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沙水区活动的开展状况调查
2022-05-19周隽琰
周隽琰
一、调查背景
在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如何在游戏中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富有意义又极具挑战的命题。只有全面了解教师对于 “在游戏中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相关理念的认知以及实践情况,才能为后期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有的放矢地寻求相应的破解策略。沙水区活动是幼儿园开展度较高的区域活动,本调查旨在了解教师对沙水区活动的理解及实施中的困难和需求,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为区域整体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提供支持。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以Y区为调查范围,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觀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的沙水区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均为自编,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有关受调查者的个人背景;第二部分是关于幼儿园沙水区的现状调查,包括四方面内容 ,即沙水区的基础设施、对沙水区的理解认识、沙水区活动的实践、沙水区的问题。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共849名教师,样本总数达到区域幼儿教师总数的50%,涉及区域内的公办园、街道园和民办园,主要针对一线教师、业务园长和中层管理者等。
三、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沙水区建设有保障
调查结果显示:区域内所有幼儿园都设置了户外沙水区。在沙水区服装和材料的配备方面:沙水区服装有基本配备的幼儿园占比达96%,在数量上达到标准的(配有整班)的幼儿园占比达84%。沙水区工具有基本配备的幼儿园占比为93%,在数量上达到人手3件的幼儿园占比为49%、人手2件的幼儿园占比为70%。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幼儿园都较为重视户外沙水区的基础建设,且沙水区游戏材料数量比较充足、品种比较多,能满足幼儿沙水区活动的基本需要。但一些幼儿园的沙水区建设还不达标,2020年江苏省下发优质园装备新标准,对沙水区面积、深度提出新要求, 就目前调研数据看,沙水区面积和深度完全符合装备新标准的园所仅占38%,不达标的园所占比为62%,其中面积不达标的园所的占比为28%,深度不足的园所占比高达72%。因此,在沙水区建设中,许多老园需要按照新标准进行优化与调整,新园在建设时应参照新标准执行,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在沙水区的游戏和学习。
(二)教师对沙水区价值有清晰认识
调查显示:教师对“沙水游戏的重要性”,教师认识理念基本一致,87%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13%的教师认为沙水游戏有一定作用。对于“沙水区是否需要配有辅材”问题, 60%以上教师认为沙水区需要有丰富辅材。对于“教师在沙水区的重要任务”的问题,49.1%的教师认为是提供材料和创设环境,24.3%的教师认为是适时介入指导。
以上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教师都有较为正确的沙水区游戏理念。大部分教师认同沙水游戏的重要性,也认识到沙水区需要配备辅材。接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在沙水区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直接指导,而是通过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进行间接指导。
(三)教师对沙水区活动有一定行动策略
调查结果显示:沙水区活动能保证一定的活动频率, 57.7%的班级每周活动1~2次,24.6%的班级能够根据园部统筹每天连续玩一段时间。
对于沙水区的活动指导,86%的教师表示指导较为频繁,14%的教师表示只是偶尔指导。在指导方式上,15.4%的教师表示主要使用直接指导的方式,84.6%的教师则表示主要使用间接指导的方式。对于介入指导的时机,50.4%的教师表示幼儿主动发出邀请或要求帮助时才会介入,49.6%的教师表示观察到幼儿无法继续活动时就会介入。对于教师的主要作用,49.1%的教师认为是提供材料和创设环境,24.3%的教师认为是适时介入指导,13.7%的教师认为是促进幼儿间的交流,8.7%的教师认为是帮助幼儿制订活动计划,4.2%的教师认为是活动的评价。
以上数据显示:幼儿园能保证幼儿沙水区活动的时间,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师对沙水区活动指导的认知符合课程游戏化精神要求。教师能运用一定策略来观察和指导幼儿游戏,主要通过间接指导的方式,介入指导时机主要在幼儿主动发出邀请或要求帮助时和观察到幼儿无法继续活动时。
(四)教师在沙水区面临的困难与需求
对于“开展沙水活动的理论支撑或教参”的问题,大部分教师(83%)表示没有具体的理论支撑和参考材料。对于沙水区活动实施的难点,80.6%的教师认为沙水区实施难点在于沙水区的组织指导,76%的教师则表示沙水区的观察评价是最主要的困难。
由以上数据可见,沙水区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困难和需求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理论层面主要是缺乏相关理论参考和借鉴支撑,影响教师日常开展沙水游戏的专业底气和专业自信。实践层面,伴随每次游戏行进的观察、指导是教师的最大困惑和具体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很难依靠个体的力量就能解决。其实这些问题既是沙水区的问题,也是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过程中其他区域活动也会面临的共性问题。
四、讨论与建议:提高沙水区游戏质量的实施策略
