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在普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实验研究
2022-05-21章扬安李成玥
章扬安,李成玥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体育运动是学生增强体质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也提出“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基于此,体育教学需要使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按体育学习的先后顺序,我们可将学习过程分为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三个递进阶段。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将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即“水平一”为小学1~2 年级,“水平二”为小学3~4 年级,“水平三”为小学5~6 年级,“水平四”为初中7~9 年级,“水平五”为高中10~12 年级,“水平六”则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学习目标。其中“水平四”阶段尤为重要,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需要结合自身学习兴趣,以适合自己的技术项目开展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也为培养其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坚强体魄的奠定坚实的基础。
专项运动技能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其不同需求及学习特点进行教学。新课程改革对传统课程的最大突破就是扩大了学生对专项课程的选择权。近几年苏州市体育中考的项目及标准加大了对专项运动技能的考核,引起社会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引入专项教学技能是一种趋势,但这种趋势难免会与传统教学产生冲突,但将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引入初中体育教学中势必会推动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分组实验,过程如下。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对象是两所学校的全体初一学生,分别有242 人(男120 人、女122 人)、210 人(男108 人、女102 人)。对照组学生是两所学校的全体初一学生,分别是151 人(男74 人、女77人)、112人(男54人、女58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出于研究需要,我们通过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图书馆和中国知网,以“专项运动技能”“体育中考”为核心关键词,查阅了200 余篇相关专著和期刊文献,对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体育中考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2.专家访谈法
研究开展之前,我们走访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苏州市体育教研员、资深特级体育教师等,听取他们关于“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引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宝贵意见。
3.问卷调查法
研究方向和内容确定后,我们结合“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融入体育中考”的相关问题,设计师生调查问卷,邀请专家对设计好的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在专家一致认为问卷效度较高后,向两组实验对象发放问卷并回收,各发放调查问卷715 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4.教学实验法
在教学实验前,为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基本身体素质测试,测试后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过程中,实验组运用“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方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教学;实验后,运用两组间t 检验,验证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身体素质产生的差异。(见表1)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n=715)
5.数理统计法
我们采用SPSS22.0 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种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前后产生的差异。
6.逻辑推理法
我们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而在理论层面确定将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融入初中体育课堂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专项运动技能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任务、体育运动的价值、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健康保健知识;实践部分包括基础类(田径、体操、游泳等)、集体项目类(篮球、排球、足球)、韵律操类、民族体育类(武术、跳绳、踢毽等)、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等)。教师可把相同类别的内容作为一个专项运动技能进行集中教学,侧重体育中考项目,以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专项运动技能。以此为目标,实验组选定篮球、排球、足球和田径作为选择性专项运动技能教学的内容;对照组教学内容没有特别规定,但要求篮球、排球、足球参照传统教学计划安排,三个项目每学期不得超过8学时。
(二)实验的准备和补充
两校实验组在实验开始的第一学期,课堂教学内容不涉及选定的篮球、排球、足球和田径四个专项运动技能和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等),整个学期作为实验准备期用于其他规定内容的学习。体育中考结束后,实验组的全体学生进行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等)教学至初中课程结束,这段时间作为实验的补充期。实验准备期和补充期设置的目的是考虑平衡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对照组则不设置准备期和补充期。
(三)实验的过程及评价
在之后的学期中,两校实验组实施篮球、排球、足球和田径四个选定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规定每学期必须有田径加一个球类内容的混合教学,田径每节课时占比不超过1/3;同一学期球类教学不超过两项;每项球类教学累计不少于36 学时;在“水平四”教学内容完成的情况下,可将“水平五”或“水平六”的内容提前,目的是提高每个项目的实际教学水平;规定仅针对两校实验组的课堂教学,对两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锻炼时间和形式都不作规定。所选考核内容从各项球类的实战要求出发,设置能甄别实际运用技术的组合技术考核内容和标准。篮球考核内容包括运球、传接球、跑动中投篮;足球考核内容包括运球、传接球、射门;排球考核内容包括对墙连续垫球、对墙连续传球、发球和接发球。
三、“专项运动技能教学”的结果与分析
中学时代的三年正好是学生的“青春期”,这时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非常快速的时期,因此我们单纯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前后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排球、足球基本技能对比
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方法相对单一,仅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应试技能,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关注较少,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在课前进行了单元目标的设计,不仅在技术动作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上以中考成绩为目标,还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最终任务。
实验结果显示,除了排球垫球,其他项目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都有明显差异(p<0.05),可见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对学生综合技术的提高有明显帮助。通过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比赛中,以赛代练,以赛促练,将球类运动的各种技术在比赛中灵活运球。传统教学中的学生在课后不会单独练习一个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后,学生只要想到某个球类项目,就会去通过比赛练习,实验组的身体素质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篮、足、排球教学实验结果统计(n=715)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中考部分项目及总成绩的对比
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体育课经常被随意占用,体育老师较少严格按教学计划上课,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学生的体能得不到均衡发展。体育中考的出现使得学校对准中考目标,更加关注跳绳、球类技巧、立定跳远、长跑等考试项目。为了更加接近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苏州市对中考体育标准进行一些微调,增加了难度,以求接近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希望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从表3 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中考成绩均稳中有进,但是平均分差别不大。原因在于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很有帮助,但传统教学模式训练的针对性比较强,将有限的时间集中用在几个项目上,提高了动作的熟练性和技巧性,使效率达到最大化,因此中考的成绩也不差。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中考总分的对比分析(n=715)
四、“专项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及实施建议
(一)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将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引入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实践是成功的。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中考成绩有所提高,学生课堂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加,达到了教学试验的预期目标。
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地位,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在球类项目中部分技巧性指标有明显差异,学生课余练习增加,自我锻炼意识得到了提高。
(二)建议
首先,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课程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指导与引领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竞赛类的“备课”“赛课”组织教师去已开始专项运动技能课程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等,通过多种渠道来改进教学方法,可为专项运动技能教学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实施初期必然会有不稳定因素,这就需要相关专家和一线体育工作者加强交流沟通,形成资源共享。教学方案的设计可以从同题同构到同题异构,再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资源共享可以让更多的体育教师了解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做到去粗取精。
总之,专项运动技能教学作为特色教学课程,在提高学生整体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挖掘了学生个性潜能,使学生形成了自主研究、积极探索、敢于实践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