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航天30年:如何实现赶俄追美

2022-05-19

新传奇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中国航天神舟航天员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顺利凯旋,创造了多个首次,不断刷新中国航天新纪录,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新高度。由美俄等主导的国际空间站长期处于领先位置,而今中国迎头赶上,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2022年4月16日,太空“出差”三人组顺利凯旋。去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

在轨期间,3名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两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

神舟十三号创造多个“首次”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创造了多个首次,不断刷新中国航天新纪录,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新高度。

在此次飞行任务中,为适应空间站组合体不同构型及来访航天器不同停靠状态,实现与空间站前向、后向、径向交会对接和分离,神舟十三号首次验证了径向交会对接技术,与空间站核心舱径向对接口实施了径向交会对接。

而在对接之后,神舟十三号的停靠飞行时间增加至6个月,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首次考核并验证了空间站任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能力。

为应对在轨停靠飞船可能出现无法返回的故障,空间站任务阶段还首次建立了应急救援任务模式,采用“滚动待命”策略,在前一发载人飞船发射时,后一发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通过在轨停靠飞船和发射场待命飞船共同确保在轨航天员安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则是首次执行了应急救援发射待命任务。

在神舟十三号任务期间,三名航天员先后圆满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其中,王亚平成为首位在太空中进行舱外活动的中国女性航天员。

为进一步提高返回任务执行效率,缩短地面飞控实施时间,神舟十三号也首次采用了快速返回模式。通过对飞行任务进行合理调整,压缩操作时间,返回时间由17个小时缩短至約7.5个小时。

4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根据任务安排,2022年我国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明年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进行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新成果。中国载人航天还将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进而迈向深空。

中国航天凭什么能逆袭

由美俄等主导的国际空间站长期处于领先位置,而今中国迎头赶上,究竟是如何做到的?答案竟然是被逼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联合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巴西等共计16个国家,准备联合建造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国际空间站。当中国申请加入的时候,遭到了诸多条款的限制,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因素下,最终无缘国际空间站。

于是,如同研发原子弹一样,中国开启了筚路蓝缕、白手起家的航天工程。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王永志被任命为首任总设计师,主持拟制了该工程的技术方案和著名的“三步走”战略。王永志感叹:“如同运动员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比别人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来追赶。”

此后中国航天开始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默默磨砺了7年之后,在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终于横空出世冲上云霄。

此后的中国,以平均一年的速度升级着飞船。2003年,神舟五号把杨利伟送上了太空,中国由此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在技术迭代下,中国又在2008年用神舟七号实现了第一次太空出舱活动,执行者正是本次航天的翟志刚。

5年之后,神舟十号发射成功,王亚平成为中国第一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

在长达20年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如今的中国飞船在各个方面都进步巨大。

从今年5月份开始,航天人将进入空间站的建造阶段,中国空间站将达到构想中的完整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空间站服役接近时限,届时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唯一一个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空间站。目前,中国空间站已宣布向外国开放,已经有17个国家被批准加入中国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将代表未来空间站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些年来,中国一直奔跑在追求“航天梦”的道路上。如今通过空间站组装建造和初步运营,我国将全面系统地掌握空间站技术,形成建造和运营长期大型复杂载人空间设施的能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认为,空间站建成后,在控制、信息、电源、资源再生利用,物资补给需求,运营成本,应用效益等方面,我国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一些方面有所超越且更为经济合理。我国空间站建成运营后,未来某段时间可能会成为国际上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所以中国空间站将代表未来空间站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睹神舟十三号成功返回的壮观时刻,英国路透社报道称,中国曾感慨无法将一颗土豆送上太空,如今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法新社则发出了“中国的航天梦正在超速推进”的感叹。

中国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不仅成就了中国梦想,还将造福人类,使全球受益。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所说:“宇宙探索属于全人类,服务全人类,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既是一个个中国奇迹,也是中国和平利用太空作出的卓越贡献。”

(新华网、人民网等)

猜你喜欢

中国航天神舟航天员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神舟十三号安全着陆
“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安全着陆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的天宫之旅
中国航天基金会
中国航天基金会
我是小小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叔叔的一封信
中国航天,叩门“天宫”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