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红色档案扎实培育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2022-05-18杨萍利储红琴

档案与建设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人才培育高校

杨萍利 储红琴

摘 要:红色档案是红色教育资源中最鲜活的史料,是革命精神的“培养基”,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新颖的教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节点的承前启后时期,高校应抓住深入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契机,探讨新时代高校如何充分利用红色档案资源,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红色档案;高校;人才培育;思想政治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1]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国广泛展开,中共党史档案研究也不断深入,红色档案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生动、最翔实的教材。然而对于如何将红色档案运用于思政教学实践、推进红色文化传播高质量发展,学术界鲜有探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深化研究。

一、 深入认识新时代高校红色档案教育面临的问题

对红色资源珍贵价值的认同是有效发挥其育人功能的前提。根据笔者在各种形式的高校思政课研讨会上交流了解,众多高校在开展红色档案学习、将档案史料红色基因融入“大思政”课程建设中,对红色档案价值达成基本共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受传统刻板的应试教育体制局限,不少高校领导及部分教师对现行红色档案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缺乏清晰认识,在具体工作中尚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 对红色档案话语体系理解不透彻

档案学领域的学者们针对红色档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育人功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然而高校从事红色教育专业工作者较少,在推进红色档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忽视了教育者自身主体人格的培养。其重要原因,一是思政工作者自身在档案语言的思想解析与话语阐释上底气不足,在运用时往往停留在表面,对档案史料中的红色内涵缺乏学术性创新和哲理性提炼;二是对红色话语体系的研究不够,对红色档案文字的大众性话语、内涵梳理、思想表达及实践应用能力比较欠缺,削弱了红色档案资源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三是受教育者思维方式局限,史料堆砌大于逻辑分析,红色资源虽丰富而优势不突出,对红色档案的解读和运用片面化,仅停留在传播形式上,缺乏深入全面的挖掘,言之乏理,话中无物,难以令人信服;四是单调乏味的宏大叙事说教说多说久了,甚至还会引起青年学生的轻视或反感。[2]

2. 红色档案文化情景主题设计缺失

目前高校设立的红色资源思想教育课程多为公共课程,相关教材少,教学方式刻板,教学内容僵化及“以本為本”的督导规定,往往使教师落入俗套,采用传统的传达文件方式照本宣科,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忽视了青年学生对课程教学趣味性和情感认同的主观诉求,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不少学校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压减课时,考核简化,使教师对讲课内容难以细讲深究。又由于经费投入有限,取消了实践课程安排,制约了主题性红色文化活动开展,使大学生接触红色文化基地的机会更少,青年学生不能通过亲身参与、实际体验来激发知史爱党的情感认同,也影响了红色档案资源政治熏陶功能的实现。

3. 对红色档案资源共享利用不充分

红色档案资源是个别案例与一般规律的综合记录,具有普遍性共享利用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被人为地割裂,造成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成果转化率不够高。目前高校教务部门及不少教育工作者对红色档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认识还不够到位,仍停留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尴尬境地。这种重高调轻落实的表面文章更易误导思政工作者走向片面,割裂两者之间的关系,把红色档案当作一般故事对待,对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理论宣传,不能恰如其分地将档案史料中的红色基因运用于思想政治素质内涵建设中。还有不少人习惯性地以为红色档案更应该保存在档案馆和博物馆里,对红色档案的利用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对红色档案中的思想精华挖掘不足,利用形式单一,同时缺乏专项教育经费支持,致使红色档案资源教育功能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程度降低。红色档案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多为物理的叠加、知识结构失调、课程内容滞后,没有找准红色档案资源与培养人才政治素质的联结点,以致档案史料难以充分转化为思想政治素质培育教材。

二、 新时代高校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的目标

红色档案蕴含着深刻的铸魂育人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尊重历史事实,准确评价历史,正确学史用史”。[3]高校需要在加大红色档案传播投入基础上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彰显红色文化时代价值。

1. 发掘红色档案思想内涵,丰富教学共享资源

红色档案记载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其党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契合。红色档案弘扬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还原了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奠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其文化指向和价值旨趣具有旗帜引领和凝聚人心功效。通过红色档案这个“基因库”,可以让青年学生深刻体会伟大的革命历程,强化政治认同,感受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昌盛不懈奋斗的精神境界与理想追求,自觉提高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和法治等素养。

2. 宣传百年奋斗经验,巩固社会主义文化阵地

档案勾画、描述、见证了历史,同时也是片段化、可视化、具体化的历史。红色档案以革命的旧址、多样的文物、直观的图片、生动的影像等为载体,将厚重的家国情怀、伟大的革命精神以及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融入其中,构成密切相连的精神纽带,为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不同科技手段推进综合性动态立体系统工程的红色教育提供了可能。红色教育主体就是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将这种有利的可能转化为有效培育优良人才的现实。通过讲解党史上若干惊心动魄、坎坷曲折、前仆后继、生死考验的人物事件及其巨大代价,引导学生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反对机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培养听党话跟党走、保卫红色江山、巩固红色政权的政治自觉。

