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音乐的维度管窥近代美育思想
——以蔡元培、萧友梅、宗白华为角度展开分析

2022-05-21贾广晨

河北画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宗白华蔡元培美育

贾广晨

(聊城大学)

中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美育教育是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以音乐为例,这一时期真正进入了专业音乐教育时期,萧友梅从日本、德国学习音乐长达20年时间,给中国带来了专业音乐教育,是中国近代音乐专业音乐的开拓者。再后来,黄自从美国归来,赵元任、刘天华、贺绿汀等大音乐家纷纷投入到理解和传播新音乐,开始以新的艺术进行艺术教育或审美教育。当我们以考察和研究的心态进入萧友梅等音乐家的艺术教育人生历程时,不仅能够体悟到一位音乐家的魅力与风采,还会获得对今天艺术教育的深刻启示,从而以音乐教育来实现美育的发展,以音乐的角度来橄榄美育思想。

一、中西的结合和对近代美育观念的探索与建构

在二十世纪,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贫弱国家,但是美育渐渐成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共同诉求,尽管那时美育事业在中国尚未被重视,但中国丰富的历史传承力量,时代文化和教育的需要,使得许多有识之士在世纪之初就开始了他们的美育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在近代美育历史的发展中,梁启超、康有为、鲁迅、王国维、蔡元培等人都对美育从哲学,文化以及教育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探析,他们的认识和觉悟体现了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性的召唤,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就现实意义而言,是时代对它的需要。

图1 蔡元培像

(一)以美育代宗教说

近代学者蔡元培(1868—1940)1907年留学德国,曾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研究过文学、美学、哲学、历史及心理学等多个学科。近代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并一手创办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以及音乐传习所,并与萧友梅共同创办了国立音乐院并任院长。著有《蔡元培选集》,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也是美育的着力提倡者。他所倡导的美育思想比较先进,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中国美育和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在1917年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了“仿世界名校通例,取兼容与并包”的办学方针。他大力提倡美育的主张,使北京大学“学风丕振,声誉日隆”。他曾在近代著名杂志《新青年》中发表了文章《以美育代宗教说》。在这篇文章中,他从宗教、历史等角度分析了其与美育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要思想。其一,他认为中国应该建立起面向世界的具有现代启蒙意义的思想架构。其二,他认为中国应该积极打破传统思想桎梏,在不失去民族主体性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

蔡元培绝非不知道宗教所具有的终极关怀等精神超拨之功能,他也承认宗教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具有认知世界,陶养情感的功能,但是宗教并非是解决人类最深层次困惑的唯一途径,宗教信仰也不能与传统意义上的信仰简单地画上等号。所以他主张应当从义理去理解终极关怀,而不是将终极关怀当成宗教的专利。因此,严格来说,蔡元培是选择美育来代替宗教中的感情部分,来陶养和陪养人的高尚品格。在文章中他详细地论述了美育的教育作用和功能,在宗教与美育之间洞察到的微妙思想建构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面审美教育旗帜。

(二)美育思想的践行

由于蔡元培曾在德国留学,因此受到德国学者康德的美学思想影响。并且在我国近代思想上,他仍不失其传播西方美学思想之启蒙价值,他以西方之语言使之中国化,采用中国知识分子易接受的方式,宣扬他的美育思想。他在山河破碎,北伐战争,积贫积弱的中国进行了广泛的实践,从北大音乐传习所到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的成立。不遗余力的在不同类型的学校上设置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同时大力支持各种类型艺术院校的创办。对后世的美育系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美育教育奠定了基础。

纵观20世纪之初,蔡元培凭借其美育思想与美育实践,慢慢地与文人志士共同营造了盛大的美育氛围。美育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包括音乐、美术、戏剧等多个方面,而且成立了众多的美育教育机构,如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会,国立音乐院等。在这一时期,《新青年》《音乐杂志》《小说日报》《艺术杂志》等与审美教育有关的现代纸媒也相继问世,一批艺术家和音乐家也相继涌现,如萧友梅、胡适、茅盾、徐志摩、刘半农、赵元任、黄自也直接或间接,自觉不自觉对审美教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审美观念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乐观情景,也体现了西方与中国美育思想观念的相结合,这也符合当时中国特定的国情,开始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发展潮流。

二、机构的建立并致力于现代艺术教育和美育启蒙

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之父萧友梅先生怀有客观批判和包容的态度,曾在关于音乐及声乐的研究文献中,针砭时弊地指出了中国音乐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弊端,以及这些弊端所存在的原因,洞悉了20世纪音乐教育落后之根源。他在《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一文中,他强调了西方作曲技术理论的先进性,与他之前发表的中心问题都是极具争论的问题,但是他清楚,想要改变中国音乐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利用西方音乐作曲理论技术来改变国乐,必须有现代的音乐教育机构。萧友梅曾留学德国,早年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进行学习,并且于1913年公费赴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进修,同年10月进入莱比锡大学哲学系就读。根据其就学经历,萧友梅先生的思想深受西方影响,于1926年3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于1927年成立了中国第一所国立音乐学院。根据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他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包括经典钢琴曲《夜曲》、《D大调弦乐四重奏》、《哀悼引》;也有《在暴风雪中前进》、《新霓裳羽衣曲》等管弦乐作品。当然,一些经典的艺术歌曲如《问》、《五四纪念爱国歌》以及《卿云歌》等,也都重点突出了萧友梅对他思想价值美育观念的践行和体现,这些作品一方面运用了西洋作曲技法,一方面又采用吸取了中国独特的民族素材。除此之外,他结合近代中国发展现状,提出了除了要推广科学技术之外,还要重视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尤其是要重视音乐系统理论与作曲学在中国音乐培养的重要作用。同时,他又继承了蔡元培的美育主张。从萧友梅的价值观来看,国立音专的办学定位和教育思想是高瞻远瞩的,他主张国立音乐院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理应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为主要目的。同时要将世界音乐与国乐进行融合后发扬光大,既能够丰富国民音乐的种类与内涵,又能够培养国民美精神,不断提高音乐修养。国立音乐院共分为预科、本科、专修科、研究科以及各项选科,这一办学定位是解决中国音乐教育落后的有效之举,但这一措施并不理想化,但也正是这样的科目的丰富性和课程设置较为科学化,才适应了我国教育现状和参差不齐的年龄结构问题。此外,萧友梅非常注重教师的任用以及国立音乐院的办学质量。他不仅对在职音乐教师要求非常严格,在招聘选拔时对音乐教师的要求也非常苛刻。为了能够加快近代中国音乐进程,他先后聘请了一大批具有较高音乐造诣和教学水平的外籍音乐家到国立音乐院进行任教,包括苏联著名钢琴家查哈罗夫、大提琴家佘甫嗟夫以及意大利小提琴家法利国和沙特曼等。同时,他也聘请了一大批从国外进修归来的音乐家来到国立音乐院进行任教,包括青主、周淑安、应尚能等。萧友梅先生凭借着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重视艺术教育实践,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而成为了音乐家成长的摇篮,为近代艺术教育和美育的启蒙发展奠定了根本保证。

