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前后

2022-05-18刘鸿浩

档案与建设 2022年4期
关键词:南京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刘鸿浩

摘 要: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于百年前成立,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南京迅速传播是其思想条件,中共南京地方组织领导和参与了团的建设是其组织基础,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力量不断壮大是其力量源泉。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的主要活动是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巩固发展团的组织。

关键词:社会主义青年团;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南京

以往有关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研究,大多是从团的少数重要领导者个人的角度,讲述其革命经历,难以全面反映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背景和过程及其前后因果关系。本文试将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置于时代大背景下,以相关史料和研究成果为基础,研究其成立的前后过程,期望能够再现南京团成立初期历史场景。

一、 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的历史背景

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下,近代江苏民族工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摧残,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劳动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南京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江苏大中学校最为集中之地,为集聚大量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展青年运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1. 思想条件: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南京迅速传播

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南京青年学生逐渐意识到组织起来,坚持长期斗争的必要性。[1]1919年5月13日,南京学界联合会成立,月底因正副会长辞职而取消。嗣后,以学生为主,成立南京学生联合会,编印了《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和《救国周刊》,开始有组织地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

五四运动以后,南京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城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师”)教授杨杏佛、职员杨贤江等“经常阅读《新青年》《觉悟》(《民国日报》副刊)等进步报刊和中外文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2]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生张闻天在《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发表了多篇文章,抨击日本帝国主义,揭露北洋政府的卖国罪行。1919年8月,他在该刊发表《社会问题》,“成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之一”。[3]1919年11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成立。在杨贤江的影响和推动下,1920年1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创办《少年世界》月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1920年春夏之间,杨贤江组织了秘密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1921年7月1日,在杨贤江的积极筹办下,少年中国学会第二届年会在南高师的梅庵召开。北京的邓中夏、高尚德、黄日葵,上海的沈泽民等出席。[4]

恽代英、邓中夏等也在南京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经常来到南京,“时常住在‘河海’的学生宿舍里,与学生们促膝谈心,介绍进步读物,谈论国家大事”。[5]邓中夏从1921年开始经常到南京,与南高师的进步学生畅谈至深夜,积极引导他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6]

2. 组织基础:中共南京地方组织领导和参与了团的建设

施存统在《谈1920年至1923年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一文中说,“青年团从一开始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7],“当时团内团员和党员的比例大约为二比一”。[8]赵朴在《青年团的组织史资料》一文中指出,“在政治方面,社会主义青年团须完全服从共产党的主张”。[9]张太雷1921年6月给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中讲述,“南京组织,它虽是最年轻的组织,但已经同周围工人建立了牢固的联系”。[10]说明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前,江苏南京即已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11]综上可以看出,南京青年团的早期组织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基本都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开展的。应当说,中共在南京的早期活动,进一步催生了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3. 力量源泉: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力量不断壮大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南京的传播,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进步刊物和进步社团广泛出现,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传播者,从而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伊始即决定在全国各地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至1921年春,北京、武汉、长沙、广州、天津等地都逐渐建立起了青年团组织。虽然此时南京尚未建立团组织,张闻天、杨贤江等已经离开了南京,但是南京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不仅没有停滞,反而随着前来南京求学的外地进步青年不断涌入而更加活跃。1921年5月,南高师学生谢远定和中学教员曹刍加入社會主义青年团。谢远定、吴肃(吴亚鲁)、邓光禹等南高师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名义举办读书讨论会等活动,并创办《东南评论》,秘密传播马克思主义。同年8月至10月,南高师学生邓光禹、李国琛,工人王光林、祝其亲、金太瑺等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二、 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

1922年4月23日,南京15名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由国立东南大学学生团员侯曜、南高师学生团员吴肃召集,在南高师开会,议决三件事:推举四人草拟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五一国际劳动节到南京下关、城南等处分发传单,并调查工农状况;5月5日马克思诞辰日在玄武湖开纪念会,请南高师进步教授杨杏佛到会致辞。当即推举两人,筹备纪念会事宜。[12]

1922年5月5日,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大会在南高师梅庵召开,参会者24名。会议通过了《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建立了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又称“南京地方团”),负责人是侯曜、吴肃二人。会议还决定组织公开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推举东南大学学生易克椿和吴肃共同主持;吸收擅长表演的大中学校学生入团,组织“平民戏剧社”,并推举侯曜主持。杨杏佛也来到梅庵,在团员大会后与参会者同去玄武湖,召开马克思诞辰纪念会。[13]会上,“杨杏佛应邀作‘马克思传’的演说,着重介绍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并支持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4]杨杏佛对马克思主义传播产生重要影响,因而被誉为“播火者”。[15]

