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D投入对海南经济增长影响及优化对策

2022-05-20甘小军郑丽花

关键词:协整海南省海南

王 彬,甘小军,陈 江,郑丽花

(海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海南 海口571158)

自工业革命以来,层出不穷的科技创新推动了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各地区多采取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资源大量消耗等一系列问题的恶化,由此引发了各种资源危机和环保问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倾向,严重影响了我国各地方经济的绿色发展,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科技成为当前我国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驱动机制转换和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要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家“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近年来,我国R&D投入逐年加大,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24 39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6%,占GDP比重为2.40%(R&D投入强度)。(1)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科学技术部战略规划司编:《2021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年。从资金来源来看,我国R&D投入以财政R&D投入和企业R&D投入为主,这两种R&D投入是目前我国各地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物质基础,其对科技创新活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深入研究R&D投入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或有效性,本文以海南财政R&D投入、企业R&D 投入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财政R&D 投入、企业R&D 投入对海南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地方政府重视R&D投入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加大和推动财政R&D投入、企业R&D投入提供可靠的实证依据和具体的优化对策。

一、相关文献简述

对于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或者R&D投入对经济增长是否真的有促进作用,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或观点:保罗·罗默(Romer,1990)提出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该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2)Romer,P.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pp.71-102.阿吉翁与霍伊特(Aghion&Howitt,1992)提出模仿与创造性消化内生增长模型,该模型深入分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的创造性破坏作用,产品市场竞争、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熊彼特效应,与经济增长有关的政策和技术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等问题。(3)Aghion,P.,and Howitt,P.,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Econometrica,1992,60(2),pp.323-351.巴罗(Barro,1990)则从政府科技经费支出的角度出发,认为积极的政府干预将有益于经济运行,即是说政府的生产性支出活动对私人厂商(比如高科技厂商)来说具有外部性,政府确立的税率、科技经费投入、制度等因素可以实现社会最优的经济增长率,因此政府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决定性力量。(4)Barro,Robert J.,Inequality and Growth in a Panel of Countries,Journal of EconomicGrowth,2000,5,pp.5-32.塞缪尔森(Samuelson,1998)提出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四个基本因素。(5)Samuelson,P.A,Economics,McGraw Hill Companies,1998,pp.417-421.熊彼特以微观视角提出实现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认为厂商为追求垄断利润,通过增加R&D支出,提高知识存量,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新方法)的实现,最终促进经济增长。(6)严成樑、龚六堂:《熊彼特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经济学》2009年第3期。在国内学者研究中,潘士远和史晋川(2001)认为在分析经济增长模型的外部效应时要先考虑知识外溢效应的两个前提,即知识的异质程度和知识吸收能力。当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知识的异质程度越高或者知识吸收能力越强,将越有助于加快经济增长速度。(7)潘士远、史晋川:《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经济学》2002年第4期。杨钧、苑小丰(2014)利用2000—2008年期间全国及各省市区的R&D投入数据,证明了中国及各地区的R&D投入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影响程度上还存在着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并认为东部地区的R&D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最大,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则最小。(8)杨钧、苑小丰:《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实证研究》,《宏观质量研究》2014年第2期。孙凤娥、江永宏(2017)运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及隐性变量法对中国在1952—2014年期间的R&D资本进行研究测算,深入分析了R&D资本投入的真实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测算R&D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并由此得出R&D资本投入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达21.95%的结论。(9)孙凤娥、江永宏:《中国研发资本测算及其经济增长贡献》,《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2期。

综上可知,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R&D 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影响程度,基本上都得出了R&D投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的结论。同时,部分研究者还利用案例分析、计量研究等方法进一步分析R&D 投入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然而,关于财政R&D 投入、企业R&D 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程度或有效性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有必要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和实证分析。

二、海南省R&D投入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落实,R&D投入总量逐年加大,根据历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R&D投入强度年均增幅达4%左右。我国研发投入强度的不断提高,投入结构的不断优化,不仅有力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也更好地夯实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为深入研究和分析地方R&D投入情况及R&D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本文以海南省为例,对海南省R&D总投入、财政R&D投入与企业R&D投入等进行量化研究和比较分析。

2009-2020年期间,海南R&D投入强度从0.35上升到0.66,增幅88.57%,年平均增长8.05%,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数据。然而,与全国R&D投入水平相比,海南R&D投入强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2020年海南R&D投入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50%,海南R&D投入严重偏低。因此,不断加大财政R&D投入、企业R&D投入已成为当前海南全社会的共识,是当前海南加快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详见表1)。

