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昆特依矿区深层卤水矿的矿体特征分析及资源量潜力评价

2022-05-19马鸿颖韩文奎安永尉

盐科学与化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资源量卤水深层

马鸿颖,韩文奎,安永尉

(1.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 格尔木 816099;2.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 西宁 810016)

深层卤水富含多种矿物元素,是一种具有战略性的高价值矿产资源,也是组成钾盐产品的重要成分之一[1-2];由于近年我国对钾盐的大规模开采,使得对钾盐的依存度由75%降至45%,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深层卤水资源的调查、勘查工作[3]。

昆特依矿区位于青海省冷湖镇,属柴达木盆地范围,交通较为便利;区域内主要以钾矿、芒硝、硼矿、天青石、锂矿等盐类矿产和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为主,尤其以深层卤水矿较为丰富。据1990年的调查成果,整个柴达木盆地盐类沉积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渐新世晚期,第二阶段为上新世晚期,第三阶段为下、中更新统,第四阶段为上更新世和全新世。昆特依矿区成盐期属第三期、第四期[4-7]。

此次调查以昆特依矿区为实例背景,于2018年开展调查,调查范围涉及188.81 km2,旨在通过多种手段结合,充分掌握矿区范围内深层卤水矿的存储特征,即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先进行调查区的地质特征分析,并在水化学特征分析基础上,按照液体盐类矿产334级估算深层卤水的矿产资源量,以评价其资源潜力,以期为后续开采奠定理论基础。

1 调查区地质特征

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现场调查成果,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四方面开展调查区的地质特征分析。

1.1 地形地貌

以地貌成因为划分依据,调查区内地貌类型共计含有四大类九个亚类,具体特征如下。

(1)剥蚀构造型地貌。

依据地貌成因形态差异。此类地貌可细分为2个亚类,即剥蚀构造中低山地貌和剥蚀构造丘陵地貌。

①剥蚀构造中低山地貌。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及东部,海拔高程多间于2 800 m~3 400 m,相对高差200 m~500 m,沟谷短小而开阔,岩石裸露,风化作用强烈。

②剥蚀构造丘陵地貌。主要分布于矿区东、西、南三面,其成因主要是由褶皱构造的隆起作用形成,且由于构造应力强度不同,形成NW-SE向斜列的高丘陵和NWW-SEE向排列的低丘陵,其中,高丘陵海拔高程多间于2 800 m~3 200 m,发育有垂直轴部呈羽状排列的小冲沟,并在北西翼发育风蚀单面山形态,沿岩层走向延伸;低丘陵海拔高程多在2 800 m左右,顺岩层走向发育垄状单面山及梳状山,冲沟不发育,局部为小穹窿状丘陵。

(2)构造剥蚀型地貌。

因地貌成因形态差异,此类地貌可分为2个亚类:剥蚀带状倾斜平原地貌和风蚀波状平原地貌。

①剥蚀带状倾斜平原地貌。主要分布于冷湖三号构造两翼及四号、五号构造之SW翼,其特征是在强烈剥蚀作用下,基岩剥蚀,大片砾石暴露地表,加之岩层倾角较小,形成宽广的斜地地形,宽度约1 km~4 km,长度约60 km。

②风蚀波状平原地貌。主要分布于湖积盐壳平原和构造丘陵之间,呈条带状环绕矿床分布。其成因主要是由第四系中、下更新统湖相地层组成,少数为上更新统湖相地层,依附于第三系发生的构造变动后,经风蚀作用形成,海拔多在2 750 m左右。

(3)剥蚀堆积型地貌。

依据地貌成因形态差异,此类地貌可细分为2个亚类,即洪积倾斜平原地貌和冰碛台地地貌。

①洪积倾斜平原地貌。主要分布于山前地带,由数个大的洪积扇连接而成,地势较平坦,海拔高程多间于2 730 m~3 000 m;从山麓到前缘,由戈壁砾石带过渡为细土带,洪积扇轴部发育有树枝状季节性冲沟,前缘冲洪积陡坎表面广泛分布风积砂丘、砂链。

