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武汉长江文明主题文化战略建构

2022-05-19李俊辰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实力长江武汉

钟 晟 李俊辰

(武汉大学 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2)

一、城市发展中的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最早在1990年由美国肯尼迪政府学院约瑟夫·奈教授提出,是“一种通过吸引力而不是强制和利诱手段获取所要东西的能力”,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于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三种资源之中。之后,软实力概念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得到了广泛使用,提升国家软实力也成为大国之间进行角逐的关键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定义的“文化软实力”(cultural soft power)则被赋予了更具有全球意义的和平与积极的价值,其被认为是“一种促进理念和意见交流、促进对其他文化了解、建立社群之间桥梁的力量,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文化多样性的积极愿景,并成为创新、对话与和平的源泉”[1]。我国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培育,将其视为国家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其价值理念、文化创造、精神风貌等显示出来的国际影响力。

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文化软实力对于城市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的转型,以及知识经济、创意经济、服务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型经济业态的不断兴起,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由过去的“生产型城市”日益向汇聚各类生产要素资源(如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的“服务型城市”转型。在城市的转型巨变中,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已经不是城市的生产能力,而是城市对于高端要素资源的吸引力、聚集力和创新力。因而,城市的竞争已经逐渐由代表工业生产能力的“硬实力”竞争转向由多种要素综合形成的“软实力”竞争。

美国城市学家芒福德在其著作《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从城市发展历史的角度多次提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原始机制也是城市发展的最后目的,“文化贮存,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创造和发展”是城市的三项最基本功能[2],芒福德也因此成为文化城市论的代表性学者。单霁翔(2007)提出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的转型观点,并强调“文化是城市功能的最高价值,文化也是城市功能的最终价值”,“文化竞争力决定城市竞争力” 。[3]张鸿雁(2012)指出,城市发展动力正在转变为以智慧、知识等文化软实力为主体,基于文化产业和文化景观生态的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将是未来大城市发展的主要路径。[4]吴军和克拉克(2016)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单纯依赖土地、劳动力、资金和管理等要素的“传统模式”已很难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动力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新思维。[5]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钟晟(2017)提出通过文化导向的发展路径,在城市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小城镇能够形成不同的有效发展模式。[6]因而,根据以上中外学者的论述,城市文化软实力已经并且日益成为现代和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全球化、信息化和后工业化的过程中,城市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实力。

二、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与文化战略

在城市研究层面,城市文化软实力指的是一座城市通过其自身的文化核心价值凝练、文化品牌宣传和文化环境营造,构建出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影响力、文化吸引力和文化创造力,并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文化力量。

(一)文化凝聚力

文化凝聚力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精神内核,其根源于城市在长时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底蕴,经过一定的抽象提炼之后所形成的城市特有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例如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根据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深层次文化特质,提炼出该市的文化DNA在于市民美德、企业精神、思想自由、创造力,并将其贯穿在城市发展和市民精神培育过程之中,称为阿姆斯特丹城市的精神价值。可见,城市文化凝聚力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深层次潜意识,也可以看作是城市的文化DNA,对城市发展能够起到长期的积极促进作用,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内在动力。

(二)文化影响力

文化影响力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建立在具有广泛共识的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凝练成为城市的文化品牌符号,通过现代的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将城市的精神、特质、魅力与形象进行广泛传达,在更大范围内提升该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文化影响力还体现在城市在一定范围内的文化中心地位,并通过对区域文化特征的集中表达与传播,创造更大范围的文化认同。一个城市所具备的文化中心的层级与影响力,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在城市的层级体系下,往往一个层级区域的中心城市能够成为该区域的文化中心,成为区域文化的代表,如广州之于广府文化、成都之于巴蜀文化、长沙之于湖湘文化等。在立足区域的基础上,有很多城市致力于谋求更为广泛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例如新加坡依托其位于东亚、南亚两大文明圈交汇的枢纽地位,建立亚洲文明博物馆,谋求全球文化影响力。

(三)文化吸引力

文化吸引力是基于城市的文化核心价值、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文化魅力等构成的文化向心力,对现代城市竞争的关键要素(即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所形成的集聚吸引力,也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动力。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2002)提出的创意阶层(Creative Class)理论认为,创意人才不仅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大城市之间竞争争夺的最重要的对象或资源。[7]佛罗里达的“3Ts”模型认为,决定未来城市兴衰的关键在于三个要素: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s)和包容度(Tolerance),其中由文化因素所构成的文化环境是体现城市“包容度”的关键因素,并决定了对技术和人才的吸引力。因而,城市通过文化品牌塑造、文化设施打造和文化氛围营造,形成并不断保持对外强大的文化吸引力是城市竞争的法宝。

