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堂观察法进行科学课堂合作探究

2022-05-20仲超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1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活动

仲超

所谓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或偶然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反应的行为方式。日本教育家圾元昂认为,新老教师在技能上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对学生反馈信息能否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评价。这一切的立足点就是课堂观察,通过有效的观察,教师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反应,了解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所以,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这也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区别。

一、背景

科学课的各种探究合作学习活动多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学生的合作程度、思维深度、动手实验的参与度、活动频率等都会影响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小学科学课需要明确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我校学生数少,专职科学教师缺乏,在仔细研究了课堂观察的方法与实施步骤后,我选择了由兼职科学教师执教的六年级的一节常态科学课。

这节课,我着重观察在课堂上教师是如何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

1.任课教师:尹芳欣

2.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拓展》

3.观察维度:这一观察点属于《课堂观察框架》中的“学生学习”维度中的“合作”视角。关注学生生态发展,实则是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这一观点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三维生态课堂指的是教师的持续提升,学生的生态发展,资源的绿色生成。而此次课堂观察则是选择一个点来观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状态。通过此次观察来发现不足,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二、前期准备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正式课堂观察之前,我对课堂观察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对究竟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意义是什么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观察。它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

(二)课时、课型的选择。按照正常的课程进度,我选择了六年级下册《拓展》。

(三)研讨教材。本课时是“拓展”的第1课时,是小学科学3~6年级科学知识中关于拓展部分内容的梳理。

(四)分析学情。本章内容趣味性比较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3~6年级科学教材中涉及拓展部分的整合。所以,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有意组织的合作探究,以及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达到的状态都能成为今天观察的生长点。

(五)学习目标的制定。

1.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些具体的科学现象;2.能够在解释现象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条件差异。

三、课中观察

(一)观察工具:观察表及课后总结分析报告。

(二)观察目标:1.观察“教师组织有效性”;2.观察“合作探究状态”。

(三)观察过程:课前,我于上课前5分钟进入教室,未与学生做交流;课中,根据观察目标仔细听课并做好观察记录;课后,与尹老师进行沟通。

这份观察量表(见表1)是在学校分管教学李校长的其他课堂观察表格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状态在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原则下做了修改。对于学生的学习,从学生准备、倾听、自主、合作、学习活动状态等方面展开详细的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学习状态不是很好,详见记录表(见表2)。

四、课后总结

(一)关于组织有效性的观察分析和建议

有待提高的地方:1.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2.教师所提的个别问题不到位,造成学生想回答但找不到思维的入口;3.無法控制生成,教师点拨功力不足。

建议:1.对于年轻教师,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做到有备无患;2.教师应融入学生,提问语言应准确、明晰,指向性强;3.教师的语言亲切、表情和蔼,应在师生互动与评价的针对性方面有所加强。

(二)关于合作探究状态的观察分析和建议

优点:1.整体来看,由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丰富、内容贴近生活,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高;2.小组合作有分工、有目标,组织有效,课堂生成真实有效;3.本节课一共组织了2次小组合作探究,时间约为13分钟,约占整节课的30%。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知大部分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学生的主体性基本上得到了体现。

建议:1.语速适中,但应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2.教师的活动范围不要局限于讲台,要关注每一个学生。3.教学时间分配合理,其中教师讲解占整节课的20%,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占整节课的72.5%,非教学时间只占7.5%,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关于学生参与过程中思考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建议

优点:1.教学探究活动中,有教师激励学生进行动手前操作的思维引导;2.动手过程中,教师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思维碰撞;3.探究过程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与描述。探究活动是思维物化的提升。

建议:1.在斜坡教学探究活动中的动手实验前的思维与实验中的行为指导中,泡沫制作的山体模型体现不出斜坡哪一面更加省力,无法激励学生展开对盘山公路这样的变形斜坡的高界思维;2.实验探究规则中的条目设计不够精准,直接影响了活动的开展。

(四)关于在创新、关爱、特质等方面的观察分析和建议

课堂探究活动中关于斜坡的启示,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并得出结论——斜坡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在此基础上去开展其他教学内容的拓展,应该更加轻松,更能体现科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之处。当然,这样的环节中,学生的层次不同、动手能力不同、个性化差异存在也是值得关注之处,课堂教学中如何顾及不同层次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获得感,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尤其是在教学策略与环节安排和导入等方面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在语言能力、知识范围和机智幽默方面构建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更能凸显教师的教学魅力,是课堂观察维度文化构建的要点。

五、后续观察学习计划

跟进式调查。通过本次课堂观察活动,反映出尹老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对尹老师进行了跟进式的调查,看她的这些问题是否有所改善。

发展式调查。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也能够通过课堂观察这种形式查找并解决。可以说,课堂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活动,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方面,每个教师都应顾及课堂文化及创新点,能够考虑到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时间分配情况和评价内容,能够把控学生参与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自主度,能够以课堂观察的视角和要点来全盘考虑课堂。这样,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有更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设问引导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科学拔牙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