②冰碛台地地貌。主要分布于小红山南部,海拔高程多间于2 740 m~2 749 m,相对高差5 m~10 m;台地前缘多为陡坎,局部为缓坡。

(4)堆积型地貌。

依据地貌成因形态差异,此类地貌可细分为3个亚类,即湖积盐壳平原、湖沼平原和风积砂丘。

①湖积盐壳平原地貌。主要分布于第三系构造丘陵之间的凹地中,海拔高程多间于2 727 m~2 770 m,起伏程度相对一般。湖盆中心较平坦,起伏高差小于0.5 m;向边缘为高起伏的坟堆状盐壳平原,起伏高差1.0 m~1.5 m,再向外为石膏化盐渍盐壳平原,地表较平坦。

②湖沼平原地貌。主要分布于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和湖积盐壳平原之间,为一条带状洼地,海拔高程多间于2 725 m~2 750 m,整体呈东高西低,是地下水的溢出带和汇水中心,其中还分布有卤水湖。

③风积砂丘(链)地貌。主要分布于湖积盐壳平原中心部位及钾湖西部,其成因多为先由地面潮湿粘附风积砂堆积而成,后经次生盐渍化作用及风蚀改造,形成类似风蚀垄状砂丘形态,海拔2 730 m左右,迎风面陡背风坡缓。

1.2 地层岩性

结合此次钻探成果及以往普查资料,按地层形成年代进行阐述。

(1)下更新统地层。

该类地层主要为冲洪积相滨浅湖相沉积物,地表未有出露,仅见于深部工程揭露的岩芯中。经成果总结,该层下部以砾砂、中粗砂等夹卵石层为主;中部为中细砂、中粗砂为主,含少量黏土层,局部可见少量卵石分布;上部为含粘土的细砂、粗砂和砾砂。该层也是孔隙卤水矿层的赋存介质,此次钻探未揭穿底板,地层厚度大于204.65 m。

(2)中更新统地层。

该类地层广泛出露于此区各构造的两侧,并具湖积和化学沉积相互交替组成的韵律特征,且按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大的沉积旋回。

①第一旋回沉积。a.湖积层。该层在地表及深部均有分布,其中,地表主要分布于本区各构造两侧,分布范围较广;深部也广泛分布,与下更新统冲洪积地层主要呈平行整合接触,钻孔揭露厚度间于22.85 m~50.55 m,岩性主要以黏土粉砂、细砂、粗砂、粉砂黏土沉积物为主。b.化学沉积层。该层在地表未出露,深部平行整合接触于湖积相地层,厚度间于8.88 m~132.25 m,岩性主要以含石膏的粉砂黏土、含石膏的粉细砂黏土夹淤泥、淤泥黏土互层、粉细砂为主,其岩性特征为普遍含石膏。

②第二旋回沉积。a.湖积层。该层地表未见出露,深部亦广泛分布,与下部化学沉积层具平行整合接触关系,厚度间于19.00 m~136.20 m,岩性主要以细砂与粉砂黏土互层沉积物为主。b.化学沉积层。该层地表未见出露,深部平行整合接触于湖积相地层,厚度间于29.00 m~57.20 m,岩性主要以含石膏的黏土、含石膏的淤泥、粉细砂为主。

③第三旋回沉积。a.湖积层。该层地表未见出露,深部与下部化学沉积层具平行整合接触关系,厚度间于11.70 m~17.00 m,岩性主要有含石盐的黏土、含石膏的黏土、含粉砂的黏土、粉砂黏土。b.化学沉积层。该地层地表主要出露于冷湖横亘构造附近,出露岩性为含石膏和含粉砂的黏土与含粉砂的石盐,两者具互层结构;深部平行整合接触于湖积相层,厚度间于12.45 m~38.88 m,岩性主要以含石膏和含粉砂的石盐、粘土层为主。

