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形势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
2022-05-18张法辉
张法辉
(定远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安徽 定远 233200)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指的是应用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并利用管理思想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建筑工程施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进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各项环节工作更为合理、有序的进行,管理工作属于一种控制、组织和领导的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更有秩序的进行施工工作,同时也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性。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但是总体来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有以下6 项主要任务。
(1)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预计工期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在施工工期内完成各项要求和指标,例如控制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提升企业利润等。
(2)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保证施工的制度化和合理性,同时也可以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施工;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实时了解施工情况和施工进度。
(3)对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一定管理,保证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同时也需要保证材料充足不影响后续的施工工作,同时也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对材料进行保存和归档工作,这样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原材料浪费。
(4)对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保证施工工作顺利开展。
(5)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对施工工作进行监督,对已经完成的施工环节进行验收,保证施工质量以及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6)对是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安全保护,促进建筑工程的绿色发展[1]。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常见问题
2.1 忽视项目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政府对经济建设更加重视,尤其是在我国工业发展战略提出后,根据国家规划所明确的设想,各行业开始优化自身内部结构,针对电力供应,水源供应,能源使用和信息传递的多种技术的特点,各部门也开始针对性地进行体系优化,政府决策影响为建筑工程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如果能够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企业也能提升经济收益。但机遇是一把双刃剑,为建筑企业提供机会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如果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没有提升,企业内部也没有针对性地制定独立的管理方案,就会使得现行的技术体系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传统的管理制度也会使得边缘化行为贫乏,动摇企业发展根基,造成成本损失。详细来说,无论是建筑企业还是其他施工企业,其工作重心永远都是保障质量,只有确保质量,完好工艺标准,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企业方能快速发展。但是事实上,绝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会忽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将机遇占为己有,肆意包揽施工项目却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工艺规划,成品质量参差不齐许多,不必要的成本损失涌现,同时也会影响社会发展。
2.2 核算不准确
在施工工程开展过程中,很多施工内容都需要进行前期的造价预算,并制定管理方案,如果工作人员只重视施工进度而没有着手进行方案优化,就会使得最终成本难以管控,资金周转会不流畅,成本问题更加难以管控。详细来说,首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物料采集工作往往被看做赚钱的工具,管理人员会出现边缘化行为,缺乏前期勘探工作,对于各部门的物料使用情况不明确,始终沿用传统的数据或自身感觉进行物料采购,导致物料周转不畅和长期积压,损害成本等问题频繁发生。长此以往,会使得生产工艺不稳定,工作人员没有准确的参考数值,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其次是工艺核算不标准,按标准的管理制度来说,工作人员在进行工艺核算时,需要优先分析当前工艺的可行性,判断其面对当前问题的重要作用,针对性的进行优化,改善现有的工作体系,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失误问题,立刻进行返工,避免在整体任务完成后,受局部隐患问题的影响出现安全事故带来人员伤亡。但目前绝大部分人员因为自身工作态度不端正,会对工作内容进行删减,但是其可删减内容的评判标准并非结合实际情况和工艺要求,而是选择影响不大的内容和领导不经常检查的内容进行删减,这会导致工艺流程失去科学性,没有参考意义,致使隐患问题频发[2]。
2.3 安全意识薄弱
现阶段对安全问题认识不到位,已经成为施工人员中常见的隐患问题,甚至大部分施工人员都会注重生产效率,忽视安全问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出现在自己身上,没有秉承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法律观念淡薄,经常逃避责任。详细来说,首先,部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只注重生产效率,没有针对安全性进行体系优化,更没有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很多防护装备长期不更换,致使突发状况发生时,工作人员无法迅速做出反应。其次,设备操作不完善,很多工作人员因为其涉及的工作内容较为简单,便没有进行培训,就安排上岗,更没有进行班组以及公司级的安全规程考核,导致很多工作人员不明确安全操作的重要性,经常私自主张删减操作流程,致使事故发生率不断提升。再次是管理水平不足,每一个企业想要确保安全,都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设备和危险源头针对性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分析质量问题合理控制成本。但现阶段,大部分企业都只关注生产效率,任何和经济效益不相关的内容都不会关注,即使国家政策要求其必须配备完善安全防护装置,也会按照最低要求进行基础配置,摆放后也不会电池检查和维护,致使安全风险增加。
