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本贯通培养视角下的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2022-05-19来金晶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商科商业课程体系

来金晶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地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目前,适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加强中高本贯通培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途径。在开展贯通培养过程中,课程是衔接和贯通的重要支点,因此,搭建一个“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技术技能提升的课程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1 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与框架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给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对商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要增强适应性,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需求。《职教20 条》提出,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是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这个基本论述奠定了职业教育教与学的基本理论逻辑和操作框架,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贯通培养的过程中,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从满足产业和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以及学生的成才角度出发,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顶层设计,打造完整贯通的课程体系,确保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衔接、课程形式和内容的衔接、理论和实践的衔接等,使中等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继续加深,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中得到延续和升华,为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各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准。

1.1 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新商科各专业群要以培养适应新业态发展的职业人才为目标,以区域商业领域企业与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素养培育为主线,形成明晰的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及要求。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我们运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系统化设计。

一是要用“迭代思维”思考新商业时代职业岗位变更。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和商业模式的改变,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基本职业素养、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品德、高技能、高适应”的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要用“整合思维”思考新商科专业群中各专业的融合重构。围绕业态的发展和变革,适应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建设新商科专业群,做好专业间的资源整合。

三是要用“跨界思维”思考产教融合发展。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建立新型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

1.2 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框架

中高本贯通培养视角下,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围绕各阶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要求,优化新商科各专业课程群结构,构建与新商科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具有鲜明商科特色和动态演化的课程体系。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包括了以商业文化、互联网思维等为核心的新商科商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以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细化新形势下商业人才培养需求,遵循“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相衔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思路,建成“专业基础课程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精准化+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化+教学项目实战化+实践教学企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

2 新商科商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2.1 商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商业精神的培育

价值取向决定了课程体系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因此,商业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极为重要,只有科学定位商业文化教育课程正确的价值取向,才不会偏离教育的初衷,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与功能。在现代商业经济的发展中,商业精神日益成为商业文化和人类进步的核心和灵魂。它是商业在长期迭代中积淀形成的,并为工商从业者所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新时代的商业精神,不再局限于敬业、诚信、节俭等商人精神,更涵盖了商业文明规律的探索、商业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商业思维的交叉和创新等。“新商科”战略背景下,商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应突出学生商业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新商业时代的适应性,让学生更“商务化”[2]。

2.2 商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商业意识的养成

商业意识是每个职场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商业意识是指在商业活动的过程中,指导职场人员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思想体系。商业意识是商业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是形成和规范商业活动的助推器。在以知识驱动、智慧驱动、数据驱动为发展引擎的新商业时代,商业、技术和人文已开始深层次融合[3]。各行各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相应的商业意识。商业意识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意识的渗透应越早越好。各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深度对接产业需求准职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商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和方向应聚焦于商业意识的养成。这是职业教育主动匹配商业社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将商业意识的养成作为商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可有效引导学生适应商业环境、强化商业知识、开展商业思考、提高商业感知、积累商业经验、投身商业实践,从而增强其就业创业的竞争力,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3]。

2.3 商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三位一体”整体推进

新商科各专业群构建以“商贸文化+电子商务+互联网思维+人工智能与现代商务”为核心的商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按照“泛商文化—专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商业文化素质教育的纵深化推进思路,围绕着“精彩课堂+丰富活动+积极实践”三位一体的商业文化素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设计,将优秀商业文化有形化、体验化和互动化的载体引入校园,引导学生认识“商”知识的独特魅力,通过有形“商”呈现和开展“商”行动,达到商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目标,实现以商育人,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商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3 新商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认定工作指导标准”包含“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以及“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相关专业课程”等具体指标要求[4]。围绕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要求,学校要在充分发挥“新商科特色”课程优势的基础上,协调各部门协同育人,着力构建由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技能提升类课程、实训类课程及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构成的阶梯式递进课程体系。

3.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创新创业精神及意识的培育

中高本贯通培养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应融合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主体,紧跟时代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高校应当牢固树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顺应新商业时代的发展,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逐步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就是要以课程为载体,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将创新创业精神渗透进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磨炼学生的创业意志。同时,还应活跃创新创业校园氛围,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检验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三位一体”三全推进