三、萧友梅与宗白华对美育观念的不同关切

宗白华祖籍安徽安庆,籍贯江苏常熟,是中国知名哲学家、美学家、诗人。作为南大哲学系的代表人物,他的美学观点对中国美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从研究内容上看,宗白华先生主要是研究音乐美学,而萧友梅先生主要是研究美术美学。宗白华先生对音乐美学的研究较深,并且对研究成果往往采用“散步”的形式进行论述。这种论述形式看似比较简单和分散,但是研究内容比较丰富,研究深度灵活,能够带给读者很多启发。宗白华先生在音乐美学教育研究中,认为想要提出中国美学的特点,应该加强分析和比较。通过不断的对比,才能够更加突出美学的特点。并且他将多年的研究成果编辑成书,在书中谈到了我国音乐发展史,以及从音乐创作、音乐演奏及音乐审美等角度,分析了我国音乐的发展趋势以及音乐美育的重要意义,对中国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对音乐教育进行了改良性思考。

(一)美育形式的改良思考

从萧友梅先生的角度上看,中国音乐虽然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但是在长期闭关锁国和内部政治环境下,中国旧音乐是落后于西方音乐的,同时也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萧友梅先生自始至终认为中国音乐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尽管存在着和声和转调 较少的根本缺陷导致音乐效果不尽人意。但是一旦给中国音乐加上和声和转调,原本单调的音乐也会变得丰富多彩,并且发出千变万化的声响。根据萧友梅先生的研究成果及观点来看,中国旧音乐落后的主要标志就是单声思维。为了能够扭转中国旧音乐的弊端,萧友梅先生历尽毕生心血,加大了对音乐美育的研究与推广,让中国旧乐焕发出时代的光辉,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而另一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虽然无法像萧友梅先生一样在专业技术层面上提出改进性的见解,但是宗白华先生能够从音乐鉴赏的角度上提出了自己关于发展美育的宝贵建议。作为知名美学家和教育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戏剧等中国特色音乐表演作品,应该从人物认定、剧情发展以及唱腔改进等方面进行调整。他认为音乐审美形象应该能够充分体现出德、善、美。宗白华先生将音乐美育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不断丰富音乐作品的内容,并且从逻辑语言、科学语言走进音乐语言,最终以艺术语言的形式展现出来。与此同时,宗白华先生的美育理念也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尤其是在当前百花齐放的艺术环境下,音乐美育不仅要关注到音乐艺术的本身,也要不断探索与歌曲相关的舞蹈、戏剧等表演形式,从而能够进一步启示美学,使其能够更好地发展。

(二)审美关注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观念上中,认为音乐不仅能够欣赏,还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尤其是在讲究“礼义廉耻”的古代社会,音乐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良好的传播。同时,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对人的精神起到一定的激励和升华作用,让人能够醍醐灌顶,实现精神上的洗礼与升华。基于此,萧友梅先生在美育的欣赏与创作思考方面,认为通过和声改良的方式,突出音乐的实用性作用,创作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作品。比如在近代被定为国歌的《卿云歌》,就是出自萧友梅先生之手。当然,萧友梅先生认为艺术都是比较实用的音乐,音乐对于集体生活以及人类文明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宗白华先生认为,在音乐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移情”创作,“陶情”欣赏。他认为人在欣赏和感受音乐的同时,能够使得自己的情感发生变化,在改造的过程中不断净化,最终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从艺术的角度上分析,移情既是音乐创作所需要的,也是进行音乐赏析所必备的。宗白华先生站在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立足点上,不断丰富各种艺术形式,将音乐和美术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音乐节奏表征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营造出节奏化和音乐化的空间,使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不断发扬壮大,也逐渐构成了宗白华先生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美育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

四、结语

近代以来,无论是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还是萧友梅对美育教育的探索及宗白华的美育思想,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并且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的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国内近现代的多位学者以中国当代美学为立足点,通过展开充分的音乐和美术美学研究,致力于发展中国民族特色的美育。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教育发展,离不开对本土美学的反刍。通过以中西的结合,身体的力行,及美育教育的实践再到致力于现代音乐教育和美育启蒙,教育机构的建立 本身就是对美育的积极探索,最终以实现以美育思想启迪人,以美育发展人,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意义和境界。

猜你喜欢

宗白华蔡元培美育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蔡元培借衣服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试论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对古希腊的中庸精神的阐释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