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经济2021年主线梳理与2022年趋势预测(资产篇)

2022-05-16张锐

对外经贸实务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宗商品数字货币

张锐

摘要: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为头部阵容,大宗商品价格在过去一年中出现了十分凌厉的上涨,但黄金、白银等风险资产却并没有同步跟進,相反年度内还小幅收跌,不过,作为新的风险资产品种,NFC则出尽了风头。此外,围绕着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与推进,全球范围内主要经济体已出现竞争格局,而在私人数字货币的管控上,各国政府则表现出了差距明显的态度分歧。

关键词:大宗商品;风险资产;数字货币;传统能源;NFC;比特币挖矿

宽松货币政策尤其是美元流动性的泛滥必然跟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规律在过去一年中得到了非常饱满的体现,而在原油、天然气以及煤炭等价格的大幅飙涨之下,不仅通货膨胀日益升级,而且出现地区性的能源危机;同时作为对冲通胀的有效品种,黄金得到了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增持,但作为避险资产,黄金的相应特性也因宽松货币政策并未出现实质性收敛而被稀释,因此2021年也未有靓丽的表现;与此同时,法定数字货币也在各国央行的推动下正在稳步进行,许多国家作用于私人数字货币的风险管控在不断加强。

十、大宗商品的清点与盘点

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力量的提振,加之美元流动性泛滥的驱动,2021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整齐划一地上演了一场超级大牛市,在原油这一最上游资源的带动下,无论是能源价格,还是非能源价格,无论黑色系商品,还是非黑色系商品,不管是工业品原材料价格,还是粮食以及各种农产品价格,小则创出近数年的阶段性新高,大则突破历史最高纪录。而大宗商品普涨的生态,不仅加重了企业的采购与生产成本,而且作为生产资料价格的PPI也必然传导了CPI身上,进而催生与加剧通货膨胀。

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被称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三大化石能源,尽管不少的主要经济体都在过去一年加大了碳减排的力度,但依然没能摁住这三大能源的昂扬向上气势,其中布伦特原油在2021年从51.50美元开盘,全年虽然有多种因素扰动出现偶尔的下蹲与歇息,但总体趋势是奋力向上,12个月中只有三个月收出阴线,而且年内自三年来首次突破每桶80美元的水平,年度涨幅高达50.46%,并创过去7年来的新高;同样,纽约NYMEX从年初48.40美元开盘后不知疲倦地一路走高,全年大涨55.50%并登至七年来的最高价位。

作为一个铁定规律,原油价格的上涨必然带动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在2021年得到了空前强化。从全球来看,美国和俄罗斯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两国产量占到了全球的40.3%,但同时美国和欧洲又是两个最主要的天然气消费国,消费占比为36%,也就是说美国的天然气绝大部分要满足自己,出口微乎其微,相应地,欧盟的天然气的进口来源则基本依靠俄罗斯。但问题的关键是,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21年全年全球天然气供需缺口达60亿方,而欧洲又由于受到极端天气和风力不足的影响,对天然气需求迅猛增长,价格于是具备了最重要的扬升基础。

其实,除了需求拉动价格上涨外,天然气作为重要能源在运送配置过程中所牵涉的利益关系十分诡秘而复杂。尽管过去一年中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同样创出了10年的新高,但为了制裁俄罗斯,美国一直在阻挠“北溪-2号”这一俄罗斯对欧盟的最主要输气管道的使用,而且因为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恶化,德国对“北溪-2号”的认证程序被迫停止,等于就是该条通道悉数关闭,虽然还有亚马尔·欧洲等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的交付管道,但运力都十分有限,西向天然气流量压减之下,本已受强大需求拉动而飞升的欧洲天然气价格更如同坐上了火箭,当地的天然气价格不断地刷出历史最高,乃至因为天然气价格的飙升在欧洲引发了少有的能源危机。数据显示,欧洲电力部门是天然气的最主要消费大户,伴随着天然气价格的飙涨,欧洲绝大部分地区电力价格也创出纪录新高,除波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外,所有欧洲国家电价升至每兆瓦时300欧元以上,其中德国国内电价达到每兆瓦时431欧元,历史上前所未有。

再看煤炭价格,过去一年中焦炭与焦煤主力都很少停止上行的步伐,其中焦炭在前一年大幅飙升51%的基础上,2021年再度发力拉升4.62%,而焦煤高达36.05%的升幅更是与前一年可以平起平坐。虽然动力煤价格在各种行政力量因素的作用下在2021年最后一个季度出现了连续回调,但全年涨幅依然收出了一根长上阴阳线,同时全球动力煤期货合约价格也摸到了1982点的最高历史点位,相比于全年666的开盘点位,产生的最大涨幅为298%,远远超过了同期原油和天然气的上涨幅度。

