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阶段中华文化传统进校园的有效策略

2022-05-19庞隆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2期
关键词:初中传统策略

庞隆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独特的教育价值。文化育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正确三观和崇高信仰的重要措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重点工作落实以及民族的文化传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到了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凝练一套行之有效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传统;初中;有效;策略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落实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支柱。而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说,主要体现在思想、语言、音乐、书法、曲艺、民俗等,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联系,这就要求在中学教学工作中在为学生开展专业化教学工作的同时,应注重引进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承担起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必要性为主题来展开分析。 所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会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认知。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策略

(一)以实际情况为基础

为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师应落实重视保护本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各民族地区都有着属于自身的优秀文化,在倡导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同时,应注重对本土传统优秀文化的保护。而且对于学生群体来说,要想让其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学习体验,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所以所选择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例如,京剧是我国中华民族的国粹。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京剧的理解并不全面,甚至部分学生对京剧产生抵触心理,那么京剧进校园则就受到阻碍,为了实现将京剧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就应注重和本土文化结合。针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对京剧的理解不够深入,并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对京剧具备浓厚热情,要求教师结合学校地区的实际情况,像依据内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来合理渗透京剧,像把蒙古草原音乐和京剧相互结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新颖性,以此转变以往学习态度,对京剧产生新的看法,实现积极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除此之外,在内容上制作创新的同时,也要在形式上优化改革,积极邀请专家走进边境地区的中学,让优秀的专家亲自教给学生各种艺术,促使学生真真正正体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和博大精深,以此来调动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校园中把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和广泛宣传。

(二) 注重创设良好氛围

良好的环境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保障,教师应注

重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来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让学生获得良好学习体验,所以要想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则应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创造特定教学情景。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合理的采用多样化的手段,避免单纯的追求文化知识水平的提升。如果知识重视文化知识水平的提升,那么将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以至于大多数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不深入。因此,中学应创设良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氛围,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自豪感。例如,教师开设诵读班、兴趣班,通过这种形式来落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民族发展的价值,提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热情。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在日常的文化知识教育工作中合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加大资金支持在校园里布置和文化因素相关的装饰,并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各种活动的开展都会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始终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其力量,自觉地接受学习。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地背景下,要求教师注重实踐教学和理论教学工作的融合,让学生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认识和学习传统优秀文化,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具有现实意

义的,通过实践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直接的体验,

教师则应积极地鼓励学生参加本民族特色的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在国庆节放假期间,教师应选择在假期中的某一天带领学生探访革命老兵,和革命老兵交谈,了解抗争年代所发生的故事,或者和革命老兵共同参观英雄纪念馆,让学生了解当时抗战时期的艰难以及各位英雄不怕牺牲的精神,让学生在这一潜移默化过程中激发爱国情感,为社会的长远稳定发展贡献力量,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所以,中学教学要要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注重教学创新和改革,并以多样化的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来。

二、总结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实现在民族地

区普通高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教育学态度和手段,要认识到在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迎合新课改要求的基础,并且优秀传统文化是别具一格的教学资源,能够对我国历史文明继承和弘扬。所以在后续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坚持遵循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注重创设良好教学氛围、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来促进在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实现各民族团结友善,为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东平.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报告 2018[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2019.

[2]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19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7.

[3] 刘夏辉.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人文通识教育课中的重要意义[J]. 才智, 2019(05): 194.

[4] 刘晓明. 结合课程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J]. 江苏高教, 2005(04): 77-79.

[5] 刘颖洁.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与路径[J]. 戏剧之家,2018(33): 166-167.

[6] 张平. 高等职业教育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现实意义分析[J]. 中国报业, 2016(24): 85-86.

[7] 杨君萍. 传统文化与人文素养[M]. 长春: 文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初中传统策略
少年力斗传统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Passage Four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