3. 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斗志

红色档案中蕴含着历史的细节、体现着历史的传承、承载着历史的证据链条。“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4]通过红色档案的参观展览和宣讲教育,可以让青年学子们深刻理解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劳模精神、抗疫精神等共产党精神谱系,增强对共产党领导及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可以真切了解夏明翰、刘胡兰、方志敏、叶挺、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王杰、孔繁森、焦裕禄等英雄人物的革命故事和先进事迹,受到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精神境界与理想追求的鼓舞,激起向光辉榜样学习的精神动力。這种主动融入式的体验,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实现理论逻辑和情感力量的融会贯通。

三、 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传播红色档案的路径

以历史思维利用好“关键时刻的关键材料”,把红色档案提供的各种史料作为“加工素材”,应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新时代高规格人才培养需求,从师资水平、培育方式和教育渠道等多方面提高红色档案传播质量。

1.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阐释传播红色档案的文化素养

思政课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找准思政教学与红色档案的契合点,挖掘红色教育元素,增强教师主体人格,应把握以下几个着力点:一是加强道德修养,必须“正其身”,培育敬业精神。思政工作者需要培育对红色档案的兴趣,当主体的这种心理倾向大到“入迷”的程度,废寝忘食地钻研探索,将会对教育客体产生极大的感染力,两者产生共鸣,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5]二是加强红色档案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整合利用红色史料,增加红色档案知识储备,消化吸收红色文化养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全面的专业知识储备可以强化主体工作中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增加客体认同感,达到心理相融直至心灵相通,从而自觉地接受主体的人格影响。[6]在红色档案“嵌入”思政课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红色档案和思想政治理论的交叉渗透关系,推进专业性与系统性相结合。三是提高现代档案数据素养。档案建设与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先进的数据技术,解密数字档案术语及规律,增强红色档案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培育价值。[7]四是锻炼档案文字转化与表述能力。规范优良传统文化的教学语言表达,促进红色档案学术研究中的话语转换,把握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先进文化相交融的话语体系。

2. 改善高校利用红色档案的培育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8]为此,高校应改进红色文化培育方式,一是依据红色档案史料,推进主题研讨的情感环境设计。例如,革命战争年代许多知识青年为什么积极投身革命?五六十年代青年人为什么能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当代青年如何立志成才、放飞梦想……通过有关讨论题或辩论题,结合党史上不同观点和历史评价问题,有计划安排,有介绍传播,有评论总结,有启发性教育。二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嵌入式”教学。利用多媒体等网络技术,推动传统教学的抽象性、保守性、单调性向平等性、开放性、师生互动性的模式转变,让尘封的红色档案资源变成活的教材,让档案史料中的红色基因能有效地渗透到高校人才素质培育过程中,有效提升感染性和吸引力。三是开展情景式实践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性组织红色歌咏比赛、编排红色话剧、党史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论文竞赛等活动,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让青年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印刻党史记忆,借助学习体验活动唤醒爱国主义热情。四是开展探究式实践教学。依托党校、图书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合理安排课题调研和实证研究工作,将红色档案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相结合。五是开展田野式实践教学。可从地区特色档案入手,挖掘利用区域内红色文化基地及民间红色文化曲艺书法等良好素材,引导青年学生参观学习及亲身体验;抓住“七一”“八一”和国庆等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良好契机,开展关于党史的重大纪念活动,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鼓励青年学生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的机会奔赴革命老区,学习革命传统,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3. 拓宽高校传播红色档案的育人渠道

面对新时代高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高规格高质量要求,需要高校积极拓宽红色档案传播教育渠道。首先,应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红色文化精神传播。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雷锋档案纪念馆,根据雷锋事迹的档案资料,引导青年学生像雷锋那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从自身做起,勤学苦练,立志成才,精忠报国。以“做雷锋精神的种子”为主题,推进雷锋精神志愿服务活动,鼓励青年学生为民做好事、办实事,开展捐款捐物、扶贫救灾、义务献血、看望孤寡老人等爱心工作。其次,构建红色档案多元协同管理的联动机制。对红色档案的利用不但要加强课堂的显性教育,更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党政管理部门、高校和红色档案教育基地三方齐抓共管、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应在党委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红色档案建设工作,从经费投入、资料收集、数据整合、动态开发、综合利用等方面完善红色档案资源库,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再次,建立公正科学的红色档案质量考评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应同时注重档案建设的质量和数量,明晰红色档案质量评价标准,确保红色档案管理的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推进红色资源科学开发、红色内涵价值合理评估、红色档案有效保护和有序利用等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挥红色档案的储藏价值、教化价值、传播价值和育人价值。

*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建构逻辑研究”(项目编号:21BDJ055)、江苏高校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大数据时代高校人才综合素质培育及数字考评建档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0651)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3][4][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7):12-13.

[2][5]陈银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人格力量的思考[J].才智,2009(24):291-292.

[6]于华.谈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主导性作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5):46-47.

[7]储红琴.新时代高校学生素质考评档案建设[J].档案与建设,2020(12):60-6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素质人才培育高校
浅析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秦皇岛技师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大众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探究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二元制”视野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考评标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