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向冲击对RCEP其他成员国经济影响的动态实证分析
2022-05-17李娜丽沙黄宁
李娜丽沙 黄宁
[摘要]文章利用2000—2019年RCEP15个经济体的相关统计数据,在考虑中国与RCEP其余成员国经济关联的基础上,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GVAR)模型实证考察境外直接投资(FDI)、通货膨胀率、实际进出口额、实际汇率和经济增长六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从国家层面与产业层面上实证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对RCEP其余成员国的经济影响等相关问题。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对RCEP其余成员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正向溢出影响,且不同成员国受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大小存在着异质性表现。具体而言,中国经济正向冲击对东盟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影响更大,对发达国家的正向溢出反应则相对较小;东盟10国中较发达经济体如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的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主要通过工业与服务业两个产业路径导致,而对文莱、缅甸、老挝、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农业与服务业这两个产业路径导致;中国进出口贸易体量的增加会对RCEP贸易网络的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RCEP各成员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也呈逐年不断增强趋势。
[关键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GVAR模型;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 F7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0461(2022)04-0049-09
一、引言
近年來,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低迷,单边主义、去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现象愈趋明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面临着重重障碍,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多种贸易壁垒来加强本国经济市场的保护,而亚太地区深处贸易保护主义的战略核心位置,频繁遭受到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限制[1]。特别是,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政策不断地扰乱亚太地区生产网络和区域价值链的重构与发展,已经对亚太区域的繁荣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与威胁[2]。在这一背景下,RCEP成员国(包括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文莱、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共15个国家,经过多年艰辛协商与谈判终于修成正果,给后疫情时期的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支撑与动能[3]。亚洲经济体通过共同构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致力于创造一个跨区域的、多边发展的、高质量的贸易投资环境,使各成员国之间形成更为专业化的产业分工结构与紧密的贸易投资关系[4]。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逐渐实施,中国与RCEP其余国家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也日趋加深。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CTAD stat)显示①,2000—2019年,中国对RCEP伙伴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 696.07亿美元增长至14 818.31亿美元,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13.8%,除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外,其余年份中国对RCEP伙伴国家的双边贸易体量均呈增长势态。另外,2003—2019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分别从31.4亿美元增加到5 755.6亿美元,投资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6%,上述数据显著突出了RCEP地区在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为此,从目前我国与该地区经贸发展趋势和现状以及与该地区的地缘经济联系来看,中国经济冲击究竟会对RCEP其余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更好推进RCEP建设,优化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从而更好地应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国外冲击,为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提供实证依据。
文章尝试使用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从中国经济增长的角度,实证探究中国经济冲击对RCEP其余成员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中国经济冲击对RCEP其余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路径。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不仅继承传统VAR模型不以理论经济为基础的特点,同时解决了现有研究立足于国内封闭经济体研究的局限性,使其更方便用于分析各贸易国家之间的交互作用与溢出效应影响[5-7],能够很好地满足上述研究要求。目前,该模型主要集中于研究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欧盟等国家的区域经济联系,例如,毕玉江[8],郝大鹏和曹林静[9]构建模型来分析欧盟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地区之间的宏观经济波动与国家间相互作用的经济影响,并得到许多具有探索意义的结论。为此,本文使用该模型考察中国经济增长与RCEP其他国家之间的整体经济动态关系,也是探究国家间溢出效应传导渠道的一种有益尝试。
二、中国与RCEP其余成员国贸易关系的基础性分析
下文针对中国与RCEP其余成员国的贸易关系进行基础性分析。基础性分析主要包含经济贡献度与对外贸易依存度两个方面。其中,国际贸易对经济的贡献率用于衡量一国的贸易量对RCEP地区贸易总量的贡献程度,其值越大则表明某国或区域内国际贸易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越高。
(一)RCEP进出口贸易和经济贡献度测算