不得不指出的是,围绕原油价格的上涨,过去一年中生产国与消费国、出口国与进口国、OPEC与OPEC+之间一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博弈。油价的上升无疑对于作为生产国和出口国的OPEC十分有利,它们自然乐见其成,但全球许多国家尤其是作为原油需求最主要消费群体的发达经济体与此同时要接受从生产到消费各个领域成本上升的挤压,世界经济的复苏脚步因此可能放慢,对此,作为OPEC与OPEC+核心成员的沙特和俄罗斯在2021年中也曾多次联合产油成员国增加产量,但由于增幅太小最终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对此,美国撮合日本、韩国、印度与英国一起采取了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的行动,其中美国释放5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印度释放500万桶,英国释放150万桶,日本释放420万桶,韩国释放346万桶,但同样对油价的抑制效果并不明显。

除了联合起来打压油价外,不少国家还另外采取了超常行动,其中韩国做出了暂时将燃油税创纪录地削减20%的决定,税减品种涉及汽油、柴油与液化石油气(LPG);与此同时,韩国政府还将液化天然气的进口关税从2%降至0。同样,法国政府也宣布对天然气价格实行限价,通过大幅减税对电价上涨上限进行控制;意大利政府则拨款数十亿欧元,作为补贴发放给相关企业。另外,为控制通货膨胀,苏丹过渡政府宣布取消汽油和柴油补贴。不仅如此,出于抑制煤炭价格,中国政府在严查资本恶意炒作动力煤期货的同时,还限制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在动力煤期货合约上的单日开仓交易量,并放开高能行业电价20%涨幅的控制。

值得关注的是,在油价一路走高的同时,世界上第一个穆尔班原油期货交易所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最大的酋长国阿布扎比宣布成立。除了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出面站臺外,英国石油、加德士、中石油、壳牌以及道达尔等全球最大的九家能源公司和贸易商也集体入伙穆尔班原油期货。无疑,作为中东地区的重要的原油期货交易平台,穆尔班原油期货直接巩固的是阿联酋作为能源中心和领导者的地位,但其实也是石油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走向进一步博弈的象征。

还需指出的是,历来与石油、天然气、煤炭三大化石能源价格保持同步的其他有色金属在过去一年中自然也没有放慢前行的步伐,其中因为全球铜库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铜价在2021年创下了1.07万美元/吨的历史最高纪录,全年收获的涨幅也高达26.74%;与此同时,伦敦市场铝价13年来首次达到3000美元/吨的位置,全年往上升涨26.7%;另外,因作为全球最大锌冶炼企业之一的比利时Nyrstar宣布减产50%,直接引爆了全球锌价格一举突破了四年来的最高点,最终在需求力量的拉动下锌价格刷出了十四年来的最高。

稀有金属品种的价格更是涨幅惊人。全球新能源汽车革命风起云涌,作为锂电池重要材料的钴获得了非常寻常的商业牵引力,全球最大期货和期权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在推出了钴金属期货的基础上,2021年又推出了氢氧化锂期货,更强化了市场对钴的重视程度,过去一年钴价三年来首次占到30美元/磅的价位,全年涨幅也高达37%;同样,作为世界上最稀有的贵金属之一,钯每年的总产量不到黄金的8%,而且2021年全球钯的供应缺口约多达100万盎司,供应短缺带来的压力直接将2021年的钯价推到了历史的最高位。

十一、风险资产的动点与焦点

从投资金融学上讲,风险资产的含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产具有避险的属性,也就是当宏观经济或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该资产作为资金的“避风港”的身份而出现,此时资金的选择当然是一种被动性行为;二是资产具有保值增值的特征,也就是可以规避或者对冲通货膨胀,此时资金的选择则是一种主动性行为。当然,任何一个投资选择行为都可能出现两种叠加的环境与场景之中。

黄金无疑是满足以上特征的最主要资产。一方面,黄金没有信用风险所侵扰,即不会受到任何国家的经济政策抑制而发生贬值,而且黄金非常耐用,性质格外稳定;另一方面,黄金与主要资产类别的相关性相对较低,将其纳入投资标的可以分散投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甚至在传统资产遭到损害的情况下,黄金依然还能保持其价值。另外,作为一种市场性很强的贵金属,黄金价格往往与美债收益率存在直接关系,即美债收益率上行会起到打压与抑制黄金价格的作用,除此之外,各种需求力量也成为了影响黄金价格的最重要因素。

