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年文化交流活动为切入点对东盟讲好中国故事
2022-05-16樊婷婷
樊婷婷
摘要: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在对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仅仅依靠媒体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如今,青年群体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未来国际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成为了对外传播、对外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中国—东盟青年文化交流活动为例,探讨如何在对外传播工作中发动青年群体,变倾听者为讲述者,共同讲好中国故事的尝试。
关键词:中国;东盟;青年;友谊;对外传播
“讲好中国故事”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命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文化相通,有着源远流长的深厚情谊。在对东盟的传播上,广西具有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如何与时俱进,面对东盟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青年视角、青年交往作为切入点,能够探索出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青年群体的国际观对未来国际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青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也是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主体。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青年回信,指出“世界的未來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同时鼓励中外青年加强交流互鉴、增进相互理解、发展长久友谊,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东盟十国面积共449万平方公里,人口6.54亿(2018年),占世界人口比重升至8.7%,其中67%是15至64岁劳动适龄人口。东盟国家劳动力充足的优势突出,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之一。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9》报告预测,2020年东南亚11国(东盟十国及东帝汶)的年龄中位数是30.2岁,比世界的30.9岁还要低0.7岁。东盟国家中除了新加坡和泰国,其余8国的年龄中位数都比中国年轻6岁以上,老挝甚至比中国年轻14岁。
青年人口占主要比重给东盟各国带来了人口的红利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同样存在亟待面对的问题。有研究认为,东南亚是全球最年轻的地区之一,一些国家正面临“青年膨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即年轻人口越来越多,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1]进而有学者提出,我国应该重视在对外传播中充分考虑青年群体的力量。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青年间的友好交往对于未来国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2]
二、紧扣青年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受到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的影响,文化上有许多相通相似的地方,加上庞大的青年人口数量,成为民心相通建设的重要对象。什么是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既包括国家与国家的交流、政府与政府的合作,更应该包括普通民众之间的友好交往和情感交流。
在这一背景下,对外传播工作需从年轻群体的视角出发,以青年话题为切入点,设置青年群体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让东盟各国青年通过参与活动,沉浸式体验中国文化、感受中国变化,参与到中国故事的讲述和传播中,促进民心相通。
(一)深挖文化相通,讲述文化互鉴的青年故事
对外传播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采风是对外传播工作的基础,是促进中国与各国人民的文化融合、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东盟地区的众多国家,路途遥远,发展相对滞后,更需要外宣工作者增强脚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带着对人民群众特别真挚的感情,深入实际、深入一线,俯下身、沉下心,把“文化走出去”活动融入到国家外交大局之中,营造于我有利的周边舆论环境。
