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2022-05-18周锟

大观 2022年4期
关键词:书风苏轼书法

周锟

摘 要:在中国书法史上,苏轼作为“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之一,其对书法的领悟和创作,推动了当时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对当代书坛及书法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苏轼对书法具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且其书法风格一直延续至今,为当代书法发展带来了新的启发。因此,以苏轼书法为例,探讨其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书法;书风

苏轼作为书法史上“宋四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不仅促进了当时书法文化的发展,而且也为当代书法的研究提供了方向,为人们进行书法创作指明了方向。苏轼书法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具备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苏轼书法进行分析和阐述,以获得更多的灵感,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苏轼书法的缘由

苏轼对自己的书法有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等注解,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并不难理解,苏轼在学习书法时并没有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也没有对古人进行单纯的临摹,而是自己在不断的积累中,广学博取,独立思考,另辟蹊径,学古而不拘泥于古,形成了独特的书风。不过对这两句表述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苏轼对书法造诣的阐述中所说的“无法”,并不是指没有任何的古法,而是未按照传统的习书方法进行创作,这是一种不拘古法、以自出新意为尚的方式。然而,苏轼的书法仍受到了一些书法家的影响,才成就了现今的书法风格。其中,颜真卿、徐浩等书法家对苏轼的书法影响比较大。

颜真卿的书法具有篆籀用笔、横轻竖重、体势宽博等特点,苏轼对颜真卿的书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在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对其中的一些关键要素进行吸收和处理,通过自己的创作使其呈现出了不同的效果,所以颜体风格并不是很浓。苏轼有诗云:“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可见,苏轼除了学习颜真卿的书法之外,对颜真卿的书学观念也是非常认同的,他将颜真卿的书法与杜甫的诗、韩愈的文并列,认为颜真卿的书法是当时社会发展下的重要产物。但苏轼在书法创作中不仅对颜真卿的书法有所借鉴,而且对晋、唐、五代时期的名家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学习,并从中提取重要的书法元素,将这些元素进行变化和应用。只不过颜真卿的书法是苏轼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苏轼书法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苏轼书法的特征

苏轼作为一位具有典型书风的书法家,其书法特征因受到成长环境、时代背景、价值观念、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直观地体现在其书法作品中。苏轼书法的艺术特征,具体可概括为三点。

(一)自然书写

追求自然书写是苏轼书法中最为明显的艺术特征,能够增强作品的趣味性、自然感,可以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并借助这一特征将书法中展现的真实精神和思想表达出来,凸显艺术效果。从作品的角度来看,自然书写也体现在苏轼的代表作《李白仙诗卷》中,从上到下的书寫手法、字体的大小、笔画粗细、体势的纵横没有一丝的矫揉造作,体现出了苏轼艺术作品中自然、朴素的风格。

(二)尚意书风

苏轼书法较为注重“意”的表现,对于书法的表现形式并没有刻意处理,苏轼更多是想将作品中的思想内涵表达出来,实现与人们情感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借物表意,凸显书法作品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苏轼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黄州寒食诗帖》,其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该作品是他在到黄州的第三年所写,而从作品当中也能看出苏轼所表达出的苦闷、无奈,甚至是愤懑。其中,字的大小错落、轻重虚实和长线条的表现手法,都表现出了苏轼作品的率真,真情实感的流露使得作品意趣十足。

(三)书卷气息

苏轼不仅仅是书法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在文学上的成就甚至在书法之上,“宋四家”之一黄山谷曾这样评价苏轼的书法:“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黄山谷认为,苏轼的书法字里行间都伴随着一股文人气息,这是苏轼书法的气质,也是苏轼书法相较于他人书法高出一筹的原因。而苏轼众多的书法作品都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不激不厉、娓娓道来的平和气质。

三、苏轼书法对当代书法的影响

(一)书学观念

苏轼书学观念具有较为深远的时代意义,他认为书法艺术的创作应以更加直白的形式展现出来,不需要刻意雕刻和装饰,展现其最真实的一面是对书法的尊重。很多艺术家认为,书法是内在精神和创作的有机融合,是采取不同创作形式展现书法家精神的关键路径,书法艺术创作会受到心理变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正是书法想要体现的思想内涵,是其想要直观表现的精神层面。

