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妙的生命
——蜗牛孵化记

2022-05-18吴茜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阳光幼儿园

幼儿100 2022年16期
关键词:菜叶蜗牛经验

文/吴茜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阳光幼儿园

幼儿园自然角是幼儿观察和研究动植物的主要场所,孩子们在亲历种植、饲养的过程中观察动植物的多样性及生长变化过程。一个儿童化的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孩子们自由探索、轻松活动的小天地,孩子们常常被自然角的动植物所吸引,驻足观看,在探索中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强烈的好奇心使孩子们保持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要尽量为幼儿探究创造条件,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中班开学初期,在“虫虫总动员”主题中,我们开展了“蜗牛是昆虫吗”的活动。为了更加直观地观察蜗牛是否有昆虫的特点,我们的自然角迎来了三只白玉蜗牛,于是我们开启了养蜗牛之旅。

孩子们非常兴奋,每天都要观察蜗牛。我们围绕“蜗牛是昆虫吗”“蜗牛吃什么”两个话题进行了对比观察和蜗牛试吃实验。与此同时,孩子们也提出了很多关于蜗牛的问题:蜗牛的嘴巴在哪里?屁股在哪里?蜗牛为什么有触角?蜗牛会不会冬眠?蜗牛是不是哺乳动物?……孩子们对蜗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自然角一下子洋溢着一片生机与活力,活跃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萌发着一颗颗探究的种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完整地观察了蜗牛产卵、孵化的过程。同时,孩子们围绕蜗牛孵化还继续开展了生成性活动,丰富了孩子们关于蜗牛的知识。

片段一:蜗牛拉便便了?

一天早上,暖暖带来了胡萝卜片给蜗牛吃。一个活动后,我把蜗牛盒端到教室里,让孩子们看一看蜗牛到底有没有吃胡萝卜。我举起蜗牛盒,靠近孩子们,有孩子发现胡萝卜有被咬过的痕迹。

就当大家都在关注胡萝卜的时候,突然梅好大声地叫道:“老师,你看,土里面有很多圆圆的小球。”

我凑近一看,果然有很多圆圆的小球。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道:“这是什么呀?是不是蜗牛吃了胡萝卜以后拉的便便啊?这一定是蜗牛的便便。”

“蜗牛的便便不是这样的。”圆圆赶忙说道,“我之前看过的,蜗牛的便便是有一点点绿色的,还长长的。”

“对的对的,我也见过。”然然说。

“那到底会是什么呢?”我问孩子们。

“我猜这是蜗牛的卵,我们之前不是查过资料嘛,蜗牛是卵生动物。”梅好说。

孩子们都赞同梅好的猜测,纷纷点头。

片段二:蜗牛生宝宝啦!

“这个圆圆的小球到底是不是蜗牛的卵呢?我们来查一查资料吧!”我打开电脑,搜索了蜗牛卵的图片给孩子们看,找到的图片与我们发现的圆圆的小球一模一样。

“这真的是蜗牛的卵哎!”“太好了!蜗牛生宝宝啦!”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为蜗牛产卵而高兴。

围绕蜗牛卵,孩子们展开了讨论:“这些卵是哪只蜗牛生的?”“这些卵孵出来会是女宝宝还是男宝宝?”“宝宝什么时候会出来呢?”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期待蜗牛宝宝赶紧孵化出来。

我把蜗牛生宝宝的好消息在家长群里告知了,瞬间家长群里也热闹起来,家长们和孩子们一样也是第一次看到蜗牛产卵,纷纷惊叹生命的奇妙。

第二天早上,亲亲对我说:“老师,我妈妈昨晚用手机查了一下,蜗牛是雌雄同体。”

“什么是雌雄同体?”我假装不知道,“你能跟大家说一说吗?”

