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数学实验,走进比例之美

2022-05-19邱泽宇

教育界·A 2022年5期
关键词:黄金实验活动

【摘要】數学实验是用数学目标去引领学生,让学生去设计、开展数学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学化分析,从而达到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数学实验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演绎式数学学习方法,使学生可以用符合自己认知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字】数学实验;黄金比;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作者简介:邱泽宇(1993.06— ),男,江苏省溧阳市燕湖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

《神奇的“黄金比”》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你知道吗”的拓展课文,这个板块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文化知识,同时其作为数学实验的素材,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喜欢数学、研究数学。

对于数学实验,邵光华教授认为,数学实验是指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探求或验证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问题,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经由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在典型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曹一鸣教授认为,数学实验是指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问题,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探索、研究的活动。我们把这些定义进行比较,可以提取出一些共同点:数学实验的目的是获得知识、发现结论、解决问题;数学实验是一种探究式的活动;数学实验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是用数学目标去引领学生,学生设计数学实验,开展数学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学化分析,从而达到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本课用数学实验的方法来进行设计,结合数学故事了解“黄金比”的起源,使学生经历自己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验方案,再加以实施的过程,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欣赏美,用实验的方法体验和创造比例美,用数学文化升华美,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下面笔者根据《神奇的“黄金比”》一课的教学设计及其重构方式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借助数学实验,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片段:

1.故事:长方形选美。(以费希纳的实验进行)

师:如果请你来做评委,你会选择哪一个?

(学生说出来之后让他说明理由)

预设①:参加展会的人的想法和你不谋而合!

预设②:参加展会的人的想法可能和你的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选的是哪一个?

师:这3个长方形得到的认可最多了,那么这3个最受欢迎的长方形背后藏着什么奥秘呢?你觉得美的背后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让学生猜想)

引导:这些长方形的形状都不一样,形状是由长和宽决定的,会不会和长宽有关呢?

预设①:宽与长的和。

预设②:宽与长的差。

预设③:宽与长的积。

预设④:宽与长的商。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从数学的角度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2.小组合作(提出实验要求)

①算一算: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完成表格。

②想一想: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③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发现。

(学生汇报数据及自己的发现)

师:你的数据和这组计算结果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

思考:在本段设计中,教师先用费希纳的实验进行引入,以数学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给学生提出实验要求,最后用数据进行验证。但是,笔者不禁提出了疑问,以数学实验为载体,学生最终要掌握的究竟是什么?学了这节课有什么用?学生参与数学实验,要经历选题、试验、观察和探究的过程,其基本要求是要有鲜明的实验目标、合理的实验设计、规范的实验操作、数学化的分析。为此,笔者对实验环节进行了重构,设计如下。

重构:

师:接下来,我们要来做数学实验,请看实验要求。

①量一量:量出长方形的长、宽,填入表格。

②算一算:根据猜想,完成计算。

③说一说: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数据及发现)

师:你的数据和这组计算结果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的问答略)

师:我们在刚才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实验方法呢?

生:猜想;算一算;量一量;比一比。

师:我们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过程?

生:我们为了寻找“最美长方形”背后的奥秘,提出了可能与长宽有关系的猜想。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用数学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结论,原来和“黄金比”有关系。

教师板书实验步骤: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数学实验,抽取共性,得出结论。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引发猜想—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发现结论—实验应用”的实验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并把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延伸到设计美的研究中去。学生获得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结论,在丰富的实验活动中,学生的数学实验能力得到了提高,积累了数学实验的学习方法,积淀了数学实验的学科素养。

二、发掘活动经验,设计数学实验

教学片段:

1.艺术作品的“黄金比”

师:当古人发现“黄金比”这么神奇、这么美丽后,艺术家和工程师便用它创造了很多不朽的作品,这些作品一直留存到今天,或许你也见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展示:埃菲尔铁塔(它的建造充分利用了黄金分割的概念)、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由于高和宽的比是0.618,因此它被称为完美建筑,按照这样的比例设计殿堂,会显得更加雄伟、壮丽)、古埃及金字塔、维纳斯雕像。

师:欣赏完这些艺术品,你有什么感想?