表1 2009-2020年全国及海南R&D投入强度情况%

从资金来源来看,2009-2020 年期间,海南省R&D 经费内部支出从6.07 亿元增长到36.63 亿元,增幅503.46%,年均增速45.77%,其中政府资金从3.15 亿增加到21.22 亿,年均增长52.15%,企业资金从2.21亿增加到14.25亿,年均增长49.53%。同时,为迅速提升全社会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海南省政府以“大项目带动”发展模式对一些科研工程(项目)进行重点投资,财政R&D投入量急剧增加。例如,2020年政府资金占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例达到57.94%,企业资金降到38.92%,财政R&D投入已成为海南R&D投入的主要来源(详见表2)。

表2 2009-2020年海南省R&D经费内部支出情况亿元

三、R&D投入对海南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与数据来源

为深入研究海南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影响程度,本研究特选取2009-2020年期间海南省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R&D投入、企业R&D投入三个指标,每个指标共12个样本点。本研究用海南省GDP反映经济增长,用变量y表示;用R&D经费内部支出中的政府资金与企业资金分别反映财政R&D投入与企业R&D投入,用变量x1和x2表示,样本数据取2009-2020年的年度数据,共12个样本点,并取上述变量的自然对数,相关数据详见表3。

根据表3的lny、lnx1、lnx2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三个变量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并且变动

表3 变量数据列表亿元

的方向与步调较为一致,这说明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

(二)实证研究过程

在采用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时,其所用的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不然会出现“伪回归”问题。(10)马薇、王键:《计量经济模型伪回归表现形式及其易生经济变量研究》,《现代财经》2005年第6期。由于一般的经济数据都具有趋势性特征,属于非平稳序列,因此本研究采用协整理论(分析)来处理非平稳数据。协整理论提供了一种处理非平稳数据的方法,其分析过程一般分为时间变量序列及其一阶差分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变量间协整关系、建立协整变量与均衡之间的误差修正方程、检验具有协整关系的时间变量序列的因果关系等四个过程。

1. 变量平稳性检验。进行协整分析之前,必须先检验变量是否是平稳的。通过采用Dickey-Fuller 的ADF检验方法,对lny、Lnx1、Lnx2及变量一阶差分dlny、dLnx1、dLnx2进行平稳性检验,由表4可知,变量lny、Lnx1、Lnx2均为非平稳序列,其变量一阶差分dlny、dLnx1、dLnx2均为平稳序列。

表4 变量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2. 协整检验。根据Engle和Granger对协整的定义,对于多变量模型,如果变量间单整阶数相同,将变量进行回归,如果变量间的线型关系明显,且回归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则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11)赵松山、白雪梅:《对协整的检验及协整系统的估计研究》,《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第4期。以lny为因变量,Lnx1、Lnx2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见下页表5。

用u命名回归后的残差序列,其平稳性检验结果见下页表6。

表6的ADF检验结果表明,在10%临界值水平下,残差为平稳序列,说明lny、Lnx1、Lnx2存在协整关系,经过标准化后的协整向量(lny,c,Lnx1,Lnx2)为(1,6.806 375,0.322 876,0.337 219),从上式可以看出在样本期内财政R&D 投入与企业R&D 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分别是0.322 876 和0.337 219,说明无论是财政R&D 投入还是企业R&D 投入,都对海南省GDP 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财政R&D 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还略低于企业R&D投入。

表5 协整向量估计

表6 残差序列单位根检验

3. 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模型既可以反应变量间的短期影响,还可以反映变量间长期趋势及短期向长期的修正变化过程,随着R&D投入变化的短期波动,设定经济增长与R&D投入之间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为:dlny=c(1)+c(2)dlnx1+c(3)dlnx2+c(4)u(-1)

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经济增长与R&D投入之间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dlny=0.042 438+0.197 612*dlnx1+0.226 644*dlnx2-0.841 564*U(-1)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财政R&D投入、企业R&D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这种关系偏离均衡点时,经济系统将以这种偏离(误差)的-0.841 564倍的强度在下一期朝着均衡点调整。

