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刻准备着

2022-05-19张燕语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间书包哥哥

张燕语

故事缘起

大班下学期,小学入学报名渐渐开始了。一天下午,孩子们吃完点心正坐在椅子上聊天,杨杨得意地和周围的小伙伴说:“我妈妈昨天带我去小学报名了,我要上小学啦!”这句话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有的孩子凑过来好奇地问:“你上哪个小学?”“学校离你家远不远?”有的跟着说:“我也去报名了,那个小学可大了。”“我妈妈说上了小学有很多好玩的活动呢!”也有的孩子皱着眉头说:“我不想毕业,我舍不得老师和小朋友。”“我不想上小学,我哥说小学要考试,还有很多作业!”……面对这群正处在幼小衔接重要阶段的孩子们,上小学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有成长的喜悦,还有离别的不舍和对未知的好奇与担忧。如何帮助他们缓解心理焦虑、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决定带孩子们全方位地了解小学,共同开启一场探秘小学之旅。

我心中的小学

孩子的经验是我们开展活动的起点和依据,那么,他们心里的小学是什么样的?有的孩子言语中满怀对小学的憧憬:“小学会有很多玩具,也像幼儿园一样有上下铺的床。”“小学会有很多我喜欢的科学实验。”然而,有的孩子一提到小学就愁眉苦脸,连声音都弱了几分:“听说小学老师很凶。”“我哥哥每天都有好多作业要写,我写不完怎么办?”“我担心考试考不好被老师批评。”“我害怕老师教的我不会。”“我爸爸说小学很大,我怕找不到班级。”……

从这场谈话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小学的最初印象以间接经验为主,成人的对话、身边小学生的言行、读过的绘本故事等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对小学的认知,积极的暗示会促使他们向往小学生活,消极的暗示会让他们对小学产生抵触情绪。而对未知的恐惧、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使得一部分孩子“谈小学色变”。那真实的小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和孩子们想的一样吗?

收集资料,初探小学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小学是什么样的?” 晨谈时,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他们开动脑筋,想到了不同的办法。泊睿说:“可以问我哥哥,他是小学生。”嘟嘟说:“让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小学看一看呀!”欣霖说:“也能用手机搜一下。”我点点头,紧接着问:“我们怎么把自己的发现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呢?”桐桐想到了我们平时的记录方式,提议:“可以把看到的小学画下来,然后请爸爸妈妈帮我们写字。”佳辉补充道:“还可以贴照片。”这个想法得到孩子们的一致认同。于是,我联系了孩子们的爸爸妈妈,请他们配合孩子用各自的方法了解小学,并将调查结果制作成海报带到班级分享。

第二天集体活动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出做好的海报,指着上面的图画说起自己的发现。

大宝:察哈尔路小学有高高的楼房,里面有好多教室,教室里还有一大块黑板。

慕子:小学和我们一样有国旗,每个星期一都要参加升旗仪式。

桐桐:小学生早上到学校要交作业,还要早读,他们还有课表,有语文、数学、音乐课。

嘟嘟:我要上的小学有图书馆,每年都会举办读书节活动,还有很多社团,我很想加入击剑社。

佳辉:小学要写作业、要读书,还要考试。

小米:小学一节课有40分钟,时间很长,每节课中间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上课和下课都会打铃。

通过调查和同伴分享,孩子们丰富了关于小学的认知经验,对小学的外观、基础设施、文娱活动和常规要求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此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小学几点上学、几点放学?要上哪些课?课间可以做什么?作业多不多、难不难?小学有点心和午睡时间吗?小学生在哪里吃午饭?

与小学老师云端连线

孩子们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更多。可对于这些问题,我一时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这时砳砳说:“老师,我爸爸是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可以问问他。”对呀,家长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砳砳爸爸既是幼儿家长,又是小学老师,请他来给孩子们答疑解惑再合适不过了。我向砳砳爸爸发出了邀请,他非常支持我们的活动,但由于他的课时安排较满、无法来园,我们便采用了视频连线的方式交流。为了确保这次的交流有所收获,我请孩子们提前把最想问的问题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一起对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第二天上午,我们透过镜头和砳砳爸爸如约相见,孩子们十分激动,小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和叔叔问好后接连问出心中的疑惑,专注地倾听着砳砳爸爸的回答。砳砳爸爸耐心细致的解答让孩子们紧皱的眉心逐渐舒展。随后,砳砳爸爸还拍摄了小学多功能室、操场和哥哥姐姐活动的视频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小学的氛围。孩子们看着视频感叹连连:“小学也有美工室,和我们的不太一样。”“哇!操场好大,还有篮球架。”“我都想和哥哥姐姐一起玩了。”这时,不知是谁说了句:“要是能去小学做客就好了。”这句话似乎触动了孩子们的心,他们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老师,我们可以去小学看看吗?”