苏轼的书学观念不仅对宋代书家产生了影响,而且也对后世及当代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学习苏轼书法的书家众多,而有些书家虽不以学习苏轼书法为主,但或多或少地也会受到苏轼书学观的影响。苏轼的书学观主要表现在:并不指出具体的作书方法,而是告诉人们一种书学思路,让人们通过自己对古人的理解去把握古人的书法,然后在实践中融入自己的个性,最终使人们能够自出新意。因此,他的门生黄庭坚的书法风格与其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这也正是受他的书学观的影响。

(二)学书方法

苏轼关于临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临王羲之讲堂帖并跋》中写道:“此右军书,东坡临之,点画未必皆似,然颇有逸少风气。”由此可以看出,在临帖方面,苏轼对于古人的学习并不是亦步亦趋地进行模仿,不拘泥于点画形态的精准,而是把重点放在点画形态之外,追求对意蕴的把握,在于体会古人作书时的神采风韵。关于创作,苏轼有云:“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由此可见,苏轼在创作时更注重意蕴的表达,不一味追随古人,而是在古人的基础之上,写出新意,写出自己的面貌,这是他所看重的。苏轼还在《论书》中云:“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在作书时,不要刻意求佳,要保持自然书写的状态,这样反而能够写出佳作。当代的一些书家如果仅仅为了参展而去创作书法作品,则往往难以创作出精品,而自己漫无目的地去书写,随性发挥,可能就是佳作。崔寒柏是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者之一,他的获奖作品就是他平时日常书写的积累,从崔寒柏的作品中也能看出苏轼书法的影子,即自然书写。

四、苏轼书法对当代展览及创作的影响

苏轼的书法作品在当代各类书法展览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苏轼书法的洒脱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能更多地感受到蘇轼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书法篆刻展至今已经举办了12届,每四年举办一次,且每一次展览都会受到书法界名家及爱好者的欢迎。在近几届的展览中,苏轼书法风格的作品不断增多,由此可以看出,苏轼的书法艺术对现代书法展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进一步弘扬东坡文化,苏轼的故乡四川眉山,连续几年举办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并举行“东坡风”书法展览系列活动。随着传播渠道日益增多,苏轼书法对当代书法界的影响日益扩大,该活动要求临摹作品以苏轼本人及其历代苏体流变书风书法经典作品为对象,以实临为主,作品需以苏轼的诗词文赋为内容,并鼓励作者以苏体书风进行创作。活动最终成功举办,其中的临摹作品充分表明了当代中青年书法家深入学习苏轼书法的程度,而以苏轼诗文为内容的书法篆刻作品则是当代书法篆刻家对苏轼情感世界的艺术表达。

五、对苏轼书法的学习与思考

在书坛不断前进与发展的背景下,学习苏轼书法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全国性书法篆刻展举办后,越来越多的人对苏轼书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对苏轼书法的学习,构建了专业性的组织,推动了书法的进步与发展。

(一)如何学习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具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是苏轼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之一。该作品是苏轼被贬到黄州后第三年创作的,当时的苏轼因为经历了凄苦生活,身心都呈现出一种较为伤感的状态。在创作中,苏轼将这一情感融入其中,文笔、寓意非常深刻。此帖是苏轼书法的代表作之一,笔者在对苏轼书法的研习过程中,除了深入学习此帖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之外,还重点研究此作中对“意”的运用,体验其中的法度精神与情趣意境。此外,此帖用笔平缓、凝重、萧散,整体结构较为扁平,呈左低右高状,字体大小参差错落,协调而又不失变化,让人们在欣赏中不由得猜测苏轼在创作时的真实想法,既凸显了趣味性,又可散发出其艺术价值。

