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2022-05-18徐景国祁华牛新华候军谢锋涛李巧珍
徐景国 祁华 牛新华 候军 谢锋涛 李巧珍
摘要: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中药材发展前景可观,市场规模增长迅速。特别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驱动下,中药材的战略地位逐步凸显。本文对横山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重点分析了横山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形成了粗浅建议。
关键词:横山中药材;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横山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丘陵沟壑区、中部为河谷川地,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总土地面积4333km2,耕地面积12.08万hm2,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7.33万hm2,无霜期为146d左右,多年平均气温8.6℃,年平均降雨量390mm左右,大于10℃的有效积温3259℃,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砂质壤土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给中药材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所产地方药材质量上乘,特别是横山远志,三萜皂苷含量高,条行直,易抽芯,适宜加工。
1 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1 药材种植初具规模
横山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全区野生药材遍布境内山川峁梁沟渠,资源丰富,多少年来被一些个人挖掘自用或出卖,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品种主要有黄芪、枸杞、天麻、党参、大黄、远志、柴胡、地骨皮、甘草、茵陈、艾叶、酸枣仁等几十种。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中药材作为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极大的激发了药农的种植热情,中药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户积极种植远志、黄芩、黄芪、柴胡、党参、板蓝根、文冠果、贝母、知母、射干等中药材,全区各个村均有中药材种植面积,部分乡镇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0.23万hm2,其中规模较大的远志种植面积已达到609.09hm2。
1.2 空间发展优势明显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城市的发展速度神奇,导致边远山区的年轻一代大部分涌向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建造者,加之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后,留下了大片土地,其中一大部分土地变为撂荒地,为大规模药材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2018~2020年横山建成高标准宽幅梯1.62万hm2,部分农民开始在宽幅梯田上种植中药材,此外,横山山山峁峁种植的中药材品质可与野生中药材相媲美,全区11.26万hm2旱坡地中未改造的区域均可种植中药材,无重金属元素、农药残留等污染,有效解决了粮药、药果争地的矛盾,为横山药材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3 参与热情不断高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参与中药材种植的农户和新型经体的热情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有中药材种植农户和合作组织1366个(户),其中中药材企业(合作社)21个、药农1637户。从中有一批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和种植能手脱颖而出,2020年在横山街道办的盘峰村新发展远志种植40.67hm2,高镇的冯家峁村种植大户李宝通分批种植远志4.67hm2。同时,我区不断推进与中国中药陕西一方平康制药有限公司在横建厂,并与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签订年产2500t中药饮片生产线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户种植中药材的信心,种植热情高涨。
1.4 组织销售模式多样
横山药材的种植组织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户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利益确定种植品种,自行种植药材;二是订单生产,中药材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根据订单组织生产;三是合作社或中药材企业直接承包或组织成员承包农民土地。在中药材销售模式上,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直接面对市场;二是由外地药商委托本地人收購,由二级代理同外地药商对接;三是由合作社或企业统一收购成员的药材,统一价格、统一外销。
1.5 多种效益有效提升
