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2022-05-19于佳明李佳骏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分摊科研项目成本核算

□文/于佳明 高 芳 李佳骏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提要]本文从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入手,聚焦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成本核算,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间接成本分摊;在此基础上构建成本管理模型,并提出使用回归分析法和优选法测算成本标杆值;最后以全面绩效管理为导向,从项目执行、科研成果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设计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设置指标权重,建立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2019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确立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技术层面的顶层设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将绩效管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之,2020年起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为世界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为抗击疫情,各级政府在新冠肺炎的检测、治疗和预防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目前我国正处于财政吃紧的特殊时期,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迫在眉睫。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主要依据,因此也受到了高度重视。

同时,高校作为推进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力军,每年在科学研究方面使用了大量的财政资金。资金投入能否创造与之相匹配的产出收益,就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强化绩效管理、成本管理,合理使用资金,成为了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工作重点,更是高校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此背景下,构建一套以全面绩效管理为导向的成本管理体系,实现精细核算、科学管理、客观评价,是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迫切需求和发展趋势。

二、国内外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一)国外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情况。国外高校成本管理起步较早,体系相对比较成熟。1986年,美国教育经济学家D.Bruce Jonestone提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引入间接成本概念。1958年,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MB)制定并发布了《A-21通告》,为美国高校成本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引。

20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透明评议提出透明核算方法(TRAC)和全经济成本计量法(FEC),欧洲委员会提出第七框架计划(FP7)。欧美国家在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方面研究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并设立专门的组织计划对科研成本及成果进行监管考核。而早在20世纪70年代,绩效评价已经在欧美高校得到广泛应用。西方高校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修正,出现了如英国高校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美国肯塔基州教育绩效指标体系等值得借鉴的经典体系。

(二)国内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情况。我国高校成本管理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在进行研究探索。1999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提出了科研项目需进行全成本核算。但由于受政府及高校会计制度的制约,加之大多高校对科研项目缺少系统管理,使得高校忽视了科研项目成本管理。

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把研究重点放在了高校科研项目间接成本上。2003年,郝立纺等提出了科研项目成本管理概念的界定,认为成本管理是对项目全流程的资金耗费进行反映、监督和管控的管理活动;徐红宇(2006)、刘振魁(2008)等针对我国高校科研项目间接成本管理现状提出问题及建议;李智敏(2005)、邓敏(2007)、湛毅青(2007)等认为高校需要进行科研项目的间接成本分摊,并提出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成本分摊中。

而国家在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方面也在不断进行调整,特别是针对科研项目的间接费用提取比例。各类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对间接经费提取比例进行了调整,同时放宽了对创新绩效的限制。这就对高校的科研项目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高校合理分摊间接成本,提高成本管理的精准性,细化管理,科学管理。

综上,我国高校针对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本管理的问题改进、间接成本分摊等方面,更多关注成本核算本身,对成本和成果关系的研究较少。

(三)国内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及调研,发现我国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

1、重执行轻管理,高校缺乏成本管理意识。长期以来,高校对科研项目成本管理都缺乏重视。成本中心设置方面,大部分高校未设置,设置成本中心是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也代表着高校对成本工作的态度;成本管理方法应用方面,成本动因分析在部分高校有一定应用,但基本都没用过本量利分析方法,说明高校基本都不太关注业务量(工作量)、成本(费用开支)和利润(产出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及业务量(工作量)变化对成本的影响;成本管理方面,调研高校的成本管理均停留在按制度执行的层面,且缺乏对科研成本和教学成本的严格划分。由此可见,我国高校普遍比较注重科研项目的支出执行,对成本核算重视程度不够。

主任苦笑,只好硬着头皮心怀忐忑地默许。迟恒长相正面,也就这么点地方能让主任放心,至于这位前作家骨子里头是什么货色?能不能倚重,观察了一段时间,感觉仍是朦胧。

2、重直接轻间接,高校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主要针对直接成本,对间接成本的处理多数高校能够按要求提取管理费,但没有进一步准确核算间接成本。而高校开展科研工作需要房屋、设备仪器、基础设施、行政运行等多方面人力物力保障,部分项目科研管理费提取金额不足以支撑成本补偿;部分高校未明确区分科研成本和教学成本,将其混为一谈,科研间接成本挤占教学成本,直接导致教育经费紧张。

