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2-05-21顾玮玮

教育界·A 2022年8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便运算则是运算技能中一种特殊的计算方式,也是运算教学中的关键内容。提升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不仅能有效缩短学生的运算时间,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率,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本文将阐述提升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运算能力;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顾玮玮(1982—),女,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

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并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简便运算则是运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简便运算?简便运算就是在不改变原有结果的前提下灵活运用一些定义、定律、法则等将运算过程化繁为简的一种计算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为了提升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教师需要重视开展有关简便运算的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1]。下面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其他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加强口算训练,奠定简算基础

运算的基础是口算,因此,无论采用哪种简便运算的方法都不能缺少口算这个环节。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需要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口算训练。学生学会口算以后,除了需要熟记乘法口诀表,还需要熟记一些特殊的数字组合。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也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这就加大了他们熟练掌握口算技巧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时,应当在教授口算技巧的基础上,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这有助于提升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的效果,让学生在玩乐中逐渐培养口算能力,从而为提升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口算训练时,有的题目会涉及一些比较特殊的数字组合,需要学生进行记忆。比如,10%=0.1=1/10,12.5%=0.125=1/8,50%=0.5=1/2;又或者是10以内或20

以内的平方数,比如8=64,9=81,12=144,15=225。这些都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数字组合。学生记忆这些数据,不仅能更加快速、准确地口算出结果,而且能为学生学会进行简便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些数字组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些用于开展口算训练的小卡片。这些小卡片形式新颖,充满趣味性,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学具,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进行猜猜卡片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教师随机挑选其中的一张或几张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比如16×16=?学生们如果已经记住了这个数字组合,就能很快说出这个式子的答案为256。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互猜游戏,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个学生负责抽取卡片,另一个学生进行回答,并且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的记忆方法,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反复记忆这些数字组合,以此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字组合的记忆并学会灵活运用。学生们长期进行这样的巩固练习,便能温故知新,并且能熟练地掌握这些口算时常用的数字组合,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口算能力,在进行简便运算时也能懂得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数字组合,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简便运算能力[2]。

二、结合生活场景,深化对算理的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有效地探寻运算规律,提升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验运算方式形成的完整过程,深入了解简便运算的算理以及简便运算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构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简便运算能力,促进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考一道计算题:4×8+6×8=?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式子原本的顺序计算这个算式,体验完整的计算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结合律将算式转化为“(4+6)×8=?”进行计算,并比较两种运算方法的特点。很多学生虽然感受到了乘法结合律的便捷性,但对这一定律的原理还不够了解,也不知道这个算式为什么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此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算式,向学生创设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小丽和小亮周末一起去超市买水果,他們打算买8个橘子和8个桃子,其中橘子的单价是4元,桃子的单价是6元,请问他们一共需要花多少钱?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原理。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情境中涉及的数字与计算题中的数字一一对应起来进行理解,即“4×8”是橘子的总费用,“6×8”是桃子的总费用。由于小丽和小亮需要购买的橘子与桃子的数量是一样的,都是8,因此,可以先算橘子与桃子的单价之和,这也是“(4+6)”的由来,再用总的单价乘以数量,就能得到“(4+6)×8”的算式。当然,教师需要创设多种情境反复验证这类算式转化形式的合理性,进而归纳出运算规律。教师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构建起科学的数学模型。在模型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从而加深对原理的记忆,为学生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相关定律打好扎实的基础,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的提升。

三、梳理拓展算法,掌握运用技巧

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并懂得进行灵活运用,就需要对运算方法进行汇总、整理,并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掌握选择合适算法的技巧,从而更好地解答问题,感受简便运算的便捷性和趣味性。此外,教师还需要扩大算法应用的范围,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进行简便运算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例如,有这样一道计算题:999+99+9=?如果学生按原式进行计算,则有一定难度。其实,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简便运算的应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算式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借来还去法”进行简算,即999+99+9=999+1+99+1+9+1-3=1107。如此一来,整个计算过程会变得更加简单。又如这道题:0.86×0.65+0.86×0.35=?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用“提取公因式法”,计算过程是:0.86×0.65+0.86×0.35=0.86×(0.65+0.35)=0.86。这样便能很快计算出结果。在平时的练习中,学生还会遇到很多应用题,同样也可以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算。比如,小明到商店买文具,一共花了100元,买本子花了10元,用剩下的钱买了15盒铅笔,每盒有6支,请问1支铅笔的价格为多少?学生们经过思考,列出了(100-10)÷(15×6)的算式。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15”写成“3×5”,即(100-10)÷(3×5×6)=1,就能轻松地算出答案。教师通过整理算法,引导学生合理地选择算法解决不同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理解简便运算的方法;并且通过扩大算法应用范围,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的算法,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课后习题,巩固运算方法