这段时间,孩子们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光听别人讲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有机会带孩子们走进小学,近距离地去看、去听、去感受,一定更有利于他们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備。恰好南京市古平岗小学距离我园仅1.5公里,学校里有童谣馆、图书馆、电脑房、舞蹈房、自然实验室等多个功能教室,还开展过童谣朗诵、校园足球联赛等活动,也是班上一部分孩子即将就读的小学。因此,我将孩子们的愿望告诉了园长,希望园部帮助我们和这所小学提出参观请求。很快,我们就收到了好消息——古平岗小学欢迎孩子们去参观!

我们去参观小学啦!

得知能去参观小学的消息,孩子们高兴极了,他们大声欢呼起来,有的还抱在一起又蹦又跳。为了不负此行,待大家平静下来后,我们围绕“参观小学,你想看什么”的话题展开了讨论,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我想看看哥哥姐姐是怎么上课的。”“我想看看小学的厕所什么样。”“我想知道哥哥姐姐下课玩什么游戏。”明确了参观目的,我们耐心等待着参观日的到来。

这一天终于到了,一大早,古平岗小学的门口就聚集了我们的孩子和家长,大家很快便排好了队,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古平岗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阔的绿茵场地,场上身着红色和蓝色球衣的哥哥姐姐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足球对抗赛,孩子们忍不住驻足观看,挥舞着双手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佑佑还激动地说:“我们幼儿园也有足球课,真想和哥哥姐姐一起踢足球!”一场热闹的足球赛一下子拉进了孩子们与小学的距离。

接着,在“校园小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童谣馆,蓝色的星空屋顶、色彩亮丽的墙壁,还有墙上的书法作品和墙边的机器人,都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他们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从童谣馆出来,我们走进了图书馆,孩子们被一排排放满各式各样图书的书架惊得瞪大了眼睛:“这么多书啊!”“这些书好整齐。”在“小导游”的介绍下,孩子们了解到这些书都是分类摆放的,不仅可以在阅读区阅读,还可以借回家看,这令班里的“小书虫”们羡慕不已。

参观完美丽的校园,古平岗小学的老师还安排了美工室和音乐室的课堂体验环节。也许是感受到了课堂的静谧,上楼梯时还叽叽喳喳的孩子们到了门口便自觉地安静下来。他们悄悄地坐在哥哥姐姐旁边,和他们一起上课。美工室的桌椅摆放整齐,哥哥姐姐双手抱臂坐得笔直,孩子们也打起了精神,专注地投入活动中,踊跃举手发言。小学老师温柔的神态、甜美的声音让孩子们倍感亲切。时间过得很快,不一会儿,下课铃声响了,哥哥姐姐收拾好东西回班了,我们也依依不舍地和古平岗小学挥手说再见,踏上了回幼儿园的路。

小学和幼儿园有哪些不一样?

这次参观给孩子们带来很多新奇美妙的感受,他们不仅近距离地了解了小学功能室的布局和活动,还沉浸式地体验了小学的生活日常,回到班里就迫不及待地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佑佑:小学有好多活动室,挺好玩的。

泊睿:我感觉小学老师挺温柔的,没有那么凶。

大宝:哥哥姐姐和我们一样,也上足球课。

慕子:小学的厕所在教室外面,和我们的不一样。

砳砳:厕所是男生、女生分开的,要看上面的小人标记,厕所里还没有纸。

酷酷:小学的课桌是整齐排列的,桌子下面有抽屉,两个人坐在一起。

嘟嘟:哥哥姐姐上课时手要放在课桌上抱臂坐好,回答问题也要举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总结着幼儿园和小学的异同,于是我们便用比较的方法将其梳理、罗列在下表中。

模拟小学生活

参观小学的经历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的孩子在建构区自发地搭建起小学的教学楼、操场,有的在美工区画起了戴红领巾的哥哥姐姐,还有的在角色扮演区玩起了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游戏……孩子们对小学的兴趣和经验的延续让我意识到幼小衔接更应该渗透他们的一日生活中,在各个环节帮助他们逐渐适应与小学的差异,从而让他们能自信从容地面对身份的转变。于是,我们开始模拟起小学生的生活。