如表1所示,近20年来,中国对RCEP区域的贸易贡献率从18%增长至44%,特别在2004年,中国的贸易总额超越日本成为RCEP其余的最大贸易国,到2012年时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由此可见,在中国贸易体量飞跃上升的同时,中国对RCEP其余成员国的双边进出口贸易的经济贡献率也随之不断上升。从国家整体的角度来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双边进出口贸易一直位于RCEP区域的前几位,中国对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贡献度逐年增加。东盟作为第一个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除主要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贸易经济有较快发展外,其余成员国如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与中国的双边进出口贸易也有持续不断上升的势态。其中,越南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总额增长幅度最为明显,从2000年的29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1 170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对这些成员国的贸易贡献率呈现出逐年稳定增加的趋势,与东盟各国间的经贸往来愈发密切。
(二)对外贸易依赖度的测量
本文通过用一国与另一国的进出口总额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对贸易依存度进行测量。贸易依存度用于反映一国贸易经济与整个全球经济发生相互依赖性的程度,是用于衡量各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经济贸易依存度越高,他国经济对一国国内贸易经济的影响力就越大。
本部分参考白洁等[10]将中国以外的RCEP其余成员国作为一个整体,分析中国与RCEP其余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度大小。图1柱状图显示:第一,从依赖度的趋势来看,RCEP其余成员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度走势呈逐年显著上升,由2000年的1%上升到2019年的9%,中国与RCEP其余经济体双边贸易额占RCEP剩余14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增加,表明中国在RCEP区域贸易关系中拥有着一个相对主动性的位置,占据优势性地位。第二,从单一经济体依赖度来看,作为亚洲的3个主要经济体,日韩新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不断升高,这3个发达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量约占14个成员国的48%以上,远远超过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国际贸易合作。尽管马来西亚、印尼等新兴经济体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体量也较大,但相较于日韩两国的贸易量仍有较大差距。此外,中国加入WTO之后,扩大了与澳洲的经贸规模,使得澳大利亚转移了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连年增加。同时,由于中国日益提高的生产效率与技术能力,使得东盟各成员国的国民經济也随之对中国的外贸依赖度不断扩大,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经贸联系愈发紧密。总的来说,随着区域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与RCEP其余成员国的经贸往来频繁,从各个方面都增强了RCEP其他国成员国对中国经济依赖性的上升。
三、变量与模型构建
(一)模型变量选取
本部分GVAR模型共选取7个变量,由于RCEP各国数据的有限性,样本时间区间定为2000年第一季度到2019第四季度。其中,研究变量分别为实际人均GDP(gdp)、实际通货膨胀率(cpi)、实际汇率(er)、实际双边进口额(im)、实际双边出口额(ex)与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选取英国布伦特原油价格(poil)作为全球变量。贸易数据来源于IFS数据库、CEIC数据库与EIUcountry data数据库。贸易权重为时不变矩阵数据,即每年都是15个国家当年的双边贸易总额。各个变量数据均进行对数化和季节调整处理。
(二)GVAR 模型的构建
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将传统的VAR模型的方法加以增广,不仅继承经典VAR模型不以理论经济模型为基础的特点,同时解决了现有研究立足于国内封闭经济体研究的局限性。该模型最早由DEE等[11]与PESARAN等[12]对其理论与方法应用进行过详细的叙述,通过考虑不同国家间或地区的内在经济互动联系,进而分析全局经济变量冲击对各国内生变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国家间的溢出效应表现。本文参照GARRATT等[13]对全球向量自回归(GVAR)模型理论及方法的描述,首先设定各个经济体的VARX*模型为:
(三)各变量模型统计检验
鉴于时间序列数据可能存在单位根等问题,文章需要对GVAR模型进行单位根检验、滞后阶数选取与弱外生性检验②。
1. 单位根检验
对RCEP国家各变量的季度数据使用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③。
数据表明,所有变量均为I(1)或I(2)过程,二阶差分后,各国国内外变量以及全球变量都不存在单位根。因此,下文将采用二阶差分形式进入模型估计。
2. 滞后阶数选择和协整关系
表3显示了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国内变量滞后阶数(p)、国外变量滞后阶数(q)以及各国模型的协整数量(r)。
3. 国外变量弱外生性检验
由于GVAR模型要求国外变量需满足弱外生性的假设条件,因此有必要对各国的国外变量进行弱外生性检验。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各国的外生变量在5%的水平上不显著,表明RCEP各国大部分国外变量均通过了弱外生性检验。
四、中国经济增长对RCEP其余成员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④
(一)从国家层面来分析
1. 中国实际人均GDP正向冲击对RCEP其他各国经济的影响
图2为中国实际人均GDP受到一个标准差的冲击,RCEP其余成员国经济影响的脉冲响应图。结果表明RCEP其余成员国的实际人均GDP整体上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即中国经济增长对RCEP其余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均有显著的异质性拉动作用,这种积极影响对东盟经济体更为明显。具体来说,对于东盟10个成员国而言,新加坡和柬埔寨的经济影响受到的传导速度最快,冲击发生当期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幅度就发生了较为显著的提升。而菲律宾在前五个季度的冲击反应表现为正向但后期逐渐转为负值,这表明中国的实际人均GDP的正向冲击在短期上会促进菲律宾整国实际人均GDP的增加,给该国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经济促进作用,但长期内这种拉动效果将逐渐消失。泰国与越南受中国实际人均GDP的正向冲击也较为强烈,表现在当期响应值分别为4.5%与2.6%。其余东盟国家如(缅甸、文莱和老挝)受中国经济冲击的当期影响依次为0.44%、0.22%和0.20%。此外,当中国实际人均GDP当期增长0.6%时,对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新西兰的实际人均GDP的当期冲击影响分别为0.1%、0.2%、0.5%和0.14%。当中国的经济冲击持续时间为20个季度时,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新西兰的累积冲击约为0.11%、0.15%、0.25%与0.12%,而柬埔寨、缅甸、文莱与老挝各国的累积反应为0.52%、0.45%、0.23%和0.31%。从数据可以看出,相较于发达经济体而言,东盟各国受中国经济冲击的波动反应更为持续与强烈。总的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对RCEP其余成员国的整体经济均存在稳定的正向溢出作用。