(3)上更新统地层。

该类地层在调查区内广泛出露,厚度大致由南向北逐渐变薄;主要沉积类型有冰积、洪积、湖积和化学沉积夹湖积相,地层岩性主要为粘土层与盐层相间分布,具环状条带特征,即呈椭圆状环绕盆地。

①湖积层。地表出露于冷湖横亘构造西侧,呈南北向条带状出露;其次,在北部新盐带西北位置有零星出露。深部仅局部可见,与化学沉积层具平行整合接触关系,厚度间于5.00 m~20.00 m,岩性主要以含石膏的黏土、粉砂黏土为主。

②化学沉积层。地表主要出露于冷湖横亘构造附近,出露岩性为有含石膏和粉砂的黏土与含粉砂的石盐,两者也具互层结构。深部局部分布,厚度间于2.50 m~10.00 m,岩性主要为含芒硝和含粉砂的石盐等。

(4)全新统地层。

该类地层主要分布于钾湖、北部新盐带及冷湖四号构造东侧等处,成因类型为化学沉积,是可溶性固体钾矿的赋存层位。

1.3 地质构造

结合调查区域地质资料及此次调查的遥感资料,调查区的地质构造较为发育,从历史时间上看,古近系、新近系构造形态与基岩基本一致,再至上新世,沉积中心始终在调查区内的大盐滩附近。

从构造类别划分,区内构造可划分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两类,两者特征如下。

(1)褶皱构造。

①背斜构造。调查区内的背斜构造可分为两个带,即冷湖构造带和俄博梁、葫芦山构造带,前者具典型反“S”型构造特征;后者主要由俄博梁Ⅰ号、Ⅱ号及葫芦山构造组成

②向斜盆地。

矿区范围内主要包含有三个向斜构造,分别为俄博滩向斜、大盐滩向斜和大熊滩向斜。

(2)断裂构造。

依据资料收集,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已查明区域构造主要为F4和F8,并经遥感合适,还具有遥F5和遥F6。

①冷湖Ⅲ号断裂(F4)。逆断层,长31.5 km、宽度约0.01 km,上升盘走向为110 °,倾向为南西,倾角为40 °~80 °。

②双气泉断裂(F8)。正断层,长度约55 km,上升盘走向160 °,倾向北东。

③遥F5断裂。据遥感图象上,该断裂走向323 °,长度约55 km,是潜在卤水构造。

④遥F6断裂。据遥感图象上,该断裂走向313 °,长度约65 km,是潜在卤水构造。

1.4 水文地质条件

按照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性质等,可将地下水划分为四种类型,即: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化学岩类晶间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按照埋藏条件,可对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①潜水。主要分布于北部新盐带以北至阿尔金山山麓一带,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砾石、砾卵石及少量沼泽沉积之粉细砂,含腐植质砂层等。含水层厚度9.80 m~57.62 m,水位埋深:山麓地带大于100 m,戈壁砾石带为50 m~100 m,细土带为5 m~50 m,沼泽带小于5 m。单井计算单位涌水量大部分地段为10 m3/d·m~1 000 m3/d·m,仅冷湖镇南洼地和小赛什腾山山麓地段小于10 m3/d·m。

②浅部承压水。主要分布于戈壁砾石带前缘及冷湖镇以东地区,含水层顶板埋深大多小于50 m,厚度10 m~50 m,水位埋深山前地带为8 m~25 m,到钾湖中心为自流水,水头可达+1.13 m。单井计算涌水量一般100 m3/d·m~1 000 m3/d·m,局部地段为10 m3/d·m~100 m3/d·m,到小红山以南局部小于10 m3/d·m。

该类水矿化度变化较大,丁字口以西矿化度一般在3 g/L~10 g/L,水化学类型主要为硫酸镁亚型,断层附近出现氯化物型;小红山至冷湖镇以西及新盐带以北的地带矿化度大于50 g/L,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钠亚型,断层附近为氯化物型。

