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马克思主义出场的三个语境

2022-05-20张群

今古文创 2022年17期
关键词:现代性马克思主义

【摘要】 有机马克思主义又称“过程马克思主义”,是近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种新学说。它是对当今世界性生态环境危机的一个理论回应。而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它的出场至少有三个语境,即历史语境、时代语境和理论语境,这种解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该理论。

【关键词】 有机马克思主义;出场学;马克思主义;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7-005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7.016

有機马克思主义又称“过程马克思主义”,是近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种新学说、新流派和新范式。该学说的正式提出者是美国后现代过程研究中心的思想家小约翰·柯布(John B·Cobb·Jr)和菲利普·克莱顿(Philip Clayton)。该理论认为“现代性”是导致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而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最佳替代方案是“生态文明”。有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既是对机械马克思主义的超越又是对解构性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扬弃,在根底上它是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厚道马克思主义,这是一种既对他人厚道也对自然厚道、追求人与自然共同福祉的马克思主义。”①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不仅明确否定了马克思主义,还乔装假扮了马克思主义。②但不管学术界对该思想是肯定还是否定,褒扬抑或批判,该思想在国内外学术界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则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关注和研究又多以有机马克思主义思想本身为主,而对该理论出场的语境问题则涉及较少。基于此,本文拟对该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一、有机马克思主义历史语境

有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出场,这是相关学者对人类历史尤其是资本主义历史深刻反思的结果。依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人类是自然界生物进化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人类虽然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动物,但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类总是生活并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而人类的活动又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并且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活动对自然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以工业革命为标志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应该说,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人类的活动对自然虽然也造成了影响,但这种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日俱增,以至于产生了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当年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成为世界著名的“雾都”,就是这种环境生态问题的一种体现。尤其是资本主义走向奢侈之后,对环境生态的破坏更是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资本主义对环境的破坏,从《生态文明:拯救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一文中可以略窥知一 二。在大卫·格里芬的这篇文章中,他认为过量的碳排放会导致全球气温不断攀升。而气温的升高一方面会导致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产生数以亿计的气候难民;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海洋酸化,世界上绝大多数渔场彻底崩溃。③

而克莱顿和海因泽克也曾就生态危机的紧迫性指出:“环境灾难已经到来……我们还会看到毁灭性的风暴肆虐、沿海城市淹没、数十亿人没有淡水可饮用、动物大规模灭绝,以及由于粮食作物歉收而导致的饥饿。” ④

但遗憾的是这种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日益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伴随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等生态专著的问世,环境生态问题才开始真正走进人们的视野,引来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这其中就包括一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他们对这种环境生态问题的资本主义方案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如福斯特和佩珀,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发展的自我扩张系统,并且这种自我扩张追求的是无限增长。⑤而正是这种无限增长或者说贪婪无疑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这种不断加剧的矛盾如果不加控制,完全有可能把人类送上一条不归路。

不过人类当然不会坐视自己走上不归路,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历史上共通过了三个具有里程碑式的关于全球气候治理的三个国际法文本。他们分别是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和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这三个国际法文本自然是人类试图举全球之力解决日益严峻的气候问题的努力。

不过遗憾的是,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却为了自身私利,先签订后退出。美国作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在《巴黎气候协定》问题上的出尔反尔再次把资本主义的虚伪暴露得淋漓尽致。当资本主义的美国在事关人类气候安全的问题上反复无常之时,一些学者把目光转向了社会主义的中国,他们发现中国早在2007年就把“生态文明”作为治国理政的手段和目标之一写进了十七大报告之中。这既是中国对自身发展的重要反思,也是对其他国家经验教训的汲取,更是中国对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贡献。因为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治理的一部分这的确是史无前例的。

正是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和实践中受到启发,柯布才提出了现代性社会发展的最佳替代方案是“生态文明”。后来,在中美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才最终明确提出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并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应该说,这套理论的形成既是对人类历史也是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深刻反思的结果,更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经验汲取的结果。

二、有机马克思主义时代语境

时代是思想之母。任何思想都源于特定的时代或者说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正如,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革命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产物一样,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或者说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可以说它与资本主义是相伴而生的。当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开始了它的全球化历程。经过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殖民扩张,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而后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得以最终形成。

随后,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体现,也是资本主义贪婪的体现。这种贪婪也把资产阶级自己确立的规范和体系强加于全世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⑥而工业革命又为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提供了巨大动力。“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控制了商业,把所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资本” ⑦,这种工业资本的迅速扩张,把人类社会迅速由农业文明时代推进到工业文明时代。