2. 中国实际人均GDP正向冲击对RCEP其他各国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图3呈现了RCEP其余成员国的通货膨胀率受中国实际人均GDP正向冲击的反应。除老挝和韩国之外,RCEP其他国家实际通货膨胀率的冲击响应基本均是正向上升趋势。具体来看,老挝在第1、2、3年通胀率(年度)的影响分别为-0.26%、-0.55%、-0.63%,韩国在受到中国经济冲击产生的通货膨胀影响的长期表现也为负值,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老挝与韩国带来略微通货紧缩的压力。而柬埔寨、日本、菲律宾、越南与新加坡4国在当期的冲击反应虽为负向趋势,但在第3季度后迅速上升至稳定状态,在第20个季度的年度通胀累积影响分别为1.2%、0.02%、0.59%、0.64%与0.06%。从脉冲响应结果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对RCEP大多数成员国的国内价格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作为RCEP区域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亚太市场中处于决策者的地位没有改变,其国内贸易总需求波动会快速传递到整个地区市场,在要素供给不发生任何改变时,各要素价格就会上涨,从而促使各国产生不同的通胀增长。
3. 中国实际人均GDP正向冲击对RCEP其他各国外商直接投资影响
图4为中国实际人均GDP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对RCEP其余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从图中看出,中国经济增长对东盟国家吸引外商投资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当新加坡受到中国的经济增长冲击后,外商直接投资的响应值在当期达到最高,在第1个季度快速下降之后又开始上升,在第12个季度后趋于稳定。同时,中国实际人均GDP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泰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当期响应值为10.7%,泰国、新加坡两国位于东盟中心地带,因丰富的港口为近邻和远洋提供了贸易便利,是许多跨国公司选择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附带地,越南、老挝、柬埔寨因拥有廉价劳动力资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以赚取要素利润为目的主要对外投资对象,这3个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冲击表现为逐年上升趋势,各国在第20个季度的累积反应分别为12.3%、12.4%、18.7%。另外,日本与韩国虽比于东盟国家拥有技术和资本的相对性优势,但并不是被地区投资的主要东道国家,因此使得日韩两国受中国实际人均GDP正向冲击时并无明显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脉冲响应过程呈现出负向趋势。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对受到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反应在当期约为20.5%与29.7%,其主要是因為丰富要素资源赋予这两国在吸引资源寻求型投资上具有相对性优势。
4. 中国实际人均GDP正向冲击对RCEP其他各国出口贸易影响
如图5所示,从各国的出口具体反应来看,老挝、柬埔寨、文莱、越南东南亚四地的出口受到的正向作用最为突出,长期内呈持续稳步增长趋势,在第20期的累积效应分别达到1.9%、1.5%、9.6%和0.9%,表明中国人均经济增长会使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规模扩大。此外,柬埔寨、越南等国作为近年来中国密切联系的东盟进出口贸易伙伴,与中国一直保持良好的可持续贸易发展关系,因此中国的人均GDP的增长更能为东南亚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促进效应,充分的凸显了中国作为东盟贸易伙伴的重要性。总的来说,中国实际人均GDP的增长能给RCEP各个成员国带来不同程度的出口贸易增长。
(二)从产业层面来分析
目前,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后期发展阶段,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将替代第二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中国产业结构的加速转型升级将决定了不同产业与RCEP其他成员国有着不同的经济关联。到2019年为止,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的比重为53.4%,远远超过工业(39.2%)和农林牧渔业(7.4%)。因此,文章需要从产业层面进行中国经济增长对RCEP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路径分析。由于数据可得性,本部分采用RCEP各国的产业增加值数据,时间跨度为2000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4季度,各变量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实证结果如图6~图8。
1. 中国农林渔业增加值正向冲击对RCEP其余各国农林渔业的影响
如图6所示,对中国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施加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除柬埔寨外,东盟其余各成员国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均有明显增长。其中,文莱、老挝、菲律宾、缅甸四国受到中国农林渔业增加值正向冲击在当期响应最为强烈与敏感,当期响应值分别为4.0%、1.1%、0.58%和1.4%,到第8个季度后增长到最大值后逐渐变为平稳状态。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受中国冲击影响则较小。综合来看,中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正向冲击对东盟发展经济体的影响更为强烈与显著,其根源在于东盟成员国大多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同时地理位置毗邻中国,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农业资源条件有相似和互补之处,双方农业技术合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因此,相较于日韩等发达国家,东盟国家受中国农林牧渔业的正向冲击的影响更为明显。
2. 中国工业增加值正向冲击对RCEP其余各国工业的影响
