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主持人现场播报能力研究
2022-05-16马文静
马文静
摘要:当前媒体融合已步入“深水区”,“只合未融”“流量挤压”等问题加剧传统电视媒体工作者面临的生存挑战,播音主持作为电视节目现场直播环节的关键能动因素,如何直面职业挑战、提升现场播报能力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电视播音主持在内容呈现效果、职业素养水平、现场应变能力与工作创新能力等方面应对的新挑战进行简要分析,围绕树立多元创新工作意识、强化主持人基本功培养、开展直播能力專项训练、推动现场播报方式创新四个方面,探讨关于播音主持强化现场播报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致力于使电视节目现场播报效果得到系统性提升。
关键词:电视台;播音主持;现场播报
现阶段传统电视媒体已基本实现向融媒体的转型,新媒体平台中网络直播、远程互联等形式进一步抢占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要求播音主持积极主动适应节目类型和播出形式产生的变化,依托自身专业素养提高现场播报能力,在同质化竞争环境下走出一条专业化、精品化新闻播报路线,保证最大限度提升现场播报效果及节目内容吸引力,促进电视节目收视率及传播效果的有效提升,实现新时期对播音主持“以播为主,一专多能”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一、当前电视播音主持面临的新挑战
第一,内容呈现效果未与观众需求衔接,播音主持在现场播报环节的临场发挥效果不佳,或未对突发状况采取提前应对措施,未能立足于观众视角进行播报方式的创新,难以满足观众需求;第二,职业素养与现场播报需求不匹配,体现为在播音主持功底、节奏掌控能力和语言表达效果等方面不符合现场播报专业性要求;第三,语言控制与即兴创作能力不足,电视节目现场播报重点考察播音主持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实际直播过程中可能存在不确定与偶发性因素,扰乱预先设想、场景或内容,如何在遵循既有节目主题的基础上丰富、更新现场播报内容,成为播音主持面临的一大挑战;第四,全媒体传播格局加大了能力考验,媒体深度融合使得新闻舆论和传媒领域生态发生了巨变,以互联网平台为媒介的新媒体崛起使得演播方式呈现出移动化和视频化等特征,对于播音主持新媒体技术水平、内容二次编辑加工和技术表达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播音主持还需不断提高自身对于新技术、新语汇和新传播格局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从而优化自身现场播报水平与综合能力,提升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1]。
二、播音主持提升现场播报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树立多元创新工作意识,做好案头准备工作
1.养成“现场第一”意识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电视新闻的实效性显著增强,对播音主持在新闻播报过程中对于现场信息的感知、采集与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应训练播音主持对新闻现场信息的捕捉能力,包括现场环境音响、人物访谈和现场解说等信息,同时调动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空间感知力、联想及想象力等多种感官能力,用于最大限度还原新闻现场的真实氛围、再现第一视角,增强播音主持的情绪感染力[2];其次,播音主持应做好案头准备工作,在主持现场播报前对节目播报内容、形式和风格特征做到全面了解,尽量搜集有价值的素材进行现有资料的扩充,明确现场播报中采访或交流对象的职业及身份等信息,依托前期充足的准备工作增强工作信心,在现场播报前保持稳定和自信心态,克服焦虑、紧张等情绪,并提高自身抗干扰能力,避免在现场播报环节出现气息不稳、重音不准、情感不充沛和吐字不标准等问题;最后,播音主持还需提高对现场信息的甄别能力,部分新闻事件发生现场涉及与当事人的沟通采访,重点考察其对于现场信息的识别、筛选与判断能力,要求播音主持在树立“现场第一”工作思路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与思辨能力,善于捕捉当事人和采访对象的微反应和微表情,根据其心理特征适当调整话语表述方式及提问引导策略,以更好地还原事件真相、传递现场信息。
2.强化受众意识的养成
