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量驱动的当代城市空间再生产研究
——以上海市愚园路地段城市更新为例

2022-05-20彭姗妮赵宪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流量资本

刘 迪 彭姗妮 赵宪峰

0 引言

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空间被解构为由建筑和环境所组成的实体城市以及由影像、文字、声音、流行文化、集体记忆等通过网络媒体所呈现出的虚拟城市[1]。实体城市与虚拟城市相互作用,改变了人类活动的运行方式。线上和线下消费的共生发展,演化出新商业模式,催生出当代城市中具有一定偶然性和新奇性的“网红空间”现象。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扩散能力,诱发资本透过金融工具不断与互联网结合,进而使资本参与空间生产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现象在城市更新中表现尤为明显。

近年来互联网对城市空间的影响逐渐受到城乡规划领域学者的关注,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互联网影响下空间特征的总结[2-4,10,15,17-19],如陈虹等认为在互联网作用下城市空间组织将趋向非均衡发展,功能区将逐渐模糊,土地趋于兼容混合;项婧怡等发现“网红空间”在主城区分布呈现多核集聚的特征,且热度由中心城向外围递减;潘珂等通过抖音数据筛选出上海热门的网红打卡地,并总结为景观型、活动型、故事型三种打卡地空间特点等。二是对互联网影响下城市新运行逻辑的概括[5-6,11,16,20],如罗震东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虚拟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将推动专业要素的实体集聚,最终形成双重集聚互促;李鹏提出互联网影响下的城市空间既有去中心化和扁平化特征,也有集成化与再中心化的特征等。

已有文献虽然关注到互联网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但未能就网络社会中空间生产的内在市场逻辑进行剖析,难以辨清资本在空间资源配置中的表象和深层必然。城市规划领域对城市更新的认知一般聚焦于空间效率、社会公平、文化延续、安全底线[7],对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参与城市更新的研究受到专业性限制。加之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等陌生领域涉足有限,使现有文献对城市更新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针对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本文旨在揭示流量驱动下城市更新新范式的空间生产逻辑,阐释资本在更新过程中的内在循环机制。下文将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从大卫哈维的资本循环视角出发,解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空间生产的新资本循环方式,并指出有别于以往的空间生产特征,最后以上海愚园路地段城市更新为实证,验证上述研究分析。

1 空间生产理论下的城市空间

1.1 空间生产理论

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的空间生产理论主要是指空间本身的生产(production of space),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认为空间正逐渐成为被消费的对象,而非仅仅是承载生产的容器(production in space),空间本身也具有生产内容的意义,其内涵上更是扩展到包括社会、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产和人的精神追求等领域[8]。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借助空间生产的分析视角,将城市空间生产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相结合,在列斐伏尔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空间生产的资本循环理论,指出资本在参与城市建设中的循环[9]:当资本投资在第一循环(即马克思的产业资本循环理论①)过度积累之后将转向第二循环,即资本将转向包括城市建筑在内的固定资产空间投资,资本为了实现积累而不断更新和改善城市环境。

哈维的空间理论增加了对城市空间研究的资本分析视角,资本通过提高投资效率来逐利的特征使得空间研究可以纳入投资效率模型之中,依据该模型分析城市空间至少可以有两个维度:一是以投资回报为变量的分析维度,即在一定规模资本投入的情况下,资本追逐尽量多的空间增加价值(增大分子);二是以投资周期为变量的分析维度,即在空间增加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对资本占用时间越短投资效益越高(减小分母)。前者通常以增加空间容积等方式扩大投资回报,后者通过市场营销等手段缩短资本循环周期。

1.2 资本循环视角下的城市空间

1.2.1 空间增长

资本投入城市建设,本质上是为了追逐价值增量,当城市衰败地区无法通过更新来创造价值增量时,无论地区衰败情况有多严重,资本都不会介入。城市空间的价值增量一般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因更新而提高的长期现金流收益累积,二是更新前后的资产价格差。因此,不论推倒重建还是建筑保留翻新,都是在投资回报端扩大空间价值增量。一般而言,待更新地块与周边的比较劣势越大,其更新后的价值增长潜力就越大,更新越容易实现。如位于城市中心的破旧房屋,即使改造后的新增空间面积并不大,资本也能凭借区位地租优势,在增量不多的情况下实现获利。

