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2022-05-19赵魏颖
赵魏颖
摘要:“深度学习”,关注学生深层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成为撬动课堂改进的主要突破口和发力点。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源于课堂,走向深度学习的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索、伙伴协同学习的课堂,是包容悦纳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基于理解、高水平认知加工、主动学习的课堂。
关键词:数学探究;深度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新学期开始,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在课堂学习环境和学习要素相同的情况下,学生之间会慢慢出现差距,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差距越拉越大,越拉越明显。原因有很多,比如学生的自我要求差异、学习习惯不同、老师的关注不同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要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实现真正的亲历参与、体验学习。
课堂依然是老师的阵地,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课堂教学基于教师自己的经验和教学大纲,大水漫灌,没有进入学生的内心,更谈不上深度学习了。 “深度学习”是指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基于理解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基于真实情境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要使学生成为深度学习主体而不是知识被动接收器,就得有“体验”的机会,有“亲历体验”(用学生的身体、头脑和心灵去经历、去参与体验)知识的形成、发现、发展过程的机会。正是在这样的亲历体验活动中,学生成为活动主体,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深度学习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它需要教师参与引导、用心准备、设计学生经历体验,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感知体验,让深度学习真实开启
数学学习从学生熟悉的情景、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其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源于实践,又指导与实践,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关注孩子们的活动实践,把生活经历和概念知识、数学算理算法有效沟通,从而帮助课堂上感知理解数学本质,尤其是理解抽象性、概念性数学知识。
教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根据知识内容,针对性布置一些生活体验,丰富经验的作业, 为数学学习突破教学难点服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观察生活,培养观察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数学课堂学习把生活观察与数学知识有效结合,学会主动观察、积极探索、掌握知识,积极掌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學三上《认识小数》教学之前,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收集小数,大多数孩子都会收集超市食品的单价,课前让学生分享,显然很多孩子已经会读写小数,知道“3.60元就是3元6角0分”等关于小数的知识,小数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存在,让学生感受到没学过的数我们经常见面。从而拉近距离,消除对新知知识的畏难心理,有利于学好数学新知识。
教学三上《里程表(2)》里程表、电表、水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但是孩子接触到并不多,教学前,让每位孩子上学放学观察家里汽车里程表(或电表水表等),记录一周里程表读数的任务。这样有目的去积累一段时间的生活经验,有针对性有意识地观察里程表,每天早上出门记录一次,晚上回家记录一次,在这一段记录读数的过程中,慢慢地就会发现里程表上的读数,原来就是从前一次的读数累加变化。汽车里程表上的读数是新买后全部的里程数,而且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里程表的读数也增加,只要有认真观察仔细记录的孩子,逐渐发现只要开车行驶,晚上的读数都比早上的大,当天增加的读数部分就是当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电表、水表读数也是同样道理。有了这样有意识性的生活经验,再来学习数学课“里程表二”知识,对于书上给的里程表读数和里程数学习打下了生活的基础,学起来就相对不难了。
二、合作体验,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学生生活经验的内容十分广泛,怎么用,用什么?都是值得酌情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关注和研究孩子的生活经验,适时抓住有利于数学本质知识、能力发展的生活经验,准确把握知识有效关联的有效落点,推动生活经验走向课堂,以此作为教学起点。
教学二下《认识角》上课前,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角吗?我们身边哪些地方有角?”学生们会指三角尺、凳角、书角、墙角等等生活的“角”。教师又问:“对于这些角,你发现它们有哪些特点?”学生们说:角都是尖尖的。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什么是角以及角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但孩子们提出的这些“角”都是生活中的“角”,与我们数学课的“角”知识存在本质差别。生活中的角实际上是立体的“角”,是三维状态下的“角”,而数学知识中的“角”严格意义是平面图形,是一种二维状态下的“角”。所以,这一课教学知识落脚点应该是平面的角为起点,建立实物和图形之间的练习,引导学生完善对数学“角”本质认识。有了这个起点的认知后,教师接来下引导学生对所见过的角指一指、比一比、描一描等进一步阐释,并充分借助课件PPT等展示红领巾、折扇等图片,引导学生指角、画家,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实物移开,只留下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角,从而归纳出数学上的几何角。
这样成功树立起关于“角”的表象。教师这样的教学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孩子探究数学意义的角。准确定位,实现从生活经验到数学知识的有效过渡,完善对数学角的认知。
教学二上测量单元《教室有多长》通过设计经历操作用铅笔、数学书、书包、尺子等工具测量体验活动,让学生测量中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根据测量的活动过程,引入测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结合体验测量过程的观察与研究,参照“直接比较→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运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的顺序进行有效测量长度的教学,这样的教学顺序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测量本质、标准长度单位和测量结果的理解。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学生能够对长、短进行直接比较的基础和认识上安排的。本课是正式学习长度单位前的准备课,通过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体验活动,小组合作“量”中体会到“量”(liàng),并能用一定的方式交流和表达测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
教师关注学生生活体验,促进他们体会、积累,不段积累的经验达到一定量,会形成质的飞跃,教学关注生活体验迁移,学生慢慢学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有多种途径与方法,从而让生活体验有效地支撑数学教学,向课堂追求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建洪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蔡粉花 .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