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2022-05-18袁韵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8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政院校

袁韵佳

[摘           要]  随着5G网络时代的来临及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不仅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且是人们获取信息资讯的重要途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是使用网络较为频繁的群体之一,也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互联网时代的快速飞跃,一方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眼界;另一方面鱼龙混杂的信息散布网络,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问题产生冲击。在此环境下,网络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既面临挑战,又面临机遇。

[关    键   词]  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168-0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飞跃,网络现代化水平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个专业领域,以其潜在的力量影响我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沟通方式等。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11亿,其中学生网民占比达到33%,在所有年龄段群体中占比位居前列,成为网络载体使用频繁的主体。当前,虽然网络时代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阶段,鱼龙混杂的信息散布在网络上会影响他们的德行养成,也不利于各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网络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既面临挑战,又面临机遇。

一、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状态

网络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面貌,一方面网络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网络是当代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途径之一。因此,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就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思想行为状态。

(一)思想观念的多元化

网络拓宽了高职院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界限,网络上各种信息资源库、数据库、大量的企业招聘信息都可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需求。众所周知,网络的优势在于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比较全面,而其优势正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冲击。此外,电子商务平台、直播平台的高速发展,将信息与物品绑定在一起,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了解网络上的信息的真假,不难发现,学生获取资源的形式、平台、内容都趋于多元化。在当今多元文化吸收与包容的环境下,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不再抱有“非对即错”的想法,面对不同的事物,学生都能用开放、包容的眼光去看待。

(二)网络沉迷现状显著

现如今,高职院校学生将自己大部分的生活和学习时间耗费在各大网络平台和网络游戏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交流平台上畅所欲言、倾听他人心声,长期持续下去,学生会一直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将近一半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一定的障碍。长期沉迷于网络,学生会更加自闭,自身独特的个性也会越来越明显,不利于其参加学校群体性活动及沟通能力的提升。再者,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网络游戏占据,将近70%的学生只愿意沉浸在网络游戏的虚幻世界中。当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一系列的打击或挫折,他们不会第一时间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是把自己封闭起来,用逃避的方式回避问题,久而久之,就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的伤害。

(三)便捷式载体使用频繁

当下,互联网技术正突飞猛进地发展,使用便捷式载体是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途径之一。虽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便携式电脑的频率较大,但是相比于使用手机的频率,便携式电脑呈现的唯一的缺点就在于其不能像手机一样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段使用。《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中运用经验取样法,搜集105名大学生使用安装在手机上的应用软件的数据情况,对其使用手机的频率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约为5小时17分钟,占一天全部时间的22%。但是根据日常寝室走访和上课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五小时,甚至超过10小时。足以证明,高职院校学生频繁性使用便捷式载体,可以快速融入网络虚拟世界当中,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就业、社会交往不再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还可以在网络上查找最新的创业和就业资讯,通过直播平台也可获得他人更多的关注及互动。

二、网络時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现如今,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三观”尚未成熟的阶段,自我控制力还比较弱,喜欢在网络上接触新鲜事物,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对于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学生辨别是非和抵挡诱惑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所以给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网络信息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互联网具备传递性、自由性、实时性、交换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加速了各种现代化信息的交流与传播。由于当前互联网的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健全,有各种虚假、违法信息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至于增加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另外,高职院校学生常常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日常的网络行为不足以构成犯罪,点击的网站及链接属于合法操作。例如,某高职院校大一学生本着好奇的心理点击赌博应用软件链接后,开始进行网络赌博获取一定利益,直到被警方拘留逮捕时才后悔莫及。所以,当形形色色的网络链接散布在网络时,如果没有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及法律知识,学生将会把自己的前途抛之脑后,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7F9E0F00-D760-4A55-89FB-5238CE45D452

由于网络的信息传播范围较为广泛,不利于社会秩序和谐发展的谣言会以匿名的方式在互联网交流平台上散布。例如,在清明期间,某地区网友在学生较为熟悉的游戏评论区里进行肆意的谩骂,发表不当言论,最终该游戏官方宣布停止该地区服务器。回顾整个事件,值得我们考虑的不仅是游戏本身,而且要明白即使是玩游戏,也必须遵守纪律原则。大学期间正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如果某些谣言影响到学生,则会导致学生对思想观念的认同感逐渐降低,甚至对中国的主流文化和思想产生疑惑。所以,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随时关注各大网络平台中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严厉遏制某些谣言的传播。

(二)网络时代对思政教学发展和创新的阻碍

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目前仍然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对创新教学方法有想法但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在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落后,高职院校学生接触新知识及新思想的机会少之又少。在网络尚未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来源于书本知识及高职院校教师的授课,课程教授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关系,同时,学生出现异常事件影响范围较小,思政教师可以及时控制情形,降低影响范围。而进入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也越来越快,思政教师的主体性地位也逐渐丧失,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及时获取最具权威性的知识信息,削弱思政教师权威性的地位。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掌握有关互联网信息搜索的渠道和相关知识,创新性地利用网络教学应用软件进行课堂授课,发布最新时事新闻,分享最新的国家重大事件。主动了解学生喜爱的手机应用软件和网络交流平台,在熟知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平等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如果思政教师还在照本宣科进行课程教学,学生会认为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所以,思政教师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和新理论,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授课,改革教学方案,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其在课堂的主观能动性。

