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022-05-18陈洁容郭卫娜
陈洁容 郭卫娜
[摘 要] 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作为搭建“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协同的桥梁。围绕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以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倒逼“课程思政”,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对整个课程进行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将专业实践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解决传统思政课程对专业课渗透难的问题。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成果导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013-03
一、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要用好课堂思政教育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课程思政”有其鲜明的政治性和价值导向性,总目标是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人。
“课程思政”需要教师通过挖掘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以及所显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促进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统一发展[1]。高职专业课程建设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特色和优势,深入剖析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并提炼所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价值和优秀精神文化内涵,科学、合理地拓展本专业的知识面和覆盖面,包括国家、文化、历史、专业、行业等各个方面,增强专业课程教学的知识性、人文性,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但是,专业课“课程思政”在落地的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哪些思政育人元素可以在专业知识中被挖掘?如何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并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如何帮助高职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及就业岗位的职业素质需求?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总体思路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教育学家斯派蒂率先提出,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教育理念。强调通过教育传授给学生毕业后能带走的适应未来、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3]。
(一)基本逻辑和理念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这一战略举措在宏观层面上,要有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在中观层面,要坚守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在实践层面,要将协同合作和工匠精神相融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根据项目驱动的教学形式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是以社会、企业和学生需求为主要满足对象的思考模式和从需求到需求的成果教育模式。[4]“課程思政”的目的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精神。
(二)基于成果导向,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目标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是高等职业学校三年制旅游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适岗能力为原则,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与业界同行及相关业务单位沟通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树立较强的旅游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提升职业综合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旅行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从事门市接待、计调、销售、网络运营、出境领队、导游等相关岗位奠定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思政育人的目标是:(1)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和奉献精神;(2)塑造学生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职业品格;(3)引导和培育学生的传承精神和人文精神;(4)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工匠精神。
(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这门课已建成校级精品在线课程,立项为校级“金课”,具有丰富的在线资源。以项目教学为契机,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以预期思政育人成效反馈“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内容上,“课程思政”注重在思政教育和价值传播中蕴含知识底蕴,同时在知识传播中强调思政育人成效的导向作用,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
项目一是走进旅行社。本项目的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入点主要是结合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创始人陈光甫先生对旅游业的贡献,在中国爱国主义企业家陈光甫先生身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预期思政育人成效:通过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历史感。
项目二是创立一家虚拟旅行社。本项目的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入点是通过旅游企业参观学习,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职业精神和劳动精神。预期思政育人成效:(1)激发对旅游事业的热爱;(2)树立旅游服务意识;(3)强化旅游职业素养。
项目三是如何进行旅行社产品设计。本项目的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入点是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产品线路行程单编制。预期思政育人成效:(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2)传承保护非遗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3)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项目四是如何进行旅行社旅游服务采购。本项目的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入点是通过视频“计调的一天”的探讨分析,一方面树立学生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要有一丝不苟、有担当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和人文精神。预期思政育人成效:(1)培养学生谨慎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培养学生爱国爱岗、敬业乐业、对客热情、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职业道德。
项目五是如何进行旅行社产品定价和营销。本项目的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入点是旅行社产品营销热点案例分析。预期思政育人成效: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强化法律的意识,实践旅行社行业规范。
项目六是如何完成旅行社接待工作。本项目的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入点是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创始人、名誉主任张广瑞多年接待外宾的经历,让学生深刻理会“外事无小事”,培养学生一视同仁、不卑不亢的服务准则。预期思政育人成效:(1)传递学生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激起学生勇于担当的时代责任感;(2)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
项目七是信息技术与旅行社管理。本项目的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入点是通过智慧旅游、智慧科技在旅游新业态中的应用分析,引导学生注重“信息技术+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理念。预期思政育人成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以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从而提升其未来职业的胜任力。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国情、党情、民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培养其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同时融入工匠精神、爱国教育等思政内容。将这些思政要素根植于课堂全过程,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逐步推进,合理安排,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立德树人[5]。
曲建武(2019)认为“实践既是认识的目的,又是认识的来源。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6]。通过实践活动让高职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感受理论的力量和魅力。充分利用旅游的实践性与参与性强的特点,将思政课乏味枯燥的学习变成生动丰富的体验。课程团队成员可以共同探讨、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在教学中全过程、全方位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创新创业精神、爱国教育等思政元素。
三、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案例
(一)案例选取
案例选取项目三旅行社产品开发与设计中的“编制旅游行程单”的教学内容。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产品线路行程单编制,通过三段六步式教学达到撰写一份完整、合乎规范的行程单的知识能力目标,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敬业精神,传承保护非遗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感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思政目标。
(二)案例背景
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选取“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设计”。国家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层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个人层面,将非遗融入生活,为生活增添情趣,让人们的心灵得到美好的享受,只有通过旅游活动才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近距离直面非遗文化,直接触摸和感悟非遗的魅力。
(三)思路与理念
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依托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库,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产品设计,引导学生挖掘非遗旅游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同时融入工匠精神、爱国教育等思政内容。将这些思政要素根植于课堂全过程,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合理安排、逐步推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立德树人。以达到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方法、流程和技巧,并能灵活运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四)设计与实施
师生通过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演示等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头脑风暴等方法,依托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库和校内旅行社,在混合式、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基于校内旅行社和合作企业的真实工作“非遗主题线路行程单编制的任务”创设情景,构建“三阶段六步式”教学。课中设计六个环节:展示汇报—在线测试—情景深入、案例示范—新知强化、聚焦重难—合作探究、攻克难点—问题归纳、点评总结,通过“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流程完成新知探究、协作学习、能力养成。课后,根据教师点评、反馈,学生修正、提升学习成果。通过教学实施,使学生在“浅层认知—形成知识框架—设定情景—深化实践—点评纠错—加深认知”这一循环模式下,实现知识、能力螺旋式递进上升,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自信融入教学全过程,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提升职业素养。
(五)实效与经验
教学实施和评价结果显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编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既传授了专业知识又树立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通过思政融入,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爱国情怀,通过挖掘非遗旅游资源,传承保护非遗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1.学生的职业素质显著提升,课程思政融入效果好,专创融合效果显著,团队合作意识强。课程活动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完成,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大家的合作默契度得到了增强。
2.树立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通过非遗主题产品设计,引导学生挖掘非遗旅游资源,传承保护非遗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以及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教学团队申报的《旅行社产品开发与设计》入选2020年全国旅游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在线展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结语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涌现出的错综复杂的思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導,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要素,对课程从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课程思政”的要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等进行设计,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虞帅晶.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1):172-173.
[2]秦雯,季琼.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报关报检实务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275(49):22-23.
[3]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 (2):29-34,70.
[4]张立巍.基于OBE理念的高校经管学科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3):106-109.
[5]王丹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46-51.
[6]曲建武.切实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23-28.
编辑 薛直艳
①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金课”——《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建设成果;2021年度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课程思政”精品课程——《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建设成果;广东省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YGL20188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洁容(1988—),女,广东揭阳人,博士研究生在读,助教,研究方向:消费者行为、绿色消费。
郭卫娜(1983—),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