4.Granger因果检验。上述的协整检验表明了海南GDP与财政R&D投入、企业R&D投入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检验,而Granger 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其基本思想是如果变量X的变化引起变量Y的变化,则变量X有助于预测变量Y,即在变量Y关于变量X过去值的回归中,增加X的过去值作为独立变量会显著地增加回归模型的方差解释能力。(12)刘凤朝、潘雄锋:《中国技术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06年第1期。因此,财政R&D投入、企业R&D投入与GDP之间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分别如表8-9所示。

表8 Lnx1与GDP变量的Granger因果检验

表9 Lnx2与GDP变量的Granger因果检验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滞后期为1 时,财政R&D 投入与企业R&D 投入不是GDP 变量的Granger原因的P值分别是0.006 8和0.043 1,远小于10%的显著性水平,因此,拒绝原假设,说明财政R&D投入与企业R&D投入都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

5. 实证研究结果总结。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可知,从协整方程来看,海南省财政R&D投入与企业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分别是0.322 876和0.337 219,财政R&D投入、企业R&D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从因果关系检验来看,海南省财政R&D 投入、企业R&D 投入都是GDP 增长的Granger 原因。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自2009年以来,海南省财政R&D投入、企业R&D投入与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对海南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或促进作用,政府和企业都应继续加大R&D经费投入;(2)比较而言,海南省财政R&D 投入产出效果较好,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优于企业R&D 投入;(3)自2016年起,海南省财政R&D投入总量开始超过企业R&D投入,并且两者的差距相当大,因此在可预见的一定时期内海南省财政R&D投入将成为全省R&D投入的主要来源,企业科技创新和R&D投入的主体地位将受到一定影响。

四、海南省R&D投入存在问题及分析

由上述研究可知,目前海南省R&D投入主要有以下问题:

1. 过去一段时期内由于海南科技创新意识不足,产业发展结构畸形,产业发展以低端制造业、房地产业为主,以致海南省R&D投入总量、财政R&D投入和企业R&D投入长期严重偏低,海南省R&D投入强度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

2. 海南省第二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现代工业企业起步较晚、规模小,作为企业R&D 投入主力军的规模以上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R&D经费内部支出都不甚理想,在全国排名中基本是倒数,这不仅严重影响海南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及真正破除“房地产依赖症”,而且也不利于全面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

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情况来看,2020年海南省有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为88家,占全国比例为0.000 6%,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29位,仅高于青海和西藏;海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11.70亿元,占全国比例约为0.000 8%,在全国排名中仅高于青海与西藏。详见表10。

表10 2020年全国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情况个,亿元

从高新技术产业情况来看,2020年,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为63家,占全国比例为0.002%,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28位,仅高于宁夏、青海与西藏;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为243亿,占全国比例约为0.001%,在全国排名中仅高于宁夏、新疆、青海与西藏。详见表11。

表11 2020年全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经营情况个,亿元

3. 由于海南工业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偏弱,科技水平偏低,由此导致企业R&D投入对海南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弱于财政R&D投入。与此同时,当海南省开始对一些重点科研工程(项目)加大财政R&D投入时,财政R&D投入量就很容易地超过了企业R&D投入,成为了全省R&D投入的主要来源,这不利于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不利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五、优化海南省R&D投入政策或措施的对策研究

现代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力军,其创新活动的普及和活跃程度的提高,对促进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社会创新实力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海南R&D 投入严重不足和R&D投入结构性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海南企业的技术进步、新产品研发和长期生存能力。要切实解决当前海南R&D投入问题,政府应牢固树立“创新强省”导向,积极发挥财政R&D投入的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制定和完善相关科技创新政策或措施,不断提升全社会R&D投入强度;引导支持企业加大R&D投入,充分发挥企业R&D 投入主体作用;引导和激励企业设立科研机构,积极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组建科技创新联盟。

