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专业的物理教学改革探索*
2022-05-19黄建伟
黄建伟
(菏泽市体育运动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体校体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社会需要的具有体育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专业人才.体育教育各专业,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开设德育课、文化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开展运动训练和相关职业技能训练.与普通初、高中及一般职业学校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全年要有足够的训练日(含竞赛),并且每天都应有相应的训练时间,加之体育运动学校的特殊性,这使得其他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少,教学难度较大,因此,进行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对培养合格的体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物理课程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与体育运动、训练、器材使用与管理维护等息息相关,开展结合体育专业特色的物理教学改革,对体育专业特色教学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教学问题分析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其本身理论及定律比较深奥,原理和概念晦涩难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随着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进步,物理课程内涵也在不断提升,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体校体育专业物理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和体育专业特性的问题.一是在体校教师队伍中,由于种种原因,引进专门的物理专业高水平人才十分困难,而现有物理教师中,又对体育专业不甚熟悉,对体育教育和训练知识比较欠缺,存在教师不适应体育专业学生群体教学等问题.二是体育学生本身文化课水平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特别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这就需要运用多种物理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体育教育与训练结合不够紧密.物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与体育教育和训练相分离,不能融为一体,致使物理教学不能和专业教学联系在一起,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 物理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体育专业教育教学与专业训练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一提高、两结合、三改革”的教学改革路径,即通过提高物理课程教师知识与教学水平、加强物理课程知识与体育教育及训练的有效结合、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等举措,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切实提高物理课程教师水平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提高教师的选拔标准.选拔高水平教师任教,对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有欠缺、不适应教学岗位的人员调整调离教学岗位.
二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即邀请专家讲学及鼓励教师参加培训等方式,及时更新教师业务知识,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成果,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三是开展体育运动与训练知识培训.由于体育运动与训练的特殊性,作为体育运动学校教师,掌握体育运动与训练知识对其教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学中可以有机结合体育运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拉进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学生学习.
四是组织教师认真备课,做到精益求精.梳理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计划.授课前,认真准备课堂内容,充分收集物理素材,策划创设问题情境,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现象、理解物理现象,并结合现实生活实例,与自身现有认知相对照,使物理课程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融入现实生活,由浅入深、由浅及深的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从简易生活中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课堂上,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学习,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好课堂动态.课后,通过作业批阅、专业训练,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普遍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一是要在下次课中进行讲解,二是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懂弄通.
2.2 加强物理课程知识与体育专业的有效结合
体育教育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其专业学习和训练有自己的特殊性,而物理课程知识与体育运动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做到两个结合,可以起到物理教学与体育训练相得益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1 充分和体育专业训练相结合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而体育运动作为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主的各种活动,与运动密切相关.物理科学的理论知识可以有效的对体育运动进行指导,体育运动又可以比较准确地验证物理理论,如物理课程中的运动、力学等都与体育运动息息相关.加强物理课程教学与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衔接,让体育训练与物理教学融为一体,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物理知识、验证物理理论,也可以有效指导体育训练,使体育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体育运动学校物理教学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将课堂搬到体育运动训练场,直接在训练中学物理,在物理科学指导下进行训练.通过物理知识与体育训练的有效衔接,达到既学习了物理课程知识也提高了体育训练水平,使物理课程内容在训练中得到学习、得到运用,也使体育训练借助物理科学更加科学化.
2.2.2 与体育训练器材使用与维护相结合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器材使用与维护,同样需要物理知识.结合教学内容,将物理教学移至训练器材使用现场,利用物理知识进行器材的使用和维护,进而又验证物理理论知识,也能够使训练器材高效、科学、合理的使用,发挥其最大的训练效能,同时得到精准管理与维护.
2.3 改革物理教学方法与内容
物理本身理论及定律相对比较深奥,原理和概念晦涩难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过三个方面的改革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3.1 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采用灵活的信息技术,给学生充分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全方位、多角度对物理知识进行讲解,使纷繁的、抽象的概念、公式、原理等形象化、趣味化,用有感性的现实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收集教学资料、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
二是课堂教学上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结合生活、学习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学习.如讲时刻和时间间隔,八点上课,八点五十下课,这两个时间点是什么、这两个时间的五十分钟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能理解时间和时间间隔的含义了.
(2)项目教学法.体育专业的物理教学,可以和体育运动项目在一起教学.如运动、举重等可以选择一项与相关的运动、力学等课程内容相结合,使学生从中深刻领会.
(3)案例教学法.运用一种典型案例,将生活实践引入课堂,进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习环境,从中分析发现的自然规律,逐步引入并讲解课程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知识.
(4)互动式教学法.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备课并讲授.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排除对物理课程的畏难心理,使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中去.
(5)自主学习法.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提出教学任务,将任务分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完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思维解决方法,自主的完成交给的学习任务.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选择应用,改革的关键是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课堂教学成为高效课堂.
三是创设良好的物理教学环境.体育人才也是极具应用性的社会人才,其培养同样要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物理教学也要适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启发式、提问式、互动式、项目式、案例式教学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动感灵活的课件、视频、动画等,使学生学习起来如身临其境、兴趣盎然;要改革考核模式,改变单一的试卷理论考试模式,通过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实验实践成绩等综合考评,充分利用考核这一规则和机制,形成学生积极参与过程学习、主动动手的环境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全程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走期末考试突击、期末理论成绩一锤定音的老路子[1].
2.3.2 改革实验实践教学
一是实施定期开放实验室活动.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定期开放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组建实验小组,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实验.二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自己实际,特别要结合体育运动训练,自己选题、自行实验,老师指导,尤其要以综合性实验、有一定科研性质的实验为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科学精神.通过课下的实验,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提髙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2].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教师根据物理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方法、内容、实验实践、与专业训练相结合等方式,有效提高了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了物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