播音主持在现代媒体转型过程中应明确树立以受众为核心的意识,通过第一时间现场播报与全过程跟踪报道,保证向受众传递即时有效信息。为保证现场播报信息具备时效性:首先,应强化播音主持编播一体化能力,根据节目定位与行业相关单位、机构及主体建立广泛业务联系,如聚焦民生报道领域与省市民生相关单位构建信息采集网络,确保第一时间获取关于气象、交通、旅游、购物、健康等民生领域的最新资讯,增强现场播报内容的即时性;其次,应跳出原有主持语态、树立跨栏目播报意识,播音主持应在有限时间内整合多方信息源,在现场播报过程中穿插点评、话题讨论和观点输出等内容,引导观众跟随分层报道掌握现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最新动态信息,保证新闻内容的时效性与传播效果;最后,还应增强现场播报的实用价值,根据电视节目分众化传播特色,做好目标受众群、忠实观众以及潜在受众群的分层次调研,确保根据观众收看电视节目习惯做好前期备稿及完成信息有效筛选,聚焦观众普遍关注的衣食住行等民生相关领域进行资讯的现场播报,增强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电视节目现场播报以声音、画面为主要信息载体,为确保有效吸引观众关注及增强节目内容竞争力,播音主持要具备显著的对象感,运用独特的语言艺术、主持风格和情感态度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在现场播报过程中与采访对象建立平等沟通对话关系,站在观众视角倾听想法、了解困惑、分析问题,并给予观众有效的指导。同时,为保证在融媒体环境下保留忠诚用户群体、吸引新鲜观众关注,播音主持还应善于对电视节目现场播报形式进行创新,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将社会热点事件和重要新闻内容向观众进行多角度解读,适当融合短视频、虚拟演播室等样态,增强现场播报对于观众的吸引力,发挥有效舆情引导作用。此外,播音主持还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现场播报环节强化与嘉宾和现场观众的互动,配合线下体验、演出、讲座及社会公益等活动的举办,切实解决观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由单一线上信息传递转变为与观众建立面对面交流,探索电视节目现场播报的市场化运营路径。
(二)强化主持人基本功培养,增强临场应变能力
1.掌握扎实基本功
电视播音主持的现场播报能力往往取决于其基本功的扎实程度,一方面应在日常职业训练中融入多种现场播报模式,引入国内外典型工作案例和新闻现场纪实报道进行研判与分析,在借鉴和模仿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独特的播报风格和主持路线等,提升播音主持对不同情境的适应能力,提升现场播报水平[3];另一方面,应由电视台定期开展现场播报演练活动,根据不同类型节目的制作要求进行现场播报情境的模拟再现,在此过程中对播音主持的现场表现、基本能力以及展现出的职业素养等进行集中考核与评价,引入评分制进行对播音主持综合表现的评估,并将评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于综合得分较高者给予奖励和更多现场播报锻炼机会,对于综合评分较低者采取针对性强化培训,以此强化播音主持的基本职业能力,为其现场播报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2.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在电视现场直播环节,播音主持在校对节目流程和熟悉播报内容的基础上,还涉及对不同类型现场突发状况的临时应对与处理,对其临场应变能力与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应在日常模拟训练中重点考察播音主持的临场反应能力,结合其呈现出的不同心理状态建立对应的引导机制,调动自身职业素养与知识积累,根据现场播报手稿对播报内容的未来走向做出预判与归类,保证最终播报效果的流畅性和完整性,从而有效应对、处理现场播报环节出现的突发状况;另一方面,应引导播音主持树立强大的自信心,日常工作中通过与前方记者连线、与演播室嘉宾交流和在大型晚会现场与观众互动等多种活动形式,锻炼自身的话语节奏掌控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现场气氛调动能力等,在此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克服紧张、畏难等情绪,不断提升自身的抗压力、认知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以积极、自信的心态开展现场播报工作。
3.建立良好互动关系
电视播音主持在电视节目直播、外景主持以及大型晚会演出活动中,应注重与现场观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既有助于缓解主持人临场的紧张情绪,又能够在短时间内辅助其实现有效控场,快速掌握直播现场环境氛围、观众结构以及播报演进动态,并依托定向播报引导观众建立对节目和新闻事件内容的客观认知,提升现场播报效果。在此基础上,要求播音主持树立换位思考意识,根据现场观众给出的反馈进行心理变化预测,充分结合现场信息进行播报内容的针对形式调整,确保选取正确时机与观众建立有效互动,并熟练运用多种互动技巧进行现场氛围的营造,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以及对播报内容的记忆力,从而更好地提升现场播报效果。
(三)开展直播能力专项训练,掌握现场播报技巧
1.健全专项训练机制
