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脉相传书写当代钱币收藏新风采

2022-05-21王菁菁

中国收藏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选志强钱币

王菁菁

代表书籍:《戴门弟子藏泉与文选》

作者背景:当代泉界“泰斗”及弟子

所见场景:先秦至明清钱币演变

所见钱币:170余枚古泉大珍

体会:师徒传承、民间力量

日前,《戴门弟子藏泉与文选》出版。本刊记者专程拜访了该书主编、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博物馆首任馆长戴志强先生。

这是一部集当代民间钱币收藏之大成的著作,其所收录的170余枚钱币,从先秦到明清,从正用品到压胜钱,较为完整地串联起了中国钱币史流传演变的轨迹。这部著作就是中华书局最新出版的《戴门弟子藏泉与文选》。

作为精神标杆,“戴门”一词背后的代表,是两位长久以来深受业界敬重的人物——师祖戴葆庭与师父戴志强;而十位弟子为贾晖、刘飞燕、董瑞、佟昱、赵梓凯、陆昕、陈宝祥、陈文军、汪洋、宋捷,均为今天的钱币收藏圈中活跃在各自领域的成功人士。

至于结稿成书的契机,一切要从“善泉社”的成立说起。

为传承泉学,自2014年开始,著名钱币收藏大家戴葆庭先生之子、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博物馆首任馆长戴志强先生先后将十名弟子收至门下,并且立下师训:为人之道,善为先:善友、友善;治学之道,善为上:善见,见善,并成立“善泉社”。

战国 韩·毫百涅锐角布高69毫米 宽45毫米 重19.3克贾晖藏。此布系锐角布中之大珍,今存世仅知二品。

新莽 大泉五十背北斗星直径26毫米宋捷藏。此钱是目前所见最早将北斗名称与星图明确对应的压胜钱。

2019年10月18日,陈宝祥发起筹建的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在浙江绍兴正式开馆。与此同时,“戴门弟子藏泉选”展览也登台亮相。第二天,善泉社钱币学论坛也在此举行。在此次展览和论坛的基础上,这本《戴门弟子藏泉与文选》应运而生。

《戴门弟子藏泉与文选》主编为戴志强,副主编为贾晖、佟昱、赵梓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戴门弟子藏泉展示、戴门弟子文选与戴门泉学师祖戴葆庭介绍。尤其是前两部分,由点及面地让读者一窥当下钱币收藏研究的风采。

比如第一部分藏泉展示,为十位戴门弟子所藏钱币之大珍精选。戴志强告诉《中国收藏》杂志记者,对于拟收录的大珍标准几近苛刻——采取“一票否决制”,只要存在一丝异议,都“宁缺毋滥”。

第二部分戴门弟子文选,一方面参照了2019年善泉社钱币学论坛中十位弟子的演讲主题;另一方面,在戴志强“一对一”的指导下,每位弟子又对各自的主题反复推敲,几度易稿,当中半数以上甚至推倒重来。

据介绍,戴门十位弟子的藏泉,各有所长,各有所专,具备丰富的一线实战经验和较强的钱币鉴定能力。这也使得《戴门弟子藏泉与文选》一书无论是专业性、学术性还是可读性,均属近年来相关出版中难能可贵的佳作。

正如戴志强在《戴门弟子藏泉与文选》前言中所述,十位弟子“在继承传统古泉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仅注重古泉实物自身的剖析,注重不同版式的区分;同时也注重文献资料的考察,考古资料的收集;有的还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仪器,分析钱币内在的合金组成;再把它们综合起来,结合当年的历史,开展对比研究。”可以说,这些论文从不同的侧面,客观地反映了当今泉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

此外,此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民间收藏的水平。比如,雕母、母钱、铁母和样钱都是现在难得一见的珍稀古泉,此书相对集中地把它们聚集在一起,让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它们各自的制作特征,以区别于普通的行用钱。还有苏炉清钱和浙炉清钱中的精品,也在此书中相对集中呈现,有志于此的读者可以品味、琢磨,找到其中的不同。

《戴门弟子藏泉与文选》出版后,引起了泉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不少年轻藏家也开始对收藏研究产生兴趣。

“首先,钱币学研究的是实物,其次才是研究文章。试想,你花钱入手的藏品,拿回家却锁在柜子里,有什么意义呢?真正的大收藏家一定也是相关领域的大专家。所以,收藏者必须要做研究。”戴志强说道。

而对于收藏者,尤其是新入门爱好者,戴志强建议第一步是不能急于求成。“收藏者最好结合自身的精力、能力与财力,寻找身边最容易的方向入门。比如你在金融系统工作,可以尝试收藏当代贵金属币;如果你的预算有限,普通流通纪念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总而言之,任何一个门类都有学问,一定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十六国 大夏真兴直径24.5毫米 厚1.5毫米 重3克赵梓凯藏。此系我国最早之国号年号钱。

北宋 庆历直十背上月直径39.7毫米 厚4.4毫米 重21.4克刘飞燕藏。此钱存世罕见,为近年新见之北宋大珍。

清 顺治通宝背上工直径25.3毫米厚1.3毫米佟昱藏。此未正式发行,系试铸样钱,存世真品在十品之内。

清 咸丰宝苏当千直径66.4毫米汪洋藏。此为宝苏局咸丰中最大记值者,有“咸丰钱之王”等美誉,存世孤品。

而真正想要做学问的人,往往不会在乎研究对象的市场行情和珍贵与否,在戴志强看来,从普通钱入手最后收获颇丰的例子不在少数。以泉界公认的经典为例,日本的《符合泉志》所收录的大部分是普品。但要知道,在缺乏相關史料的前提下甄选出不同版别,实则蕴含了深奥精妙的学问,由此它才能够长盛不衰,成为今人收藏研究古泉的“必读书目”。

还有德国学者布威纳研究清钱、民国泉界大家郑家相研究半两与五铢,他们的做法都堪称“高精尖”。“乍一看这些钱都一样;等到你真正能够看出区别,就意味着你的水平已经比很多人要高了。”无论是此次指导出版《戴门弟子藏泉与文选》,还是日常带徒和教授后辈,戴志强都秉承一个宗旨:实战与理论结合才会出成果,实践演练最为锻炼人。“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你往常看到的都是同一个版别,突然有一天来了个不一样的,自然就会去寻找其中的原因,这就是研究的开始。”(注:本文藏品图片源自《戴门弟子藏泉与文选》)

清 万寿无疆背大雅母钱直径63.3毫米 厚11毫米 重246.4克陆昕藏。清代宫钱已属罕见,此为母钱,笔画修剔,刀痕立见,更为难得。

清 状元及第背状元骑马直径39.5毫米 厚2.5毫米陈宝祥藏。此钱为孤品,古代科举题材,富有文化内涵,系浙炉花钱之名珍。

猜你喜欢

文选志强钱币
赵志强书法作品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Sun Yat-sen Numismatic Museum, Hangzhou
左脑风暴
志强的石
钱币保存各有法
Teachers Sour Over English Training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