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

2022-05-21叶宏萌胡家朋李灵杨自涛华伟平罗斌袁旭音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明育人监测

叶宏萌,胡家朋,李灵,杨自涛,华伟平,罗斌,袁旭音

(1.武夷学院 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2.武夷学院 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站在深入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关口,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发展观,已不是单纯的环境保护范畴,而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1]。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堂思政建设[2],那么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生态环保类专业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3-4]。

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作为生态环境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是环境监测的补充,更是对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和延伸[5],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6-7]。同时,该课程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是相关专业课协同育人的主阵地[8]。同时,生态监测与评价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和融合性强的课程,涉及的研究领域广泛,发展日新月异,社会需求多样化,然而,相关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教学教研经验累积尤为缺乏,对应的教材建设和内容更新不尽完善,有关的课程(类)教学改革研究多集中于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等方面,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凸显生态文明思想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报道鲜见[5,6,9]。因此,亟待剖析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思想融入该门课程的针对性教学改革与创新对策的研究。

1 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问题

当前国内有关生态监测或环境监测方面应用最为经典和普遍的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罗文泊和盛连喜主编的《生态监测与评价》,该书于2011年6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发行,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0];另一本是主要由奚旦立主编的《环境监测》,该书出版历史较久并及时更新内容,由1987年5月第一版至2019年1月第五版,截止当前共五个版次,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属于“十一五”(第四版)、“十二五”(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1]。笔者近十年来一直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类的教学与科研,连续开展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开设的环境工程、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对应的环境监测、生态监测和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的主讲教学工作,总结了以上两本教材在实际针对性教学应用中存在的欠缺和不足。具体而言,前者作为我国第一本也仅此一本的《生态监测与评价》教材,全书共计125页,内容广泛又精简,针对生态监测和生态评价的定义、发展、生态学理论基础、生态监测计划、设计和生态评价程序、方法及案例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但是内容广度有余,更新不足,深度欠缺[5],属于概论性质的介绍居多,难以实现多个具体知识点的精讲精练,尤其是对生态重点监测指标的筛选、监测实验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等的理论和实践细节介绍缺乏;后者(以第五版为例)全书共计435页,内容丰富又详实,全书偏重于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具体指标监测方面的介绍,对某些指标的常规测试方法与仪器原理介绍过于详细,和其他相关设置课程的内容重复和交叉较多,对环境监测评价和生态监测评价及案例的介绍欠缺。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在当前主流教材的辅助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突破现有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1.2 教学理念和思政融合问题

思政教育理念转换是思政课程建设的基本前提。长期应试教育模式下,传统教育重智育、轻德育,教学理念偏离[12]。教师习惯于依赖课程教材,主张教条主义、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同时教学思维固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与此相对应,多数大学生以被动学习为主,重理论、轻实践,以“实用主义”为原则,围绕应试教育考核内容为学习和复习重心,忽略课程本该应学应知应会的思政内涵[7,12]。一定意义上讲,传统教学认为专业知识的教学侧重于知识的“求真”,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要求“真善美”的统一[3]。因此,知识领域的“真”如何融入“善与美”,挖掘原有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基因”,以此“元素”和“基因”为切入点,融入生态文明思想,把握好“人才培养辩证法”,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成为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3 课程考核问题

课程思政的科学考核评价存在难度。课程考核指标和考核比例极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传统的课堂管理、作业布置和试卷测试等评价方式难以体现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主观意识[7-8]。如何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结合起来,秉承“注重过程,形式多样”的思想,完善“线上线下”综合考核办法,突出课程思政内涵要求,制定出更为科学、精细、全面和系统的评价指标也是当前课程思政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点[12-13]。

2 改革思路与创新对策

2.1 改革的整体思路

鉴于当前的问题分析,建议该门课程思政教学应结合前期基础、顶层设计、师生共建、效果巩固和达成目标等多方面开展系统性改革,整体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整体改革思路Fig.1 Overall reform ideas

具体而言,该门课程的改革对策如下:(1)立足专业课程学术内涵,挖掘专业知识所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教育价值和资源,并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建立一套符合环境生态专业育人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2)开展以案例教学为载体,组织案例式、启发式、参与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将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筑牢大学生“绿色低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理念;(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组织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兴趣团队,开创线上“环球眼”专栏,植入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和深入思考,确保思政教育的长效性;(4)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制,秉承“注重过程,形式多样”的思想,完善“线上线下”过程的综合考核办法(详见表1),巩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5)建立课程思政集体研讨制度,整合生态、环境专业师资力量,加强“梦之队”的筑梦人队伍建设,扩宽评教渠道,开展教学反思,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

表1 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占比Tab.1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scores

2.2 改革的创新对策

改革的创新点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创新思政教育理念,融入生态文明思想,把握好“人才培养辩证法”。思政教育理念的转换是思政课程建设的基本前提。改革将力争改变以往长期应试教育模式下传统教育“重智育、轻德育”教学理念偏离的习惯,立足生态文明理念,树立协同育人、整体育人和发展育人的理念,因势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兴,落实课程思政的有效衔接,实现生态文明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把握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内涵。

其次,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强化生态文明思政元素的融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并注重时代性、前沿性的相关教学内容和实践案例的引入,特别是开展教材的二度开发,注重教材内容和相关思政教学资源的解构与重构,并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元素,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拓展课程思政的建设方法和途径[14]。

最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个性化教学方法,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注重“术道结合”,引入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案例教学为载体,组织案例式、启发式、参与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发动并组织学生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兴趣团队,创造性地开办线上“环球眼”专栏,细化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和深入思考,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环境人的责任与使命”,使生态文明理念无痕融入课程教学,让课程思政切实发挥全面育人功能。

2.3 改革的建设成效

该门课程改革在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2018级环境生态工程学生(58人)的具体教学应用中,呈现了课程改革的初步建设成效。具体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归纳:

从教师角度来讲,通过该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综合素养,增加典型思政案例搜集、建立和完善的敏锐性、针对性和积极性,并增强了思政内涵和专业知识融合讲解的把握能力。

从学生角度来讲,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将思政案例融入专业课堂,并积极投身参与“环球眼”生态环保时政案例的搜集、解读和总结,扩展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面,并且培养和树立了学生爱国、爱家、爱生态的思想意识,更深刻理解了生态环保专业培养的需求,树立了专业学习的自觉性、自信心和自豪感。

3 小结

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是生态环境类的核心专业课程,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作为生态环保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肩负引导其深刻理解、全力支持和力争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理念的责任和担当。文中从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角度,剖析了该门课程的当前主要存在的教材建设、教学理念和课程客观量化考核问题,并提出强化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强化顶层设计和师生共建的思政教学总体改革思路与主要创新方案,今后还需要在相关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进一步细化思路和具体方案,并在实际应用和实践中加以补充和完善。

猜你喜欢

文明育人监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