经济效益。在中上等土壤种植中药材平均每年收入2000~12500元/667m2,与种植农作物相比,投资少,管理简单,增收1000~1800元/667m2。
生态效益。中药材种植有利于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同时,由于复垦土地不能种植粮食,但是适合种植部分中药材,可有效利用闲置土地,减轻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
社会效益。通过实施中药材种植,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带动就业,提高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2 横山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中药材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中药材产业发展仍处于摸索阶段,我区中药材产业要实现健康发展、不断壮大,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集约化种植发展缓慢
横山大多数药材种植农户都是利用梁峁、瘦地和一些旱地、山坡地、果园地,慢慢地发展起来,种植比较分散、集约化程度较低,除远志、黄芪部分实现规范生产外,板蓝根、文冠果、贝母、知母、射干等药材均为零星种植。尽管近年来涌现了一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的典型,但整体连片种植的还不是很多,且连片面积规模不大,加上种植区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区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2.2 种苗培育基地不健全
种质资源是提高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和源头。多年来,药农只种不选,自繁自用,种质退化、品种混杂,导致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直接影响了药材的品质与临床疗效。野生药用植物良种繁育基地和体系不完善,加上选育技术手段相对不足,种子种苗质量保障和研发培育离实际生产要求还存在差距。
2.3 合理的规划未形成
从现在来看,横山中药材种植缺乏连片作业,坡地未得到充分利用,种植中药材处于起步阶段,资源的挖掘、开发、综合利用需要进一步规划;大部分种植主体陷于“小药材圈”,就药材而发展药材,产业链、价值链拉伸远远不够;药材种植与全域土地综合整理、结合得不够紧密,尤其是作为引领我区药材产业发展的核心层还未建立,政府的统一布局和组织协调还未形成合力。
2.4 种植管理不到位
横山中药材有人工种植历史,种植技术虽然易于操作,但依靠风调雨顺实现丰收的传统种药技术已无法满足中药材产业的需求,一些药农还是一味凭经验种植,疏忽了人工管理。翻地始不施有机肥,播种始种籽不处理、出苗后不中耕、杂草严重不管护、病虫害出现不防制,根、草形成共生。部分地方还存在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及植物激素,不按中药材技术规范和标准采挖、加工等现象,降低了药材品质。
2.5 综合开发利用得不到发展
多少年来横山还未形成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生产、使用的完整产业链条。一是加工环节附加值低。部分种植户简单晾晒后忙于销售,加工品种多为附加值较低的普通品种或粗加工产,附加值较低,潜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二是流通环节零散无序。没有形成规模的中药材集散地或专业批发市场,药材大多是现买现卖,原药变卖,零散收购,种植户在市场上缺少议价权。中间利润大都被外地市场、企业所占。三是产业链纵向延伸不够。产品开发方面仍旧局限在原料生产,未能向药食同源、大健康、养生保健等方向深入开发。
2.6 抵御风险能力不完善
横山中药材市场价格忽高忽低,存在呈现周期性剧烈波动。由于对信息掌握不透,不知道市场的动向和需求,药材成为产品时市场已然过剩,价格不理想,出现“药价变柴价”现象。在销售方面,信息少、渠道窄,大多都是以药商所说为主,容易产地价格和市场价格倒挂。中药材市场价格在不断变化,中药材种植周期较长,未来价格难以预测,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生产受环境气候影响较大,保险和抗风险机制不健全。
2.7 产品得不到市场认可
由于横山药农在种植过程中受到科学技术的制约,加之部分药农为了片面追求药材的产量,使用农药和化学药物添加剂促进中药材生长,导致所种植出的药材达不到药商的需求,很多药材只能低价销售,但从长远看,部分药商收购的药材送达药厂才发现质量不合格,而已购入的药材又无法追溯、无法退回,只能吃“哑巴亏”,中药材企业以后就不敢涉足该地区的药材收购,最终受损的仍是产业和药农。
3 横山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根据横山现有的中药材产业资源优势,结合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针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就如何推进横山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3.1 优化——理念,技术、模式
3.1.1 优化中药材发展理念
要树立“大药材”“大区域”发展理念,积极探索野生药材和现代种植技术并重的发展路子。通过野生开发药材高端产品,占领尖端市场制高点,打造品牌;通过现代种植技术开发普通产品,占领中低档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半径,提高种植药材经济效益。提倡种养有机结合,大力提倡环境友好种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或坚持尽量少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的原则,提高药材品质,减少能源消耗,推进药材种植可持续发展。