“就是蜗牛它既是男生又是女生,所以生出来的蜗牛也都是雌雄同体。”亲亲介绍道。

片段三:小蜗牛孵化失败

10月中旬了,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该怎么孵化这些蜗牛卵呢?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讨论。

“我觉得要把它们放在温暖的地方。”梅好说。

“什么地方比较温暖呢?”我问道。

“可以给它们盖上被子。”

然然反驳道:“不行,这样会闷死的。”

“可以放在太阳下。”

“也不行,蜗牛喜欢阴凉的地方。”

“我们可以用孵小鸡的那个东西孵蜗牛。”梅好说。(我们小班的时候用孵蛋器孵化过鸡宝宝。)

孩子们纷纷赞同,于是我们把蜗牛卵移至一个小盒子里,用孵蛋器来孵化。

几天后,我们打开孵蛋器准备看看蜗牛卵的情况,结果发现一些破壳而出的小蜗牛干死了。

孩子们很难过,“怎么会死了?是不是孵蛋器太干了?”

“看来用孵蛋器孵蜗牛并不合适。”第一次孵化蜗牛失败了。

片段四:再次尝试孵化

过了几天,又有一只大蜗牛产卵了,于是我们准备进行第二次孵化。

“孩子们,这一次我们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来孵化蜗牛宝宝。怎么来孵化呢?”带着问题,孩子们周末回家和爸爸妈妈查找了关于蜗牛孵化的资料。

下一周周一,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查找的资料,孵化蜗牛的方法是盖布孵化法:

(1)把卵放在沙土上,于沙土上再覆盖2~3层湿布。

(2)气温20℃~30℃,相对湿度80%以上。

(3)12~20天时间能够孵出蜗牛宝宝。

我们邀请了有养小动物经验的家长来协助我们进行第二次孵化蜗牛。吸取上次失败的经验,我们按照孩子们查找的方法再次尝试,用湿纱布盖在沙土上,喷水保持土的湿润,并用保鲜膜盖在盒子上,保持温度。

就这样,我们等待着蜗牛宝宝的到来。

片段五:小蜗牛孵化成功

11月5日上午,自然角传来了好消息。

“老师,这个蜗牛卵裂了。”值日生打开盒子给小蜗牛喷水时,发现有几个卵破壳了。

“感觉蜗牛宝宝快要出来了,你们这两天可要密切关注这些卵哦!”我叮嘱道。

一天后,有小蜗牛出来了,孩子们高兴不已,激动万分。

“小蜗牛小小的,好可爱啊!”

“小蜗牛的身体是透明的哎!”

“有5只蜗牛宝宝出来了。”

两天后,更多的蜗牛宝宝孵化出来了。每天,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围在自然角,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蜗牛出来了。

这一次孵化蜗牛终于成功了。

片段六:蜗牛宝宝吃什么?

越来越多的蜗牛宝宝出来了,蜗牛宝宝会吃什么呢?我们和孩子们又展开了讨论。

圆圆说:“可以吃菜心,菜心比较嫩。”

泡泡说:“可以吃蜗牛食,像小鸡宝宝吃的那样。”

睿睿说:“可以吃小小的、软软的菜叶。”

“怎样让菜叶变软呢?”我追问道。

然然说:“可以用手捏软。”

Bobo说:“可以用水泡软。”

平安说:“可以放锅里炒一炒,就变软了。”

我带孩子们又一起上网查找了资料,发现刚孵化的蜗牛宝宝可以吃冷冻后再解冻的菜叶,这样菜叶会比较软。

就这样,每天的值日生都会带来解冻的菜叶给蜗牛宝宝吃。有一次,奕博带来的菜叶没有冷冻,他就把菜叶撕成小小的,然后用手捏一捏,捏得软软的,再给蜗牛宝宝吃,蜗牛宝宝也吃了。

片段七:蜗牛宝宝长大了

值日生除了带菜叶给蜗牛宝宝吃,每天还要清理蜗牛宝宝的便便,给蜗牛住的地方喷喷水,保持湿润。

在孩子们细心的照顾下,蜗牛宝宝渐渐长大。

一个月后,蜗牛宝宝长大一点了,孩子们还给长大一点的蜗牛宝宝画了画像呢!

