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作文中历史文化题材的作用

2022-05-17苗太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0期
关键词:深刻真性真实

苗太琴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写作的应是有真实的自我体验的、有独特审美鉴赏的、有深刻理性思辨的文章,高中生作文对历史文化题材的使用要真实、准确,要抒写真情真性,深刻而理性。

【关键词】历史文化题材;真实;真性;深刻

接手高三以来,发现一些学生作文喜欢使用历史文化题材,通过一个或多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的叙写来传达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思考,貌似践行了中学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学生稚嫩的笔触,单薄的人生经历,真的能有独特深邃的感悟,写出烛照历史,反思现实的佳作吗?写作可不应是漂亮语言的展览,也不应是空洞的抒情,浮浅思想的展示。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写作的应是有真实的自我体验的、有独特审美鉴赏的、有深刻理性思辨的文章。高中生使用历史文化题材写作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历史文化题材的使用应真实、准确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而中学生作文借用历史文化题材可以说是作文的一种常用方法,既展示了学生的平时的素材积累,也可以为论点找到历史依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议论说理的历史厚重感。然而我们对历史事实的转述要真实、准确,要在严肃中体现严谨,生动中给人启迪。我们在转述时不可率意为之,不能出现事实转述上的“硬伤”。同样,不同人的诗文引述也不能出现“客串”现象。例如《永远的苏武》:“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浓重的一笔。”这段文字很优美,但是,写作者的几处引述却值得商榷。我们知道,“锦帽貂裘”出自苏东坡《江城子》一词,是写苏东坡率众出猎的情景的,而牧羊北海的苏武,何有锦帽貂裘之说?写作者也许是想借此代指被苏武拒绝了的富贵荣华,但代指富贵荣华的词很多,为什么一定要集录前人词句来表达呢?而“矮纸斜行”是陆游的诗句,表达的是诗人壮志难酬,只能以作书品茶来消磨时光的无奈,此句诗被作者移来客串,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对于历史文化题材的使用,我们应避免这种语言嫁接行为,否则很容易犯史籍错位的毛病。虽然高中生作文不同于历史考证,但我们选用历史文化题材时要用经得起推敲的事例和言论,真实、准确,这是写作的原则和底线。

二、历史文化题材的使用应抒写真情真性

“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刘勰在《文心雕龙》如是说。寓意深刻的言辞未必要多复杂,简单细小的事情也可以寓意深远。大家的写作风格多是平实晓畅的,从不故作高深、过分的铺陈炫技。

高中生作文使用历史文化题材,既不能是对历史事例的简单叙述,也不能是别人观点的复印机或转运器。作文应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出发,以独特的观察和感悟,去书写自己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索。但实际上,我们会看到许多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充斥着套话、空话、假话。而更可怕的是,因为写作的虚假带给学生双重人格的巨大负面影响将贯穿学生的整个人生。例如被视为“万用开头”开头段:“梅子黄时的一川烟雨笼罩着如诗如画的江南时,我却常常梦到冬日有着暖暖阳光的午后。老屋的后院,背倚着门的曾祖母手里拿着针线微微笑着。所有的怀念都是源于一双绣花鞋,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泪水和欢笑。” “梅子黄时的一川烟雨笼罩着如诗如画的江南时”,这句话的表述难道不累赘吗?这段文字里“老屋的后院,背倚着门的曾祖母手里拿着针线微微笑着”是很有感情份量的,可惜写作者没有意识到这句叙写的重要意义,而在后面补写上“所有的怀念都是源于一双绣花鞋,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泪水和欢笑”,把该抒情的地方淡化了,而代之以流行的语言表述体例(倒装体)——貌似深沉,实则乏味,使作品的情感意蕴也大打折扣。在这些作品里,我们再也读不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样用笔清淡简洁,语言自然本色,朴而有致,不言情而情蕴于中,感情沉重深挚的句子了。

当然,这里引用的片断只有开篇关涉到古典诗文的内容,但是,由于对历史题材处理上存在的“误区”,导致后文写作方向的偏差,最终就会使文章走向过于追求形式的新奇和语言的雕凿之路,影响了情感的抒写和表达,文章也显得虚假、做作。作文可以虛构,但写作者情感抒写应该真实,范仲淹根本没去岳阳湖,苏轼《赤壁赋》中的赤壁亦非赤壁古战场,然而《岳阳楼记》《赤壁赋》这些文章都表现了真实情感,因而感人至深,成为绝佳之文。

三、历史文化题材的使用应深刻而理性

“千古文章意为高”,传承千年的文化名篇,没有哪篇不是因思想的光芒而闪耀后世的,不论是言物究理,描景写情,还是雄辩于人主,济救天下苍生,还是浮游于山河大川,体味自然情景的美妙,无一篇不畅快淋漓,无一篇不建树高远。高中生作文使用历史文化题材写作,也应让文章展现深刻而理性的思想的光芒。

而有一些考场作文,欲言而口讷,言之时又述之无物,或“犹抱琵琶半遮面”,或“顾左右而言他”,甚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使用历史文化题材完全是在为写作而拼凑情境,借以掩饰自己思想的缺失和表达的苍白。例如某篇作文的开头:“我以新的纬度仰视李清照清丽瘦削的背影,倾听她渐行渐远的蛩音,俯身捧起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瑰宝,以此纪念我心中的李清照,纪念那远逝的曼妙红颜。”“新的纬度”是什么“纬度”? “渐行渐远的蛩音” “远逝的曼妙红颜”又是什么?写作者要表达的是对李清照姿容俏丽的赞美吗?“曼妙红颜”是在形容那个饱尝战争疾苦、痛彻家国之事的李清照吗?这种浮浅写作的背后反映了对历史文化题材阅读的浅尝辄止,所以才会有历史事件的缺少依据的“展望”和歪曲。如果我们认真读过屈原,理解他的孤愤;认真读过司马迁,理解他的隐忍;认真读过李白,欣赏他的清新飘逸;认真读过杜甫,欣赏他的沉郁顿挫……我们就不会有此类缺少思想意蕴的写作。

综上,面对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高中生作文使用历史文化题材时,我们不能割裂肢解真实的历史故事,我们不能用虚假的抒情淹没真实的情感,不能用乏力的呻吟取代深刻的思想,我们要学会真阅读、真思考、写深刻,这也是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蔡文霞.如何打造作文优美的开头[J].读与写(上,下旬).2013.

[3]罗小军.高考满分作文鲜读[M].南方出版社,2007.

(特约编辑:罗良英)

猜你喜欢

深刻真性真实
建筑原真性探微
一片树叶启情思
浅谈作文立意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网络思维:超越“深刻”的“浅薄”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关于治疗近视眼答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