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探索*
2022-05-19王学峰胡金萍
王学峰,胡金萍
(1.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001)
引言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上的讲话指出: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高职学生要成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正确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体育教学的第一实施者体育教师,师德师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操守.本文就安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进行探索.
1 目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包括高职院校教师在内的高校教师,其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 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鲜资讯的爆炸式轰击,各种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高校教师的政治信仰和理念慢慢淡化,工作心态发生变化,很多时候处于迷茫状态.
1.2 职业情感淡化,育人意识不强,教师责任担当意识低
很多教师把教学的工资收入完全当成谋生手段,或者是完成评职称的必备条件.在教学职业情感上,由主动变被动.如果是被动地完成工作量,教学的核心功能教书育人则无从重视和实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严重流失.
1.3 教学态度差,教学方法简单,缺乏事业心
由于高校师生比例失调,加之社会复杂因素,导致教师负担加重.年轻教师因为教学时间短,经验不足,教学方法虽有时创新,但问题较多,中青年教师,处在人生成长中期,生活压力大,心有余而力不足.老教师迫于工作量压力,教学态度差,不愿意花费精力和财力继续深造学习,导致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不能紧跟当代学生接收知识的习惯.教育面向的群体是不断变化的,“00后”和“90”后的思想和行为认知体系完全不同,陈旧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虽然教育基础的知识体系是很少更新,但是因为教授的学生群体的变化,也同样要求教师群体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才能维持长久的事业心和教书育人的初心[2].
2 安徽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
关于安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通过网络平台的问卷星设计了面向学生的调查问卷,选取了安徽5所高职院校: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共向在校生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6份,有效率95.6%.
调查问卷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师生关系、教科研和个人特质五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第一,思想政治方面.高职学生期望体育教师能够坚定拥护国家教育方针,将思政教育寓于体育课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其中学生重点希望教师能够给于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人生指导.
第二,教育教学方面.高职学生期望体育教师爱岗敬业,在体育课程中严谨执教和宽松执教有机结合,关爱学生,注意区别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从教学方法上开拓学生思维,善于启发引导,激发学习兴趣,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互动沟通效率高,同时能传播最新的体育赛事的前沿信息.其中学生重点希望体育教师教学情绪良好,不随意在课堂上传播负面情绪.
第三,师生关系方面.高职学生期望体育教师不与学生发生非正当关系,保持合适的社交距离,耐心与学生沟通,对待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其中学生重点希望体育教师不收受学生礼物,不以权谋私.
第四,教科研方面.高职学生期望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以奉献社会为荣,有较强的创新和开拓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其中学生重点希望体育老师不抄袭他人学术成果.
第五,个人特质方面.高职学生期望体育教师注意个人形象气质,品德高尚,言行举止端正大方,平易近人,有时间观念.其中学生重点希望教师坚持体育运动,有着终身体育的意识,并且身材好,职业形象佳.
3 安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索
3.1 学校引领,加强制度管理
加强理论学习引导,体育教师要定期开展传统师德文化学习,不断深入“学懂”.学校要利用多种形式,比如专题培训、校园文化讲座、新媒体传播等手段宣传传统师德.体育教师要借鉴优秀的传统师德文化理念,结合体育的运动精神,从而全面提升课程中的“育人”水平.同时在学习的形式上,要防止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就如同体育精神,需要身体力行,多在学习会议上交流互动,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既制定了高校师德的高线要求,也针对高校中的主要问题和突出问题规定了教师的底线要求.2019年国家教育部等七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文中指出“经过5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起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学校在师德师风的评价制度、激励制度、教育制度和监督惩处制度上要不断完善,切实发挥行政部门的师德监督主体功能,同时建立大学生的监督辅助功能.一方面对体育教师师德失范和师风不良的行为,要明确调查,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树立师德师风典型,以点带面建设师德师风新风尚[3].
3.2 稳固个人思想觉悟,实践知行合一
3.2.1 思想政治方面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学精神,应该引领高职体育教师拥有成熟的体育思想和独立的体育价值判断能力.高职体育教师要对大学体育目标进行独立和自由的思考,在课程中言传身教,既认识和肯定大学体育的强身健体的目标,也需要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不盲目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而是有针对性地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针对学校区域,针对学生的特点和体育素养综合表现,去独立认识和判断适合学生的体育目标.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3.2.2 教育教学方面
师德师风目前被界定为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的综合,其中职业道德中对教师的教法作了专业伦理约束.教师的教法原本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但教法的态度和方式牵涉到职业道德的约束,这其中不乏对师德师风的边界模糊.但是总的来说,教法态度是教学思想之体现,故教学教法的进步首先是思想上的进步,然后指导付诸行动.
在体育教学中,师德的另一方面体现,是学生对教师在体育精神上的个人崇拜.教师高超的体育技能表现,是从视觉上对学生进行冲击.学生从精神上的崇拜到自我的模仿,需要体育教师在教法上进行“探索性、反思性”的引导,构建和谐有序的师生互动沟通氛围,从而促进体育课程中良性循环的互动氛围,双向推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在安徽省高职体育教学中,推广较为普遍的体育运动为:篮球、乒乓球、武术、足球、羽毛球、啦啦操等.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技术战术的教学,现在尤为重要的是体育的育人功能,特别是体育训练和比赛中与中国传统哲学育人功能要有机结合.
在对抗运动篮球技战术中,培养学生相生相克、以柔克刚的道家思想,扩大缩小、快慢结合、进攻防守转换等一系列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体育训练和比赛对练中,参与的学生对各种规则的服从,从组织纪律性、个人行动自觉性、诚实性,教师都要加以育人引导等等[4].
