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己心中的电光火石,他人眼前的积灰浮尘
——评白先勇的《八千里路云和月》

2022-05-19文_李

工友 2022年5期
关键词:电光浮尘白先勇

文_李 科

我写作,是为了把人类无言的痛苦转换为文字。

——白先勇

白先勇先生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收录的是,自2002年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树犹如此》后,陆陆续续发表的一些文章。我也是先读了《树犹如此》觉得他下笔情深义重,文字颇为动人,这才有了读新书的“追番”。当然,这本书其实也不新了。

书一共分了三个章节,《八千里路云和月——家国情怀》《姹紫嫣红开遍——记人物》《蓦然回首——阅读感怀》,分别是记述白先勇先生的父母过往岁月里的一些旧事,与自己相交多年的朋友以及这些年为一些出版物撰写的书评序文等等。

整本书读下来,个人感触比较深的自然也就是与书同名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了。在这个章节里面,既能够读到滚滚历史烟尘之中的浮浮沉沉,同时也能读到身为人子以文字重塑父母的那种迫切渴求,当然最为打动人的还是一份情,父子情、母子情、故园情、家国情等等交织在一道的复杂情感。

写到母亲马佩璋时,文字里“情”的成分便浓烈起来。想来也是,戎马生涯、聚少离多的父子关系,与朝夕相伴、哺育教导的母子关系相较,后者显然有更多的可以容纳情感的细节。当然,白先勇那一代人对于情感的表达与我们当下的表达还是有所区别的,我们发力点会相对浮于表面,他们则会深沉许多。

第二个章节,因为我个人在“通识”上尚有缺失,除了昆曲《牡丹亭》、与作家张爱玲相关的一些内容,略微地感兴趣一些之外,还有一些与通俗艺术相关的名人,比如写到电影明星林青霞这样的人物,我还能勉强知道点什么,至于其他的多年老友,我就很难提起兴趣去“追问”一下来由和出处了。

我有时候觉得这种“隔膜感”是很可怕的,无论是不同的时代所造就的,还是因为知识缺失所导致的,它令人与人之间形成无法共通的情感壁垒。再如何努力,亦无法走进,他所表达的那种情境,他的悸动和喜爱,他的感怀和伤痛。就是那句话,人类的悲喜有时并不相通。

最后一个章节,其实与我现在常做的事情是相似的,不过他是替人作序。替他人作序,除却“人情”压力,大概也有帮别人“站台”的成分在其中。如何下笔,话讲到几成满,都是要考虑的事情。从收录的文章来看,老先生这几年顶着“行业顶流”的名声,也站了不少台。不过很多都是我不太熟悉的作家,绝大部分的书我也没有读过。读的时候,我只是偶尔对他在文字中运用的比拟感兴趣一些,其余的也只是匆匆地翻过。

这个世界大概就是如此,亲历者的血肉伤痕,不过是史书上的满纸荒唐。自己心中的电光火石,往往只是他人眼前的积灰浮尘罢了。

猜你喜欢

电光浮尘白先勇
白先勇与《红楼梦》
三言两语
近况自遣
旅美作家白先勇的家国情怀
白先勇:我有一颗天真的老灵魂
我是一粒浮尘
白先勇称《红楼梦》是天下第一书
雷雨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一闪一闪亮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