1.2.2 空间营销

当空间成为被消费的商品,空间就具有了营销和传播价值,空间营销便具有潜在的行为动力。资本为了追逐利润,迎合城市新兴阶级的需求,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对城市空间进行包装并向特定阶层定向推销[10]。前互联网时代,资本以创造符号化的空间作为营销的主要方式,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等符号化的空间都是这一背景下空间营销的产物,张京祥等认为这种空间风貌的营销方式,实际上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针对特定人群,借助特定文化氛围的创造而被符号化了的消费空间,其本质上是一种赢利型的空间生产行为[11]。

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使城市营销由精英模式转变为大众模式,公众通过朋友圈分享的方式使空间营销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城市营销方式转变为资本通过提高某一空间短期内在公众网络终端的曝光度,借助互联网的乘数传播效应获得大量的线下访问和空间消费(网红空间),进而使超前投入的建设成本和营销成本能够迅速回收,并带动空间资产的价值提升。随着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的兴起,以网络短视频为媒介,以文旅和创意为看点的自下而上的传播模式,逐渐成为城市营销的新趋势。

2 流量时代的城市空间演变与资本循环

2.1 流量时代城市空间的演变特征

2.1.1 信息流的技术变革: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城市空间的再支配

移动互联网技术技术对城市空间产生了深刻影响,内容的信息化传播方式打破了空间对内容的束缚,推动了公众行为的改变,直接影响了城市空间,也撼动了中心地理论对空间价值随区位梯度变化的论断,使空间呈现出地理上的扁平化和去中心化特征[6]。公众对空间的感知方式和消费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短视频、网络直播为代表的虚拟媒介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甚至出现空间消费被网红化模式所引领的趋势。

2.1.2 资本流的机制变革:金融系统化改革对空间价值的再构建

2006年以前,国家金融体系对城市更新财务模式的支撑不到位,资本市场的发展尚未成熟,导致城市更新主体仅能通过银行信贷和企业债券等方式汇集更新投入的初始资本金,资本缺少进入城市更新的金融渠道和政策路径。随着国家金融系统化改革的不断深入,2005年《公司法》①、《证券法》及《合伙企业法》②三部法律先后进行修订,为创投机构的设立及资本运作扫除了障碍[12]。2006年出台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在资本私募、委托机构管理、最低出资规模与出资模式、对外投资限制等九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制度规范与管理要求[13],创投行业进入规范化高速发展时期并开始涉足城市更新领域,以创投机构为主体的风投资本开始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融资渠道,改变了城市更新过程中资本循环的盈利模式和资本的进入-退出机制。以获取资产股权收益为盈利渠道的新资本循环方式,无法用空间供需逻辑和价值创造规律来解读,对城市更新和空间生产的逻辑产生了重要影响。

2.2 流量时代的资本循环

2.2.1 从增量驱动到流量驱动

无论是拆除重建还是有机更新,传统城市空间再生产的内在逻辑始终是增量驱动,即资本通过更新增加物理空间可利用的容量(面积或体积),来获取该部分增量带来的更新收益,整个更新过程聚焦于空间容量的放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消费不断升级的时代,公众对空间的消费不再局限于将空间作为容器的使用,建筑容积率等空间指标对于空间消费的重要性不断减弱,内容消费的重要性越发突显,空间内容对公众的组织号召力成为商业空间的核心竞争力[14],透过互联网传播技术,空间内容在网络上的关注度(流量)开始成为评判空间价值的重要指标。在此背景下,空间生产的逻辑从空间增量驱动转向为信息流量驱动,即通过线上营销增加对公众指尖时间的占据,形成网络关注焦点(网络关注具有集聚效应,点击量与信息传播扩散速度呈几何倍数关联),带动线下实体空间的的经营效益或使用价值,实现资本获利并不断循环。这种空间生产的逻辑与当前互联网产品以流量确定产品价值的定价逻辑是一致的。

