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创设“三忌”

2022-05-21沈晓琴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泰山教学内容创设

沈晓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到:“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三线”将是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即“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以及“情境载体串连线”,并指出“无情境,不命题;无情境,不教学”会是作文的命题思路。

现在,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广大语文教师虽都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问题,然而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想引入生活中的资源,却无从下手;想引发学生讨论,他们却沉黙不语;想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他们却面面相觑。但是,高效的语文课又是离不开“情境”的。经过研究,笔者认为情境创设有以下“三忌”:

一、忌在情境中简单机械地呈现教学内容

有的教师在讲解与“思乡”有关的课文时,会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展现家乡美丽风光的视频,以此来创设情境;有的教师在讲解与“感恩父母”有关的课文时,会展示一些有關父母的照片或物品,以此来创设情境。教师借助这些影像、图片或实物,只是在情境中简单机械地呈现了教学内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未必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到:“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阅读及创作作品等。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域中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等。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教师如果仅在情境中简单机械地呈现教学内容,就难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中提升能力。

二,忌创设的情境与任务毫不相干

有的教师在讲解《登泰山记》时,先播放一段“泰山日出”的视频,以此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为学生布置“循先贤足迹,赏泰山美景”的任务。任务具体包括:1.初读课文,了解各段的主要内容;2.跳读课文,找出作者登山的路线;3.赏读课文,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情境和任务看似都有了,但二者却毫不相干。教师创设完情境之后,就将情境“抛”置一边,直接去布置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前有情境,后有任务,情境与任务之间却没有丝毫关系。这样情境创设就是无效的。

我们创设的情境应与设计出来的任务密切相关。我们要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特定的任务,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是非常重要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一共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有“进行大单元教学”的意识,明确哪一个任务群需要布置哪些任务,再结合任务和教学内容去创设情境,完成教学的目标。

三、忌创设的情境脱离生活实际

有的教师在讲解《祝福》时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编剧、导演或演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故事。这样情境和任务固然很新颖,但学生往往难以很好地完成任务。他们要么胡思乱想,要么手足无措。高中生一般不具备与摄影、表演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无法很好地完成任务。有的教师在讲解《登泰山记》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设计登山路线图,再让他们结合课文内容为游客介绍日出奇观,最后设计文案,将其发到“微信朋友圈”里。但有的学生没有去过泰山,也不可能立刻就去往泰山。这样的情境离他们的生活太远,难以引导他们走进生活。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和主题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组织他们开展与生活相关的活动。

总之,如何创设情境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境,创设出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世界、与作者、与作品的对话。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95F84547-22D7-41A7-95B4-4F1C30819F91

猜你喜欢

泰山教学内容创设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美国民众雪中送别“泰山”
泰山天下雄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