·开展趣味“早读”

在比较幼儿园和小学的异同时,孩子们提到了小学生入校后要早读,泊睿说:“我哥哥每天早上都要早读,有时候读语文,有时候读英语。”嘟嘟说:“早读要全班一起大声地读,声音还要整齐。”欣霖问:“为什么我们不用早读呀?”佑佑哈哈大笑:“当然是我们不认识那么多字,也看不懂英语啦!”我接过话题:“其实,小学生早读是为了复习学过的知识,我们虽然不识字也不会英语,但是我们可以读图啊,也可以复习其他的本领呀!”孩子们的思维顺着我的话发散开来:“我们学过古诗,可以背古诗。”“也可以看绘本、讲故事。”“还可以做计算题。”他们细数着早读可以做的事情。这时,佑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可我们入园后要吃点心、喝牛奶,没时间早读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梳理了入园后的作息安排,发现从8:00-8:30都是入园和吃点心的时间,孩子们来得有早有晚,点心也吃得有快有慢,没法集体早读。该怎么办呢?嘟嘟说:“早点来不就行啦!”毅杨说:“那我吃快一点,不边吃边玩了。”

我们经过商讨制订了早读计划,约定每天8:00-8:10入园、吃点心,8:10-8:30早读。每天的早读内容也不同,包括看图讲故事、诗词大会、计算大比拼、观察力游戏等孩子们感兴趣或能力相对薄弱的项目。顺利完成早读的孩子还能得到盖章奖励,由此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坚持每天按时到校参与早读。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迟到的现象明显少了,时间的意识更强了,丰富的早读活动也增进了他们对不同领域知识的兴趣。

·怎么安排课间十分钟?

清脆的铃声响起,视频中传来小学生下课的欢呼声,他们有的三两结对去厕所,有的伸个懒腰再补充点水分,有的和好朋友在走廊上聊天,有的蹦蹦跳跳活动身体……看着哥哥姐姐们的身影,孩子们开始讨论起课间十分钟想做的事情。大宝说:“我要去看看我的植物,再给它浇点水。”嘟嘟说:“我想去图书区看书。”小宝说:“我要去玩玩具。”桐桐说:“我去把跳绳拿出来跳一会儿。”看到孩子们的热情如此高涨,我提议:“那我们也来体验一次课间十分钟吧!”

一切准备就绪后,只听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就欢快地跑到教室和走廊的各个角落做起想做的事:看书、下棋、玩玩具、喝水、上厕所、锻炼身体……十分鐘很快就过去了,上课铃响起,他们赶忙回来坐好。可是,等铃声结束了,还是有几个孩子没有回来。放眼望去,小宝正手忙脚乱地收拾玩具,酷酷在急急忙忙地接水喝,毅杨抓着裤腰往厕所跑,走廊尽头的桐桐还在跳绳。看来,第一次课间活动孩子们就遇到不少问题。小宝瘪着嘴说:“铃声太短啦,我根本来不及收。”毅杨低着头说:“我和酷酷玩抓坏人的游戏,忘记去小便了。”桐桐有点委屈:“我没有听到上课铃声。”看来,对活动时长的判断、活动内容的安排和活动距离的选择都会影响他们能不能准时回到教室座位。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嘟嘟说:“可以看墙上的钟,分针走两个格子就是十分钟,我们可以提前收玩具。”砳砳说:“爸爸告诉我一下课就要先去小便、喝水,再做其他的事情,不然来不及会尿裤子的。”铜玲说:“我们不能跑太远,不然听不到铃声。”亚桐说:“做太多事情也不行,时间不够用。”

课间十分钟要怎么安排?孩子们结合小学生课间活动视频和自己的经历后,给这宝贵的十分钟安排了三類活动:生活活动(喝水、上厕所)、放松活动(聊天、玩游戏、运动、照顾植物)和课前准备活动(准备下节课需要的材料)。根据讨论结果,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的课间安排记录下来,再次体验并进行调整。在一次次体验中,孩子们逐渐学会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细致规划和分配,无形中增强了对集体规则的理解和遵守。