2.2.2 从资产价值到资产估值

风险资本进入城市更新领域以前,常规资本主要通过赚取实体空间在更新前后的交易价差来获利,投资行为主要指向资产在更新后交易价值的提升(租金或售价上涨),此时,投资者决策是否介入城市更新的标准是更新后的资产交易价值能否够覆盖资产的获取成本和建改成本,整个过程中资本核心关注的是资产价值。

风投资本进入城市更新后,城市空间再生产开始金融化,空间更新前后的交易价差不再是资本唯一的获利渠道。风险资本进行空间生产的目的转换为对资产金融估值的追逐,通过更新来推高持有资产的金融估值并套现,来获取更快更高的回报,过程中资本核心关注资产的市场估值,这使得投资者往往更看重资产的“金融贴现价值”而非当下的交易价值,因此资产租(售)价值的重要性下降。这种情况下,资产交易价值能否覆盖更新投入总成本不再是必要条件,资本对建改成本、空间固有价值的敏感度下降。在资本追逐网络流量的过程中,公众对城市空间的网络关注度、点击率等流量数据成为对资产进行金融估值的重要参照物。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技术为资本通过资产运作实现金融贴现提供了价值估值的平台,而国家对金融市场的改革打开了风险资本进出城市更新的渠道,二者相互叠加构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空间生产的新资本循环模式。过程中,资产成为资本的空间期货,流量成为资产估值变现的标尺(图1)。

图1 资本循环的增容方式与估值方式示意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capacity increase mode and valuation mode of capital cycle

3 流量时代城市空间再生产的特征

3.1 以场所精神吸引流量

全球化背景下,基于效率的城市营造导致空间同质化严重,空间的文化性、地域性日渐式微。移动互联网使公众的自我意识不断强化,开始追求个性化的空间体验,出现了各种亚文化族群和小众兴趣社群。随着线上线下交往界限的模糊,各类文化社群开始通过互联网在城市中寻找符合兴趣偏好的交往场所[15]。为迎合这些新需求,城市更新开始关注对空间特色化、差异化的营造,基于互联网潮流文化来营造主题性社群空间,并体现在空间感知、功能业态等方面,如建筑外观上的各种符号、空间装饰细节等“兴趣粘滞点”的营造[16]。通过对空间主题的强化,构建具有独一性和辨识度的场所精神,形成特色鲜明的空间文化符号,满足公众对空间消费的新需求。在媒体传播过程中,这些空间符号经过包装,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特色,刺激公众的猎奇心理,使这些更新空间的日常人群活动流量激增,被更新对象的空间活力得以恢复[17]。

3.2 以内容运营创造流量

面向以吸引人气,创造流量的更新需求,基于人的活动谋划内容业态与功能布局成为当代城市空间再生产的重要特征。在业态策划方面,业态的引流能力取代盈利能力,成为业态筛选的重要考量因素,区域首店、城市首店及特色文化场馆、注重体验的小众店铺等具有引流能力的业态,成为资本参与空间再生产的重要引入对象,许多成功引流的更新项目往往通过减免租金、税费甚至提供免费场地来吸引这类店铺入驻,这些门店入驻则会带动整个地区店面租金上涨,进而覆盖这些门店的租金让利,在整体上实现成本收益平衡(即线上流量的线下变现),因而在业态组合上呈现为一套由兼顾流量创造的网红业态和地租回报的常规业态组合而成的内容生态系统;在功能布局方面,新资本循环下的空间生产,高度关注使用人群的空间体验,而非空间的使用效率,基于功能流线合理化的空间组织模式被置于次席,注重情感逻辑扁平化的空间组织模式被作为空间改造原则;在活动方面,不以销售为目的的长期化、持续性的活动运营成为空间维护的常态操作。上述这些资本介入的更新措施均以人的活动感受为行动前提,从而不断拉升线下门店的访问流量。

3.3 以快闪营销维持流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与信息传递呈现高频迭代的特征,不论是在微博、微信还是抖音等平台,表情包、流行“梗”、网红人物、热点事件都随着流量的涌动而迅速诞生和消亡[10]。伴随着文化信息的高速迭代,城市空间的功能与活动也需要同样快速的变化,以保证空间对于人群的持续吸引力。快闪店、快闪活动成为空间内容的新模式,几个月甚至短短数天内,在同一个空间的功能与内容就会发生变化,使空间在时间的维度上具有多义属性。面向短期快速变化的功能需求,使城市更新高度关注空间的弹性和功能复合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向柔性化方向发展,鼓励在同一公共空间内实现不同生活内容与功能的相互融合,从而保证其能承载各种随机性活动,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更多的活动可能。通过快闪的活动组织和城市营销,也能够激发和吸收不同阶层、不同社群和不同圈层的社会群体广泛参与,进一步带动和维持了地区流量(图2)。