由于过去一年通货膨胀的蔓延与升级,黄金得到了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集中吃进与收储,根据IMF的统计数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年度黄金储备增加了26吨,战略黄金持有量升幅达20%至153吨;波兰央行年度购进黄金23吨,目前的黄金持有量升至230吨,位列世界第23位;印度央行一年增加黄金储备71吨,总黄金储备达到748吨;哈萨克斯坦一年共计购入6吨黄金,总黄金储备达到403吨;俄罗斯央行一年多次购入单位为3吨的黄金,总黄金储备达到2302吨。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各国央行对黄金的储备增加了333.2吨,比同期5年平均水平高出39%,全球官方黄金储备超过3.6万吨,为31年来最高水平。

不过,各国央行对黄金的增量购入并没有换来黄金价格的上行,最多只能说减弱了黄金价格下跌的幅度。由于美联储收缩货币政策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美债收益率也出现了显著的上行,在全球经济复苏趋势日益明朗以及股市与债市齐展牛市气象的前提下,资金的避险需求减弱,最终令黄金价格承压,全年出现3.41%的下降,而与黄金历来同为姊妹关系的白银价格同样在2021年重挫11.57%。基本原因是,根据咨询公司MetalsFocus编制的报告,白银供应量已从2020年的9.762亿盎司上升至10.56亿盎司,2021年供应过剩2330万盎司,且为连续第六年供应过剩。

NFT应当是2021年中出现的风险资产新品种。NFT全称为Non-FungibleTokens,学名叫“非同质化代币”。不同于比特币、以太币等原生币,NFT属于代币形式,也就是代表的是一个物品,而且不能分割、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因此,不像比特币等可以映射任何物品的价值,即成为任何东西的等价物,NFT则只能映射一种资产,也就是任何一个NFT所代表的只是一种东西,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NFT。从NFT所代表的物品的唯一稀缺性而言,它具备了风险资产的特征,而且许多情况下NFT所代表的都是一些古董文物、稀世藏品等,因此也具有收藏性与增值性,从而进一步佐证了其风险资产特性。

NFT诞生于一个名为Crypto kitties(迷恋猫)游戏项目,Cryp tokitty是虚拟猫,最新价值已炒到10多万美元,2021年NFT从猫身上成功破圈,蔓延到体育文娱、艺术时尚以及时政新闻等领域,代表性的事件有美国平面设计师比普尔用5000张图像拼成的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作为NFT艺术品在佳士得拍卖行拍出了6930万美元成交价,创下数字艺术品交易的最高记录;推特CEO杰克·多西在2006年发布的首条推文“justsettingupmytwttr”也以NFT形式卖出,成交价格250万美元。作为全球最著名的艺术品拍卖行,佳士得2021年共售出逾100件NFT作品,成交总额接近1.5亿美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NFT成交额超过270亿美元。

NFT的火爆实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经济出现以前,大部分资产均以实物形式存在,但在互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的牵引与支持下,万物从线下走到线上,通过数据化后转化为数字形态;而NFT非同质化、不可拆分的特性说明,创建了NFT就等于拥有资产排他性的占有权,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因此获得了强有力保障。看得出,NFT其实起到了连接现实世界资产和数字世界资产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对于文化艺术类资产而言,NFT的赋能效果最为显著。

从产权方面讲,诸如影视、文字以及文物和绘画作品都极易被仿制与抄袭,并且互联网技术使得这些作品的复制更为简易,从而对相关知识产权的伤害也更普遍与更严重。但是,NFT的数字作品具有唯一性,作品真实性也通过区块链共识机制得到了认证,等于就是给数字化作品刻上了一个唯一的原生符号,即便有人进行了复制,也不能代替原作品。正是如此,对于作品原创者来说,再也没有被赝品折磨的烦恼。而对于数字作品购买者而言,任何数字作品都带有原创者的数字签名或者特定符号,并且不可更改,购买NFT作品,等于就是获得了资产不可篡改的所有权记录,最终实际到手的交易物品自然就没有是否真伪的忐忑与担忧。