(四)文化创造力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城市文化品牌、形象、设施、氛围的改善本身,其最终目的是在于形成良好的文化创新环境,将城市发展成为文化创新的孵化器,形成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文化创造力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由其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和各种生产要素集聚所迸发出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文化创造力的实现途径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由文化创意产业所带动的向创新型城市的全面转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推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Creative Cities Network)”项目,目前该网络已扩展至72个国家的180个成员城市,均是文化创意产业高度集聚创新的城市。厉无畏(2014)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特性将有效地促进产业的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加快城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8]因此,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培育活跃的文化创造力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实现目标。

(五)城市文化软实力与文化战略

城市文化软实力既是城市文化底蕴和经济政治影响力自然而然的培育结果;更重要的是需要重大文化战略的规划与实施,为城市文化发展制订清晰的战略愿景与实施路径。城市发展的文化战略在过去数十年间受到了世界主要城市政策制订者的广泛重视,将其视作促进城市复兴、竞争力提升、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

在城市文明发展较为成熟的欧洲,从1985年开始在欧共体和欧盟主导下实施“欧洲文化之城”项目(2005年更名为“欧洲文化之都”),至2018年已经有58座城市获得了“欧洲文化之都”称号。“欧洲文化之都”旨在推进欧洲城市特色内涵的文化价值表达,并将文化作为促进城市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对欧洲文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9]格罗达赫和洛凯托·赛得利斯(2007)调研了美国49座城市的文化战略,显示大部分城市都倾向于将文化战略视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者同时也指出要强调文化在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目标。[10]康诺利(2013)研究了英国利物浦举办2008年“欧洲文化之都”活动的文化规划战略和文化政策,并提出“利物浦模式”是文化引领城市复兴的典范。[11]在亚洲城市的转型发展中,城市文化战略同样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作为二战以后最主要新兴经济体所在地,经历了多年经济起飞之后,亚洲国家的部分城市也开始进入到转型的关键时期,拥抱“新文化经济”[12]。尤其是一批最主要的中心城市,如新加坡市、香港、台北、北京、上海等,正在激烈角逐竞争“世界文化城市”地位[13],文化成为一种谋求、保持或者强化“世界城市”地位的重要手段[14]。

通过制订和实施城市发展的文化战略,明晰城市文化发展的愿景、政策、路径和方式,能够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打造城市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影响力、文化吸引力和文化创造力,进而塑造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促进城市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实现城市在后工业化转型过程中更好的发展。因此,城市文化软实力既是一个缓慢自然的培育过程,更需要城市文化战略的驱动;同时,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对城市转型发展和竞争力提升也能够起到十分强劲的推进作用。

图1 城市文化战略与城市文化软实力

三、武汉长江文明战略的文化根基与核心价值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和长江中游最重要且规模最大的城市。在自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武汉曾经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度成为“驾乎津门,直逼沪上”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武汉经济地位有所下降;直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由沿海向内地不断转移,尤其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武汉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高潮,在国家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吹响了“复兴大武汉”的响亮号角。

如上文所述,文化软实力既是城市文化积淀和综合实力的表现,同时又对城市发展和转型升级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武汉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世界亮点城市的过程中,如何建构和提升武汉文化软实力成为当前的重大命题。2017年1月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的战略目标,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规划优化长江主轴的战略构想。在此基础上,由武汉大学课题组提交的《长江文明之光:武汉长江主轴发展战略初步研究》报告,提出传承与弘扬长江文明,在战略层面上确立武汉作为世界大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地位,获得武汉市委高度认可与社会各界广泛热议。2017年8月,武汉市正式提出做足做好“长江”这篇大文章,努力打造“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重点启动“长江文明之心”,建设世界级历史人文集聚展示区。由此,长江文明主题正式成为武汉塑造城市文化软实力、走向世界的重大文化战略选择。在武汉诸多的文化元素中,长江文明无疑是最具有深刻内涵、广泛代表和独特价值的文化价值体系,是武汉走向世界的文化符号。

(一)长江文明是武汉历史传承的文化根基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东部,西承武陵、秦巴山区,东接大别山余脉,其山水之形胜,世所罕见,汉口、汉阳、武昌三镇沿江而建,因江而兴,商贸、工业、科教蓬勃发展。武汉具有完整的长江文明传承与发展脉络,从盘龙城落成,到东吴建黄鹤楼,再至明代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奠定了九省通衢、三镇鼎立的发展格局,形成了以青铜文化、知音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诗词文化、商贸文化、工业文化、革命文化、科教文化、创新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体系。尤其是近代以来,以武昌古城、汉口租界、青山红钢城、东湖高新区为代表的近代城市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历次重要转型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凸显了武汉作为长江文明代表性城市的地位。