图2 流量时代城市空间再生产的特征示意Fig.2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patial reproduction in the era of traffic

4 实证研究:上海愚园路地段城市更新实践

4.1 愚园路地段城市更新的历程

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愚园路,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小马路之一。由于路两侧现存大量历史建筑及老旧住宅,且许多建筑未得到有效利用,尤其愚园长宁段街道空间活力存在明显的塌陷现象(图3),为此,2014年长宁区委区政府提出愚园路更新改造工作要求,并率先将江苏路至定西路之间街段确定为试点改造段。从2015年起,长宁区分别从景观环境提升、建筑立面修缮、经营业态置换、土地整备与建筑收储等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城市更新。至2020年底,愚园长宁段沿线累计业态调整的店铺达48家,占到愚园长宁段沿线全部118个店铺的40.6%,包括选取职工大学老校舍、愚园百货、1161-1169号商铺、1385号捷强超市等沿线物业进行重点协商,旧物业退出后,引入愚园市集、时尚工坊等业态。

图3 愚园路长宁段更新前的“塌陷”现象Fig.3 “collapse” phenomenon before renewal of Changning section of Yuyuan Road

4.2 愚园路更新的流量效应与资产效应

愚园路采取渐进式更新方式,从2015年至今,沿线更新预备项目按照协商成熟度,分时分步的更新改造和开张运营,使街道受关注度逐年提升,一揽子更新改造行动重新唤醒了街道活力,逐渐成为上海“流量明星街道”,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各阶层人群对愚园路人文历史环境、生活休闲方式及线下交往活动的关注。以抖音短视频平台数据为参照,2021年1月以“愚园路”为检索的视频单月播放次数为122万次,而2021年12月,该检索下的视频单月播放总量则上涨至283万次。2018年第一届愚园路国际钢琴节举办时,参与人数为2 000余人,2019年第二届时增至8 000余人,到2020年第三届时则达到10 000余人③。线上流量的高歌猛进带动了线下流量的持续上涨,间接拉升了地租。以2015年(更新起始年)为例,当年愚园路沿街店铺租金的评估均价仅为5元/平方米·天,而2021年评估的市场均价已达15-20元/平方米·天。资产估值方面,早期以股权投资为渠道介入愚园路资产更新运营的各类基金及金融资本,其股权资产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不断上升,获得了场外虚拟市场的价值回报预期和评级上调。

4.3 愚园路更新的“流量”运营策略

4.3.1 吸引流量:艺术愚园的精准定位

愚园路曾是张爱玲、钱学森、傅雷等名人故居所在地,历史上是诸多名流的交往场所。沿路英式乡村住宅、法式露台、地中海建筑、天井弄堂等海派建筑点缀其中。为此,长宁区提出“艺术愚园”的更新定位,政府对更新所秉持的价值导向是通过街道场景的艺术化设计,重现愚园路城市名流场的特殊环境定位,并按照“跨界生活美学体验街区”的目标方针,在风貌塑造、业态导入等实践中逐步落实。以愚园百货项目(原中国邮政物流营业点)为例,其在空间设计上保留了老建筑的内部结构,外部使用大幅落地窗使内部的老式立柱、拱门等清晰可见,内部保留邮筒等老物件。又如愚巷的更新则是在恢复了历史建筑原貌的同时,通过修复偏房,使整个场所形成U形围合的小广场,在四周的买手店、潮品店等业态加持下,文艺氛围骤然升温(图4)。

图4 “愚园百货公司”及“愚巷”照片Fig.4 photos of “Yuyuan department store” and “Yu-xiang”