从价值实现看,NFT以数字化更新了作品的价值表达形式,从而让知识产权获得了更为充分与更为快捷的变现渠道。创作者不仅可以突破线下时空限制,在更宽泛的互联网世界找到更多的作品购买方,并通过拍卖叫价机制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区块链“去中心化”机制作用下,内容生产方可以绕过中间商直接与需求方发生交易,由此将过去因渠道消耗的价值归还创作者,以激发出更大的创新。不仅如此,NFT允许作品原始创建者在每次滚动交易时获得销售价格10%左右的收益,由此完全改写了知识产权的传统交易模式。

不过,越是快速壮大的市场,愈会给人留下肥硕过度与营养不良的担忧,其身上所显露出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一方面是价值确定问题。理论上说,NFT的价值由其所映射的资产价值所决定,但因NFT代表的又是独一无二的非标准化资产,而对于非标准性资产的估值,往往并没有可以运用的统一尺度,由此使得NFT价值很难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估,其价格自然也就难以形成,实际过程中也会发生价格脱离价值的现象,尤其是当资产价格因NFT的人气而变动时,其脱轨程度可能就更加离谱。另外,NFT用加密货币交易,而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又非常剧烈,从而必然使得NFT的价格带有超高的不稳定性,进而加剧NFT价格背离资产价值的强度。另一方面泡沫堆积问题。除了少数人购买NFT资产是为了取得物品所有权从而便于自己欣赏收藏或使用消费外,众多的买家都是出自对买品的炒作以求牟利的商业动机,而且绝大多数NFT也只有通过不断地转手炒卖才能让价格升得更高,在这种投机氛围笼罩下,一个NFT的价格已经不再取决于所投射资产的价值与稀缺性,而是流通中的转让次数与频率,只不过是这种“击鼓传花”游戏可能因流动性枯竭而终止,也可能因泡沫吹得太大而破裂。

十二、数字货币的布点与奇点

围绕着数字货币这一全新的问题,过去一年来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以及市场力量始终在私人数字货币与法定数字货币两条轨道上展开激烈的对话与博弈,总体格局是对待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人数字货币方面,各方表达出了十分巨大的态度分歧与认知差别,而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开发与应用,官方基本上在价值认可上达成了肯定性共识,并且实际过程中各国所展开的竞争也在不断升级。

在2020年最后一天突破2.9万美元/枚之后,2021年首日比特币便以上涨1.01%收盘,至3月上旬史上首次突破6万美元/枚大关,到4月份比特币价格升至6.5美元/枚最高位置后开始下跌,年终虽然一直在4.7万美元/枚的位置上下移动,但全年比特币依然上涨160%以上,年度涨幅超过了全球股市中90%以上的股票。之所以比特币逐步走高,不仅仅是因为其背后凝结着区块链、云计算等多种高大上的技术支撑物种,更重要的是物以稀为贵。

数据显示,2021年距离第一枚比特币的诞生已过了12年,总量为2100万枚的比特币有约1890万枚被开采出来,也就是说比特币全部供应量的90%已被开采,根据比特币减半计划,剩余10%比特币的开采需要花费将近120年的时间,相比目前每开采一个区块比特币矿工可以获得约6.25比特币,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下降一半。另外,由于20%的比特币已经“丢失”,因此可在公开市场上流通的比特币数量永远也无法达到2100万枚。

不过,对于以比特币、以太坊等最为组合阵营的私人数字货币,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过去一年中已将其列入银行资本中的最高风险类别,风险增加权重升至1250%。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认为相当多的虚拟货币公司未能满足英国的反洗钱要求,并警示投资虚拟货币会承担非常高的风险。伊朗则直接发布挖矿禁令严打加密货币,而纳米比亚的唯一法定货币发行机构BON公开表示不承认、支持和推荐公众持有、使用和交易加密货币。同样,印度政府准备推出加密货币监管法案,禁止除个别情况外的所有私人加密货币。此外,土耳其央行也明确禁止使用加密货币和加密资产进行交易,而韩国则计划对加密货币征收20%的资本利得税。不仅如此,中国监管当局始终对虚拟货币交易保持高压状态,过去一年中先后在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等省份纷纷清退了有近十年历史的比特币矿场,中国作为世界“挖矿中心”的地位自此不再。

当然,也有不少对比特币等表示比较友好的国家。新加坡金融监管局不仅向符合监管条件的虚拟数字企业发放了相关牌照,允许合规的加密货币业务开展,而且新加坡政府基金直接参与了加密货币领域的布局,与此同时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银行也不断向加密货币领域进军,建立起了为机构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提供交易平台服务的加密资产交易所。另外,乌克兰议会批准了一项虚拟资产法案,建立了虚拟资产市场运作的法律框架,并明确将虚拟资产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予以合法化;不仅如此,过去一年中埃及中央银行允许当地银行在其监督下发行数字货币,用于移动支付服务,其他个人或实体也可使用数字货币进行支付操作,并且此类数字货币可兑换成埃磅现金,并与埃镑等值。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达七年的努力,由双子星交易所的所有者Winklevoss兄弟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发行比特币ETF的申请在2021年得到放行,意味着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可在证券交易所直接交易比特币ETF,此举对于私人数字货币是一次质的突破。

