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研究
2022-05-18袁锦硕
袁锦硕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大高校都在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方式,将创业教育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尤其是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全国高校学子追梦的地方,展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有上百万人完成了创业梦想,极大的促进我国社会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带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内涵,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目标。我国各高校应当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根本要靠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有必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视大学生开创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成才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全面成才。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發展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各个高校在开展双创中心的基础上,也在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完善体系建设。高校双创中心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散创新思维,为以后的自主创业工作奠定基础。高校双创中心对学生实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便于他们开展自主创新工作。双创中心要加大对创新教育的重视力度,将团委的相关知识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实现自身的全方面发展。
双创中心教育中,相关部门可以举行一些知识型的比赛,鼓励学生们参加,让学生们在具体的比赛中,增长一定的实践知识,这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增长也是极为有利的。高校双创中心也应该聘请一些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创业教育,让学生在了解创业背景的情况下,能够认清创业所要面临的挑战,在日后的学习中,提高相关的技能。
(二)营造校园环境
高校双创中心的创业工作,不仅要构建一定的创业环境,还需要营造一定的校园环境。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增长其他技能,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活动。另外,高校双创中心还应该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转变以往的创业教育方式,将更多的创业点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创业,并且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三)以互联网+大赛为重点,展开对全国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通过参加互联网+大赛,全面了解创新创业在社会当中的作用,全面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领导与组织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省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提供融资活动,红旅赛道下乡调研,助力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已有超100万人走进贫困地区,为当地直播带货,乡村建设,科技创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
高校可创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以创业基础知识必修课为基础,以创业技能选修课为提高。在大学一年级全面开设创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应包括创业基础、创业融资、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提前为大学生普及创业所需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白创业并不是遥不可及,启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为日后的创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大学三年级和二年级中,双创中心要充分挖掘符合创业的学生群体,具有创业潜质的要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再培训,资助现金等形式。
4.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充实创新教育团队,逐步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创新教育导师团。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基础,成立创业导师库,创业导师制等机制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的资源,加大对创业之星,创新之星的评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评选,感受创业真正的体会,各高校成立专门的创业基金,为每一位创业学子提供后续服务,让他们敢于创业,敢于实践。从毕业校友会成立创投机构为本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和投资平台,校友会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学生根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需要自主选择指导教师。根据教师科研课题,拟定一些探究项目,并公布项目名称及要求,供学生自愿选择。
三、结语
大学生创业对于国家来说是我们新时代的科技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目标,目前已有很多的在校大学生参与我国的科研项目,例如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大部分是高等院校学生参与研究。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能极大的落实我国创新创业,进一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引导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并以创业带动就业,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克热木·米力克.浅谈高校共青团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J].科教文汇,2007(30).
[2]曹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3]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