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外光纤监测压裂单簇裂缝延伸强度现场试验

2022-05-18吴宝成张景臣王明星

钻采工艺 2022年2期
关键词:井段液量声波

吴宝成,王 佳,张景臣,王明星,王 飞,闫 拓

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0 引言

随着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水力压裂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裂缝的扩展是影响水力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1]。新疆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蕴含致密油气潜力巨大,但储层非均质极强,前期尝试暂堵压裂等储层改造技术均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分析原因在于采用多种监测手段得出裂缝结果相差较大,无法实时准确的确定裂缝的情况[2]。为保证压裂效果,需要了解压裂过程中裂缝的扩展动态,以便针对性的制定二次增产改造方案。现有压裂监测评价技术包括微地震裂缝监测[3]、非放射性示踪陶粒[4]、放射性示踪剂[5]、套管外永久式光纤监测[6]等。2008年陈文强[7]等人利用放射性示踪剂推导出的多种地层参数,该技术施工简单、易于操作,但检测时间过长、取样复杂、检测结果重复性差。2014年李明[8]等人采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对东营致密砂岩油藏进行监测,能获取裂缝方位,但技术精度较差且价格高昂,不能满足长期的监测要求。2016年郑华[9]等人利用非放射性示踪陶粒监测水力压裂人工裂缝位置,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仅能获得裂缝的高度且容易受底层元素的干扰。套管外敷光纤监测技术[10]具有监测敏感性高、监测数据可靠的优势,可同时满足水平井压裂及生产实时监测与评价的需求。但水平井套管外敷光纤成功监测在国内暂无应用先例[11],因此为解决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压裂开发监测困难的问题,本文率先进行水平井投球簇式滑套压裂+管外光纤监测技术的试验,通过实时的监测各层段的裂缝进液情况,针对性的指导暂堵压裂施工,从而提高储层改造效果。

1 管外光纤监测技术原理

管外光纤技术包括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TS)和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DAS)。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TS)主要依靠光时域反射原理,对井筒沿线的温度进行测量。在对温度进行测量时,地面激光发射器向光纤中发射脉冲光,脉冲光在传播过程中一部分会向四周散射,另一部分会沿着光纤返回至入射端,通过测量脉冲光纤返回至地面入射端的时间,从而测量出井底反射信号点与地面发射端的距离。计算公式如式(1):

L=cft/2

(1)

式中:L—井底反射信号点与地面发射端的距离,m;cf—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m/s;t—回波时间,s。

地面接收系统通过反射信号强度,解析出Stocks光和Anti-Stokes光,其中Stocks光与温度无关,Anti-Stokes光与温度有关,通过Anti-Stokes光和Stocks光的光强比值即可获得反射点的温度[12]。计算公式如式(2):

(2)

式中:T—绝对温度,K;h—普朗克系数,J·s;c—真空光速,m/s;v—拉曼平移量,m-1;k—玻尔兹曼常数,J/K;a—相关温度系数;las—Anti-Stokes光的光强;ls—Stocks光的光强。

温度监测时通过公式(1)及公式(2)即可计算出光纤沿线上指定距离点的温度,即单点温度。将光纤沿井筒分为多个1 m间距的测试点,将每个测试点的温度测试出来,即可实现沿整个井筒的温度监测。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DAS)主要通过测量光信号的强弱反推出声音或振动强度。图1(a)所示,振动幅度越大则表明该位置进液强度越大[10],振动幅度的波峰处表示监测点位置,井段各个监测点的声波振动幅度均较大,说明各段进液强度均较大,各裂缝均持续进液,此段整体改造较充分。图1(b)所示左侧井段监测点振动幅度较大,右侧井段监测点幅度相对较小,表明左侧井段进液强度较大,右侧井段进液强度较小,整个井段进液不均匀,改造不充分。