不久后,蜗牛宝宝和大蜗牛一起都进入冬眠期,泡泡从家中带来了自己小时候盖的棉纱被,把大蜗牛和蜗牛宝宝包裹起来,进行保暖。孩子们都希望蜗牛们能顺利地度过冬眠期,期待它们春天醒来。

【案例反思】

一、抓住教育契机,回应儿童的好奇心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幼儿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驱使幼儿去探索,了解周围事物,它是幼儿学习的内动力和学习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探索的态度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幼儿有问题时,教师应把握住教育契机,及时给予重视,并耐心地启发引导,使幼儿轻松、愉快地学习和发展,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为他们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经常见到各种小动物,对小动物充满好奇,他们乐意观察、抓捕、照料和饲养一些小动物,与小动物之间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情感连接。当自然角来了三只蜗牛,幼儿自然而然会对蜗牛产生兴趣,尤其是在发现了一颗颗圆圆的卵后,这时幼儿的好奇心是最强烈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回应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去探究这些圆圆的小东西是什么的愿望,为继续探究和丰富经验埋下种子。

二、生成活动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活动内容常常是事先预设好的,但教育应该具有灵活性。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主张所有的教育活动要从儿童的兴趣、问题、经验出发,儿童,才是课程的缘起。教师应抓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引导他们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生成能够回应幼儿需要、真正贴近幼儿生活的系列活动课程。

趁着幼儿好奇心最强的时候,教师追随着幼儿兴趣和问题开展关于蜗牛产卵、孵化的系列活动课程。幼儿一开始发现蜗牛产卵,然后迁移经验尝试孵化蜗牛卵。在失败后和家长共同查找资料,进行第二次孵化。孵化成功后,幼儿再次迁移生活经验,讨论蜗牛宝宝吃什么。这些都是围绕蜗牛开展的。

幼儿在这其中的发现、问题、猜测都源于生活,相比于教师直接告知或者从书本上所了解的知识,自然角的发现更加生动,更具有情感的温度。我们不能让自然角成为一种摆设,而是应该让幼儿在自然角中获取经验,并将这种经验回归于自然和生活。

三、借助家长资源,积累儿童的经验

中班幼儿的经验相对来说还不够丰富,要他们遇到问题直接想出解决方法是有难度的。在本案例中,家长资源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将蜗牛产卵、孵化失败的消息告知家长,激发了家长的兴趣。幼儿在与家长一起查找资料和交流中,积累了关于蜗牛产卵、孵化方法的经验。这些经验的获得是幼儿亲身参与而得到的,这些经验也是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不断地丰富的。教师还邀请了有一些经验的家长参与第二次蜗牛孵化的尝试,加深了幼儿对蜗牛孵化方法的印象。因此,巧借家长资源和力量,是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经验的一个重要的催化剂。

四、开展日常管理,培养儿童的责任心

幼儿天生对小动物充满感情,所以在喜爱蜗牛、对蜗牛宝宝感兴趣的驱动下,幼儿认真地做好照顾蜗牛宝宝的值日生工作,每天清理蜗牛粪便,给蜗牛喷水、喂食,这是培养幼儿责任心的一种方式。当然这种责任心也不是每个幼儿一下子就能具备的,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鼓励和反馈,不断地给予幼儿具体的评价和指导,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劳动对蜗牛宝宝渐渐长大起到的作用,从而获得成功感,强化幼儿的责任意识。

幼儿在自然角里探究了蜗牛奇妙的生命,蜗牛的生命也带给了幼儿无限的知识和经验。这样的课程看得见幼儿,这样的活动充满浓浓的烟火气,这是幼儿需要的,也是教师需要的。

猜你喜欢

菜叶蜗牛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喂鸡
小仓鼠真有趣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