第一,应培养播音主持的环境营造能力,在长期新闻播报实践中增强自身知识与技能储备,在实训环境中增强对不同场景的把控能力,明确受众心理、掌握传播规律,借此在不同情境下将播报内容和主持人的述评与节目主题融为一体,赋予观众身临其境的临场体验感;第二,应训练其临场反馈与应变能力,要求播音主持能够整合电视节目现场不同环节、单元、素材与嘉宾等信息进行问题与答案的构思设计,通过前期做好充分调研与准备工作,运用自身专业思维、理解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给予现场反馈及应对措施,以此保证节目播出效果;第三,在当前信息过载时代,从海量信息中精准筛选有价值内容和吸引观众注意力成为播音主持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主持人应具备较强的信息补充能力,运用语言描述、提问解答等多种方式补全节目画面和解说信息中未呈现的部分,保证在有限时间内确定选题和丰富信息内容,帮助观众增进对电视节目内容的理解[4];第四,还应增强播音主持的信息评论能力,要求其在完善备稿和熟悉播报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节目主题与新闻事件核心,兼顾镜头内外表现以及现场嘉宾和观众间的沟通互动关系,选择恰当的话语进行内容概括、生成即兴评论,保证能够将自身观点和对事件的解读与剖析思路向观众进行传递,有效激发观众共鸣、增强节目感染力。
2.提高现场把握能力
首先,播音主持应善于营造电视节目的现场感,灵活调用语言、表情与动作,带领观众共同进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透过屏幕将现场图像、音效、视频等传递给观众,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现场播报内容及话语表述方式的转换,进一步增强观众对于节目内容和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其次,应提高播音主持的提问能力,在涉及现场采访和与嘉宾对话等流程时,需根据电视节目时长和嘉宾话语表述习惯等进行提问方式的调整,通过精简问题和直切主题,引导嘉宾回答观众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借此有效发挥电视直播类节目的提问与释疑功能,提升电视节目的吸引力;最后,还应增强自身的信息解读与话语专属能力,要求播音主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储备,能够对电视节目和播报稿件中涉及的新现象、新词汇及专业性术语进行有效理解,并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转述,拉近观众与节目的距离,服务于电视节目的有效推广。
(四)推动现场播报方式创新,顺应媒体融合趋势
全媒体环境加快推动播音主持工作环境和工作样态的革新,对播音主持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应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增强播报环节的现场感,如引入触摸屏、虚拟演播室、3D虚拟前景等技术手段进行棚内直播环境的营造,在以往“坐着播新闻”的基础上采取“站立式播报”以及AI合成主播等智能技术手段,有效提升现场播报效果;其次,由单一电视屏幕向“PC屏+移动终端”过渡,建立分散播报机制,并打造记者型主持人和评论型主持人,借此有效培育复合型主持人才,依托多屏传播效应拓宽现场播报影响范围,提升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最后,播音主持还应基于借力思维探索电视节目的一体化传播运作机制,由单一电视传播平台向“两微一端”拓展,形成集网络、矩阵、移动APP与传媒生态圈于一体的综合传播空间,借此拓宽电视节目的传播范围,扩大受众群体,提升电视节目现场播报效果及影响力[5]。
三、结语
在媒介生态变革形势下,当前电视台正逐步探索关于电视节目播报效果和呈现方式的创新路径,对播音主持的现场播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播音主持应聚焦市场发展环境和职业技能需求审视自身缺陷与能力的不足,端正现场播报态度,树立观众中心意识,强化自身基本功与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心理素质与临场应变能力,通过完善专项训练与案头准备工作熟练掌握现场播报技巧,并顺应融媒体工作形势进行现场播报方式和技术手段的协同创新,以便更好地提升电视节目现场播报效果,赢得观众的良好反馈与认可。
参考文献:
[1] 孙千雅.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现场能力和出镜技巧[J].环球首映,2020(3):73.
[2] 易油均.从“独白”到“对话”: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到移动新闻直播的叙事嬗递[J].新媒体研究,2020(3):95-97.
[3] 曹长亮.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如何做好新闻现场报道[J].记者摇篮,2020(4):123-124.
[4] 王小林.电视台播音主持人现场能力的提升路径试析[J].传播力研究,2020(34):97-98.
[5] 周繼明.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台播音主持的特点与能力提升研究:以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为例[J].新闻文化建设,2020(1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