图1 井段进液强度示意图

2 管外光纤监测主要设备

自主设计了水平井投球簇式固井滑套分压+管外光纤监测管柱工艺,可实现水平井单段多簇压裂模式下,对各簇开启及进液的实时监测与评价。

核心设备包括可穿越光缆滑套、可穿越光缆的分瓣式套管接箍滚轮扶正器、接箍刚性扶正器、套管本体扎带等外敷监测光缆固定保护装置、特殊光缆、井口光缆套管头技套侧翼穿越闸阀。为保证光纤监测结果能实时指导压裂施工,配套研发了DAS+DTS光纤监测解释处理可视化软件,结合声波数据、温度数据、压裂数据,实时监测获取每段各簇的进液量、进砂量和生产时的产液量等参数。

2.1 特殊光纤

为了满足抗外挤、抗磨损、耐腐蚀的要求,对光纤进行了特殊处理。在光纤的外层安装金属铠装护套,提高光纤的强度和密封性,在光纤两测安装多股柔性镀锌加强钢丝,以增强光纤的抗拉强度。同时,光纤与钢丝之间进行注塑充填,以提高光纤的耐温性能。该光纤能达到耐温100 ℃,耐压105 MPa,最大破断拉力8 t,具有良好的耐温、抗拉性能。

2.2 信号采集器

采用德国APS公司、英国ESM公司进口的DTS和DAS信号采集器,压裂施工中将实时记录光纤沿线声波和温度的变化数据,并处理成可视化信号空间分辨率为1 m,时间上声波数据为20 000次/s,温度数据为1次/30 s。DTS信号采集器用于监测光纤沿线温度的变化,监测长度大于5 km,监测温度范围20~170 ℃,能监测小于0.1 ℃的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响应时间小于5 s。DAS信号采集器用于监测光纤沿线上振动幅度的变化,监测长度大于5 km,监测声波频带范围10 Hz~100 00 Hz,响应时间小于5 s。DTS和DAS实现实时监测压裂过程中温度变化和声波振动信号。

2.3 簇式滑套

为了有效保护光纤,设计了可穿越光纤的簇式滑套,如图2所示。滑套中设计了可穿越光纤的凹槽,光纤卡入凹槽后,用保护护板将光纤固定,防止光纤入井时与井壁接触。滑套的压裂喷砂口是单侧180°均匀分布的,确保光纤在压裂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簇式滑套耐温120 ℃,耐压70 MPa,钻后通径115.4 mm。

图2 簇式滑套示意图

3 现场试验

3.1 A井地质概况

现场选取A井作为试验井,属于新疆油田石炭系油藏,构造位于克—乌断裂带上盘和西白百断裂下盘,开发层位为上石炭统和下石炭统,主要岩性为灰色、深灰色荧光凝灰岩(566 m)、深灰色荧光安山岩(92 m),井深1 620 m,水平段长度670 m,储层层孔隙度13.4%~18.7%,平均16.8%,渗透率6.23~187.4 mD,平均38.46 mD,地温梯度为2.2 ℃/100 m。根据现场测试,A井井筒温度分布如图3所示,随着井深的增加,储层温度不断提高,井深为900 m时到达水平段,由于垂深增加缓慢,地层温度缓慢增加。管外光纤测试的储层温度与地温梯度计算的温度相差不大,表明管外光纤测温比较准确。当以12 m3/min排量进行测压时,管外光纤测试的温度小于温度梯度计算的温度,这主要是大量低温液体进入储层,降低了储层温度。

图3 A井井筒温度分布图

3.2 光纤校深及原始数据录取

压裂前,需要采用井口敲击和热风枪加热的方式分别进行光纤DAS、DTS位置校深,并录取井下原始温度与原始噪声。通过校深可知光缆校深定位与入井深度数据偏差仅为0.8 m。水平段原始温度为42.1~44.3 ℃,与地质预测偏差小于1.6 ℃。由原始背景噪声显示,井下无特殊高频噪音区域。由以上分析,该井适合管外光纤监测技术。