以广西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组织的澜湄“双城记”大型青年文化交流活动为例,导演团队远赴越南河内,与越南河内大学、越南河内大学孔子学院共同合作,举办“礼乐筑梦”越南—中国青年儒家文化交流活动。活动当天共有近300名中越青年学生在一起诵经典、品古曲、习乐舞,互学互鉴,增进友谊。导演组走访了中国与越南的儒家学者,将所了解的中越儒家文化交流落实在活动执行中。在“礼乐筑梦”越南站的文艺表演中,多个节目由越中两国青年共同完成。在古曲吟唱《阳关三叠》中,中国古琴演奏者一边弹奏,越南书法家一面书写越南喃字书法,实现了文化的互融。在越南官贺民歌体验环节,中国留学生和越南学生一起现场学唱越南官贺民歌,并共同表演,增进了文化的了解。在古风时装秀环节,越南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穿起汉服和奥黛,共同展示两国传统服饰之美。除此之外,越南外国语大学附中的高中生们还用汉语把古代学子学习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声律启蒙》改编成歌曲,用年轻人自己的方式来传承经典。在越南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用汉越词吟诵诗经名篇《关雎》。中越两国青年学生还一同诵读了儒家经典《劝学》,一起演绎了古典舞蹈。在越中两国传统文化体验区,两国青年们一起画脸谱、剪窗花、编中国结、写越南喃字书法。“礼乐筑梦”越南站活动真正成为两国青年间文化交流、互融互鉴、增进友谊的舞台。活动因丰富的内容,良好的寓意得到了各方的盛赞。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吸引了越南和中国多家媒体的报道。[3]
(二)增强眼力,发掘亮点,打造青年文化交流新故事
在以往的对外传播中,媒体往往是输出者的角色,而受众是接收者,信息的到达率和有效率难以统计。如何提升对外传播的效果,让接收者变为主动传播者,需要媒体开拓思路、积极探索。以广西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乐动东盟山海相约》新媒体短片为例,该系列新媒体短片紧紧抓住中国与东盟各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的特点,挖掘东盟十国在历史沉淀中积累的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结合时下青年人感兴趣的潮流音乐文化,通过系列音乐专题片的拍摄,展现中国和东盟国家音乐文化的互融互通及青年间的友好交往。20集系列专题片以音乐作为沟通友谊的桥梁,通过对东盟各国资深音乐人、文化专家、普通民众的跟拍采访,结合多种先进拍摄手段、创新拍摄内容,在音乐交流中巧妙融入东盟十国特色风物、传统民俗文化和青年潮文化,多重视角体现民间文化交流,在大格局中体现高立意。在这20集音乐文化专题节目中,众多的主角是中国和东盟文化交流的实践者与参与者。例如,在《阳光下的中柬友谊》中,中国歌手龙榕宇和柬埔寨歌手索昆·特拉玉为了完成同唱歌曲《澜湄友谊河》的任务,一同游览柬埔寨寻找灵感、培养默契。时值柬埔寨新年,两位歌手共同体验柬埔寨新年习俗、采访当地居民、同唱两国民歌,和当地民众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新年。歌声跨越语言,凝聚成友谊,表达了对彼此的温暖祝福。两位歌手携手站上柬埔寨马德望省青年新年演唱会的舞台,将中柬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化成歌声唱响,引发了全场观众的共鸣。在《占芭花开(老挝篇)》中,主角老挝著名歌手玛尼拉·苏万端曾多次到中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她通过音乐把老挝生动的民族文化带到了中国,也把中国人民的友好、包容带回了老挝。在节目中,她畅谈自己亲历的中老友谊故事,演唱老挝国民级歌曲《占芭花开》,用歌声展现了两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老挝青年一代对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和美好期望。在《歌声定格的友谊(越南篇)》中,中国青年歌手唐焯仪带着中国经典歌曲《茉莉花》以及自己的原创歌曲到越南,在越南会安古城沿着历史的印迹,探寻越南大街小巷中的中国元素与中越友谊故事,与当地青年人共唱中国歌曲,在歌声中美好的瞬间被定格,音乐见证了中越两国人民的美好情谊。
(三)活动走出去、中华文化走出去,用外媒力量讲述中国故事
在2019年1月广西广播电视台举办的“我们都是追梦人”中国—老挝青年建设者联欢活动,将活动的举办场地设在了正在建设中的中老铁路。中老铁路作为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中老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项目是中国和老挝务实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受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活动导演组将讲述中国和老挝两国青年建设故事作为主题,老挝青年建设者代表们带来了老挝民族风情歌舞表演,第三届中国梦·老挝情中文歌曲大赛中国组冠军、华裔歌手王志宸高歌的一曲《我们都是追梦人》让大家感受到了新时代青年建设者蓬勃的朝气,中国青年建设者代表带来的诗朗诵《因为同一个梦想》,倾情讲述扎根老挝的中国建设者为中老铁路建设默默奉献的情怀与担当。