·做一个任务小书

一天早上,酷酷气喘吁吁地跑进班里喊道:“老师,你快去看看,砳砳在楼梯那儿哭呢!”我跑过去询问后得知她忘带书包了。我轻拍她的后背安慰了一会儿,等她平静下来后,牵着她走进班级,可她之前的哭声还是引来了同伴的关心。我想到丢三落四、忘带东西是很多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便借此机会问:“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记住要带的东西?”孩子们开始想办法:“让爸爸妈妈提醒我们。”“把它放在门口的柜子上,出门就能看见。”“可以把要带的东西画下来贴在门上。”画下来是个好办法,它不仅能提醒孩子要带的东西,还能帮助他们养成及时梳理、记录的好习惯。于是,我提议每人准备一本任务小书,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和要带的东西记录在小书中,提醒自己。

第二天,每个孩子都带来一本任务小书。那么,怎样记录才能清楚每天要做些什么事情呢?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了很多记录方法,佳辉说:“可以在每一页底下写上页码,就像故事书那样。”嘟嘟说:“要写日期,不然任务就搞混了。”桐桐说:“第一个任务可以写上1,第二个任务写2,这样就不会漏掉了。”欣霖说:“任务完成了就可以打上钩。”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下午放学前我都会将当天的任务请孩子们记录下来,回家完成。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忘带东西的现象明显减少,爸爸妈妈也感慨连连:“任务小书省了我们不少事,不用再每天提醒孩子带这个带那个,我们也不用担心上小学记作业的问题了!”

·学会自己整理书包

要上小学了,孩子们书包里的物品增加了许多,每天从书包里找东西成了一件困难事儿。集体活动前,我请孩子们从书包里拿出任务小书和文具盒,可大宝、天佑等四五个孩子翻来翻去找了好久,一边把东西往外拿一边念叨着:“我的任务小书怎么找不到了?”好不容易从书包里掏出皱皱巴巴的任务小书,又将地上的作业单、汗巾、外套、水杯等物品一股脑儿地裹在一起往书包里塞,书包被撑得拉链都拉不上了。

看到这个情况,我把书包拿过来问大家:“这个书包怎么了?”孩子们说:“东西太多了,拉链拉不起来。”“书包里面太乱了吧?”我追问道:“怎么让书包里的东西变整齐呢?”桐桐说:“可以把大的故事书放下面,小的任务小书放上面,笔袋放最上面。”欣霖说:“我的书包边上有小口袋,我把水杯和汗巾放里面。”悦悦说:“我的书包里面有两层,一层放任务小书和铅笔盒,一层放水杯和衣服。”

这次谈话中,孩子们分享了自己整理书包的小技巧,有的是按物品大小摆放的,有的把东西分类后放在不同的夹层。随后,孩子们将自己书包里的东西都拿出来,也尝试按照大小重新调整摆放,把书包的夹层、口袋都利用起来。此外,我在生活区也提供了书包和学习用品,让孩子们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整理、收拾书包。随着孩子们动手能力的提高,我还鼓励他们收拾抽屉和小桶,有的孩子在家里也主动收拾起自己的书桌和房间,能够有意识地将物品分类摆放。孩子们逐渐提升的自理能力让我和家长们倍感欣慰,他们的言谈举止也让我感受到他们对上小学的情绪也有了愈发积极的转变。

教师的话

张雪门曾提出“我们的幼稚教育的目的,应完全以儿童为本位”。教师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出发,给儿童更多的空间去实践、思考。小学报名期间,孩子们一次偶然的对话让我感受到他们对上小学的复杂情绪——焦虑、向往和好奇交织在一起,使我意识到他们需要在经验的不断建构中建立起对小学的正确认识,这也让我找到了此次活动的出发点。于是,我在了解孩子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认识小学;还挖掘身边的家长资源,从专业角度答疑解惑,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缓解了焦虑的情绪,还萌发了他们参观小学的意愿。当孩子们真正走进小学,亲眼看见小学生活的多姿多彩时,又不禁萌生了想要成为小学生的美好愿望。这一新的需求促使我们的课程又向前迈了一步——将幼小衔接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我们将孩子们的经验与生活相联系,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要生成了趣味“早读”、课间十分钟、任务小书、整理书包等模拟小学活动。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熟悉小学生活的节奏,完成了从害怕上小学到对小学感兴趣再到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心态转变。他们还意识到合理规划时间的重要性,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了自我管理意识、时间意识、任务意识,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尝试和探究等良好学习品质。这些都将成为他们的宝贵财富,帮助他们顺利开启愉快的小学生活,成为优秀的小学生。

栏目编辑:乔木  邮箱:616614775@qq.com

猜你喜欢

课间书包哥哥
哥哥
小书包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我的书包
找书包
哥哥什么都知道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我永远是你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