③深部承压水。此类承压水是此次调查的重点,其含水层顶板埋深235.10~390.95 m,厚度204.82 m~805.00 m,水位埋深为8.62 m~27.00 m,单井涌水量4 337 m3/d·m~6 531 m3/d·m,水化学类型为氯化物型。

(2)化学岩类晶间水。

该类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新近系构造之间的洼地内,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湖盆中心地带上部为潜水,下部为承压水。其中,潜水主要分布于盆地的沉积中心部位,水位埋深0.85 m~6.43 m,自盆地中心向外缘,地下水水位埋深增大;承压水主要分布于盆地盐类沉积区,含水层顶板埋深0.30 m~17.90 m,盆地中心地段埋深大,含水性较好,向外围含水层埋藏变浅,富水性逐渐减弱。

(3)新生界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

此类地下水可细分为第三系碎属岩类裂隙孔隙水和第四系中、下更新统碎屑岩类层间水。前者主要赋存于矿区东南西三面的储油构造中,具承压性质,往往自流喷出地表,正水头高度低者超过10 m,高者可达100 m;因其补给条件较差,其富水性一般较差,而且因时代不同而有差别,表现为地层由老到新、富水性减弱。后者赋存于盐岩层裂隙中,埋深13.88 m~203.11 m,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镁亚型。

(4)基岩裂隙水。

该类地下水主要分布于阿尔金山及小赛什腾山,其赋存的裂隙成因主要是由岩层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发生褶皱和断裂,从而形成节理裂隙;受补给条件影响,阿尔金山东段基岩裂隙水相对较发育,西段较差,俄博梁北侧山体和小赛什腾山山势低矮,含水性极差。

2 矿体特征分析

昆特依矿区是一个以液体矿为主的综合性盐类矿床,历史上已经历多次调查,而此次重点对深部液体矿体特征进行调查,即主要对深层卤水矿进行研究,且为满足调查需求,共设计了3个钻孔,编号分别为ZK01、ZK09和ZK10,孔深分别为1 401.30 m、1 000.98 m和507.50 m。

2.1 矿层地质、水文地质特征

深部液体矿体分布于大盐滩、俄博滩区域,赋存于下更新统之冲洪积砂砾石夹卵石、漂石的层间孔隙中,为粗颗粒松散岩类孔隙承压卤水矿层;矿层南北延伸达45 km,宽4 km,面积188.81 km2。

据钻探成果调查,矿层顶板埋深间于251.19 m~390.95 m,底板未揭穿,控制深度达1 400 m,含水层纯厚度间于204.82 m~805.00 m,平均523.80 m,较稳定型。同时,含水层孔隙度24.09%~32.84%,平均27.53%;变化系数15%;给水度11.39%~27.38%,平均13.60%,变化系数51%。单位涌水量主要间于132.23 m3/d·m~298.92 m3/d·m,含水层的富水性强。

2.2 水化学特征

为充分掌握深层卤水的水化学特征,在三个钻孔中采取了水样,并进行了卤水的化合物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

表1 深层卤水的化合物组分含量统计Tab.1 Statistics of compound component content of deep brine

结合三个钻孔的分布位置及表1,得矿化度自东向西略有减小,其值由288.89 g/L减小至287.52 g/L,但密度无变化,均为1.19 g/cm3。

依据《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盐类》(DZ/T 0212.4-2020),卤水主要组分为KCl、NaCl、MgCl2;结合表1,KCl品位0.25%~0.47%,平均0.37%,品位变化系数32%;NaCl品位19.18%~20.69%,平均19.69%,品位变化系数3%;MgCl2品位2.50%~3.64%,平均3.04%,变化系数21%;其余化学成分也略有变化。

2.3 析盐特征

再对深层卤水的水化学组分进行统计,以进行其析盐特征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深层卤水的水化学组分统计Tab.2 Statistics of hydrochemical components of deep brine g·L-1

