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助力书法临摹与创作
2022-05-18胡佳
胡佳
摘要:书法艺术是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优秀艺术形式,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演变出了不同的书体,受到了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在学习书法时,临摹与创作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表现在:临摹如同房屋构建的地基,只有掌握了书法的书写方法,才能为创作提供丰富的养分和灵感,并在临摹基础上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在书法教学中,教学的方式决定着学生书法临摹与创作的质量,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具有的优势提升学生临摹与创作的效果,快速实现书法教学目标。
关键词:书法;临摹与创作;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引言:
我国书法家米芾曾经发表言论:“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将书法的创作要点充分表达了出来,对书法学习者进行了指引。书法学习与其他艺术学科学习具有相同的特点,应遵循书法自身拥有的法则与规律,而要实现全面掌握书法法则与规律,需要通过临摹学习的过程[1]。由于当代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运用现代书写工具进行书写,在学习书法艺术时会因为书写习惯而很难在临摹学习与创作中突出书法具有的“内在美”。因此,应在书法临摹与创作教学中,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将书法的“内在美”表现出来,除了可以增强学生书法学习兴趣外,还能够显著提升学生书法临摹与创作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各类书法
无论哪种学科教学中,第一项目标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书法临摹与创作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各类书法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法艺术形式。在随后的书法临摹与创作中,让学生临摹自己喜爱的书法艺术形式,可以让学生产生临摹与创作的积极性,对学生临摹与创作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2]。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我国著名书法家米芾、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等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教师应尽可能地展示更多的书法艺术类型,目的是实现每位学生都能够选出自己喜爱的书法家的作品,激发学生临摹与创作兴趣的同时,也在深入书法临摹与创作学习中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书法艺术创作的效果。同时,在书法作品展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为什么喜爱这一书法艺术作品的理由阐述出来,让学生积极思考:“如果你是书法家,想要创作出怎样的书法艺术作品形式呢?”可以通过此类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在后续书法临摹与创作中,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落实于实践中,再通过与书法家的作品相对比,挖掘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有效改善,实现不断提升学生创作质量的目的。
二、捕捉特点——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掌握书法艺术的特点
要实现学生临摹与书法家创作的书法艺术形式达到一致化,需要学生能够掌握书法艺术的特点,包括用笔、结字、章法、气韵四个方面。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在临摹之前先对书法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与理解,可以说这一环节是书法临摹与创作转换中的基础内容,也是重点内容。要实现学生能够有效地分析与理解书法艺术作品,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书法艺术作品全面、清晰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清晰的赏析并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达到掌握书法艺术特点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专业书法APP软件,实现每位学生都能够熟练运用这一软件去观察学习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比如书法家米芾创作的《三吴帖》,帖中的每一笔画、结字、章法、气韵。学生通过书法软件方大缩小来不断观察米芾作品,并通过教师的专业演示,投屏等方法了解书写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米芾书法作品的表现形式为“齐平”。所谓“齐平”是指每一行字的外形之间的连线可以形成一条或者是若干条的直线,或者是曲线,这种创作方式是为了表现出“秩序感”。同时,在专业书法软件中,还存在着动态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研读,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后进行书法临摹与创作,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书法水平。
三、分类临摹——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掌握书法创作要素
在书法教学中会采取分类临摹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促进学生将临摹中掌握的书法艺术作品要素应用于书法创作中。教师在实施这一策略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轻松集字、组字、扩展字库、智能筛选等功能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进而通过直观化欣赏的方式快速掌握学习要素,提升临摹学习的效果。
以笔者所在的广东省何仁名师工作室为例,由何仁老师主讲的湛江市2022年“互联网环境下城乡教育一體化”名师课堂,采用互联网直播形式,各县(市)区的美术、书法老师和学生们在线积极参与观摩学习,并现场分享了《书法智慧课堂--智慧教育环境下的(颜体楷书二)教学案例分析》,详细地介绍了智慧课堂中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高效运用过程。课前根据“两段三环六步”的教学模式,对接相应微能力点展开,使用线上智能平台APP给学生推送微课与学习任务等。课程中学生用软件集字内容练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比较碑帖中汉字的笔画形态、结构的组合方式、章法布局的构成等提高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书写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素养。课后进行巩固测评以及提升总结,完美的展示了信息技术手段助力中国传统书法教学的过程。
在研讨部分何仁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分类临摹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增强信息技术的内生动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字外形训练”分析同一书法家创作的同一篇书法内容中,同一个字在创作时采用的不同的书写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书法家的作品展示其“笔势”,或者利用动态视频的方式将不同的“笔势”表现出来,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字形线”的重要性,在临摹时能够注重“字形线”的应用;利用多媒体平台开展“笔法把握训练”,如直线与弧线、中锋与侧锋、藏锋与露锋、提与按、转与折等,借助信息技术采取综合性分析、组合规律的措施,进而帮助学生在临摹时注重这些因素并提升临摹效果,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阐释书法精神,演绎书法的神奇魅力。
结束语:
我国书画大家张彦远曾经说过:“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教师在引导学生临摹与创作时应注重学生理解与分析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主分析与理解的过程,达到全面掌握书法艺术特点的效果,体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精妙之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和多样化功能,让学生对古代优秀碑帖心追手摹,既能注重技法练习,又能注意艺术体悟,在传统书法的学习中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参考文献:
[1]杜战锋. 书法临摹与创作转换方法之探析[J]. 江苏教育, 2021(39):3.
[2]周兴婷.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书法课堂教学实效性[J]. 读天下:综合,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