如图7所示,对中国工业增加值施加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东盟国家均表现为正向响应过程,表明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对于东盟贸易伙伴国家的工业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原因为东盟国家工业结构化水平较低,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加工地位,更加依赖于中国或发达国家的工业贸易。从图中可以看出,相较于农业增加值的冲击反应,东盟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这五国的增长幅度在当期的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响应值分别为0.7%、1.4%、0.2%、0.3%、5.9%,并在第3个季度后各国分别达到其最大值,且高于其余成员国的平均水平,随后逐渐趋向平稳势态。相较而言,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快、工业化水平较高,中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相比于发达国家较为落后,因而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对发达国家的冲击影响没有较大波动。除澳大利亚之外,日本、韩国与新西兰受到中国工业增长冲击的整体表现均为负向反应趋势。
3. 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正向冲击对RCEP其余各国服务业的影响
图8的脉冲响应图表示,对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施加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RCEP其他成员国的服务业受冲击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服务业增长冲击對东盟成员国的服务业响应过程均表现为显著且持续平稳增长的趋势,其中老挝受中国服务业的增长冲击最为明显,当期响应值为0.78%,在第20季度达到最高点后趋于平稳态势。中国服务业的增长对缅甸、文莱、越南、菲律宾、柬埔寨五国的服务业有明显促进作用,五国的冲击响应值分别在第2个季度开始持续上升,直到第4个季度达到最大值后开始出现平稳势态。同时,中国服务业施加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也给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四国的服务业带来了积极影响,表现在当期响应值分别为0.5%、0.1%、0.2%与0.72%,持续20个季度后,四国的累计响应值为0.92%、0.4%、0.36%和1.1%。由于中国与东盟地理位置相近,东盟地区服务业国内需求对中国服务贸易具有高度依赖性,因此受到中国服务业增长冲击影响具有正向溢出作用。此外,由于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相比较高,这两国服务业增加值在整体上趋势表现为小幅度增长,当期值分别为0.12%和-0.1%,并在第3个季度上升后开始维持逐渐平稳势态。特别地,由于我国服务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传统服务业,因此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正向冲击,对集中发展技术密集型与高附加值的高端服务业的日韩两国的服务业增长没有明显促进表现。
根据上文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不同产业增加值增长对RCEP其他成员国的农林牧渔、工业、服务业影响均存在显著异质性表现:中国工业增加值与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对东盟中较发达成员国如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的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经济推动强度较于农业增长冲击更为明显;相较于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冲击,中国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与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对文莱、缅甸、老挝、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经济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业作为我国目前第二大产业对经济增长存在短期与长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经济促进效用。但由于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深化,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愈来愈大,对现有本国经济发展与他国经济的促进与影响作用呈不断增长趋势。
五、结论与建议
基本结论如下:第一,中国经济增长对RCEP其余成员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正向溢出影响,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经济好,其他成员国经济发展也好”,中国经济发展对RCEP其余国家整体经济有着积极带动作用。第二,中国经济增长对RCEP其他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大小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向冲击对东盟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影响更大,对发达国家的正向溢出反应则相对较小。第三,中国经济对东盟10国中较发达经济体如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的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主要通过工业与服务业两个产业路径导致,而对文莱、缅甸、老挝、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农业与服务业这两个产业路径导致。最后,本文还发现,随着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体量持续增加会对RCEP贸易网络的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中国在RCEP区域乃至全球经济中地位飞速崛起,RCEP各成员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逐年不断增强,中国声音、中国主张、中国看法也在不断受到关注。
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提升与RCEP其他成员国间的区域合作水平要因地制宜。由于各成员国的经济开放程度和资源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化,使得与中国的经贸结构也各不相同。针对部分东盟国家,在维系较高水平贸易合作的同时,应进一步拓展新的贸易合作模式和领域。针对如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可考虑加速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为RCEP形成带动效应和积极示范,进一步提升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水平。
第二,产业合作将成为RCEP各国贸易合作新的发展轨道。RCEP建设要与各成员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相结合,形成错位竞争,实现互利共赢。对于产业发展程度不同的东盟地区,在兼顾中国和东盟经济转型的双重需求的同时,可通过制定差异化优惠政策和措施延伸产业链,加强中国与东盟产业相互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带动东盟各国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以上实证研究以期进一步优化与加强中国与RCEP其余成员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强调“互利共赢”“包容发展”的积极理念。同时,理性协调中国自身的经贸布局,最大化实现RCEP区域经济的持续与稳定增长,促使区域组织内其他东盟国家经济从中国的稳定发展和繁荣中获益与进步。