活动举办正值中国春节前夕,中老两国青年一起包汤圆、剪窗花、写春联,共同体验中国过年民俗。活动创新尝试了图片云直播,达到近万的浏览量。网易、腾讯、新浪、今日头条等193家中国主流门户网站均对活动进行了图文报道。老挝社交媒体平台大V以及老挝商业经济报也对活动进行了图文报道。充分利用国外青年群体中自带流量的意见领袖、网络大V、知名歌手等有广泛号召力的群体参与到活动中,也能更有效受到国外媒体及青年群体的关注,有效扩大活动影响力。在澜湄“双城记”青年文化盛典中,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青年实力唱将和人气歌手汇聚一堂,带来最原汁原味的本国民歌,融入时下年轻人喜爱的流行元素和潮流歌曲,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通过歌声将这份浓浓的新春祝福传递给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千家万户。本场盛典在老挝国家电视台、柬埔寨NICE TV电视播出,在网络上形成了热点话题。
(四)增强脑力,创新对外宣传方式,使东盟国家青年主动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如何提高对外宣传能力,全面客观地向全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智慧、中国故事,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外宣工作面临的重大使命,同时也是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做好新时期的外宣工作,就要求从各个项目的策划开始,树立“创新外宣”的理念。以广西广播电视台澜湄“双城记”中泰青年街舞交流活动为例,活动以“街舞”为主题,打破传统惯例,创新交流形式,邀请了来自中国广州、泰国曼谷两个城市的明星街舞导师及街舞爱好者,以舞会友,分享街舞乐趣,演绎不同的街舞文化,进而增进两国青年的交流和了解。在国际上,街舞一直是极具年轻化符号的青年流行文化,随着近年来舞蹈网综的火热,更多的中国青年爱上街舞,街舞的国际间交流也日益增多,通过这样潮流、创新的交流方式,活动吸引了上百位街舞爱好者参与,其中,来自广州的泰国街舞爱好者就有60多位。除了街舞爱好者,驻足观众近千人。活动结束后,不少参与活动的泰国青年朋友纷纷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发布活动内容、分享活动片段,成为中泰青年友谊故事的参与者和讲述者,在网络上形成了热点话题。
随着“Z世代”青年群体的崛起,如何将对外传播的话题与他们热衷的新媒体文化进行有效结合,并借助其跨国界、跨文化的特征快速打通全球文化和地域差异的壁垒,着力中国故事的年轻化将成为未来对外传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双城记”柬埔寨—中国青年环保文化交流活动中,导演组选择了青年普遍关心的环保话题作为切入點。在活动当天,中柬两国青年学生代表和柬埔寨文化专家一起乘船考察湄公河,了解沿岸环境保护情况。文化专家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讲述中柬两国传统友谊及近年来的环保建设成果。随后,中柬两国青年学生湄公河畔发起环保倡议,共同种下一批红木树苗,共建“柬埔寨—中国友谊树园”,苍翠的绿树象征着中柬两国友谊如绿树常青。当天的活动受到了多家国外媒体的关注,对活动实况进行了直播,不少国外观众在直播页面对活动进行了点赞和留言。
三、结语
当前,媒体传播已进入“微时代”,要适应“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善于运用国际语言,及时掌握网络语言,积极开拓“网络外宣”新平台,树立全民外宣理念,积极利用“外媒外力”进行对外传播。在加强我国外宣媒体的社交平台账号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外知名社交媒体广泛传播中国观点,在网络舆论场中放大中国声音。国家形象的塑造除了在官方渠道宣传的同时,来自民间、社交媒体中反映出来的民意、民心、人民风貌会让中国故事的讲述更为有血有肉。但是在海外社交媒体,我国的社交媒体品牌影响力有限。为了弥补这一现状带来的传播不足,应该充分考虑我国广大留学生、华人群体及各国青年群体的力量,通过不断创新的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他们参与到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国故事的讲述中。与国内的青年群体相比,留学生及海外华人华侨没有语言和表达方式的障碍,对国外社交媒体的使用更为熟悉,他们从自身经历和视角去表达更为真实、易懂、可信,成为官方媒体讲述的有效补充,让中国故事增添了鲜活的“烟火气”。对于广大媒体来说,应该广开思路,抓住国际社会聚焦中国的有利时机,树立自信外宣、创新外宣和全民外宣理念,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益波.东南亚“青年膨胀”现象及其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5(3):113-119.
[2] 孙美娟.凝聚国际传播“Z世代”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2-18(002).
[3] 刘晓燕.构建“四力”,用互联网思维讲好中国故事[J].青年记者,2018(9):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