(二)长江文明是武汉凝练价值的核心载体

武汉作为我国经济重心从沿海向沿江带际转移的战略中心,是九省总汇之通衢,又是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心、经济地理中心、人口地理中心,也是长江沿线唯一的跨江均衡发展的城市,长江是武汉最重要的发展根基。长江沿线的三座国家中心城市中,上海扬帆出海,重庆立足西南,唯有武汉“得中独厚”,承东启西,与长江的地理与文化渊源最为深厚,长江文明的价值尤为突出。武汉作为长江流域的三座超大城市之一、长江中游的国家中心城市,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长江文明传承弘扬的战略任务,为促进世界文明交融共生搭建战略平台,为21世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标定文明新航向。因此,作为长江文明最重要的枢纽城市,武汉制定以长江文明为主题的文化战略,优化长江主轴,建设长江新城,是引领武汉从三镇时代迈向长江文明新时代的重大举措,也是凝练城市价值的核心载体。

(三)长江文明是武汉走向世界的文化符号

长江文明是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长江哺育了中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长江文明所包含的生态文明理念及和谐精神,所代表的东方智慧以及五千年中华文明印象,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也是全人类不可或缺的价值资源。在未来世界大河流域文明对话和全球主流价值体系的重建中,长江文明所蕴含的博大人文精神与深度和谐的理念,能够为世界提供一种良好的发展愿景,有利于推进形成未来人类和平发展的最高共识。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武汉市必须抓住机遇,抢占长江文明战略高地,才能在未来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取得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

因而,不管是基于武汉的文化根基,还是立足未来发展,在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城市的过程中,长江文明是武汉最重要的文化根基与文化符号,是世界认识武汉、武汉走向世界的文化通道,是武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所在。

四、武汉长江文明主题文化战略的实施路径

武汉以长江文明为主题的文化软实力建构,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文化战略工程。在这个文化战略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长江文明精神内涵挖掘与价值表达的关系;二是长江文明主题文化符号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三是长江文明主题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关系;四是长江文明本土化与国际传播的关系。因此,本文着力从处理好以上四方面关系的角度,解析武汉长江文明主题文化软实力建构的战略路径。

(一)深入挖掘长江文明精神内涵,构筑交流互鉴平台

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本质是通过中国本土化文化核心价值与精神内涵的重构与传播,推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未来的长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200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高票通过《文化多样性公约》,将文化多样性原则提高到国际社会应该遵守的伦理道德的高度,强调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不同的文化要交流融合。 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长江文明是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其所包含的生态文明理念及和谐精神,所代表的东方智慧以及五千年中华文明印象,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也是全人类不可或缺的智慧价值资源。传承弘扬长江文明,是推进形成未来人类和平发展最高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性布局。

武汉在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塑造上,长江文明作为其价值最高、内涵最深厚的文化宝藏,必须深入挖掘长江文明的精神内涵,从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度,深植世界大河文明土壤,打造长江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平台,秉持“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理念,面向人类文明未来的趋势与挑战,贡献中国智慧。2016年武汉市在长江文明馆举办了第一届“大河对话”论坛,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对武汉国际形象和知名度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因而,在长江文明馆和“大河对话”论坛的基础上,武汉有必要进一步推动长江文明的学术研究,占领长江文明价值高地;同时在江汉交汇的“长江文明之心”的建设中,新建长江文明馆,建立以武汉为中心的世界大河文明地标,让长江文明成为武汉走向世界、世界认识武汉的文化标志。

(二)促进长江文明符号载体建设,打造城市特色景观

武汉文化软实力建设,既需要对长江文明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与提炼,更需要建设长江文明的物质空间载体,大气魄建立世界级的城市特色景观和标志性文化符号。城市文化景观的差异化、特色化、符号化,不仅是城市被识别的基础,也是走向世界的载体。纵览国内外一批以河流为主轴的大河文化名城,如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莫斯科市莫斯科河、维也纳多瑙河、布达佩斯多瑙河等,沿河所形成的城市景观是代表城市最高文明辉煌的精华所在,往往集聚了最负盛名的文明成就、城市地标、旅游景观、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等,发挥出非常强烈的集聚作用与影响力。相较于世界大河文化名城的城市河流主轴,以长江文明为代表的武汉城市价值集中体现于长江两岸几千年来所汇聚的文明成果。因而,在建设世界大河文化名城的过程中,武汉有必要进一步以长江文明为主题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特色景观和标志性文化符号,建成为代表世界城市文明的亮点与精华。