《黄州寒食诗帖》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笔墨特征。从《黄州寒食诗帖》的整体分析中可知,此帖中的飞白数量少之又少,多数是以浓墨彰显乌、黑、亮的特征。墨色较为厚重、饱满,但笔法相对轻快,这使得后世很多人在临摹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墨猪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墨法进行深入的掌握。二是结体、章法极具美感。我国的汉字造型以方块形状为主,以呈现出稳定的视觉效果。苏轼书法融合了汉字的结构特征,呈现出了稳定的效果,即使是再即兴的创作,也不会打破稳定的效果,这也使得苏轼书法呈现出了一定的独特性,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苏轼创作的《黄州寒食诗帖》中的“惜”“湿”“头”“破”“卧”等字都给人一种倾斜的感觉,尽管每个字都是倾斜的,看单字可能会觉得夸张,但放在整篇里,却觉得很协调,并且还有一点调皮,给整体章法增添了几分灵动感,恰到好处。

(二)思考

临摹是每位学书者的必经之路,且是见效较快的方式。因为古代书法具有实用性的特征,所以古人在临摹上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再加上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大多是饱读诗书之人,对书法的理解自然也不相同。而现代社会中缺少古人学书的环境,但总体条件较好,人们如今所能看到的书法资源比古代丰富得多,而越是在资源如此丰富的条件下,如何选择与取舍又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书法临摹时,学书者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树立学术思维,不断尝试,积极进取与创新,以改善临摹效果,从中吸收更多可供创作的元素。

第一,取法。取法是临习前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对于提升临摹效果、增强临摹与创作之间的转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苏轼书法传承至今,留下的临习范本数量较多,内容非常丰富,并且作品的书写形式、艺术特征、意境展现各不相同。在临习前,学书者可以将苏轼书法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这样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

第二,读书。学书者要常读书,并认识到读书对书法实践的重要性,以提高书法水平。学书者可选择的书籍类型有历史、诗词、哲学等。而艺术门类的书籍主要有绘画、音乐、设计、建筑等,学书者要从艺术学的角度进行整体思考。苏轼有诗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可见苏轼对读书的重视,这也是苏轼书法书卷气十足的原因之一。在读书时,学书者要学会独立思考,要试图与书法产生联系,一切艺术都是相通的,要不断地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去书写?这样书写有什么美感?所谓的韵律感是什么?而这些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第三,临摹与创作。首先,读帖。读帖其实是一个观察的过程,在读的过程中对其表现形式、表达内容加以剖析,开展初步学习,这样在后续的临摹中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准确把控该帖的核心内容,以便通过自己的理解,将书法的内涵加以呈现,不断提升自身的书法造诣。如果省略读帖这一环节,那么临帖将会变成死板的临摹,并且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在读帖的过程中,学书者要对字的基本用笔、结构特点、笔势、章法等方面加以掌握,进而在临帖中更加快速便捷,提高临帖效果。其次,临帖。临帖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过临帖,学书者既可以了解书法艺术作品的技巧,掌握其手法,又能了解和领悟书法作品的神韵和精髓,明确其内涵,深层次了解创作者的情感变化。在临帖过程中,学书者不能单纯地进行临摹,而应加以相应的思考和分析,对书法内涵进行深入了解,这样临摹出的作品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才能实现意境的创造。此外,在临摹中,学书者不应只对用笔结构等表象有所了解,还应对所临字帖的特征及特殊元素进行提取和分析,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以丰富自身的书法语言,充分发挥临帖的作用。

六、结语

通过对苏轼书法进行分析,书法爱好者可以对苏轼的书法艺术有所了解,明确其在当代书法创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借助读帖、临帖深度研究苏轼书法的意蕴表达,更加深入地对苏轼书法进行研习与分析,从而扩大苏轼书风在当代书法环境中的影响力,推动我国书法艺术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林坚.当前书法创作现象分析及建议[J].书法,2017(12):32-34.

[2]刘宗超.当代书法标准的建构[J].中国书法,2016(4):57-59.

[3]朱以撒.取法经典与审美体验[J].中国书法,2016(3):168-170.

[4]姜寿田.帖学经典与十一届国展[J].中国书法,2015(17):187-189.

[5]张英俊.我看“尚意”书风[J].中国书法,2014(19):196-198.

作者单位: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书风苏轼书法
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纵横有象
——晚清以降颜氏书风在湖南特展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吟诗赴宴
颜真卿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
诗书画苑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