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莫耀明出席了5月5日至10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会上报告了南京地方团的情况。此后,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简称“团中央”)直接领导,是当时全国15个地方团组织之一。

三、 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的主要活动

1. 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

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成员除青年团员外,还有不少进步青年。研究会一方面请杨杏佛等人演讲马克思主义、劳动问题等,一方面为会员提供《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资本论入门》《新青年》等书籍。在读书的基础上会员们共同探讨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会成立之初,因缺少能在研究会进行演讲的人,侯曜、吴肃曾专门致函向上海的团中央求助。[16]

1922年5月,侯曜、吴肃参考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做法,拟定了包括劳动问题研究、《共产党宣言》研究、以社会主义眼光而研究远东问题的书、唯物史观、阶级争斗、剩余价值等13个研究题目。通过学习研究和讨论,许多青年学生在思想上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17]1922年11月,吴肃、周世钊主持举办“社会改造讨论会”,讨论四个问题:“(1)现今中国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社会?是一个病的社会吗?(2)如是一个病的社会,则病的根源在哪里?(3)要除掉那些病根,要医好了这个社会,那么我们须采用社会政策,还是采用社会主义?(4)要是采用社会主义,是采用哪一种社会主义?”[18]

1923年秋,根据团中央指示,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改为“社会科学研究会”,并于1924年1月在东南大学梅庵正式成立,研究“偏重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尤其注重时事”。

2. 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

在邓中夏的直接领导和推动下,1922年10月4日,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发起成立“民权运动大同盟”,发表宣言,并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打倒国际帝国资本主义”等口号。10月10日,南京地方团组织了1万多学生举行民权运动大游行。

1923年3月,日本政府无理拒绝取消“二十一条”。消息传来,群情激愤,3月26日,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南京各进步团体在公共体育场组织召开万人国民外交大会,要求“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旅大”。5月9日,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又通过南京学生联合会等组织,领导5000余学生举行国耻游行。10月10日,南京地方团领导了反对曹锟贿选的活动。

3. 巩固发展团的组织

1922年底,改组后的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上海地委兼区委”)发展了南高师学生谢远定、吴肃入党。1923年7月17日,又批准东南大学学生宛希俨等入党。10月,中共上海地委兼区委决定将南京和浦镇的党员分别编为第六、第七小组,“第六党小组主要通过团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军人运动和平民教育运动”。[19]1923年12月,中共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属中共上海地委兼区委领导,谢远定任负责人。中共南京地委成立后,努力巩固、发展党和团的组织,“发动党、团员撰写文章,宣传党的纲领”。[20]

在党的领导下,南京的青年团组织逐步发展壮大。1922年8月,王觉新、蔡泽荫入团;10月,吴致民入团;1923年10月至11月,杨超、刘重民、曾万里等17人入团。

南京地方团负责人积极开展宣传鼓动工作。1922年8月,吴肃趁暑假回到家乡,组织在如皋县(今江苏如皋、如东)内外求学的如皋籍学生成立进步團体“平民社”,组织潮桥青年成立进步团体“潮桥青年学友会”。1923年8月20日至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谢远定作为南京青年团的代表参加。这时,吴肃已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被中共组织派到徐州开辟工作。

1923年10月21日,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二次团员大会,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团南京地委”),选举谢远定、宛希俨、沈泽民为执行委员。1924年4月左右,团南京地委下辖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东南大学、建邺大学、工业专科学校4个团支部。不久发展至6个团支部,45名团员。

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团南京地委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

结 语

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了民族的解放与复兴,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社会的民主与进步,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在江苏乃至全国的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任何一个政党、社团的生存发展,都有其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诞生与发展,也离不开具体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组织诉求。系统梳理它的成立背景和成立过程,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史特别是青运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释与参考文献

[1][10][11][19][20]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江苏地方史》(第一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4、46、46、48、49页。

[2][4][6][18]薛国愿:《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初期的活动》,《南京党史资料》第三辑,1983年,第1、2、2、3页。

[3]毛庆:《南京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城市》,《南京日报》2016年5月26日,第2版。

[5]刘晓群主编:《河海大学校史》(1915—1985),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4页。

[7][8][9]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青运史研究室编:《青运史资料与研究》第1集,1982年,第139、140、43页。

[12][13]《南京团务报告》(1922年5月9日),江苏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2186-001-0002-001。

[14][15]许为民:《杨杏佛年谱》,《中国科技史料》第12卷,1991年第2期,第43页。

[16]东南大学校刊室编:《东南大学校史资料选辑》第四集,1988年,第18页。

[17]杨丽、李宁:《1919—1927年马克思主义在南京高校的传播》,《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2期,第123-127+146页。

猜你喜欢

南京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南京不会忘记”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南京大闯关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