以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优化长江主轴为契机,以武汉长江文明的传承创新为主线,不断凸显武汉长江文化元素,形成一批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文化景观和文化地标。围绕两江交汇、一桥两山的核心地带打造成为长江主轴的点睛之处,建设长江文明之心、一江两山之脊、历史人文之路,形成世界级的江汉朝宗文化旅游区。依托商业文化、工业文化、科教文化、生态文化,建设长江文明不同表现内涵的文化类型集聚带。将长江新城规划建设成为长江文明未来形态——以信息科技为基础的包容性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代表世界大河城市文明发展最高成就的未来之城。通过武汉长江文明城市载体建设,做足做好“长江文明”这篇大文章,以长江为城市空间主轴和时间主轴,串起伟大的城市梦想——努力打造“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建设世界级历史人文集聚展示区,将武汉 “长江文明之心”的印象深植人心,成为全球游客充满向往并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三)繁荣长江文明主题文化产业,激发城市文化活力

武汉以长江文明为主题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仅要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更要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产业是促进现代城市转型发展的催化剂,文化产业的繁荣也能够为文化事业的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长江文明在武汉文化产业发展中是最重要的文化主题符号,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宝库;同时,通过长江文明主题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也为长江文明主题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动力机制,是提升武汉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环节。

武汉有着悠久的长江文明历史传承、深厚的长江文明精神底蕴和丰富的长江文明主题文化资源。在武汉长江文明主题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一是着力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传承弘扬长江文明开放、包容、创新的精神,依托武汉丰富的科教文化资源,着眼未来新兴科技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促进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充分激发科教资源和青年人才所释放的创新活力。二是要着力规划建设以长江文明为主题的特色文化空间,打造一批以长江文明为主题的城市文化景观、文化体验空间、文化旅游景点、文化创意街区和文化产业园区,让这些文化空间成为体验武汉长江文明内涵、发展文化旅游、促进文化消费、繁荣文化产业的空间载体。三是要以城市文化环境的改善激发城市文化活力,不断繁荣以市民为基础的城市文化生活,创造生活化的文化场景,提高城市文化福利,进而不断增强武汉城市的文化吸引力,迸发更大的文化创造力。

(四)创新长江文明元素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是更好地发挥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关键能力,这就要求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不断采取世界能够广泛接受并理解的方式来传播中国文化。长江文明是一个抽象的文化概念,长江文明包含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元素,武汉在以长江文明为主题,建构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不断创新长江文明的阐释方式和传播方式至关重要。

一方面,长江流域跨越我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资源类型多样,分处上、中、下游的藏羌文化、滇黔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皖赣文化与吴越文化等地域文化各具特色,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通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从青藏高原、巴山蜀水、江汉平原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自然与人文遗产丰富灿烂,涌现无数风流人物。以大河文明交流平台为载体,将武汉建成为长江文明符号元素的全球传播中心,设立长江文化艺术博览会,展现长江流域和世界大河流域文化精华,促进长江文化元素和世界大河流域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的交流、转化、创新与传播。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长江文化元素的作用,孵化创作一批以长江文明为主题的优秀文学、艺术、音乐、戏剧、影视、动漫作品,发挥优秀文化元素穿越时空、语言、民族隔阂的特点,不断扩大长江文明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影响力。例如《功夫熊猫》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文化元素,通过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演绎,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广泛且深入人心的文化影响。在长江文明的文化宝库中,还有数不胜数的文化元素尚待挖掘与演绎。因此,借助于大河文明交流互鉴平台,将武汉建成为长江文明IP的创新转化中心,促进长江文化元素的IP化,促进与文化创意科技的深度融合,充分讲好长江文明故事,创作出一系列全球人民喜闻乐见、广泛传播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

五、结论与展望

基于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理论解构,以及对武汉市以长江文明为主题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塑造的战略路径研究,本文主要形成以下结论:首先,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文化软实力对城市发展和转型升级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文化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进而塑造城市文化软实力有必要受到城市政策制订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次,城市在制订文化战略、建构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城市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站在更为广阔的时空维度中,找到城市文化的核心价值,结合城市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突破口,将文化软实力融入于城市发展战略之中。最后,武汉长江文明主题文化战略是武汉市近年来在文化软实力建构过程中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其对武汉未来发展将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有待进一步跟踪研究和深入总结,并期望该文化战略在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实力长江武汉
长江之头
实力抢镜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