(三)网络世界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渗透到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中,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容易丧失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前进动力。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回到现实生活后,他们会有孤独的感受。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远离了原有的人际关系,会进入暂时无法适应的阶段。部分缺乏坚定立场的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求自我安慰,间接性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在网络交往中,人们掩盖自己的真实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网络中的身份不需要体现自己的责任感,这就使其渐渐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集体参与的意识,忘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增加,学校应加大对学生心理问题疏解的力度,沉迷于网络所产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对学生的良好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正面对待学生沉迷于游戏的状况,反思其中所产生的大量问题。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动态,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三、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

在当今社会,网络教育要大胆创新,不能将网络仅仅作为简单载体,而是要考量如何利用网络带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变革。恩格斯曾经说过:“人们酷肖他的时代,远胜于酷肖他们的父母。”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高职院校学生很显然被刻上了时代烙印。他们习惯于“指尖上的生活”,享受“网络载体的便捷”,热衷于“网络虚拟化的语言表达”,崇尚“平等式的沟通”,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认知方式和审美观念。“时代在发展,对象在改变,教育也必须变革。”虽然网络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沖击,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着重运用网络信息平台传播主流价值观、利用网络形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一)优化网络信息化技术的高校思政教学平台

伴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发展,网络给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线希望,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新事物。思政教师可以将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通过动态图片、短视频等表现形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同时,思政教师还可以将获取的最新资讯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发布至学生的智能手机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击阅读,极大地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思政教师也可借助其平台与学生随时进行沟通交流,第一时间解答学生产生的疑惑,摸清学生思想政治动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也促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主动性。

当前,我们主要教授的学生是“00后”群体,“00后”群体个性特点比较鲜明,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只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所以,我们会以学习通平台为主,以学习强国、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为辅,多种信息化平台有效结合,形成“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复习”长效机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促使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角度加强交流学习。除此之外,网络也促使高职院校利用本校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将本校有关思政教育宣传工作进行大力报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力量。

(二)极大地创新思政教学资源与内容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信息的全面爆发,信息资讯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得到及时、自由的传播。对思政教师来说,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性和保留性的特征,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与内容。比如开展“四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在课前十分钟,组织学生选取热点时事展开阐述;在每年国家宪法日当天,开展宪法宣誓及宪法知识竞赛活动,了解宪法知识。另外,相比以往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目前推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邀请学生上讲台讲思政课,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思政理论知识。由此可见,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有利于教师创新思政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学活动。7F9E0F00-D760-4A55-89FB-5238CE45D452

列宁曾经说过:“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来说,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两者缺一不可。网络时代的发展带动了“5G+VR”数字化技术进步,打破了以往的课程与课堂的界线,探索思政课全新的实践教学方式,这是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也是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探索机会。比如,在《为了让红色文物“活起来”》的节目中,VR互动体验区吸引了不少学生,通过VR技术,可以进入虚拟环境中,与红军战士们一同长征。当然,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红军当时所处的艰苦环境,特别能够促使学生从内心崇敬革命烈士,激发对历史事件的认同感。所以,将思政教育课堂搬到红色教育资源基地,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沉浸式、剧情式、体验式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三)强化网络道德与法律制度教育

网络文化是时代发展的新事物,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创新途径。当前,我们教授的学生主体是“00后”,大部分“00后”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薄弱,容易受到网络违法、不良信息的吸引与诱惑。一方面,我们在教授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程中,大多数思政教师着重强调道德观的教育,容易忽视法治观教育。在我国,德治和法治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比如讲授网络道德模块时,我们会在学习通平台发布以“大数据时代,网络使人更自由,还是更不自由”为内容的调查问卷,根据学生填写的选项,开展主题辩论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理解。另一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法治观念尚不成熟,缺乏完整的法律知识的储备,对待网络犯罪抱有侥幸心理,无法辨别是否触碰法律的底线。所以,思政教師可利用此契机进行网络法律法规的教育,加强学生对不良、违法信息的辨别度,增强网络法律意识,也可以通过播放网络犯罪案例视频及网络犯罪宣传教育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网络法律法规知识的兴趣。如讲宪法地位专题时,根据宪法知识竞赛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收集有关大数据技术如何解决个人隐私问题的案例及法律法规,供学生参考。因此,对思政教师来说,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律制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语

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积极影响又带来了消极影响,思政教育工作在网络时代既面临巨大的挑战,又迎来了适逢其时的机遇。思政教师要始终坚定立德树人理念,提高网络对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难题的灵敏度,积极调整“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各大网络资源平台开展现代化信息化教学,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杨子健.积极应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才智,2022(1):17-20.

[2]邱俊杰,眭国荣.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才智,2021(35):12-15.

[3]侯丽娜.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办公自动化,2021,26(22):46-48.

[4]康乃欣.网络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0):152-153.

[5]孙春晖,迟桂荣.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7):12-14.

[6]胡杨.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1(5):81-82.

[7]张小轶,李春华,谭建军,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育人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1(12):185-188.

[8]连康赫.探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外企业文化,2021(3):191-192.

[9]王浩然.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2):248-249.

[10]赵弯.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3):27.

[11]胡杨峰.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4):102-103,111.

[12]程妙玲.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4):330-331.

[13]仉惟嘉.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和机遇[J].辽宁经济,2014(12):76-77.

编辑 郑晓燕7F9E0F00-D760-4A55-89FB-5238CE45D452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思政院校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