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良饮食习惯对口腔黏膜的影响

2022-05-18曾晓红

医学概论 2022年6期

曾晓红

摘要:口腔是通往身体的门户,口腔黏膜是口腔的湿润衬里。口腔黏膜是与外界相通的口腔表面衬覆的组织,其不仅承担着在咀嚼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切力、牵拉力和摩擦力,还抵抗外界的机械刺激和限制微生物和毒性物质的侵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酗酒、咀嚼槟榔等是口腔黏膜病的危险因素,引起口腔黏膜的异常。本综述主要揭示酒精、烟草、槟榔等不良饮食习惯对口腔黏膜的影响机制,为口腔黏膜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口腔黏膜;不良饮食习惯;口腔黏膜损伤

口腔黏膜通过其唾液屏障、上皮屏障以及免疫屏障,对其潜在的病原体、外源性化学物质、空气传播的过敏原等提供第一道防线。口腔上皮屏障的异常及破坏是口腔黏膜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Rathee等发现在口腔白斑病变中,涉及到上皮屏障中黏蛋白1和黏蛋白4跨膜蛋白的异常表达。也有研究表明,口腔上皮屏障的破坏和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缺陷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原因。造成口腔黏膜损伤的原因很多,不良饮食习惯便是其中之一。本文综述了酒精、烟草、槟榔等不良饮食习惯对口腔黏膜的影响。

1不良饮食习惯对口腔黏膜的影响

1.1 酒精饮料

酒精饮料是一组含有乙醇的不同种类的饮料,其成分的含量、类型和浓度都不同,主要的成分是乙醇和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与不饮酒的人相比,每天摄入50克酒精会明显增加患口腔、咽部、喉部和食道癌的风险。

研究表明,乙醇会破坏口腔黏膜上皮脂质分子的排列,打开细胞间渗透屏障途径,导致上皮屏障通透性增加,增加致癌物的渗透以及细菌对口腔上皮的侵袭性。乙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为乙醇→乙醛→水+二氧化碳,其中间产物乙醛具有强致癌性。乙醛可以通过羰基直接与DNA结合形成共价化合物,导致DNA结构改变,干扰DNA的合成;乙醛还可以抑制DNA修复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干扰DNA的修复。

在乙醇→乙醛→水+二氧化碳的代谢过程中,大量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被转化为还原型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导致细胞中NAD+/NADH比值改变,增加电子传递链的活性,促进大量活性氧簇的生成。过量的活性氧簇可以导致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解耦联,下调ATP产生水平,上调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的表达水平,最后使线粒体外膜破裂,导致细胞凋亡,还会导致DNA碎裂、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氧化,导致膜完整性的丧失、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1.2 烟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烟草产品的使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健康威胁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会导致肺癌、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等多种恶性疾病。

烟草烟雾内含有气相和颗粒相毒素,其中的一些成分如金属、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多环芳烃、丙烯醛等对口腔黏膜免疫功能造成损害。有研究表明,烟草烟雾会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导致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如白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升高。有研究发现电子烟里的添加剂肉桂醛可修饰免疫细胞内的蛋白质巯基,改变蛋白质结构及功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Zhu等研究发现香烟烟雾还可能激活α7亚型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促进谷氨酰胺在巨噬细胞内代谢,促进巨噬细胞极化,引起黏膜局部免疫代谢微环境变化,促进细胞异常增殖,减少细胞凋亡。

香烟烟雾中与口腔癌密切相关的物质是尼古丁。尼古丁是一种高毒性、易挥发的油状液态物质,可溶于水、乙醇等,能够快速被口腔黏膜吸收。尼古丁通过诱导细胞增殖和抗凋亡作用促进口腔癌的发生。研究发现尼古丁可以通过激活蛋白激酶B (PK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增殖而致癌。同时通过对多种信号蛋白调节,包括B淋巴细胞瘤-2(Bcl-2)、核因子κB (NF-κB)、BAX、PKB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等凋亡相关蛋白来实现其抗凋亡作用[19]。Hecht等在饮用水中加入14 ppm的尼古丁处理20只大鼠17个月后,观察到实验组大鼠共发生89处口腔肿瘤显著性高于对照组。

1.3 槟榔

槟榔主要由糖类、多酚、脂肪、各种生物碱、鞣酸、黄酮类、铜以及一些粗纤维和稀有单宁组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槟榔是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的发生发展最重要的病因。OSF是一种表现为口腔黏膜结缔组织渐进性萎缩和纤维化,最终引起组织挛缩变硬,动度下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一种潜在恶性病变,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口腔黏膜下结缔组织广泛的胶原纤维沉积。

槟榔可通过促进上皮下结缔组织内的胶原合成及减少胶原的降解导致OSF的形成。有研究发现,槟榔中的生物碱,包括槟榔碱、槟榔次碱、四氢烟酸和四氢烟酸甲酯可以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还可通过减少胶原酶合成使胶原降解减少。槟榔中的黄酮可以抑制胶原酶对胶原纤维的溶解,导致胶原纤维增加。此外,槟榔中高浓度的铜可增加赖氨酸氧化酶活性,促进胶原交联,减少降解。

槟榔通过促进OSF病损中的血管生成及上皮-间充质转化诱导其恶变。在OSF局部病损中,多种内源性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如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升高。槟榔中的铜元素可促进低氧诱导因子1α与VEGF基因上的低氧反应元件结合,形成低氧诱导因子1α转录复合体,提高VEGF表达,促进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槟榔碱还可以抑制角质形成细胞中细胞角蛋白19和E-钙黏蛋白表达,促进波形蛋白和N-钙黏蛋白表达,诱导上皮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在OSF病损中,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上皮细胞逐渐丧失细胞极性,获得较强的迁移、侵袭、抗凋亡能力,引起恶变。

2 结语

酒精、烟草、槟榔、高温等均能显著增加口腔黏膜病变可能性,各危险因素之间叠加更会明显增加其危害。如一项来自印度的病例对照研究报告联合咀嚼烟草、槟榔、吸烟和酗酒,患口腔癌的风险会增加11倍。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应加强患者对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危害性的认知,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预防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Bhatt AP, Redinbo MR, Bultman SJ. The role of the microbiome in cancer development and therapy[J]. CA Cancer J Clin, 2017, 67(4): 326-344.

[2]陈谦明.口腔粘膜病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