结合前述矿体特征分析,得此次研究的对象主要为深层卤水,调查面积大于100 km2,矿体延伸规模等级属大型;卤水矿层的埋深一般大于235 m,属深藏卤水矿床。同时,结合钻探成果,调查区内未见明显稳定隔水层,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属简单;整体厚度变化较小,厚度稳定程度属较稳定。品位变化系数,KCl为32%,MgCl2为21%,NaCl为3%,品位均匀程度属均匀到较均匀,矿体稳定程度属较稳定。

3 资源量潜力评价

结合前述矿体特征分析,得出此次调查区内的深部卤水中的矿产品种较多,达到工业品位的主要有KCl和NaCl,达到边界品位的有MgCl2;参照《盐湖矿产矿床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进行资源量潜力评价。

首先,结合此次调查成果,计算得到区内各类卤水矿产资源量见表3。

表3 深层卤水的矿资源量计算结果Tab.3 Calculation results of mineral resources of deep brine

从表3可见,按照液体盐类矿产334级估算,KCl孔隙度资源10 453.84万t,给水度资源量5 342.54万t;MgCl2孔隙度资源量8.058亿t,给水度资源量4.12亿t;NaCl孔隙度资源量69.13亿t,给水度资源量34.15亿t;三者对比,此次调查区内的卤水资源以KCl为主,其次是NaCl和MgCl2。

其次,由于昆特依矿区历史上已进行类似调查,故将此次调查的资源量与2016年的资源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4。从表4可见,对比不同年份的矿产资源估算量,得出在相应矿种中,此次调查后的资源估算量相较2016年度的资源估算量均有明显提高,进一步论证了昆特依矿区具有较丰富的深层卤水矿产资源。

表4 不同调查年份的矿资源量对比Tab.4 Comparis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different survey years

在前述基础上,再进一步对两次调查的资源量差异成因进行分析,原因主要为:首先,此次调查对达不到边界品位的地区进行区别对待,即以近似“穿鞋戴帽”的方法进行块段划分,并兼顾勘探网距进行了外推,以此增加了资源量的划定范围;其次,对部分矿体圈定界线进行了略微调整,且此次计算含水层纯厚度较上次略有减小。

总体来说,此次调查成果不仅进一步认识了昆特依矿区深层卤水的水化学特征,也进一步了解了该矿区的资源潜力,为后续开采奠定了坚实基础。

4 结论与讨论

1)昆特依矿区深层卤水矿的分布面积大于100 km2,矿体延伸规模等级属大型;且卤水矿层的埋深一般大于235 m,属深藏卤水矿床。

2)在配盐程序中导入卤水水化学分析结果后,得R值位于0~0.075范围,说明昆特依矿区深层卤水类型属于“氯化物”过渡亚型,且卤水中各类矿物的品位变化系数,KCl为32%,MgCl2为21%,NaCl为3%,品位均匀程度属均匀到较均匀,矿体稳定程度属较稳定。

3)按照液体盐类矿产334级估算,KCl孔隙度资源10 453.84万t,给水度资源量5 342.54万t;MgCl2孔隙度资源量8.058亿t,给水度资源量4.12亿t;NaCl孔隙度资源量69.13亿t,给水度资源量34.15亿t。相较前一次调查成果,此次估算的矿产资源估算量有了明显提升,充分说明昆特依矿区具有较丰富的深层卤水矿产资源。

4)受各类条件限制,此次调查的品味划分程度的准确性有限,建议后续经费允许前提下,可进一步结合前期调查成果,增加调查工作量,以充分掌握矿区内各类矿产资源的品位分布特征。

猜你喜欢

资源量卤水深层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南美某盐湖卤水除硫除硼得到富锂卤水的方法
深层搅拌桩在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铀矿数字勘查资源量估算方法应用与验证
河南洛宁县中河银多金属矿区三维可视化及资源量估算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火星表面“卤水”存在或更稳定常见
豆腐去卤水味切不易碎的办法
打破作风建设周期律的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