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05-19高新艳
高新艳
河南舞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舞阳 462400
子宫肌瘤由子宫平滑肌和部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是女性生殖系统发病率较高的良性肿瘤之一。据统计,30岁以上的妇女中约20%患有子宫肌瘤[1]。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多认为与雌激素密切相关。另外,孕激素亦具有刺激肿瘤生长、加速肌瘤有丝分裂的作用[2]。对于临床症状严重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具有对生育能力保护性确切、能够维持子宫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盆底解剖结构完整性等优势,成为临床最常用的干预手段[3-4]。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经阴道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因具有创伤轻、出血少、恢复时间短和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已逐渐替代传统开腹手术而在临床广泛开展。本研究通过对82例行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干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11我院妇产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⑴患者的病史、体征和超声检查结果均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并经术中或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5]。(2)均为已婚患者,年龄(30.34±3.62)岁(范围:21~40岁)。(3)手术指征明确。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2)宫颈及子宫内膜恶性病变。(3)阔韧带肌瘤、盆腔粘连、有盆腔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阴道弹性差,以及子宫颈肌瘤直径>8 cm的患者。根据不同肌瘤剔除术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腔镜组)和经阴道手术组(阴式组),各41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2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第5~7天接受手术。阴式组: 持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宫颈与阴道交界处及宫颈两侧黏膜注射1∶2 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50 mL 。根据肌瘤位置选择阴道前穹窿横切口或阴道后穹窿横切口,必要时可以同时切开阴道前后穹窿。将阴道黏膜切开并推至子宫前后,再切开腹膜将子宫充分暴露。探查肌瘤数目、大小、位置。应用5~6 U垂体后叶素+2 mL氯化钠稀释液注射于肌瘤周围宫体部位。以布巾钳或宫颈爪钳钳夹最先暴露于阴道切口处的肌瘤。电刀切开肌瘤包膜,将肌瘤快速剔除。确定创面止血彻底后还纳宫体。阴道腹膜、黏膜切口以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盆腔留置引流管, 纱布留置在阴道内,放置导尿管。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采用三孔腹腔镜施术。脐上缘行1.0 cm切口,建立人工气腹,维持压力12~14 mmHg。置入10 mm Trocar及腹腔镜探查,明确子宫肌瘤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盆腔有无粘连等。左、右下腹反麦氏点及麦氏点处分别置入5 mm Trocar和10 mm Trocar。将垂体后叶素5 U+氯化钠注射液2 mL注入子宫肌瘤四周宫体,以超声刀或单极电凝切开假包膜,分离、剔除瘤体,电凝止血。以旋切器将剔除的瘤体粉碎取出。生理盐水冲洗腹(盆)腔,检查止血彻底后,缝合各穿刺口。术后2组患者均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12个月行复查超声,定期门诊随访[6-7]。
1.3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及术后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剔除肌瘤个数,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月经恢复正常时间。(2)术后并发症。(3)术后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
2 结果
2.1术中情况和术后临床指标阴式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均短(少)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剔除肌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临床指标比较
2.2并发症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腔镜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高碳酸血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31%(3/41);阴式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宫腔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12个月),腔镜组复发2例(4.88%),阴式组术后复发1例(2.4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的数目、大小及位置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黏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患者易出现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而瘤体过大者下腹可触及包块,继而出现下腹坠胀、腰背酸痛,以及尿急、尿频等症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和生育要求,以及肌瘤的类型、数目、大小及位置,选择治疗方法。对症状严重或反复流产、造成不孕,以及疑有恶变的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剔除术一般适用于生育需求强烈的青年患者。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技术成熟,效果肯定。但存在手术创伤大,对腹(盆)腔脏器干扰重、术后疼痛剧烈,以及较长的腹壁切口瘢痕影响美容效果等缺点,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手术创伤轻、机体应激反应小、术后患者康复时间短和腹壁瘢痕不明显等优点;而且可同期对不孕症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但其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和需要特殊设备,对术者的腔镜技术和医院的设备等条件的要求严格;因术中不能用手直接触摸子宫,肌壁间较深及较小的肌瘤容易被遗漏;因残腔缝合、止血相对困难而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复发等风险[8-9]。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在直视下利用自然生理孔道实施手术治疗,微创效果与腹腔镜手术相似,其主要优势为:(1)较镜下操作更为直观、稳妥、精确。更易定位子宫肌壁间较深及较小的肌瘤,剔除更彻底,减少肌瘤残留和复发的风险。(2)术中宫体翻转可使子宫动脉自然扭曲,减少出血量,手术时间更短。(3)因体表不留疤痕,美容效果更佳;无需拆线,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低。但由于经阴道各项操作空间比较狭窄,术野显露范围不充分,故仅适用于子宫前后壁中等大小的单个或多发肌瘤,子宫大小不超过妊娠14 周,且子宫活动好、无粘连、阴道松弛的患者。对于有盆腔粘连、阴道狭窄及合并附件肿块的患者则不宜采用[10-11]。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82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腹腔镜手术和经阴道手术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无显著差异,但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更少,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和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更短。说明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有报道称,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肌瘤剔除数目优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本研究中两种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和样本量较少有关。同时由于经阴道进入宫腔实施肌瘤剔除,亦可增加术后宫腔感染的风险。因此,应做好术前阴道冲洗、术中精准缝合、术后应常规留置引流管等干预措施[12-13]。
综上所述,腹腔镜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属于微创手术,疗效肯定且安全性高。其中后者手术应激反应轻,患者术后康复时间短,而且经济负担轻。但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位置、大小及数目等情况全面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