3.3 A井施工概况

遵循地质甜点为前提、段内优选应力差异小及低地应力区域、满足投球簇式滑套+管外光纤监测试验需求的分段分簇原则,A井水平段长670 m,经研究共分为6段23簇,簇间距28.86~30.24 m,平均25.5 m,井身结构示意见图4。设计施工排量12~14 m3/min,支撑剂选取40/70目与30/50目石英砂,平均砂比15%,最高砂比27%。采用管外光纤技术对A井的施工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于改造不均匀的层段,采用暂堵剂进行转向压裂改造,暂堵剂采用耐温40 ℃、保持硬度时间达16 h以上、耐压50 MPa的暂堵球。

图4 A井井身结构示意图

3.4 实时监测及压裂指导

以具有代表性的第3级压裂为研究对象,该级共4簇,为S3-1、S3-2、S3-3、S3-4。设计施工排量12~14 m3/min,第一次压裂的DAS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通过实时监测,压裂过程中S3-1簇、S3-2簇声波振动幅度最为明显,S3-3簇、S3-4簇声波振动幅度非常弱,表明第一次压裂阶段S3-1簇、S3-2簇是主要的进液段,进液占比分别为23%、56%,由此可知第一次压裂阶段S3-1簇、S3-2簇得到了充分的改造。按照S3-3和S3-4两簇未完全改造的情况进行暂堵设计,先后进行不同材料组合的3次暂堵作业,暂堵后各簇振动幅度如图6所示。暂堵前后各簇进液量对比变化如图7所示,暂堵后S3-1簇进液量从23%降到15%,S3-2仍是主进液段,S3-3簇进液量从20%上升到30%,S3-4自始至终基本未变。暂堵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暂堵前后主要进液仍然集中在S3-2主力簇,出现“强者恒强”现象。

图5 A井第3级暂堵前DAS测试结果图

图6 A井第3级暂堵后DAS测试结果图

图7 A井第3级多次暂堵前后各簇进液量对比变化图

通过DAS数据分析发现,投球入座每级的最后一个滑套球座后,实现了每级各簇滑套的破裂盘的开启,证实簇式滑套开启节流压差设计合理,工具可靠。“强者恒强”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暂堵球无法顺利到底封堵口或者嵌入不牢,并且石炭系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缝口宽,暂堵剂封堵缝口难;低闭合应力下,暂堵剂封堵缝口后,随着压力升高,裂缝持续张开,封堵效果变差。

A井第3级压裂监测结果显示光纤振动和温度信号清晰准确,直观准确实时地展示了各簇簇式滑套投球入座、滑套开启、不同泵注阶段各簇进液量变化及暂堵转向效果等实时动态信息,监测结果有效。基于该现场试验形成了一套实时调整封堵材料、改进压裂方案的方法。

3.5 生产效果

DAS监测技术能实时了解改造层段的动态变化,根据改造不充分的情况,实时制定出二次或多次改造的方案,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储层改造效果。2021年段内多簇+极限限流+暂堵压裂技术在西北缘石炭系水平井推广应用32井次,与连续油管水力喷射拖动压裂工艺对比,一年期产量由1.67 t/m提高至1.89 t/m,产量提高13%。

4 结论

本文针对石炭系油藏在水力压裂时不能充分了解裂缝扩展情况,一般监测技术具有局限性,在现场实验应用了管外光纤检测技术,实现对地下裂缝延伸的实时监测,分析现场监测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管外光纤监测可以实时监测井筒沿线温度变化、各簇进液量变化及暂堵转向效果的动态信息。

(2)根据管外光纤监测现场试验结果,优选段内多簇+极限限流+暂堵压裂技术,在西北缘石炭系推广应用32井次,压裂后单井平均产量提高13%,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井段液量声波
摩阻判断井眼情况的误差探讨
防斜纠斜技术在邑深1 井的应用
基于Cempro Plus的长封固段固井顶替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区块S7井为例
TAP阀压开地层解决方案及其在苏南的应用
工程因素对页岩气井产水的影响分析
基于声波检测的地下防盗终端
声波杀手
声波实验
汽车制动钳所需液量检测系统设计*
声波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