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三重逻辑

2022-05-18李艳郭华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8期
关键词:工匠党史思政

李艳 郭华生

[摘           要]  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是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成长为可堪当大任的红色工匠的内在要求。将党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应紧密结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和成长成才需求,坚持“史”“论”相统一、“主导性”“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启发性”相统一,以“供给侧”为抓手,从提升供给主体、优化供给内容、创新供给形式等方面着手探索实践途径。

[关    键   词]  党史学习教育;高职院校;思政课;供给侧;红色工匠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00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在于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备扎实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培养高职学生理想信念、增强高职学生劳动意识和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党史这一“教科书”在内容上、价值上是互融共促的,理应运用好党史资源,充分发挥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党史学习教育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价值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的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党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国情怀、强烈责任担当的新时代红色工匠。

(一)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党史观”。[2]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坚持自身建设。进入新时代,我们直面生死的考验少了,但是新的伟大斗争仍在继续,其中网络舆论场中意识形态的斗争更为复杂。而“00后”高职学生正值人生芳华,意气风发,思维活跃,他们习惯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但同时缺乏社会阅历,信息甄别能力较差。思政课正是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课程。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入革命前辈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感人事迹,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三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引导高职学生秉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抓住历史的脉络和时代特征,正确地看待党在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过程中经历的艰难曲折,树立正确党史观,深刻领悟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增强历史定力,坚定理想信念。

(二)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國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3]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挽救民族危亡,各阶层有志之士相继进行改革或革命,但皆以失败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攻坚克难,矢志不渝,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创造性地推进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应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通过引入党史相关数据,引入共产党人的光辉事迹,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维度,深入剖析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让高职学生感悟伟大的建党精神,增强政治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三)教育引导高职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红色工匠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精神内核,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的生命密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身份认同和使命担当。红色,正是工人阶级的底色。而如今,“00后”高职学生追求更美好、更舒适的职场生活,对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工作过程和工作要求存在以往旧制造业时代的传统思维静态。因此,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引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畏牺牲的工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苦创业的工匠、改革开放时期敢为人先的工匠和新时代砥砺奋进的工匠的光辉事迹,通过带领高职学生参观博物馆、革命旧址、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引导高职学生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使高职学生更加明确自身价值,增强劳动意识和责任感,找准自身定位,锤炼职业技能、增强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涵养“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成为可堪当大任的红色工匠。

二、党史学习教育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理论逻辑

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切实发挥党史这一“教科书”的育人功能,必须牢牢把握思政课程的基本特征,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征,坚持“史”“论”相统一、“主导性”“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启发性”相统一。

(一)坚持“史”“论”相统一

理论性是思政课的基本特点之一,而高职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实操能力较强,但对理论的兴趣和理解相对不足。因此,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要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理论成果,就必须通过丰富的历史事实和生动的历史细节呈现这一历史过程。以史为据,以史带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既注重史料的基础性作用,又突出理论的指导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思政课不能讲成历史课或故事课,要明确讲党史故事是为理论阐释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解析清楚党史发展脉络,准确把握党史发展的主线和主流本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用活党史“教材”,有选择性地把具体的党史事件、生动的党史人物和重大历史问题融入有关章节的教学内容中,巧妙地运用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引导高职学生把握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整体脉络,使其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弄清楚今日中国所处的历史地位,明确自身所应承担的时代使命。

(二)坚持“主导性”“主体性”相统一

要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作用,既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也不能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00后”高职学生在思想、思维上呈现出多重矛盾,既渴望在学习和实践中表现自我、提升自我,又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的现实情况。为此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教师及时做好提炼总结。要实现党史教育入脑入心,就要求思政课教师采用贴近高职学生实际的表达方式,从宏观出发、微观落脚,将党史故事讲“活”,以小见大,将理论成果讲“实”、讲透彻、讲明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与时俱进,运用研讨互动、情景模拟、现场体验等多元教学手段,运用学习强国、学习通等“00后”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平台,让学生“动”起来、活跃起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

(三)坚持“灌输性”“启发性”相统一

要引导高职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课堂理论灌输必不可少,但也应尽量避免大水漫灌式教育。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教师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可适当突破教材章节限制,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将高职学生的思想困惑转化为问题链释疑。针对要解决的理论知识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史料。在思政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以问题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为要点,以丰富的党史实践和理论相统一为载体,准确把握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注重回应高职学生的理论盲点、思想疑点和实践痛点,通过设置贴近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问题,创设出恰当的情景,运用层层深入的问题链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逻辑的魅力和真理的力量,进而教育学生、启发学生。

三、党史学习教育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逻辑

以党史学习教育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需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从“供给侧”发力,提升供给主体、优化供给内容、创新供给形式,真正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入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4]

(一)提升供给主体,提高教学团队“硬实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充分挖掘党史的思想政治教育潜力,首先就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有信仰者讲信仰。思政课教师应着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历史文化功底和信息化能力素养,提升教学“硬实力”。例如,日常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可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公开课,深入磨课、研课,参加“四史”知识培训班,参加信息化教学进课堂培训、教学展示交流活动、教师基本功大赛、党史知识竞赛等,以学促教、以赛促教,有效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也应该积极对接社会资源,邀请党员劳模、大国工匠、行业技术能手走进思政课堂现身说法,分享团队及个人攻坚克难的故事和亲身感悟,展现新时代大国工匠的坚持坚守,在提升高职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以情感引发共鸣,用精神引领思想,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优化供给内容,增强党史教育针对性

优化供给内容是党史学习教育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必然之举。在高职思政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精准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将具体的党史事件、鲜活的党史人物事迹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中,深入挖掘生源地党史资源、学校所属地红色文化资源、校史资源,特别是要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特征,将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工匠事迹与思政课有关章节巧妙对接,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第十章“五位一体”总布局等章节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展示工匠精神提出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自由观解读工匠精神,剖析弘扬工匠精神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增强高职学生对“工匠”的职业认同,继承和发扬工人阶级的革命传统和优良品质。[5]

(三)创新供给方式,提升党史教育感染力

“00后”高职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当前,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迭代发展,正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要讲好党史故事,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必然和必要之选。思政课教师应坚持因势而新、因事而化,借助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形式,对党史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灵活运用学习通、学习强国、网上虚拟展馆等信息平台,激发学生党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党史教育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譬如,广东高校可充分运用“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小程序,教师只需转发分享给学生,便可引导学生进入广东省上百个红色地标参观学习,此小程序集语音导览、全景直播、视频展播、真人讲解、图片文字等功能于一体,随时随地,可听可看,还可实现多角度多环节互动。又比如,教师可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红色资源讲红色故事,录制成微视频,上传至学习通等平台,传播身边和家乡的英雄人物和事件,通过“青年讲给青年听”,发挥朋辈教育潜能和价值,扩大党史学习教育传播范围,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鲜活、生动,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四、结语

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十分必要,要在把握思政课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特征和思想实际,以“供给侧”为抓手,提升教师教学的“硬实力”,优化供给内容,创新供给形式,把“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上云课堂”贯通起来,教育引导高职学生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养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成长为“讲政治、守纪律、能吃苦、能创造、讲奉献、敢担当”的新时代红色工匠。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6(8).

[4]侍旭.高校思政教育也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N].光明日报,2016-03-16.

[5]张玉华.高職院校思政课开展工匠精神教育的必要性、着力点与实施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5):109-113.

编辑 薛直艳

①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八个相统一”广东高校思政课建设示范点培育建设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图像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艳(1989—),女,汉族,湖南益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郭华生(1979—),男,汉族,广东湛江人,硕士,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工匠党史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