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语境下的小学音乐古诗词类歌曲审美教育思考
2022-05-17梁晓丽
摘 要:音乐语境下的小学音乐古诗词类歌曲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操,促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掌握古诗词的含义及思想。因此,音乐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通过筛选适合学生学习的古诗词类歌曲,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完善审美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此,文章就音乐语境下的小学音乐古诗词类歌曲审美教育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音乐语境;小学音乐;古诗词类歌曲;审美教育
作者简介:梁晓丽(1976—),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东成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古诗词类歌曲的音律、结构较为固定,此类歌曲可反映地区经济、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的特点,学生需要在掌握歌曲结构、旋律特点的基础上,学习不同国家、民族、流派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作品所涵盖的真挚情感。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类歌曲的词、曲、意境美,教师要注重审美教育,通过价值观引导,促使学生对相关作品进行赏析、描述与分析,以提升学生的认同感。
一、音乐古诗词类歌曲的特点
(一)篇幅短小
古诗词类歌曲是根据中国古诗词拓展而来的歌曲,通过以音乐的形式演唱、诉说古诗词中的内容,可充分凸显古诗词本身的“简”和“韵”。在古代乐师的颂唱与创作中,古诗词类歌曲都依托古诗词本身的结构及平仄规则,通过规整、严谨的风格,凸显曲调的特征,其可在短小精炼的篇幅中展现词曲的含义。从综合的角度来讲,古代古诗词的表现方式均通过乐师传播,在凸顯其篇幅的基础上进行演唱。例如,《诗经》就融合了古诗和歌曲的特点,它可利用不一样的曲式、曲调进行歌曲的演奏,且演奏中会有曲调的重复[1]。另外,曲调的末尾可添加尾声。
(二)情感表达含蓄
经典古诗词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特别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宋词、元曲,但这些内容节奏、韵律表达存在一定差别,这就导致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存在一定差异。比如李白诗词的英勇与豪爽、杜甫诗词的忧国与伤感、李清照诗词的曲折与含蓄等,都将古诗与人物、景物进行了融合,在借景抒情的基础上进行情感表现。因此,教师要通过塑造音乐语境,在凸显诗人思想见解的过程中讲解诗词的物象与意境。比如在《静夜思》一曲中,诗人借助夜景表达了自身的思想情感,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营造出朴实、丰富的氛围。在体验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月光的光明和冷清,从孤身远客的角度探讨旅思秋怀的体验,也能体会到客况萧条的感觉。因此通过塑造含蓄内敛的风格,能让学生在古诗词类歌曲中感受到一种别致、悠然自得、淡泊名利的氛围。同时,歌曲的节奏比诵读古诗词的节奏更慢,但歌曲的韵律并不会破坏古诗词本身的氛围,也能帮助学生在想象理解中表达真实情感[2]。
二、古诗词类歌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古诗词类歌曲本身就是对原古诗词内容的再创作,通过表现古诗词本身的思想情感、审美元素,再结合古诗词的故事逻辑线营造别致的氛围,学生可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感受历史,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古代文人的思想和内心世界,以此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另外,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采用哼唱的方式,并融入语言、音乐方面的内容,可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度,也能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背后故事、线索的基础上理解各类传统文化的特点。比如,《离骚》中涵盖了家国情怀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可让学生意识到即使受到压迫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初衷,这也是该首古诗词歌曲学习的重点。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诗词类歌曲通常较为简短,需要乐者先进行提炼,创作出朗朗上口的词曲,再对其进行改编与创新,这可让音乐本身富含更优质的想象意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词本身的含义,教师要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境和主题思想进行解析,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并在演唱、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悟古人想要表现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要对诗人所表现的精神世界进行体现[3]。如在《静夜思》一曲中,教师可拓展歌曲的创新部分,如“那魂牵梦绕的地方,你的名字叫故乡,山水眉间的芬芳,夜越深越发滚烫,那炊烟升起的地方,是我思念的故乡”。教师可让学生在体会古诗词意境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创新,明白古诗词的运用要求和运用要点。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品质
古诗词不仅能体现古代的文学、文化成就,而且能表现作者对当时现实社会的感悟和理解。因此,教师要表现古代文化的魅力,尤其是要凸显民族精神的特点,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词高雅的艺术品质和崇高的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观念,是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具体来讲,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音乐审美教育可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学生意识到外部环境对自己情绪的直接影响后,可借助舒缓雅致的歌曲感受到节奏、曲调的特点,消除自身的烦躁情绪。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而动听的音乐可缓解学生的压力,特别是积极向上、节奏轻快的音乐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品质,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基础上意识到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古诗词类歌曲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故学生要在课堂中学习、感受不同音乐背后的故事,并对音乐所描绘的事物进行体验,这对其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养成是有利的。因此,教师要展示各类优质的歌曲,利用个性化的情境空间,体现“我在远方,思念故乡”的魅力[4]。