教师在沙水区活动中的困惑,既有理论支撑方面,也有实践层面的问题。因此,在策略方向上,需要回到实践活动、 回到教育现场、回到儿童的生活去思考。在路径上,需要区域研训与园所管理合力,个体学习与团队研究合力,理论内化与实践进阶合力,支持和帮助教师直面问题、突破难点、有效研究、解决问题。
(一)立足科学视角,扩大学习半径
调查显示:教师缺少可用于沙水活动参考的理论书籍和资料,尤其在不同年龄段幼儿对沙水游戏的需求和发展特点缺少专门的阐述。我们随即对国内外沙水游戏的研究资料进行收集,但受限诸多条件,目前所能收集的资料十分有限。特别是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的、实践性强的相关资料,数量就更少。在现有资料较少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立足科学视角,加强学习。
1.回到《指南》找寻方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引整个学前教育阶段的发展方向,沙水区活动也应在其精神指引下开展。面对相关资料的不足,我们回到《指南》,仔细梳理其中对各年龄段目标和教育建议的表述,找寻与沙水区活动或者是户外活动相关的内容。随后结合《指南》的相关表述,我们将其与幼儿在沙水区活动中的表现一一对应,帮助教师融会理解《指南》精神,并让其在以后的活动中不断验证、不断调整。
2.回到书籍汲取力量
前面调查中,教师表示缺乏相关的理论和书籍的支撑,这既有相关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理论书籍缺乏的缘故,也与部分教师缺乏阅读兴趣,未能找寻到相关的理论书籍有关。对此,我们积极寻找相关的理论书籍,如《互动还是干扰——有效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等,作为团队共读书本,开展阶段性阅读和系列式阅读。在有计划的学习中,教师列举了幼儿玩沙水游戏中的现象,将书本内容与实践打通,找到理解和支持幼儿的好方法。教师在共读中,无论团队进阶阅读还是个体兴趣阅读,无论是泛读与精读,都会理论联系实际,让理念逐渐落地,在实践中汲取理论力量。
3.回到儿童身边学习
不论是回到《指南》,还是阅读相关理论书籍,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幼儿身边学习。教师只有眼中有幼儿,才能把《指南》精神和相关理论書籍的理念落到实处,否则所有的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在幼儿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从实施教案的“教书匠”转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研究者”。在幼儿行为发生的时刻,我们要仔细观察,看幼儿在做什么,思考他们的行为意味着什么、蕴含了怎样的发展。我们要仔细观察,分析沙水区为什么吸引幼儿、幼儿在其中有哪些乐趣、什么样的材料能更好地支持幼儿发展。马克思主义认知论指出:认知过程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知到实践,而且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的意义更重大。我们学习的《指南》和相关理论知识都是第一次飞跃的成果,但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第二次飞跃,把相关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也在此过程中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不断循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与内化。
(二)跟进有效教研,找到专业支撑
1.问题导入,教研系统设计
我们将沙水区研究作为一个研究模块,列入区域教研内容,开展连续性、持续性、深入性的系列研究。研究中尝试三级贯通,区域教研引领、片区教研抱团、园本教研跟进,展开点、线、面结合的研究,让教师的问题有地方研究、有团队助力、有专业引领。
2.项目联动,教研逐层推进
针对教师“如何观察评价”“如何有效指导”等问题,我们组建了沙水区研究项目小组展开联动研究。项目组长由教研员领衔,包含区域组、片区组和园内组,园内各年级组、班级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进项目组,有独立研究,也有联动研究,使沙水游戏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都得到了关注,在深入实践研究中找到方法和策略。
3.现场出发,教研强化实效
教师的困惑都基于具体场景,离开了幼儿游戏现场的研究探讨,如同纸上谈兵,收效甚微。因此,紧紧抓住教研从教育现场出发、从幼儿出发的准绳,以即看即研(在游戏现场观看研讨)和案例再现(结合视频实录研讨)两种方式结合,教师就在实习场中用一个个真实案例去碰撞、共鸣、反思,找寻方法并形成策略,最终累积成经验和智慧。
(三)转变管理职能,达成长效发展
园所管理者是课改推进的关键力量,是项目的研究者,也是全体教师的支持者、陪伴者。园长和其他管理者应转变管理思路、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赋予教师对话的权利和实践抉择的空间,变课程管理为课程领导,与教师投身于实践之中,共同突破沙水活动难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1.科学增加保障力度
调查显示:部分幼儿园沙水区标准化建设力度仍不够,幼儿园管理团队应将其列入改造计划,对沙水区进行调整和优化。幼儿园管理团队要积极学习了解最新江苏省优质园装备标准,从面积、深度、位置等方面全面综合考虑沙水区的建设,完成达标升级。在改造中,幼儿园应该坚持儿童立场,有条件的可邀请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沙水区的设计改造和重建,更好地满足幼儿日常游戏的需要。
2.支持教师共破难题
幼儿园应营造实践研究的良好氛围,应利用教师在沙水区活动实施中的问题和需求的差异,为他们提供群体实践研讨的机会,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幼儿园管理者还应多深入观察与研讨,以最大的鼓励激活教师的内驱力,帮助教师在沙水区的对话中获得教育智慧。
3.引入专家伴随研究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是开展园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幼儿园可以从沙水区的几大关键要素——材料、观察、指导入手,多途径引入专家导师的伴随指导,多角度逐步深入研究与实践,提升教研活动质量,解决当下困惑,让园所和教师在沙水区游戏开展中有抓手、有方向、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