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致的社会

2022-05-20吕德文

南风窗 2022年9期
关键词:理性化利己主义牢笼

吕德文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几乎是现时代关于“人”的最流行的概括。客观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是个人成就的结果,而是社会的产物。世道易变,我们不能用道德去评判这种现象,而应该探究这一社会事实的土壤何在。

现代社会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机器隐喻,社会学家对社会的理解往往源自物理学思维。概言之,社会是一个机器装置,社会中的每一个部分和每个个体则是零件。每一个社会系统都处在特定的结构位置,发挥着其独特功能,而每个人亦无法离开系统而存在。曾几何时,机器所具有的精细、准确,被认为是现代性的表现。韦伯就用理性化来概括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

客观上,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理性扩张的过程。官僚化主导了国家机器。“国家”本身变成了一个由一系列技术和制度所构筑的机器装置,一切与“人”有关的统治形态都被看作是需要被改造的,“法治”战胜了“人治”。哪怕是那些与社会生活重叠的共同体组织,也逐渐被官僚化,一种按部就班的组织风格,取代了那种非正式的、人格化的治理实践。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也逐渐被市场理性所殖民。人情、面子、互惠等社区原则,逐渐被算计、势利和交换所取代。

以今日社会机器的精密程度,个人的自私自利的确很难再挑战抽象社会的宰制。这倒不一定是因为社会本身会发育出一套基于法律、道德的惩罚机制,而在于现代技术已经足以将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規制于机器之中。概言之,个体就是零件,且是一个可以随时可以替换的零件而已。反过来,倒是个体必须充分发挥零件的功能,否则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这些年来,无论是政府机构、企业还是别的社会组织,都在加大力气编织理性的牢笼。这个牢笼,是通过KPI考核来实现的。上至国家,下到单位,乃至每个家庭和个人,都围绕着各种各样的KPI精心运作。只要进度表能够做出完美的曲线图,就算成功。至于说完成质量如何,是否真促进了社会进步,那倒是不重要的。

在一个粗糙的社会中,多数人是“率性而为”,无论是努力还是颓废,都是出于本心,其行为和内心高度一致。也因此,工作是有价值的,喜恶分明。但在一个精致的社会中,多数人都被数字指挥,他们看似积极努力,为着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而精心算计,但内心的迷惘和颓废却不可抵挡。

更麻烦的是,精致的系统已经脱离了社会实际而有了自我再生产的能力。比如KPI考核和绩点计算,其本意是为了更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工作实绩,但围绕着数字的生产、评价、运用等,几乎成了一个庞大产业,以至于人们的工作并不是为了追求实绩,而是为了让数字更加好看。也正是在这个系统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产生了。客观上,越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被系统控制的程度就越深。他们是可以获得系统的反馈,获得表面上的成功,但如果社会系统本身就在空转,这种成功也会变得脆弱不堪。

在早期现代性产生之时,社会还不够精致的时候,人们已经预见到了理性化扩张的不可遏制,以及在理性支配下人类生活的异化问题。很可惜的是,信息社会的一系列技术和发明,并没有缓解早期现代性的困境,反而是将理性的牢笼越扎越紧。在这个意义上,寄希望于通过现代技术来实现人的解放并不现实,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回归生活本身的价值。一切和精心设计与计算无关的,瞬间的冲动、持久的感情、自然的交往、看得见的善良、不自觉的信任,都无比珍贵。

猜你喜欢

理性化利己主义牢笼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义一条路可以走
精致利己主义的欺骗性及其批判
论精致利己主义对青年使命担当意识培养的危害及化解策略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A Case Study: The Strategy of Translating Metaphor and Alliteration
“结社革命”背后的幽灵:非营利部门的理性化及其成因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能否迎来“春天”?
论人事管理程序化
语言的牢笼:论詹姆逊对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批判
心中的牢笼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