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读课《孤独之旅》的读写活动训练点
2022-05-18任秀莲
任秀莲
摘要:《孤独之旅》是成长类文章的范例,课堂通过读写结合活动,与学生共同寻找契合的读写结合训练点,梳理成长经历,书写成长故事。
关键词:成长类作文;自读课读写活动;心理描写;环境烘托;人称改写
杜小康的成长给我们带来了温暖,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力量。《孤独之旅》为写作成长类文章提供了优秀范例。 语文自读课堂可以为学生与课文之间搭起一座怎样的桥梁呢?我们希望能带领学生梳理成长历程,诉说成长故事,寻找契合的读写结合训练点,让学生与课文之间有一次心灵相通的对话。
一、人物心理描写:用心理的变化展现主人公的成长。
一个人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蜕变,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如何用心理变化呈现一个人的成长呢?杜小康的心路历程带给我们很大启发。最开始,杜小康拒绝去放鸭;在途中,他感到茫然、恐惧、寂寞; 到达芦苇荡,他感到害怕、胆怯、恐慌;日子一久,他感到孤独、想家;后来慢慢习惯,不再忽然恐慌;经历暴风雨后,坚强、从容、长大了;鸭子下蛋了,他感到欣喜。在这些梳理中,我们发现成长就是经历一些事情后,变得更加成熟懂事,变化是核心词。我们可以通过描写心理变化来展现个人的成长。
为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时我们会相机提问:你有关于成长中产生心理变化的经历吗?这个问题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过往的经历进行系统梳理,也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去挖掘经历中有价值的东西。 学生学会思考,在阅读中得到启发,观照自身经历,从平凡的生活中筛选有价值的东西。老师的教学,就是为学生与课文之间搭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寻找学生与课文之间最能产生联接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在看别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学到讲故事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而在讲成长故事时,写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展现心理的变化,突出人物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蜕变,这是写成长类作文很好的方法。至于是怎么样的变化,我们认为只要是真实的体验经历,都是可以的。
在整个心路历程中,是不是要考虑一下详略的问题呢?可以选择最想突出的一种感受作为详写的对象,对其进行细腻的刻画。可以详写长大后的感受,也可以详写成长的原因。曹文轩先生就把杜小康的孤独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时,经历孤独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正是经历了孤独的考验,杜小康变得更加坚强。而孤独又是十分抽象的感情,如何把它写得形象可感,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作者对人物的心理刻画非常值得学习。方法是机械的、生硬的,但是如果有具体的例子,就会变得可学可仿,学生的写作就有了范例,写作方面的技巧就不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可感的了。我们不要求学生每一个心理描写的方法都去尝试,选择其中一两种即可。
二、自然环境描写:用环境的烘托搭建成长的舞台。
环境描写对突出“成长”这个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中对鸭群、芦苇荡、暴风雨的描写都是紧扣“成长”这个中心展开的。我们希望学生写作的时候要有强烈的中心意识,学会运用环境描写来突出文章中心。我们给学生抛出一个话题:围绕话题“环境与成长”,结合文章内容,列举一个例子,说说你的发现。学生带着问题再次研读文章的环境描写,会有新的发现。
关于鸭群,我们发现鸭子们和杜小康一样,也经历了一段有变化的心路历程。 鸭子是次要形象,对主人公杜小康起着衬托的作用。勇敢的杜小康把胆怯的鸭子们找回来了,鸭子们与杜小康一起长大、成熟。关于芦荡,这是《孤独之旅》的一个高频词语,它在表现人物心情方面起重要作用。杜小康第一次到达芦荡,“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十分害怕、胆怯。雨后天晴,杜小康在嘴里嚼着芦苇根,躺在芦苇上睡着了,体现了找到鸭群后,杜小康内心的坦然。可以说,芦荡不仅仅是景色描写,更为杜小康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关于暴风雨,在那场肆虐的暴风雨中,杜小康从害怕孤独、逃避孤独真正走向了勇敢和坚强,暴风雨为杜小康的成长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孤独之旅》中有很多充满诗意的景物描写。它既是写景,也是写人、写情,在情景交融中营造一种诗意浪漫的氛围。在这种美的享受过程中,我们有讲、有读,加深学生对成长的理解,理解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成长,用环境的烘托搭建成长的舞台。
三、改变人称的练习:感受他人故事,诉说我的成长。
钱梦龙先生说:变写是半创造性写作。我们设计改变人称的写作练习,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孤独之旅》以第三人称讲故事,通过客观的叙写,让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变化展示在读者面前,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感情倾向,较为灵活自然,这是从阅读角度上的分析。但如果从写作的角度上看,怎么让学生在写作方面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更加有收获呢?第一人称叙述会更有代入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真实感受。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为了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我们设计了一个有针对性的读写结合的改写训练:请使用第一人称改写故事的高潮部分(第36段—第48段),要求保留原文故事情节。
在独立写作之前,学生们先进行一次小组讨论,说说为什么要进行这个改写训练,说说从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有哪些要诀等。学生在讨论中明晰,改写中应注意人称的变化,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关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展现人物丰富的经历。变化人称来改写,可以帮助学生变化观察的角度、描写的角度。把别人的故事变成用“我”的角度讲述的故事,学生会更有代入感,对主人公的心理感受会有更加到位的体会,在任务驱动中尝试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进行改写练习,这样会更有章法,更利于学生在讀写中提升写作水平。
课后,我们会布置一个整合性写作,方法大融合,完成大作文:尝试运用本课所学方法,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在这节自读课的读写活动中,我们不仅仅阅读了杜小康的成长故事,更是学习了曹文轩老师讲故事的方法和技巧,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学生在读写活动中与杜小康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勾阿莹. 自读课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孤独之旅》教学为例[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 39(12):2.
[2]刘珍.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J].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2020(6):3.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20年度教育研究课题《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有效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DJY-2020-A-zy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