新商科专业群应努力构建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与素质教育、实习与实训教育、实战与孵化教育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依照“全过程、全覆盖、全链条”的理念,围绕“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思路,深入推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构成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教育。显性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一是创新创业通识基础类课程,包括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创业基础、就业指导、创新思维训练等,主要向学生介绍创新创业相关基础知识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方法及技巧等。二是创新创业技能提升类课程,主要分为专业能力类和职业素养类,以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知识、能力储备的商科课程为主。专业能力类课程旨在提升大学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能力,如《商务网站数据分析技术》、《加盟与创业》、《财务分析》等;职业素养类课程旨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与精神、实践活动的综合素质,如《沟通技能》、《人际交流与团队合作》等课程。三是创新创业实战类课程,包含引进企业导师针对拟创业学生实际需求的模块化教学课程和大学生创业特训营课程,如《互联网创业》、《小微企业经营管理》、《商业策划》、《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塑造》、《商务谈判》、《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创业实训》等。该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把创新的构想落地实施,进行市场评估。

隐性教育主要通过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在无形中渗透创新创业知识。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创新创业大赛,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个层级的创新创业大赛,增加他们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将“知识输入”转变为“知识+能力输出”,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通过实践过程反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学校应充分挖掘和优化校内外教育资源,依托校友平台和校企合作平台,邀请组织知名校友进行创新创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形成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5]。

4 新商科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产业和就业市场需求的教育,应积极主动地对接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需要。为了让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复合型工作岗位要求,建设结构合理、特色及优势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4.1 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目标与思路

中高本贯通培养视角下,要以各阶段学情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宽基础、多方向,重实践、强能力”的培养理念,构建“专业基础课程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精准化+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化+教学项目实战化+实践教学企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分段多元设计,实现系统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培养。

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在深入调研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人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专业群对应的各项典型职业活动,依照各专业为区域产业经济服务的原则,对每项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对完成每项职业活动及其工作任务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剖析,再进行归纳和整合,搭建专业平台课程和模块化课程[6]。专业群内部的不同专业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在教学师资、环境、资源、设备等方面有一定的通用性,因此,平台课程面向专业群内所有学生,实现基础共性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下,平台课程应递进式改进,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达到持续动态发展。模块课程有别于平台课程,它具有开放、灵活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能帮助不同专业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模块课程应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分层递进”的模块化课程,将课程内容分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再由简单到综合,持续动态开发,优化核心课程群的整体设计。发挥集群优势,显现出贯通培养良好的持续性和适应性。

4.2 新商科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要求

中高本贯通培养视角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需要在明晰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细分每个阶段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课程标准的制定应依据新商科职业人才系统化培养的要求,由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和职业教育专家共同参与讨论,按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衔接、课程形式和内容的衔接、理论和实践的衔接”思路来构建。中高本贯通培养视角下,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人才培养的要求,遵循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使学生稳步接受中高本贯通式的职业教育,丰富知识结构,提升应用能力[7]。

中职阶段的课程知识面相对广泛、内容较为浅显,注重专业认知与职业素质的养成,以培养学生获得经验技能为主。在此阶段,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加强专业认知,逐步了解专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培养职业岗位必备的职业素养。高职阶段主要注重专业学习与职业技能的提升。该阶段课程针对性较强,内容适中,以培养学生获得策略技能为主,鼓励高职的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实现精准化的培养,学习本专业核心课程并融入本专业相关技能训练,构建“课程超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拓展课程。职业本科阶段注重学生的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的规划,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以实现开发技能为主。该阶段在专业能力培养上应侧重于“探中做”,通过项目设计、方案解决、项目研发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课程衔接是中高本贯通培养衔接的核心点。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充分发挥“新商科特色”课程优势和教学、管理各部门协同育人精神,按照“整体设计、分段递进”的思路优化教学体系,将职业技能训练贯穿整个培养过程[8],对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以学生技能“阶梯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不断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

猜你喜欢

商科商业课程体系
面向现代产业急需 培养复合型商科人才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