作为隔网运动的乒乓球,通过乒乓球比赛规则的遵守,强化竞赛规则的意识,也同时潜移默化为适应社会的规则意识.另外,对我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国内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成长史进行学习,感受乒乓球文化与乒乓球精神的同时,再次受到体育精神的教育与启发.通过观看国家乒乓球队的赛事直播或录像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5].
在武术教学中,民族精神、尚武崇德、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规则意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课程思政理念,需要在教学案例进行具体解析.另外,与传统文化结合中,武术教育对民族精神的培育、立德树人的实践、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是需要体育教师吸收内在的体育精神[6].
通过多媒体设备,体育教师向高职学生展示中国足球运动员在各种赛事上拼搏奋斗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培养他们的集体精神[7].体育教学中的各种训练法是体育教师采用一定密度、强度的综合训练,这种训练对高职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有非常好的培养作用,能够让高职学生在逆境中不断突破,不断成长,激发潜能.例如教学中的竞赛训练法能够给高职学生营造一种强互动、守秩序、重合作的运动氛围,让高职学生在训练过程培养诚信意识、互助意识、规则意识,同时培养自己的集体荣誉感.
运动健儿们在各大国际羽毛球赛事上为祖国顽强拼搏,奋勇夺金,他们登上领奖台,五星红旗在赛场上飘扬,嘹亮的国歌奏响时,彰显着羽球大国魅力,这无形中就是羽毛球课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途径.另外在体育美学的教学目标中,给学生布置观看高水平比赛视频的任务,让他们找出一场比赛中来回次数最多的一个球,感受运动员仅仅只为得一分,为一个球的获胜而奋勇拼搏的精神,只要有一丝反败为胜的希望就绝不放弃.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理解什么是运动之美,什么是拼搏之美,什么是不轻言放弃之美.高职学生在进行羽毛球课程学习时,除了羽毛球的技术战术学习,还需掌握羽毛球的各项规则,做到遵守规则.长此以往,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可以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8].
啦啦操在教学及练习的过程中,娱乐学生身心,释放压力,能够有效地调整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有利于学生在困难和挫折下维持健康的心理.在啦啦操的小组创新编排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学会协调、处理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共同努力,提高高职学生与他人的交流、交际能力.啦啦操运动本身充满美育元素,学习中身体需要协调配合,体现力量与柔美的平衡,让练习者产生美的感受,感受艺术的魅力,以此视为动作美、感受美.啦啦操运动过程中,搭建优美的动作造型,减脂塑形,健美肌肉,线条优美,身姿优雅,兼具体育与舞蹈艺术的精神与内涵.啦啦操运动强调动作、形体的外在表演美,追求丰富的情感和内涵,提升运动参与者的气质美.啦啦操运动的音乐支持,节奏明快热烈,充满力量感,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提升高职学生审美素养[9].
在体育课程的评价方法上,学生更期望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学和评价是同一位体育教师.学生期望体育教师在每次体育课上对其运动表现、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仅仅在期中或期末实践考试中对学生的运动技术考核或身体素质考核.在评价主体方面,除了授课的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相比教师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可以更容易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全面地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思想和价值观,从而达成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目标[7].
总之,体育教学不能“照本宣科”,以教师的技术讲解为灌输的单向传递,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更不要说面向未来的教育.体育教师要在文化视域中检视,在特殊情境条件下互动,深刻地认识各种体育运动的价值,学会思考进行升华.这无疑对高职体育教师的学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有“扎实的运动技术基本功”,才能“做学生技术动作的引路人”.打通体育和思政这两门学科之间、学科内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寓于无形的活动场所,进行有形的教学设计,把整个学校的运动场所视为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在一言一行中隐性地传播知识,将有形的、可视的“学校文化元素”建设与无形的、深层的“学校文化力”建设相结合,以回归生活世界的本质.运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又丰富着生活.高职体育教师要将运动的本质与生活中的身体动作追源求本,找出共性,从而追求一种“德性”的幸福生活,有效提升课堂中的育人目标.
3.2.3 师生关系方面
体育运动中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有别于其余学科的师生关系.
例如体育舞蹈作为个性化、高艺术性的体艺结合体,不仅在教学模式、教学组织行为上区别于传统教学,通常还需师生搭配互动完成技术动作的传授.这其中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师生关系的和谐直接对学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积极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唯一基础.”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体育舞蹈中的师生关系不同于普通的人际关系,更具有亲密性、满意性、支持性、冲突性[10].
人际关系中的重点在于及时沟通和反馈.良好的教学风气大部分由教师主导,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学生主动沟通,这是师生关系的基石.高校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和体育课程考核关系到学生的评优评先和毕业,体育教师要正确分辨和处理好学生的真实情况,不收受学生财礼,不以权谋私.
3.2.4 教科研方面
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认为,教科研能力与师德师风没有任何关联.教科研能力是继续学习的能力,是将专业技术服务于社会的能力,是从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服务教学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这些能力也反映着教师服务教学和社会的职业道德.因此,教科研能力并非与师德师风没有关联.教科研能力水平需要教学经验的积累,需要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最终进行课堂到科研的转化.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从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理论学科入手,结合自身的专业技术,实现教科研能力的提升.教科研内容不是只有有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也可以是教学中的一点小问题.小问题的解决也是教科研能力的进步.体育教师要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学精神,自觉做到不窃取他们科研成果.
3.2.5 个人特质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高职学生重点希望教师有着终身体育的精神,并且身材好,职业形象佳.
终身体育的精神依靠个体的自律精神.自律主要靠个体内部力量驱动,强调主体内心的自省自觉.教师的自律则是尊重体育文化,承担体育责任,践行体育精神.当体育教师能够思想和行动自律后,例如球类体育教师,就会遵守法律规章制度,服从组织纪律,同时会有国家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自律的教师也会引导和影响学生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