[注释]① 资料来源:由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CTAD stat计算,https://unctadstat.unctad.org/EN/。
② 由于篇幅所限,国家变量单位根检验、滞后阶数以及弱外生性检验结果并未全部给出,如有需要请向笔者索取。
③ D表示对变量进行一阶差分,DD为二阶差分,s表示国外变量。
④ 注:由于篇幅所限,仅列出部分国家实际人均GDP、通货膨胀率、双边出口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脉冲图,实际汇率、实际双边进口以及国际石油价格的脉冲图没有列出。如有需要请向笔者索取。
[参考文献][1]李天国.后TPP时代中日韩FTA的机遇与挑战[J].东北亚学刊,2018(2):48-54.
[2]沈铭辉,李天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进展、影响及展望[J].东北亚论坛,2020,29(3):102-114,128.
[3]平力群.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以RCEP为中心[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6):111-124,4.
[4]汤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整合困境及其对中国经济福利与产业的影响分析[J].财贸经济,2014(8):85-93.
[5]GARRATT A,LEE K,PESARAN M H,et al. A long run structural macroeconometric model of the UK [J].Economic journal,2003a,113(487):412-455.
[6]CHUDIK A,PESARAN M H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VAR modeling[Z]. CESifo working paper series,2014,30(1):165-197.
[7]王美昌,徐康寧.“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空间交互作用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16(2):101-110,137.
[8]毕玉江.世界经济冲击与中国外贸波动——基于多国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5(11):30-39,127-128.
[9]郝大鹏,曹林静.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与美国的外溢效应——基于大数据方法分析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0(8):105-113.
[10]白洁,梁丹旎,周睿.中国与G20国家贸易关系的调整与优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35(10):96-110.
[11]DEES S,MAURO D F,PESARAN H M, et al. Exploring the international linkages of the Euro Area: a global var analysis[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2007, 22(1):1-38.
[12]PESARAN M H,SCHUERMANN T,TREUTLER B J, et al. Macroeconomic dynamics and credit risk:a glob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2006, 38(5):1211-1262.
[13]GARRATTA A ,LEE K,PESARAN M H, et al.Global and national macroeconometric modelling: a longrun structural approach[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On the Positive Impact of Chinas Economy
on Other RCEP Members Based on GVAR Model
Li Nalisha, Huang Ning
(Economics School,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4,China)
Abstract: To examine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amo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flation rate, actual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exchange rate and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15 RCEP economies from 2000 to 2019, constructs a global vector autoregressive (GVAR) model.It studies the economic impact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on other RCEP members. The study found that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other members, and the impact is different on different members.To be specific, China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ASEAN economies, while on developed countries it is relatively small; however,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more developed economies of the 10 ASEAN countries, such as Thailand, Singapore, Malaysia, Indonesia,and Vietnam. This is mainly resulted from industry and service, while this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mall ASEAN countries such as Brunei, Myanmar, Laos, and the Philippines is mainly resulted from agriculture and service. The increase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volume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to the RCEP trade, and the trade in other RCEP members will depend more on China.
Key words:RCEP; GVAR model; economic growth;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责任编辑:张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