3、重投入轻产出,科研项目缺乏绩效管理约束。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工作重点在前期申报、过程执行等环节,对项目产出、成果验收等方面关注相对不足,绩效评价环节缺失,这就容易导致投入和产出不匹配,资金未充分利用等问题。只有加强绩效管理约束,将绩效管理与奖惩制度相关联,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才能提升高校项目研究质量,优化资源配置。

三、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模型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需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型。本文以成本核算为切入点,运用作业成本法分摊科研项目间接成本;进而构建成本管理模型,选择成本项目、分析资源动因,测算成本标杆值。

(一)成本核算。高校科研经费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直接费用是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间接成本是项目负责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直接成本可通过财务系统提取数据,如实验耗材、项目研究产生的可明确划分的劳务费绩效、差旅费等,不需要二次分摊,成本核算难度较低。间接成本分摊则是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关系到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作业成本法是指在成本计算时设置作业中心,核算产品所耗用的全部作业,将消耗的各项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相应的作业中,通过有效的成本动因,把归集的作业成本分配至核算对象中的成本计算方式。间接成本分摊可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摊,首先明确资源项目及金额,进而确定资源动因、作业中心及作业动因,据此进行资源分配。

(二)成本管理。完成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后,需要进一步开展成本管理。各高校需根据自身情况,由财务部门牵头设置成本中心和成本专员,从学校层面推进间接成本分摊,测算适用于本单位的成本标杆值。

表1 可进行成本控制资源动因一览表

在成本标杆测算中,使用优选法和回归分析法逐一测算资源动因的标杆值。根据资源动因和成本费用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回归分析法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作为测算成本标杆值的基本方法,并测算多因素成本项目,单因素成本项目可使用优选法。

四、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本投入贯穿整个项目研究过程,那么对成本管理的绩效评价就需要涵盖项目执行全过程。同时,高校承担科研项目的目标是推进各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因此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也应该围绕该目标开展工作。

经过指标初选、调研分析、筛选整合,本文从项目执行、科研成果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设计指标,其中包括:人员配置、项目管理、经费管理、论文发表、发明专利、研究成果、成果转化、项目效益等8个二级指标;科研人才比例、研究进度、难点攻克、结题验收、资金到位情况、预算执行进度、资金使用情况、高质量论文、著作发表数量、学术影响力、专利数量、成果质量、成果转化率、经济效益等14个三级指标。

构建指标体系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进而建立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据此对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进行考核。

五、改进建议

(一)提高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准确性。高校提升科研项目成本管理水平,首要工作就是提高成本核算水平。准确的成本核算不仅能够真实客观反映项目执行的各项投入,更是进行后续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的基础。

同时,还需要规范成本数据的基础记录工作,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总务处、图书馆等单位沟通协作,通过网上申报审批、现场登记、仪表记录等多种方式,真实详细地统计科研、教学项目所用资源,为间接成本分摊做好信息支撑。

(二)强化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意识。高校需增设专门的绩效管理组织机构,由科工院及专家组成绩效评价工作组,落实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不仅能够提升各项目组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而且便于贯彻落实各项制度和奖惩措施。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是全面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校全面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而绩效管理是高校综合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所以需要高校及各项目负责人提高重视程度,强化绩效意识。

(三)完善科研项目管理链条。成本管理、绩效管理是项目管理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最直观反映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高校运用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对成本管理情况进行考核,不仅是对科研项目的考核,更是对高校项目管理水平的检验。

运用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考核后,需要分析评价结果,发现管理漏洞,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流程;还需要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将评价结果与相关人员的奖惩措施挂钩,提高各部门重视程度,起到激励作用。

综上,高校是我国科研的主要力量,肩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这就更需要高校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做到精细核算、科学管理,客观考核,合理使用每一笔科研经费,真正做到把钱用在“刀刃”上,为高校科研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力基础。(通讯作者:高芳)

猜你喜欢

分摊科研项目成本核算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一种均衡协作配送子联盟满意度的成本分摊方法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无形资产转移定价视角下的独立交易法与公式分摊法之争:发展中国家何去何从?
基于潮流跟踪的网损分摊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