3.1.2 优化种植管理技术
突出抓好中药材的播种工作,做好优良种子(苗)和有机肥料的应用,加快推广机械化种植,规范播种和移栽技术,保证出苗率和成活率。积极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重点推广易于接受的轻简化“傻瓜式”栽培技术,做好中药材的田间管理、收获、晾晒、加工和仓储环节。
3.1.3 优化栽培经营模式
采用立体种植模式。一是在平地有水浇条件的乡镇种植黄芪、板蓝根;二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推广“果药间作”、“林药间作”“粮药间作”等“仿野生”立体种植模式。远志套种幼果树、短蔓绿豆、油菜、玉米、大豆等,弥补空档,长短结合。探索“公司+农户”或“公司+企业”的合作模式。制药企业与药材种植企业合作。制药企业负责质量控制,种植企业负责生产技术。探索“公司+科研机构+农户”合作模式。公司与种植户签订协议,以协议价格 (高于市场价或最低保护价)上门收购,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药农进行培训。
3.2 注重——品牌、品种、品质
3.2.1 抓品牌,拓展市场资源
一是打造横山药材公用品牌。加强中药材商标品牌建设及地理标识认证等工作。二是确保质量纯正和品牌形象。制定品牌推广方案,进行形象设计和总体包装,提升特色中药材产品品牌价值。三是加强品牌文化宣传。利用农高会、招商推介会等展览展示活动,集中展示宣传推广,参加品质评选大赛,引导树立品质、品牌观念,提升产品知名度。四是要立足本地产品,抓好高档礼品和精品的开发,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2.2 抓品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中药材的品种选择应慎重进行,一定要建立在结合传统药学典籍和现代化检验手段的基础之上,分地域规划发展,以地方优质药材发展重点,其他引进品种为辅,凸显品质。我区应重点培育发展抗旱品种。积极支持发展具有培育中药材种苗能力的企业、生产经营主体从事种苗生产。
3.2.3 抓品质,提升药材疗效
统一规划、指导、集中管理,对药材品种的真伪、生长、采收等过程实行全程控制,确保中药材种植的质量,同时在生产基地对药材就地加工,省去中药饮片泡制过程中“浸泡”环节,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及造成的污染,让药草有疗效,农民有收益。
3.3 引导——链条化、规范化、规模化
3.3.1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中药材种植包括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种植基地、生产管理、采收加工等多方面内容。一要鼓励支持中药材种植的主要乡镇和集散地,建设一批初加工和仓储基地;二要重点培育一批中药材饮片、提取物、配方颗粒等精深加工企业,建立并完善产品的工艺技术、提高中药材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三要鼓励中药材的研究开发向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添加剂、生物农药、饲料及药茶等领域延伸和拓展,提高中药材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3.3.2 提升规范化,抓好标准化
对标国家药典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严格按照中药材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严把品种选用、培育壮苗、健康栽培、病虫防治、质量监督“五大环节”,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绿色生产,支持标准化基地建设。
3.3.3 适度规模化,提高集聚力
政府应重点对种植面积达到13.33hm2、33.33hm2及66.67hm2以上的经营主体给予补贴和奖励,结合高标准寬幅梯田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着力打造中药材万亩连片的规模化基地。鼓励农民经过分析研判,适度扩大种植中药材,避免药材暴涨暴跌带来的风险。
3.4 健全——融合体系、预测体系、购销体系
3.4.1 促进融合发展,健全融合体系
要围绕唱好“文化曲”、打好“生态牌”、做好“药文章”,推动中药材产业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建议在旅游线路沿线等重点景区周边规划大规模开花十分鲜艳的中药材。依托龙头企业,开发中药材农事体验活动,打造“药材公园”。
3.4.2 掌握市场信息,健全预测体系
加强专业市场和信息服务平台的资源调配,支持“互联网+中药”的协同融合;培养一批中药材经纪人,做好产地市场与销售市场之间的连接、交流与合作,实现供需快速对接;种植户可下载药材方面的APP,及时了解药材信息,避免埋头拉车;培养会种植、懂技术的新型药农,提高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开展中药材种植保险试点,有效规避药农种植和市场风险。
3.4.3 发展产销一体,健全购销体系
统筹规划,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要以现有零散中药材产地交易市场为基础,实现重点产区与终端市场有效对接,确实解决销售渠道不畅问题。通过拓展市场,利用“互联网+中药材”营销模式,将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马建民.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09(5):35-37.
[2] 李树山,孟铁男,漆燕玲.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3(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