2.4 规章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赔偿制度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未来发展的基石,如果不重视制度建设,也没有针对性的进行贯彻落实,便会导致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质量监管体系无法快速落实。详细来说,首先在事实上,很多企业只针对影响企业效益的内容进行了重点约束,对于培养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态度,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奖惩措施不完善,正常情况下,企业应该根据员工季度内的工作情况进行合理的奖惩,对先进的个人或群体进行奖励,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对中饱私囊不认真工作的员工进行惩罚,为其树立危机意识,逐渐在施工单位内部建立良性的竞争氛围,促进个体工作能力提升,进而带动整体。可事实上,只要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收益,管理人员便不会去关心,致使工作人员没有归属感,长期从事单调的工作会造成人员流失。其次是在实际上,工作人员无论是设备的使用还是安装工艺的落实,都会遵从自身看法,选用最省力的方式进行工作,致使很多外在光鲜的结构内部却破败不堪,甚至影响社会安定。
3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应对措施
3.1 强化安全生产理念
首先,工作人员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同时监督人员应该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进行实施调研,不断积累经验,找出现有工作体系的短板,明确施工内容的风险来源,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优化操作规程,对不健全的制度进行填充,利用稳定的内部结构进行责任分化,推动整体工作效率发展;其次,要针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治理,对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各方单位出现的不良行为记录归档,作为典型为其他员工提醒,并要求相关单位加大资质审查力度,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安全防护知识储备,面对突发问题时能迅速作出反应,执行策略,减少损失,保障安全。除此之外,还需要严格遵守我国出台的法律法规,并以此作为约束,确保所有的日常工作行为都是在法律允许的范畴之内[3]。在一起是要制定应急预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的变化或极端恶劣天气的出现,很容易使得现场发生紧急事故,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制定应急预案,工作人员很容易现场手忙脚乱,延误最佳治理时间。基于此,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业的救援组织,并划分责任,不定时对现场进行勘察,找出风险来源,对设备,器材等问题进行查验,尽可能找出所有的隐患,将损失降到最低。施工现场设备设施安全检查如图1 所示。
图1 施工现场设备设施安全检查
3.2 加强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要明确职能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施工人员进行精准控制,保障施工质量。详细来说,首先是夯实现场整体质量保障的基础,在进行使用之前,必须经过完善的验收和审核,同时,要求生产商出示国家级别的质量检测证书,满足所有条件后,还要进行抽样检查,最终,符合要求的材料才能投入使用,减少客观因素对生产工艺的影响[4]。其次,是人员管理制度,绝大部分施工企业都会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用于人员管理,确保其不会出现边缘性行为,在工作时也不会夹杂私心,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生活人员要对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进行强化,明确质量管理的关键点,选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和硬件设备来执行关键操作,确保工期不会延误。最后是完善健全工艺管理,每一项工艺流程都是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总结经验,明确优缺点,可能这种方式不是最简便的,但却是最安全最稳定的,所以宏观上必须要求每一位员工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施工,禁止按照自身想法和工作经验进行改良。
3.3 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问题会贯彻施工项目的全过程,所涉及的数据量庞大,需要分阶段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具有参考性的结果,为后续工艺优化提供帮助。首先是物料质量,材料成本核算工作,通常情况下,企业在进行材料进购时,要求工作人员事先根据实际情况收集各部门的材料需求量,针对性的建立材料收购清单,并在预期数值上增加变量,考虑到客户面临的风险和对物料使用数量的影响,适当提升采购数量,满足实际需求,避免工艺停滞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损失。其次是招投标环节,现如今,市场上的招投标工作经常会出现边缘化行为,管理者暗箱操作,恶意竞标,致使市场竞争风气不断偏移。基于此,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地去伪存真,收集企业历史发展数据和同行相关资料,结合市场变化情况以及原材料渠道,制定全新的费用指标,明确风险问题。最后是生产环节,生产工艺中经常会出现员工操作不当或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整体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基于此,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发现不规范行为,并提出纠正为基层管理者提供改进意见,避免整体损失扩大。
3.4 进度控制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也需要对进度进行相应的控制。首先是编制进度,计划工作人员必须要事先进行完善的勘探工作,明确当前工程所需要耗费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针对性的进行工作量规划,避免手忙脚乱的问题出现[5]。其次,要对工期进行明确,在招投标阶段,便向双方提供预期的施工完成时间,结合实际情况和双方探讨适当的对出租方案进行调整,并结合能源分配情况,最终确定计划工期,以此作为参考,制定后续的施工方案。最后,要监控工程完成情况,结合初期设计方案和施工要求,针对性地对计划进行管控,明确工艺稳定性和人员综合效率,以此作为参考,对计划进行管理,确保质量稳定的情况下,尽量缩短工期,稳固成本。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项目,其施工管理难度较大,涉及的数据量庞大,相对应的,管理方法制定就需要完善的理论知识支撑,同时还要收集实践数据,方可制定可行性高,效果好的管理制度。但随着技术体系的不断优化,传统的管理制度会不断出现漏洞,基于此,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现有的情况进行不断思考,总结经验,持续优化,找出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