三、音乐语境下的小学音乐古诗词类歌曲审美教育措施
(一)借助情境式导入,凸显审美教育的作用
古诗词本身的理解难度较大,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为了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教师要充分发挥情境导入的作用,通过信息化技术展现音乐语境,借助趣味性的故事线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可助力学生在欣赏、体验、认知的过程中掌握古诗词的内容。例如,在新人教版《古诗词朗诵演唱会》的教学中,教师可选取《游子吟》进行导入,让学生思考这首五言绝句对母爱的赞美。教师可运用信息化技术来塑造本课的氛围,展示诗中的意象,并给予这些意象特写,让学生感受到作家谷建芬先生对故事旋律及节奏的认知与思考。在此过程中,音乐旋律和节奏也体现了作家的深思和真实情感。为了加深学生对诗篇的印象,教师还可引入《世上只有妈妈好》儿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母亲的付出,也能让学生带入自己的情感。此时,教师可播放《游子吟》歌曲,要求学生采用“LA”轻声演唱歌曲的旋律,找到旋律的走向及特点,然后提出相关疑问:“怎样演唱歌曲中的前倚音呢?”[5]通过给予学生示范,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认知、歌曲体验,让学生在巩固、练习歌曲的基础上进行颂唱、想象。带领学生完成歌曲的学习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求学生细致地体会歌中的感情,加强自己对母爱的认知。例如,部分学生想到母亲每日每夜的付出,反复唱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教师则需要利用钢琴曲展现这一句的氛围,要求学生仔细体会歌曲背后的故事,利用“前倚音”“u音轻声跟唱”方式品味歌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侧重进行范唱,让学生体会到歌曲中的连音,并让其意识到连音的颂唱方式。总之,在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及欣赏意识,通过指导学生在学唱的基础上带入自己的情感,可让学生细致地感受歌词。
(二)注重语言艺术处理方法,展现古诗词歌曲的特点
古诗词歌曲多为古诗的原句,因此教师可将古诗词歌曲融入实践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在理解文学语言、音乐的语言的基础上感受两者的联系,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了解优美古诗旋律背后的故事,以提升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说明古诗词歌曲的特点,说明“平、上、去、入”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理解诗词格律的区别和联系。其中,“平直仄曲”的音调旋律只会上升,而仄声表示音乐旋律的下降;“平长仄短”表示仄声短、平声长,并且声调的变化与的古诗词歌曲的旋律变化有一定关系。例如,在新人教版《古诗词朗诵演唱会》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先构建语言交流环境,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古诗,再要求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品味音乐,学习音乐乐理和声韵、音程、音域的处理要求。其中,部分学生对《出塞二首·其一》這首歌比较感兴趣。在颂唱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要说明“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的曲调规律,让学生感受上下两句的规律。在歌曲演唱过程中,教师需要提示字词的咬字方法,比如“秦时明月”四个字中的“秦时”两字要弱化处理,但要注意不可拖泥带水,“明月”两个字要着重体现,完成两个滑音装饰音的学习后再进行弱收处理。通过表明四个字的颂唱方式,在边塞歌曲氛围的营造下凸显低音、高音、轻音、重音的表现方式,让学生学会唇、齿、舌的配合方法。而部分学生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比较感兴趣,此时教师可凸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句的特点,指导学生在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学会使用丹田演唱,让学生感受到字音的变化特点。在口型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说出a、e、i、o、u这些韵母的变化,一旦口型发生一定改变,那么颂唱中的旋律也会出现改变,甚至会出现“走韵”的问题。此时,教师要播放关联性的歌曲,指导学生体会这首古诗词歌曲的特点。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尤其是说明歌唱中韵母发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古诗词类歌曲中字、词本身的特点。比如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学生的字腹表达要延长韵母,包括“yuan”“jiu”“juan”等,并且要注意打开口,表现古诗词本身的韵味。若字腹中韵母表达不完善,可能会导致各个韵母相脱节,这会影响整首歌的意境。另外,教师应进行课程总结,要求学生自主体验古诗词的诵读、演唱方法,并对其进行思想创新,思考如何在过程中进行创作。同时,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能力的提升情况,通过塑造个性化的音乐意境,使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古诗词歌曲的创新价值。
(三)渗透传统文化,注重审美教育
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因此教师可将古诗词歌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指导学生对音乐背后的故事进行思考,让学生在体验情境、情感的过程中感受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让学生愿意在学习中进行思考。例如,在部编版《游子吟》的教学中,教师可从母爱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认知培养,要求学生以聆听、演唱、议论的方式进行颂唱学习,并让学生感受《鲁冰花》《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所赋有的感情,让学生在边记边唱的过程中深化自己的音乐情感,这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有利的。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侧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塑造个性化的音乐情境,指导学生细致、全面地感受音乐情境背后的故事、思想,让学生在审美学习、体验认知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叶欣.品诗中之韵味 抒歌中之情怀:小学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探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1(11):9-11.
马月梅.小学音乐课堂与语文古诗词的有效融合浅谈[J].读写算,2021(27):73-74.
陈云娇.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8):183-184.
黄安娜.古诗词歌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1(10):51-52.
符晶.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探微[J].参花(下),2020(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