吧?”另一个战士犹豫了。

这回反驳的少了,“哦,是有点像。”

“打仗带这么多的硫磺干什么?”

“人家讲卫生,八成是用来消毒的。”

“不要!不干不净,从不生病。”说着,一脚踢到车外雪地上。

用十字镐再刨开一筒,“他奶奶的,还是硫磺!”又是一脚,再踢到雪地上去。

“把这堆大罐头都刨开看看,别把真罐头扔了。”林家保吩咐。

就这样,十字镐刨开一筒,踢上去一脚。一边踢一边骂:“这帮狗日的,带啥不好,净带些没名堂的东西,让我们白费力气!”

不一会儿,车外一地“硫磺”。

车上的战士正在对“硫磺”发气,押往后方的俘虏队伍走过来了。走到“硫磺”跟前,一个个都停了下来,“叽哩呱啦”地不知说了些啥。

把林家保他们都看愣了:难道“硫磺”里有名堂?

这时,队伍里走过来个英军俘虏,指了指地上的“硫磺”,然后一手做端碗的手势,另一只手,做从“碗”里往嘴中扒饭的动作。

林家保他们面面相觑,“是吃的东西?”一位战士刚要去尝尝,被林家保拉住了,“慢点,要是有毒药怎么办?你没见过美国鬼子往老百姓的村子里丢炸弹?心眼儿比国民党还毒!”

俘虏看明白了,走近用手指头抠了一坨“硫磺”放到嘴里,又伸出舌头在嘴边舔了一圈,然后站起来,两手一摊,“叽哩呱啦”地又不知道说了些啥。

一位胆大的战士也上前尝了尝,对投向自己众多的目光摇了摇头,说:“甜兮兮的,尝不出来是啥东西,反正不是‘硫磺’。”

俘虏知道这帮“土老杆”还是“懂不起”,干脆在地上摆3块石头,找来一顶钢盔放上去,再找来点破布条,打开汽车的油箱盖,蘸满汽油,塞到钢盔下面,点着。然后,抓一把雪放进钢盔里,等雪化了,再抓一把“硫磺”丢进去,找一根树枝在钢盔里一搅,黄澄澄、稀溜溜的“硫磺”凝固了,钢盔里飘出了一股香喷喷的鸡蛋味道。

俘虏端开钢盔,用树枝挑着鸡蛋自己吃了起来。

胆大的战士不等人家请,主动凑了上去,尝了一口,还没等鸡蛋咽下肚,就高兴地叫了起来:“妈妈的,是鸡蛋!”

林家保乐了,“快!赶快把‘硫磺’!不!把鸡蛋罐头都捡回来,给各连分下去,要快!”

其实,那不是鸡蛋,是鸡蛋粉。

可惜的是,缴获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被随后临空的美军轰炸机,一辆不少地炸了个稀烂。

林家保他们睁着个大眼睛,看得目瞪口呆,全傻眼了!

回过神来后,一个个跺脚直惋惜:唉!好不容易缴获点好装备,全完了!叹完气,再幻想后悔药:要是我们自己有驾驶员,把坦克、装甲车和汽车开远一点,就不会吃这么大的亏了嘛!

惋惜归惋惜,林家保他们还是挺自豪的:“我们这群土包子,凭着落后的武器装备,也能打这么大的胜仗,这本身就是奇迹。以后,看谁还敢小瞧咱们中国军人!”

猜你喜欢

第一次王英硫磺
Dinosaur Extinction
大卫上学去
樱花雨
吵架
错误百出的生活小常识
每当我回到故乡
过剩来袭:硫磺后市阴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