商业层面对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货币的推进在过去一年中表现得格外积极与亢奋,除了摩根士丹利、富达投资等紛纷推出比特币ETF产品外,加密货币交易平台Coin base也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成功上市,同时全球最大的数字币交易所币安交易所推出股权代币,特斯拉以币安发行的BUSD币在币安所上市交易,所有币安交易所用户可以购买BUSD币作为通用货币。与此同时,借鉴推出比特币期货三年的成就与经验,CME在2021年推出以太坊期货,而且正式上线了名为迷你比特币的期货产品。除此之外,美国退休账户401K对比特币敞开大门,一些401k提供商允许员工将加密货币添加到投资组合里,其中包括比特币等50多种代币,而日本约70家企业也联合测试数字货币“DCJPY”,计划联盟成员使用一个共同的平台来加快公司之间的大额转账和结算。另外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现象是,2021年全球风险投资基金向私人数字货币投入的资金高达300亿美元,比以往历年的总和还要多,其中1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融资交易也创下了新纪录,总额达到约72亿美元。

与私人数字货币相竞速,法定数字货币(CBDC)的开发与应用在2021年中也进入快道,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央行对CBDC的关注度也大幅提升。据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已有86%的央行正在积极研究CBDC的潜力,60%的央行正在试验这项技术,14%的央行正在部署相关试点项目,而在全球法定数字货币的浩大国家阵营中,过去一年萨尔瓦多的举动无疑是最具轰动性的国际金融大事。

萨尔瓦多在2021年不仅正式宣布将比特币作为法定数字货币,该国因此成为全球首个比特币法币化的国家,而且萨尔瓦多国会批准通过了总规模为1.5亿美元的比特币信托基金,资金来源为财政部预算提供,并由萨尔瓦多国家开发银行负责管理,且上市以来该基金已获得超过400万美元的收益;不仅如此,萨尔瓦多政府宣布在本国建造世界上首座“比特币城”,以吸引外资,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成本估算为30万比特币左右;不仅如此,萨尔瓦多还发行了世界首支比特币主权债券-“火山债券”,其中融资所得的一半资金转换为比特币,另一半用于“比特币城”的建造。为了方便本国民众使用比特币,萨尔瓦多国政府在全国安装了200台具有数字钱包功能的比特币自动取款机,该钱包预装了价值30美元的货币,允许将加密货币兑换成美元并在没有佣金的情况下提取。

萨尔瓦多将比特币的法币化的行为得到了不少国家的追随,其中古巴已开始将岛上使用的加密货币合法化,巴拿马、乌拉圭以及乌克兰等国的立法者也提出了类似私人数字货币法币化的立法条例,但对此国际金融监管机构表达出了法律上的担忧,除了比特币波动带来的经济风险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表示比特币成为官方货币可能会让一些国家更容易进行洗钱和其他非法金融活动。

相对而言,一些主要经济体在法定数字货币上迈出的步伐则比较稳健。美联储除了与麻省理工学院展开合作,以认真评估数字美元的可行性以及对金融系统包容性的影响和潜在安全威胁外,过去一年中还正式启动了纽约创新中心,与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进行战略合作,以加速数字美元的推进过程。与此同时,英格兰银行和英国财政部联合成立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工作组,协调开发央行数字货币的相关探索工作,而瑞典央行也在通过商业银行测试本国数字货币e-krona。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早进行数字货币研究的国家之一,而且2021年数字货币的试点应用风生水起。不仅中国人民银行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联手在北京成立了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为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做准备,而且试点模式也从原来相对独立的“單地试点”转为多地联动的“区域网试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由此成为了数字人民币试点的集群地,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数量至2021年底超过350万个,涵盖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政务缴费、税收征缴、补贴发放等领域,开立的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累计交易额达到620亿元。

猜你喜欢

大宗商品数字货币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外金融领域应用动态
英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框架及其启示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搭乘“大宗商品”快车不可不知的四点
宁波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建议
宁波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我国金融机构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的措施建议
美国货币政策与中国物价水平关系的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