(一)牢固树立“创新强省”导向,发挥财政R&D投入的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

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海南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是牵引带动海南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纲”。创新是海南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是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深化全社会对新形势下“创新强省”重大问题的认识,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不断加大财政R&D投入并积极发挥其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推进海南的“一省两城三高地”建设。一般来说,财政R&D投入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公共健康、社会管理和国防研究等社会基础领域,这些领域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并不具备典型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一般是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让企业提供,但是这些公共产品又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其产生的知识、技术或信息的社会效益大于投入成本,外溢作用或“杠杆效应”十分明显,政府有必要对这些公共产品进行加大投入。(13)米展、郑垂勇:《财政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江苏财政研发投入为例》,《科学管理研究》2018年第4期。特别是在科技创新落后地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基础、技术条件或创新能力都比较薄弱,政府通过对一些重大科研工程(项目)进行有针对性地支持或大力投资将会起到很好的振兴作用,能够有效地营造出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和外部环境,为企业提高R&D活动收益率、增加R&D投入创造更有利条件。除此之外,从实现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政府率先加大财政R&D投入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突破经济发展瓶颈,“以点带面”推动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因此,政府应建立及完善长期、稳定的财政R&D 投入增长机制,大力扶持一些具有强外部性的基础研究或科研活动,让社会和企业能够享受知识、技术外溢带来的正的外部性。

(二)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或措施,不断提升全社会R&D投入强度

政府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科技创新政策或措施,积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利用发放研发支出补助金、研发经费配套、提供银行贷款、减免税、划拨土地等经济调控手段,对重点领域或重点产业的科技型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资金倾斜。不断强化财政R&D投入的引导作用,通过优化财政R&D投入结构,有效整合及带动社会资金对一些重大科技项目或研发能力较强的科技型企业的资助,减少“撒胡椒面式”扶持。政府设立或鼓励社会搭建各级各类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科研专项资金、科研众筹平台、创新创业融资信息平台等机构,帮助企业拓宽R&D经费来源渠道。政府强化并完善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共享服务后补助和奖励性后补助等措施,对企业独立或者合作开展的科研类项目,在项目评审和立项时可给予全部或部分财政后补助支持。

(三)引导支持企业加大R&D投入,发挥企业R&D投入主体作用

从长远来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应该是也必须是科技创新主体、R&D投入主体和直接受益者,政府没必要取代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实现地区R&D投入保持长期有效增长,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用市场引导科技创新,突出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是必由之路,因此,财政R&D投入占全社会R&D投入的比重过高现象不仅不应成为一种常态,而且还要尽量避免对企业R&D投入产生“挤出效应”,即财政R&D投入的增加导致企业减少或摒弃原先自筹R&D 资金行为。针对当前海南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研发基础措施薄弱,缺乏足够科技人才,R&D投入风险过高,R&D投入产出效益较低等问题,政府要通过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发〔2017〕25 号)文件精神,加大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自主创新、人人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对企业家尤其是国有企业家在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更多的理解、宽容、引导和救助。政府要建立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且侵害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加大对举报侵权的个人和集体行为的奖励,为创业者或自主创新型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外部环境。政府与大型商业银行合作共同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科技担保基金,为国家认定有效期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提供担保并按一定比例补偿银行贷款所发生的不良本金损失,有效提升科技型企业抗创新风险能力。支持和鼓励保险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研发保险”,即参保企业一旦研发失败,可获得与保险公司约定的保险理赔,这种保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分摊企业的科研风险,让企业敢于冒险、勇于创新。以各类科技园区为平台,通过财政R&D基金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瞪羚企业或独角兽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使其产生产业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不断提升企业投资研发活动的回报率。为引导和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高研发费用比例,加大R&D 投入,可给予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减免、股权激励、分红、技术购买和转让等税收优惠和“一对一”税务服务,或通过设立“申报-考核制度”,把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列为核心考核指标,对考核获得优秀的申报企业优先给予相关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政府采购、政府科技项目立项、个人及单位荣誉称号奖项等激励。

(四)引导支持企业设立科研机构,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组建科技创新联盟

对于科技创新落后地区的企业研发机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等问题,政府应引导支持企业设立“四有”研发机构(有固定场所、技术人员、研发经费、科研设备)是解决问题的长远之策及根本之道。因此,政府要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主体,利用财政R&D 基金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政府要通过制定各种优惠财税政策,鼓励大中型企业积极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创建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机构。以分类指导为原则,支持有实力的本地大企业“走出国门”,运用收购、并购或直接投资、入股等方式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吸收、消化或移植海外人才智慧、前沿科技和先进技术,引领或带动本地区科技发展;鼓励大中型企业之间通过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来共同建设研发中心,把研发中心“做大做强”,迅速提升研发实力;鼓励研发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立足实际,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开展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产学研用”合作。鼓励和推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质量。“科技强企,人才为本”,政府要制定并完善各级各类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培育和激励等人才工作细则,支持和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加快吸引和汇聚海外科技人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着力培养本地科技人才,为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协整海南省海南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海南省肿瘤医院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