这种工业文明又创造了惊人的生产力。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生产力的迅速增长不仅没能缓解人类在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而且导致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宗主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人类和自然的矛盾等等。而资本主义本身却对这些日益增长的各种矛盾无能为力,这正是资本的宿命。因为资本是无限贪婪的,它总是在追求无限的增长和利润,而整个自然的承载能力又是有限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资本生产的无限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有限载荷的矛盾不是减轻了,而是加强了。但遗憾的是资本家们并不会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停止剩余价值的攫取和资源的消耗,这就是资本的邏辑。而正因为资本自身无法改变自身存在的逻辑,所以有人就会试图跳出资本之外来观察世界,寻求解决之道。无论是当年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都是该“道”的信奉者。

因此,从看世界的维度来看,空想社会主义者和科学社会主义者并没太大的区别。只不过,空想社会主义者没办法提供“跳出”之道,而马克思主义者却找到了一条“跳出”的正确道路。

从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的现实看,社会主义的确比资本主义在解决各种矛盾中更具优势。虽然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比资本主义现实要差。但这种差距并非居于同一起跑线的差距,而更多的是基于历史因素造成的。因为,今天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它们都是在距资本主义很远的地方起步的。再加上跨国集团的污染转移、生态的资本化以及社会主义国家自身的发展转型等,这些因素加起来可能就会造成上面出现的这种假象。自然这种横向的对比因起点的不公,难免产生结果的不公。如果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纵向来对比,其实就容易发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比中的优越性。当资本主义无法避免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危机之时,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比较成功地避免了经济发展中出现大的波动。这就是当今这个资本主义依然通过自己制定的规则占据主导的时代,当各种矛盾尤其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之时,人们不是向资本主义寻求解决之道,而是向社会主义寻求解决之道的原因。毫无疑问,社会主义代表了人类的方向和未来。这就是有机马克思主义出场的时代语境。

三、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语境

有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学说,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尽相同的概括。这些概括中,最权威的当属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柯布。在柯布的《论有机马克思主义》一文中,他把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的思想进行了相应的结合。而正是这种结合开创了有机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形态。

的确,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冠名来看,该理论就应该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有机马克思主义也确实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想,形成了新的理论形态。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而这种发展背后的动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认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都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通过自身实践活动来改造世界。但这种改造必须是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也即人类的活动必须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确实展现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也源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此,当人类的发展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人们总喜欢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出路或者叫“回到马克思”。

同样,当人类面临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激烈冲突而感觉无所适从时,人们还是愿意“回到马克思”,试图从他留给后人的思想中寻找启发、汲取智慧。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正是从当代生态危机的紧迫现实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怀特海等人的一些思想进行结合,试图找到一条解决当今危机的正确之道。

但仔细审视有机马克思主义,会发现其实它是过程哲学的当代形态,其哲学基础是由怀特海所创立的过程哲学。过程哲学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认为世界的每一瞬间都是一个动态的、崭新的合成过程,并且强调过程生成的随机性和超越性;其二,强调相互联系,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的内在联系之中。怀特海说:“这种内在的关联性就说明了何以一个事件本身只能在它本身所在地方,并且出现它本身所呈现的情况。换句话说它只能处于一套固定的关系中。因为每一种关系都参与事件的本质里面,所以离开这种关系,事件甚至就不能成为其本身了。” ⑧其三,强调整体性。过程哲学还强调整体性,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怀特海认为,人类的智慧通常都来自整体的视角。基于此,他反对个人主义,提倡社会化思维,强调公平,重视共同福祉。

由此可见,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在某些价值取向上确有一些共同之处。这也是它能够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想结合形成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对有机马克思主义出场语境的简单梳理,会让人们更清楚地看到这种理论尽管在学术界还有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理论。因为它无疑是坚持了问题导向。尽管它可能不能很好地解决当下人类遇到的危机,但它仍然为人们解决危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注释:

①王治河、杨韬:《有机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1期。

②汪信砚:《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③(美)大卫·格里芬:《生态文明:拯救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④(美)菲利普·克莱顿、贾斯廷·海因泽克著,孟獻丽、于桂凤、张丽霞译:《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5页。

⑤(英)戴维·佩珀著,刘颖译:《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36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6页。

⑧(英)A·N·怀特海著,何钦译:《科学与近代世界》,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19页。

参考文献:

[1]张兴茂.论“有机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界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34(04).

[2]张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与生态重塑[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07):17-21.

[3]尹海洁,夏志军.“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神学而不是马克思主义[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4(06):88-89.

[4]左路平.比较视域中的生态文明观——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比较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02):13-19.

[5]蒋南平,徐明.当代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新进展[J].当代经济研究,2019,(04):5-12+113.

[6]尹海洁,夏志军.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神学本质探析[J].科学与无神论,2019,(02):9-16.

[7]张敏,胡建东.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评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01):77-84.

[8]张笑扬.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的应然逻辑与有机图景——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角[J].理论研究,2019,(01):17-21+30.

作者简介:

张群,女,湖南长沙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硕士, 广东白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现代性马克思主义
复魅与拯救:库切“耶稣三部曲”的现代性危机和后世俗希望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重构现代性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现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