2.自然中的“黄金比”

师:“黄金比”虽然是我们人类发现的,但是大自然的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它们身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黄金比”。

展示:蝴蝶,更美观,更利于飞行; 叶子,这样枝叶重叠最小,暴露最大,有利于叶子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3.生活中的“黄金比”

师:生活中还有地方存在“黄金比”吗?你在生活中见过了吗?学习这节课之前我们或许不知道,学了之后,我们就可以带着“黄金比”的知识,用数学的眼光去找一找。

师:生活中当然有了,它就藏在我们不经意的地方,自打“黄金比”被发现以来,就不断地被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健康,变得更美,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素材,看你们能不能把它认出来。

活动:完成“最美的声音”。(找歌曲中的黄金分割点,介绍音乐家莫扎特。莫扎特的每段钢琴曲都可以分成两部分,如果计算一下节拍数,就会发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节拍数的比与黄金分割完全一致)

思考:本段内容一共为学生呈现了来自艺术作品、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黄金比”,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使其了解“黄金比”中蕴含的数学文化价值,知道了原来“黄金比”不仅存在于数学书本上,还可以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生活中的“黄金比”,这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有裨益。设计的意图是好的,但是笔者回过头来思考发现,实例之下缺少了学生的理性思考沉淀,缺少了用实验去验证的过程,学生的认可是因为老师是这么说的,并非真正的认可。不如就用数据来说话,根据提炼出来的数学实验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数学实验证明“黄金比”的存在。基于此,笔者对本段的内容进行了重构,在后面增加了设计数学实验的环节。

重构:

师:欣赏完这些具有“美”的图形,找到了它们的“黄金比”,现在老师把这些数据提供给你们,你们能设计一个数学实验方案来证明“黄金比”的存在吗?

(以维纳斯雕像为例,教师提供真实的数据)

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他的数学实验方案。

生:实验目的,寻找维纳斯雕像中的黄金比;提出问题—哪两段相比的结果接近0.618;实验验证,用提供的三个数据—上半身、下半身和全身长进行计算;得出结论。

师:请参考这位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方案修改和具体实验。

虽然教师在之前“体验美”的环节中帮助学生提炼了数学实验的方法,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数学活动经验是内隐的,数学思考和规划设计是外显的,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数学实验去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实验思维拓展能力。

操作经验是小学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而数学实验就是要利用这种操作经验,让学生在操作前有思考,是因思而动,不是为动而动;在操作后有表达,对实验过程中的思考进行语言的整理与呈现。这样调动全身心去参与数学实验,才能从多次操作的“量变”中积累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 运用数学实验,感受比例之美

教学片段:

问题:你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具有“黄金比”特征的作品吗?(提出要求)

①试一试,动手设计出一个具有“黄金比”特征的作品。

②算一算,设计一个数学实验方案去证明其是否具有“黄金比”。

③说一说,和同桌分享你的想法。

交流:向全体同学展示自己的设计想法以及是如何用数学实验来验证的。

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第一次布置的要求是让学生设计出一个具有“黄金比”特征的图形,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人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但是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学生缺少了对数学实验的整体感知。因此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不妨给学生一个充足的空间,使其去架构一个完整的数学实验,去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对数学实验的感悟沉淀下来。

四、重构之后的思考

经过《神奇的“黄金比”》一课的重构和思考,笔者对于数学实验有了新的思考。数学实验是一种数学教学的活动方式,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知识,验证数学结论。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手脑并用。数学实验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设计数学实验,教师要能预设学生的实验目标,并且要关注实验中的生成性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带着学生一起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学化的分析,整个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数学实验的价值显而易见。数学实验作为新型的学习方式,其学习素材需要教师进行开发,需要教师对数学知识有著深刻的理解,对小学数学知识脉络有着清楚的认识,不仅要明确知识点之间的抽象关系,还要能挖掘出隐藏在知识点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数学知识的历史元素等数学文化成分,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数学实验,才能有效地开发出课程资源。对学生而言,数学实验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进入知识的生成情境,经历知识由不确定到确定的渐进过程,这样的探究充斥着猜想与证伪、成功和失败,是一种能让学生的知识和情感真正得到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数学实验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学习者在数学实验的活动中,经历深刻的观察、想象、假设、推理、探究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教师要在具体的实验中引导学生,使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参考文献】

[1]董林伟.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林振强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实践与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8):158

猜你喜欢

黄金实验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黄金雨
盛逝
黄金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黄金瓜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