4.3.2 创造流量:首店引领的产业生态

愚园路更新高度关注对业态的更新,将业态内容作为更新的核心驱动力。更新中,原有业态被大量置换为能够带来流量的原创首店、国潮首店及线下首店(表1),以首店模式不断拉升线上和线下流量,这些流量首店与常规店铺及当地的日常生活小店一起,构成了愚园路独特的商业生态圈。

表1 :愚园路门店更新情况一览Tab.1 list of shops updated by Yuyuan culture company at Yuyuan Road

跳出连锁店思维的内容生产方式是愚园路塑造独特调性的关键。更新初期,更新实施主体就遴选出一批意向性的特色商户,包括设计师集合店、艺术体验馆、生活概念店等。为此,更新中对一些传统认识上的“优质商家”(承租能力强的店铺)进行置换,更替为同类型小众原创门店,如愚园路1255号WHEN PIGS FLY烘焙替代了克里斯汀面包店(连锁店),1258号MANDRILL咖啡替代了欧米亚咖啡(连锁店)等(图5)。这些首先许多在落户愚园路前已具备可观的线上流量,入驻后显著带动了街区的时尚度和商业活力。

图5 愚园路上的小众原创门店Fig.5 small original brand stores at Yuyuan Road

首店聚集④也实现了品牌与资源的整合,体现在线上流量对线下流量的反哺和普通门店的外部性收益上。愚园路更新导入的门店都有相对明确的目标人群,被吸引到线下的客群透过互联网评论,又为店铺带来其他偏好相似的消费者。有些消费者在“偶然发现”附近其它符合自身消费偏好门店后,回到线上通过分享探店笔记等方式,又吸引了新的线上流量,从而进一步加速了线上流量的集聚。

4.3.3 维持流量:多元主体的常态活动

从2017年起,更新实施主体愚园文化公司先后策划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以每年深秋定期举办的“城市生活季”为例,先后策划了城市创新论坛、艺术家驻地计划、愚园路成路百年论坛、愚园路钢琴音乐节、愚园路街区联合体、BuyLocal市集等面向不同社群阶层的主题活动,对应空间分布在全街40多个不同点位上。围绕文艺愚园的主题定位,常态化展览活动使愚园路的社会热点不断,以2021年为例,其全年展览活动几乎无间断,频率最高时一天同时有5场活动进行(图6)。

图6 愚园路2021年主题活动一览Fig.6 list of exhibitions and activities by Yuyuan Road in 2021

除主题活动外,更新过程中还引入了3个专业展览门店,包括FIU GALLERY、粟美术馆和故事商店。为了维持线上流量,运营企业选择对这些自带流量的店铺给予远低市场价格的租金优惠。以FIU GALLERY⑤为例,其店铺租金目前为7—10元/平方米·天(愚园路平均租金为15—20元/平方米·天),其在抖音平台拥有超过30万次的播放量⑥(图7);而故事商店⑦项目则是通过招募“一日店主”,与不同人群互动,吸引路人走进故事商店分享自己的故事,为原住民、商户和参观者创造一个社会交往空间。2020年故事商店组织了编曲、手作、LOGO设计等丰富的快闪活动。疫情期间,故事商店成为临时隔离点,促生了“愚园路守护行动”,联合居民、沿街商户、NGO等共同参与,缔结街区共同体。从小红书数据反映看,故事商店的笔记数量从零开始,到目前已积累至5万余篇⑦,可见其对流量的延续作用。

图7 愚园路FIU GALLERY店铺Fig.7 FIU Gallery store at Yuyuan Road

5 结语与讨论

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技术普及和金融系统化改革背景下,流量驱动的城市空间再生产特征,剖析了新资本循环的内在逻辑,并以上海愚园路城市更新实践加以印证。文章认为,流量取代容量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市场估值取代资产价值成为城市更新中资本盈利的核心手段,新范式下的城市更新呈现出以场所精神吸引流量、以内容运营创造流量、以快闪营销维持流量的特征。基于文献研究和对空间生产理论的演绎,以及实践观察,对互联网背景下的空间生产有如下新的认识:

5.1 对流量价值的再认识

规划领域对于流量的关注大多聚焦于要素流动对城市等级体系、价值区段等的影响[18]。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人的行为方式和需求特征发生了变化。要素流动对空间的影响延伸到微观街区尺度。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交易模式的时空限制,实体商业谋变求存,主动利用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在虚拟空间中竞争,流量的价值从线上传导到线下实体空间,场所的“人流”量成为城市空间建设成败和竞争力衡量的关键因素。城市更新转向以激发地区人气活力、提升地区流量为目标,物质空间环境改造沦为流量的附庸。

5.2 对人地财关系的再认知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和城市更新资本驱动的态势深刻改变了传统空间生产的内在逻辑和思维范式,人气流量成为衡量空间再生产的价值标尺,资本市场估值成为评估城市空间价值的价格标的。流量取代容量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资本通过“投资空间—资产运营—推高流量—估值升高—变现退出”实现循环,进而重新搭建起空间生产中人地财对应的新资本循环模式。尽管新资本循环模式为城市更新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但应该指出的是,当下新资本循环模式的更新案例多发生于人口密集、资本市场较发达的大城市,在经济密度较低的中小城市,依靠流量驱动换取市场资本和推高估值的方式并不具备资本市场退出的接口,而无法完成资本闭环,因而这种模式在空间普适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

城市更新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综合性社会实践[19],在新技术和金融资本干预下,资本参与更新的方式日新月异,使更新逻辑与路径正在经历变化,对新范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目前规划领域在该方向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诸多问题仍有待深入探索,如在移动互联网影响下更新空间的市场选择规律、如何评判城市更新中网红空间的“昙花一现”现象、如何平衡新资本循环下的社会公正、如何解释从流量变现到社群变现的更新现象[20]等等。

图表来源:

图1-2:作者绘制

图3:摘自上海市长宁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长宁区虹桥办《愚园路空间现状评估》

图5、7:http://www.dianping.com/review

图6:https://www.xiaohongshu.com/

表1:作者绘制

注释:

① 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将公司注册资本由法定资本制更改为授权资本制,且降低了对公司风险投资的资本门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5年修订的说明。该次修订作出了如下有利于风险投资的修改内容:(1)取消了“公司转投资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50%的限制”。(2)改革了现有的公司资本制度,以授权资本制代替法定资本制。原公司法实行的是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度,要求股东在设立公司时,必须足额地、一次性地认缴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公司注册资本这对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来说,极易造成早期资本闲置,也有碍于风险资本的高效利用。(3)相应降低了对公司投资的资本标准,风险资本进入创业企业的目的,不是控制创业企业,而是最终通过退出创业企业获取资本增值。

② 2007年施行的修订版《合伙企业法》增加了有限合伙的特殊规定,规定了适用于风险投资的有限合伙制度,为企业股权投资扫清了法律障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三章规定,有限合伙是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普通合伙人与承担有限责任的有限合伙人共同组成的合伙。这种组织形式主要适用于风险投资。作为资金投入者的有限合伙人依据合伙协议可以享受合伙收益,对企业债务只承担有限责任,不对外代表合伙,也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③ 资料来源:长宁区虹桥办《长宁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评估》。

④ 1285号露地怪物冰屋是台湾网红冰饮的上海首店、1385号RANDOMEVENT是该国潮品牌第一家线下实体店、1042号CALEX是荷兰该品牌在国内的首店、1044号SPUTNIK是台湾宠物购物品牌在大陆地区的首店等。

⑤ FIU GALLERY是2018年入驻的第三方艺术展览店铺,常有国内外艺术家专展和不同品牌的跨界混,其在小红书上拥有超过8000的粉丝规模和近8000篇探店笔记。不少展览都成为经典,如哈尼宝美丽都展,在小红书上的笔记数量高达4万余篇,抖音播放量达7.8万次。

⑥ 抖音搜索关键词“FIUFIU”播放量26.1万次,关键词“FIUGALLERY”播放量11.2万次。

⑦ 故事商店最早起始于实施主体策划的一次快闪活动,活动中以故事商店的形式,向社会招募到了70多位“一日店主”,形成2 000余份故事卡,其中101则故事被筛选后整理成纸质书籍,这些故事还被或写或画地记录下来,成为故事商店的展品。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流量资本
直播助农冲流量 勿忘质量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对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借鉴意义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寻找书业新流量
过去的一年开启了“流量”明星的凛冬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