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材中插图的特点及美育意蕴

2022-05-21刘萧阳

辽宁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美育文本教材

刘萧阳

(沈阳师范大学)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学校美育工作的总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发展的关键时期。统编语文教材是美育体系建构的主要载体,而插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分析教材插图的功能、美育意蕴及其价值,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美育工作,探索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语文教材中插图的美育价值

(一)情感意蕴的形象化呈现

插图既是一种形象化的表征方式,又是一种烘托气氛的情感载体。形象性与隐匿性是插图的两大特征。插图的形象性在于它能生动勾画与课文内容相符的画面;而隐匿性在于它能融无形于有形之中,悄无声息地诠释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意蕴。这种基于情意刻画的深度融合,是艺术美感领域的一种突破性的表现手法,也是美感元素的集中体现。

(二)视觉艺术的表达再现

作为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插图是创作者在忠于教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创作的,具有阐释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征。插图再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文风貌,是社会时代大轮廓的整体缩影。绘画者采用线描构图,运用一系列绘图技巧,对所绘图像精心勾勒,使图像的艺术性特征得以凸显,从而更好地展现出时代背景下的人文风貌。在语文教材中,文字与图画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相较于文字,图画能更加直观地发挥审美育人功能。

(三)实现文本观念的有效传递

插图可基于特定文本内容进行观念的传递。插图既有独立性,也有一定的从属性。独立性是指对插图自身而言,它并不是文本内容的附加说明,而是能进行形象展示与情感传递的独特存在。插图需要契合文本思想,承担传承文本价值观念的使命,通过配合语言文字,利用图像将所要传达的价值观念体现在教材之中。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绘画者要充分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义、观念、思想等,通过形象的技巧将其融入绘画之中,使读者能清晰地体会课文的意境,这样的插图具有情感符号与意象形态渗透融合的特征,能进一步表达文本的主旨内涵,引导读者感受文本,进而发挥其审美鉴赏和阐释功能。

二、语文教材中插图的特点

教材中的插图是辅助语文教学的有利工具,它能深入描绘微观视野下社会的变迁,也能集中反映时代发展中的人文底蕴。

(一)色彩鲜明,烘托主题

插图常以和谐相映的色彩而引人注目,不同的色彩会起到不同的效果。暖色调能带来温暖柔和、明朗清新的感觉;而冷色调则会烘托出严肃、紧张的气氛。

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插图,以舞狮子的场景点明单元主题: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插图以暖黄色为基调,用偏暗红的色调描绘了儿童在鼓上嬉戏玩耍、舞狮则站在绣球上的欢乐场面,烘托出喜气洋洋过新年的祥和氛围,切合“传统节日风俗习惯”这一主题(见图1)。

图1

《京剧趣谈》一文中的插图将京剧中具有鲜明特色的穿着打扮呈现出来。只见京剧表演者手拿马鞭,神采奕奕,衣着鲜亮,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印象深刻。此外,这幅插图也与文中讲述的内容相呼应,表演者的姿态展现了中华美学特征。京剧是国之瑰宝,这幅精致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中华戏剧文化的精妙和博大,从而将《京剧趣谈》一文的主旨简单明了地传达出来(见图2)。

图2

(二)构图精细,契合主题

插图可以有效地传递情感,将读者代入情境之中,使其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当然,这需要准确的信息、勾勒精湛的笔触才能使插图传达出更深的情感内涵。

统编语文教材无论是在课文的选取上还是在插图的绘制上,都充分展现了英雄人物的特征,让学生铭记历史,感知当下生活的美好。

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中的插图形象地刻画了狼牙山五壮士临危不惧、奋勇向前的坚毅神情,他们牺牲自我,保卫祖国的精神值得后人永远铭记于心,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见图3)。

图3

《灯光》一文描写郝副营长在黑暗的环境中借着微弱的灯光认真读书的场面,表达战士对光明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如图4 所示,文中的插图并没有描绘在危急时刻郝副营长舍己救人的画面,而是借读书场景契合文章主题,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他们大无畏、勇于奉献的精神。插图所展示的神韵,刻着战争年代的印记,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图4

(三)布局巧妙,深化认知

合理的插图分布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读者深化认知。有时,仅依靠文字叙述难以深入人心,插图的出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插图如何编排、如何展示又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桥》一文中对开的插图(见图5)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山洪的迅猛和人们过桥时的急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5

《长征》一诗中的插图(见图6)布局也同样采用对开式,翻开书页,背景图上方是毛笔书写的诗,展现了书法之美;而下方一幅完整的长征画面映入眼帘。战士们攀爬雪山、艰难前进的画面有助于读者融入情境,感受诗中表达的不怕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细细体味过往的峥嵘岁月。

图6

这种巧妙的插图排版方式完善了语文教学中插图的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选图经典,展现古韵

插图能传承经典文化中的意蕴。生动形象的画面建构能使插图以静态的形式展现文字中的动态描写之美。教师可借助教材插图,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画面更好地融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妙与中国元素特有的韵味。统编版语文教材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元素的融入,增加了很多极具代表性的风景名胜和展现历史建筑古迹的优美插图,有助于学生传承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

如课文《故宫博物院》中的插图(见图7)呈现出故宫建筑群整体对称的建筑风格,将紫禁城的规模及建筑布局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画面中,最为著名的三大宫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位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一眼望去,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借助这一插图,教师在课堂上就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故宫博物院的宏伟壮观,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布局的和谐统一,并由此引导学生品味故宫博物院的古典之美、故宫建筑群的形式之美以及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图7

《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的插图(见图8)描绘出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从晴朗天空到翠绿杨柳,由洁净道路至青青客舍,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插图色彩鲜艳,诗人与友人举杯对望,深切祝愿友人前路珍重的画面充满了离别之际的浓厚情谊,将无言的送别场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细细体味古诗语言的韵味和蕴含其中的真挚情感。

图8

三、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进行美育的途径

(一)以图感知,提升审美素养

感知美是审美教育的出发点,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是美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多数学生在翻开教材时,首先看的不是文字,而是一幅幅色彩艳丽的插图。注重发挥插图的审美引导功能,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关键。教师可从插图中提取审美元素,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合理运用插图的功能性特点,注重细节,能使学生从细微处发现生活之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析图入境,培养创造能力

教师可利用插图的形象性特征,将学生带入图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插图都以趣味生动的笔触展现富有童真、充满幻想的儿童世界,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尽情汲取精神食粮,充分发挥想象力,完善人格。教师可在“语文园地”的练习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动笔写作,用文字创造美,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审美想象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的共同提升。

(三)识图知意,弘扬时代精神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一改之前色彩单一、布局简单的风格,以崭新的方式与文本有机结合,无论是在布局编排、色彩结构、细节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人性化的设计。插图的选取更贴近社会生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体现社会正能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插图,注重结合时代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挥插图的美育价值,使语文教学与时代发展主题相呼应,与美育工作相融合,实现“和谐育美,美美与共”的目标。

猜你喜欢

美育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