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区日光温室根结线虫病发生与防治情况调研
2022-05-17曹丽丽戴宇婷
曹丽丽,戴宇婷
(北京市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北京 101500)
根结线虫病是近年来在北方设施中蔓延趋势快速上升的土传病害之一,对设施蔬菜生产产生巨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在遭受根结线虫病侵染的温室,蔬菜产量降低幅度可达30%~70%,根结线虫病已经成为设施蔬菜生产中难以根治的“癌症”。密云区是首都的饮用水源地,多年来为保护水源形成了净水、净土、净气的绿色环境,为发展绿色蔬菜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截至2021年,全区菜田面积2 733 hm,年产量达到了1.4亿kg,年产值3.7亿元。随着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长,土传病害的发生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根结线虫病已经成为密云蔬菜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土传病害。为对今后根结线虫病整体的防治建立科学合理且易于推广的方法,笔者对密云区主要蔬菜生产基地新老园区进行细致的走访调查,分析了根结线虫病发生的原因、整体发病情况和防治手段,对密云根结线虫病的整体防治进行了统一规划,以期为密云区设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密云地区根结线虫病发生情况调研
1.1 调查时间、地点及方法
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对密云水库以南的密云镇、十里堡镇等6个乡镇23个主要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内的92个蔬菜棚室以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到有效问卷288份。主要调查乡镇及基地详见表1。
表1 调研乡镇及基地
1.2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原因、为害蔬菜种类、为害程度、防治方法等。
1.3 结果分析
1.3.1 根结线虫病为害程度
根据调查发现,23个设施蔬菜园区的92个棚室中发生根结线虫的有76个,占调查棚室总数的82.61%,减产25%~35%的棚室占总调查数的51.09%,严重减产(35%~45%)的棚室占调查总数的34.78%。其中,老旧设施园区的发病率高达100%,新发展的设施园区发病率达到34%且呈上升趋势。
1.3.2 根结线虫病发生原因
从实地调查和历年记载考查结果来看,在种植芦荟之前,密云区并没有根结线虫病害发生;自2000年开始发现根结线虫病,推测与芦荟的引进种植有着极大的关系,分析原因是1999—2001年间密云区大规模引进、种植芦荟,在一段时间内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成为设施生产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同时促进了设施大棚的发展,设施面积在此期间达到4 000 hm。此期80%的棚室都在种植芦荟,芦荟种苗被随意无序调入、调出和买卖,使得病原菌被大量携带、传入并迅速扩散。根据调查结果,发生根结线虫的76个棚室中有48个是原芦荟种植棚室,占比63.16%,有19个棚室是由于倒苗引起病害,占比25.00%,其余9个棚室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病害,占比11.84%。
随着芦荟产业的逐步衰退,原有的种植结构出现转型,部分农民转型养殖业,另一部分农民外出打工、设施空闲,还有一部分在原有设施内改种蔬菜等经济作物,由此为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发展埋下了隐患。起初,农民没有意识到根结线虫病的危害,在种植蔬菜前并没有进行棚室土壤消毒处理,致使该病在密云区迅速蔓延扩散;另一方面,设施内适宜的温(20~30 ℃)、湿(40%~70%)环境为病原菌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环境条件,使其在土壤中迅速增殖并为害作物,最终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根据调查数据,总结密云区根结线虫发病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历史种植遗留下来的根结线虫病原菌问题;其次,种苗本身携带病源,而农户之间相互倒苗、借苗时有发生(不同园区间也常有倒苗现象),种苗无法避免地成为传播第一媒介;其三,农事操作不当,农户无意识地将带有病原菌的土壤随工具和衣物等带到其他棚室,以至于根结线虫病在密云区设施蔬菜上普遍发生。
1.3.3 根结线虫病为害蔬菜种类
2005年,经密云区植保植检站调查取样并由北京市植保植检站专家鉴定,为害密云区设施蔬菜的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Chitwood)。其发病特点是:植株生长矮小、生长慢,看似缺肥,果实不大或者畸形;而且在晴朗天气的午后棚室温度最高时段,植株明显萎蔫,扒开土壤发现其根部已经形成瘤状物,且从侧根逐步向主根发展直至蔓延到整个根部,并迅速扩散至其他植株根系;有的单株根结肿块可达1.5~2.0 kg。目前,在密云区发现的受害蔬菜涉及10个科27个种类(表2)。
表2 密云区根结线虫主要为害蔬菜种类
1.3.4 根结线虫病发生时期调查