俗话说:“熟能生巧,巧能生精。”这句话体现了反复练习的重要性,再复杂的知识,只要勤加练习,总能熟练掌握。为了确保学生熟练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教师需要在学生基本掌握简便运算的相关公式与技巧的前提下布置课后练习题。课后练习应该具有针对性、典型性以及混合性等特征。其中,针对性要求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与课堂内容应具有紧密的联系,以确保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公式和运算技巧;典型性要求教师搜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题目,以便学生在做题时能准确找到解题思路,运用运算技巧;混合性则要求教师设置的习题需要学生同时运用多种运算方法来解决,以此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了“乘法分配律”和“借来还去法”的知识点之后,可以搜集一些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题目,如 25×37+25×3=?和25×404=?对于前一道题,学生参照课上所学的内容,能够知道这道题考查的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所以在计算时可以将式子转化成 25×(37+3)=1000。对于后一道题,学生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可以明白这道题考查的是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所以只要将式子转化为25×400+25×4=10100即可。学生通过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题目,能够很快掌握有关公式的用法。除了前面提到的要求,教師还需要搜集一些融合了多种运算技巧的习题,如15×19+15×10=?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学生一般首先想到的是运用乘法分配律,但在实际运算时,将式子变为“15×29=?”并没有在本质上降低运算难度。在学习了“借来还去法”以后,学生便能领悟到上述式子中的“29”还需要进行29=30-1的转化,进而能够明白,解决一道习题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方法,而往往需要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练习,能逐渐掌握不同的运算技巧。此外,教师在讲解课后习题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把每道题的运算方法用语言表述出来,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法的印象和理解。学习是将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领悟进行有机结合的过程。教师需要尽可能地传授一切知识;而学生领悟知识的过程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深度挖掘好题,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帮助学生又快又好地领悟知识。学生通过多次课后练习,可以不断掌握运算技巧,提升简便运算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3]。

五、巧用错题对比,提升简算能力

简便运算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缩短运算时间,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从而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质量和效率。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其实也是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错题对比的方式,将学生在进行简便运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与正确的解答过程一起向学生进行展示,然后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一来,学生在对比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的过程中可以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处,然后加以改正,并且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简便运算的法则与定律的印象,掌握其中的运算技巧,从而有效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和自身的简便运算能力。

例如,有这样一个算式:25×48=?如果学生直接进行计算会有些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凑整法”,将式子中的“48”写成“4×12”,则整个算式的计算过程是:25×48=25×(4×12)=(25×4)×12=1200。但是很多学生在运算时出现了错误,将 “25×(4×12)”转化为“25×4+25×12”来计算了,这样算出来的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直接指出这些学生的错误,而应该将他们错误的计算过程与正确的简便运算的过程放在一起展示,让学生自主进行对比和分析。那些计算错误的学生经过观察与比较后,很快便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也找到了出错的原因,即混淆了运算定律的使用条件,他们根据正确的运算过程对自己的运算过程及时地进行了改正。教师可以利用这种错题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过程中找到错误的原因,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纠正。这种方式能有效减少学生再次出现相同错误的概率,提高学生运算的正确率,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运算知识的印象以及对运算定理和技巧的记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学生长期练习与积累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简便运算的兴趣,加快学生进行简便运算的速度,保证学生运算的正确率;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内化简便运算的思想和方法,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崔琼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J].小学时代,2020(02):53-54.

范影.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20):6-7.

殷建兵.指导归纳,提升数学简便运算能力[J].启迪与智慧:下,2020(03):77.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