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源固体废物静脉产业园区的优势与展望

2022-05-17徐长勇郭任宏梁东花蒲东栋

中国环保产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资源化产业园园区

徐长勇,郭任宏,梁东花,蒲东栋

(1.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120)

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自2020 年9 月1 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的固体废物处理进入新的时期。生活源固体废物是指除工业固体废物和农业固体废物以外,人们在生活中或者为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粪便粪渣、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垃圾、电子垃圾、废旧汽车、废旧家电等。静脉产业是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运用先进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再次资源化的产业[1]。

生活源固体废物静脉园区是指以生活源固体废物为主体处理对象(可包含部分工业或农业固体废物)的产业园区,是国家重点推广的一种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设施的建设模式[2,3]。当前,我国不少城市已基本建成或规划建设类似园区,个别超大城市已完成不止一座园区的建设[4]。受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生活源固体废物静脉产业园在各城市落地时的具体名称多有变化,如循环经济产业园、资源循环基地、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基地、生态环保园等,但在城市功能、建设理念、处理对象等方面基本相同。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生活源静脉产业园集各类固体废弃物形成一体化项目群,践行循环经济及共谋共建共享的建设理念,以集约、高效、环保、安全为原则,是未来我国固体废物处置行业的发展趋势[5]。不仅可以促进园区各类处理设施的环境污染共治与责任风险共担,还可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邻避效应”和社会不稳定风险。

1 生活垃圾分类的基础保障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建立集垃圾焚烧、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填埋、有害垃圾处置于一体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利用基地,安全化、清洁化、集约化、高效化配置相关设施,促进基地内各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利用、废物处置的无缝高效衔接”。《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等都提出鼓励建设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园区、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优化技术工艺,统筹不同类别生活垃圾处理。

2 固体废物循环经济的载体

循环经济是生活源静脉产业园区的最重要表征和优势。从范围上看,园区循环经济可分为外循环、内循环两个层次。其中,外循环是指园区和整个社会生产的循环,如社会流通的商品经过消费所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进入园区,经过园区内部处理,形成电能、热能、天然气、建材等原材料返回社会商品加工体系,经过生产再产生商品,供社会使用;内循环是指通过协同处置,将一个项目的终产废物作为另一个项目的原料、将一个项目失去使用价值的能源或物质作为另一个项目的资源等,如厨余垃圾厌氧项目的沼渣可作为污泥处理厂的原料,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余热可作为厨余垃圾处置厂的厌氧发酵热源等[6]。

静脉产业园区不仅能实现固体废物集中处理,便于污染物集中控制,还能推进能源(电能、热能等)的梯级利用、物质的多级循环化处理,通过能流、物流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最终降低园区能耗和物耗,实现园区的近零排放,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典型的静脉产业园区循环流程见下图。

3 实现共谋、共建与共享

典型的静脉产业园区循环流程图

共谋、共建与共享是固体废物静脉园区的重大优势和特点。共谋是指:(1)将不同固体废物类型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实现固体废物的协同处理和设施之间的循环经济;(2)将园区与所在区域的发展统筹考虑,在结合本地特点的基础上完成区域环境的提升。共建是指:(1)将道路交通、给排水、隔离带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统一建设;(2)将资源化利用、二次污染控制等具有通用功能的设施统一建设。共享是指:(1)共享通过共建形成的基础或通用设施;(2)共享园区生产的电能、热能、水等其他产品资源。

土地资源紧缺是我国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选址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在一些大城市,该问题更加突出。为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土地的共谋、共建与共享是固体废物静脉产业园区的重要需求和要求。根据我国现有建设标准和环境污染控制标准体系,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需要与周边生态敏感点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300—800m),同时还要预留一定的缓冲区域。各类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若均各自选址建设,则需要为分散的处理设施设置大量的安全区域和缓冲带,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以园区模式将多个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集中建设,可将环保要求高的设施设置在核心区域,在外围设置普通项目,同时园区集中建设绿化缓冲带,实现土地的共享。

4 未来展望

4.1 固体废物资源化需求让园区更加多元化

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分三种情况:生活源固体废物(如生活垃圾、园林垃圾)由住建部门管理,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由生态环境或发改委等部门管理,农业固体废物由农业部门管理。但从废物的属性、再利用价值、处理方式上看,三类固体废物资源化需求其实差别不大。当前国内已建成的固体废物静脉产业园区多数还是以生活源固体废物为主,但随着未来发展,“城市矿产”类、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都会进入园区,最终形成一些全口径固体废物的超大型静脉产业园区。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差别发展,一些小城市的固体废物园区化处理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园区的小型化、多元化也将成为发展方向之一。

4.2 建设运营模式让园区更加成熟高效

从建设投资主体看,早期园区内的项目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近年来,园区项目的投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有行业内的一些知名投资企业,有业务相关的中央企业或所在地方的国有企业,也有看好固体废物处理产业的一些行业外的企业。从运营主体看,早期建设完成的园区以政府管理运行为主。不过近年来因政府职能调整,大部分园区以园区内核心企业为主体组建管理机构,运营管理越来越专业化。未来,随着固体废物处理行业的发展和园区数量的增加,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会使园区的建设更加成熟,专业化的团队会使园区运营更加稳定高效。

4.3 技术创新促进循环经济大发展

固体废物处理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是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静脉产业园区的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多个设施之间协同处理、循环利用的大技术,随着未来协同处理的固体废物种类增加、协同效率提升,园区物质、能量的循环深度和广度必将进一步加深;另一类是单体设施处理技术,近年来焚烧技术快速迭代更新,促使单体设施具有更高的资源化利用率、能量或物质转换效率和污染物削减率,进而加快了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另外,高校、科研机构与静脉产业园建立了产学研联动机制,加大了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参与相关技术攻关,增强了创新能力,也是推动园区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7]。

4.4 园区模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园区的模式解决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对提升固体废物全口径、全流程处理效率,降低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1)园区规划建设时,通过对建筑造型风格的统一、园林景观和隔离绿带的设计及专职宣传教育设施的建设,可以逐步改变社会对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脏乱臭”的固有认识。(2)在运营管理阶段,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信息公开透明、污染实时监管等,提升了社会的接受度和认可度。(3)为园区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例如,完善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夏季供冷、冬季供暖,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进而获得周边居民对园区的支持。

5 结语

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静脉产业园应运而生,生活源固体废物静脉产业园区是固体废物处理行业未来践行绿色、低碳、生态发展的主要形式。以园区为主体,布局固体废物处理设施,既可为生活垃圾分类提供基础保障,又可有效降低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落地难度,实现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的共谋、共建与共享。未来,固体废物静脉产业园区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全面稳定解决固体废物资源化问题,还可以促进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资源化产业园园区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