由于现阶段北京市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种植,密云区设施蔬菜都是周年生产,主要有番茄、黄瓜和菜豆,一般8月份开始育苗,在元旦和春节两节期间上市。一般农户都是在秋季定植之前集中对土壤进行一次处理,但3月底至4月初棚室内地温升高,根结线虫病原菌开始陆续侵染作物根部,此期防治如果懈怠,盛果期就会表现出植株生长乏力、果实生长缓慢,严重的甚至绝收。这对于生长周期短的小白菜、菠菜和茼蒿等叶菜影响较小,但对生长周期长的芹菜、番杏等叶菜则影响较大,一般会减产25%~50%。
1.3.5 根结线虫病防治方法调查
根结线虫病防治主要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根据调查,100%的农户都会采取一些农业防治方法,例如清除田间植株残体、合理轮作和高温闷棚等操作,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害,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95%左右的农户都选择化学防治方法,原因是其防效快、成本低;但是,化学药剂有的毒性大、污染环境,对人畜健康存在潜在威胁。物理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日光消毒处理、土壤熏蒸处理、土壤热水处理、石灰氮处理、臭氧处理等,但调查发现实际使用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有土壤熏蒸处理和石灰氮处理,由于操作繁琐和成本高昂等原因,使用农户仅占调查总数的5%以下。生物防治是目前最理想的根结线虫病防治方法,国内主要商品化生产的生防菌剂有厚孢轮枝菌、淡紫拟青霉、白僵菌等,针对芽孢杆菌等的微生物制剂研究和开发正在进行,当前没有正式登记应用于根结线虫病的相关产品,目前密云区根结线虫病害防治还没有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2 密云地区根结线虫病防治药剂销售情况调查
2.1 调查时间、地点及方法
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对密云区23个主要设施蔬菜生产区周边的43个农资经营商店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随机调查,最终收到43份有效问卷。
2.2 调查范围和内容
调查范围包括商店中销售的根结线虫病防治药剂种类、有效成分含量、剂型以及单位面积药剂用量和费用等。
2.3 结果分析
2.3.1 市场销售的农药品种
通过表3调查结果可知,密云区43家农资经营商店中根结线虫病防治药剂品种共有10种,主要以阿维菌素和噻唑膦为有效成分,构成不同含量、不同复配方式和不同剂型的药剂。销售福气多的商店占调查总数的比率最高,达到95.35%,其次是阿维·毒死蜱,占比88.37%,龙宝占比83.72%。
2.3.2 农药使用量及价格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目前生物农药补贴药剂的价格最低,农民每667 m只需花费2~6元,其余部分由国家补贴,但是购买生物农药补贴药剂的农户并不多,原因是农民普遍反映不如化学药剂防效好。阿维·噻唑膦是防治药剂中价格最高的,每667 m用量在1 250~1 625 g,价格在200~260元;销售量最高的,也就是农民普遍认可并购买使用的药剂是福气多,每667 m用量为2 000~3 000 g,价格在150~225元(表3)。
表3 密云区根结线虫防治药剂品种调查
3 结论
通过对密云区92个设施棚室进行调查,已发生根结线虫病害的达76个,占调查棚室总数的82.61%;减产25%~35%的棚室占调查总数的51.09%,严重减产35%~45%的棚室占调查总数的34.78%;其中,老旧设施园区的发病率高达100%,新发展的设施发病率达到34%并呈上升趋势。密云区自2000年开始发现根结线虫病,其发生源于设施芦荟的引进种植。芦荟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农户对根结线虫的认识不到位、防治不及时等加剧了病害扩散;随着芦荟种植潮的消退,被保留下来的设施棚室改种蔬菜,造成了当前密云区设施根结线虫病的大面积发生,给设施蔬菜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另外,当前农户对根结线虫病害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够,果菜种植棚室种植周期较长,病害发生严重,一般只在种植前会考虑到对土壤进行处理,而叶菜棚室只有根结线虫病较为严重时才会采取防治措施。因此,农户的种植和管理水平对病害的发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密云区设施蔬菜生产园区及周边农资经营商店目前几乎没有生物制剂的销售量,上架销售的只有国家配送的生物制剂,但市场占有率低,农民的使用率更低。果类蔬菜种植户95%以上使用福气多(10%噻唑膦)防治根结线虫,且往往大面积和连续使用,使得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农户对当前的化学药剂使用满意度较低,极少数农户采用棉隆进行防治,目前来看棉隆防治效果仅可维持2年左右,且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对环境的影响尚不明确。农户对根结线虫病防治尚有盲区,偶尔存在大田作物用药与蔬菜用药混用的情况,影响蔬菜的安全生产。
4 建议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国家对农药和化肥的减量增效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化学药剂防治根结线虫病不是长久之计,且容易造成蔬菜农药残留、环境和地下水污染等多种问题,因此找到有效、新型环保的防治方法势在必行。在今后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势必占主导地位,因此开展有关生物药剂的研制和试验迫在眉睫。加大生物防治投入和生物防治方法研究,可为线虫病害防治提供更多的防治途径和丰富的试验数据,并为进一步开展生物防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