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在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中打造幸福河

2022-05-16朱小飞,董敏,张瑜洪

中国水利 2022年8期
关键词:防洪河道河流

红白相间的健身步道沿着河流蜿蜒延伸,河道两岸生机盎然,美人蕉、灯芯草、芦苇等水生植物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放眼望去,河水碧波荡漾,水鸟穿梭飞翔。作为历史文化名河,秦淮河经过 整治后焕发新颜,一派水绿相生、亲水休闲的景象。

如秦淮河一样,按照“幸福河”理念建设的一条条示范工程,正在江苏省各地越来越多地呈现。近年,江苏省以幸福河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在不断提升区域防洪排涝标准的同时,优化了沿线水生态环境,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新理念、新方向,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治河治水

治水关系民生福祉,兴水关乎长远发展。近年,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系统治理、生态优先的治水理念,贯彻到水利重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推动工程建设由防洪、排涝、灌溉功能为主,转向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利用河湖的连通性和水体的自净功能,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措施,加大水土保持建设力度,合理利用河湖生态空间,全力打造安全可靠、引排顺畅、环境优美、惠泽民生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 秦淮河南京江宁区段

中小河流治理是防洪保安的民生工程。江苏省水利“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治理中小河流98 条,规划治理河长2206km,投资约114 亿元。

>徐州郑集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我们将围绕幸福河建设,高质量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坚持生态优先,加快生态修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涉水问题,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亮丽风景线、宜居水环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局局长蔡勇对此感言。

古山河是洪泽湖周边区域重要的排涝、灌溉河道,自1998 年以来一直未进行疏浚改造,河道防洪除涝标准低,沿线生态环境差,近年发生多次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严重影响沿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更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薄弱环节。

> 淮河入江水道淮安金湖段

>新孟河常州市武进区段

> 泰州中干河

> 连云港东盐河河滨公园

2020 年,宿迁市启动古山河治理工程,开始以提高防洪除涝标准、恢复生态为抓手,以创建“幸福河”为目标,彻底改变古山河以往堵、脏、乱的面貌。

通过河道疏浚、堤防加固、堤防截渗等措施,古山河已达到10 年一遇排涝标准、20 年一遇防洪标准,工程排涝受益面积12.10 万亩,保护农田面积7.20 万亩,保护人口11.5万人。不仅如此,工程实施全段河道水土保持措施,大大提升河道沿线水生态环境,改善了河道水体水质。古山河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局部区域有野鸡、野兔、野鸟等出现,水中鱼类变多,白鹭等野生鸟类也频频落户河滨。

如今,围绕古山河,属地正在形成水文化传承和特色产业格局。利用古山河水生态资源,结合洋河新区酒文化特色,宿迁正在进行“中国酒都”核心区建设,规划打造生态客厅和生态产业示范带,规划建设酒文化展示核心区、特色田园林果区和生态农业区三个生态功能区,进一步释放地方发展潜力。2021 年12 月,古山河治理工程获评江苏省幸福河道建设示范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建设成为集防洪除涝、生态廊道、乡村振兴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系统治理、生态优先,中小河流治理综合效益显著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南通市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泊流淌着春日的生机与活力,河湖两岸处处绿柳如丝,大片绿油油的草坪青翠欲滴,彰显勃勃生机。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江苏践行系统治理、生态优先思路,充分发挥水利综合效益,把防洪除涝与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农村水利有机结合,实现工程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在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审批前,江苏坚持“一河一策”,会同地方政府、水利部门和设计、咨询单位,梳理河道具体功能、效益特点,调研工程现场,明确治理方向及措施,以此在前期工作及项目审查审批中贯彻系统治理思路,实现一条河一个治理方案。

南通市圩角河整治工程全长43km,北起海界河,南接浒通河入江口段。南段着力打造海门城区亲水河滨绿化广场和河畔亲水平台。北段围绕“一河一景”打造示范样板,护岸形式主要采用仿木桩结构生态护坡,生态带后布置大石稳坡作为景观点缀,坡面种植草坪、灌木和乔木等,形成生态拦截带;护坡较陡的岸线,生态袋后布置钢筋混凝土仿木桩进行防护。

圩角河整治工程是南通市中小河流治理的一个缩影,也是2021 年江苏省示范样板工程之一。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局系统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组织开展示范工程评定,在提升工程防洪、排涝、灌溉等效益的同时,综合推进河道畅流、湿地积存、林草涵养等系统治理,不断提升治水的系统性、协调性,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在常州市武进区,永安河整治工程在发挥工程防洪排涝效益的同时,同步整合、提升河道两岸绿化生态景观,重新梳理、定位城市水景脉络,构建“生态之河,绿色长廊”。该工程在河道整治上摒弃常规工艺,采取玻璃纤维插销连锁块和填充块石方式构成挡墙,既满足传统水利挡墙防汛安全的要求,又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生长,促进水域生态的良性循环。

“永安河整治工程将促进武进区运南片‘三横三纵’引排水骨干水系的建成,通过拓宽洪涝水外排出路,提高区域防洪除涝能力,将永安河武南河以北防洪标准提高到100 年一遇,武南河以南防洪标准提高到50 年一遇,除涝标准为20年一遇。”武进区水利局总工程师恽文荣如是说。

> 无锡伯渎河景观

>徐州黄河故道

> 南京浦口区城南河晨晖

美丽、宜居,走进苏南苏北,治河让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走进苏州市浒光运河高新区段,绿满眼帘、两岸青翠,阳光明媚、山清水秀。昔日的树山村经过生态治理,已经成为亲水休闲的生态田园。

系统治理后的中小河流,不仅提高了区域防洪排涝标准,改善了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而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带动了沿线经济增长,水利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不断上演。

洑西河位于宜兴市南部山区湖㳇镇,是一条重要的排水河道,河道全长15km。中小河流治理给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新鲜气息。湖㳇镇围绕洑西河打造特有的“深氧界”旅游品牌,以“一镇四村一区”的度假旅游格局为目标,形成集休闲、度假、健身、茶道、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小镇,倡导健康、快乐的旅游文化体验。目前民宿经营户发展到60多户,年接待游客约50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000 万元。

徐州睢宁县境内黄河故道全长69.5km,因河道年久失修且淤塞严重,加之黄河故道存在洪水出路不足、水资源匮乏、管理设施薄弱等顽疾,曾对沿线百姓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徐州通过开展黄河故道干河治理工程,极大提高了黄河故道干河的防洪排涝能力,不仅解决了历史顽疾,还有力改善了沿线地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加蓄水1500 万m3。同时,当地政府将沿岸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现代农业、美丽村庄等有机串联起来,沿线地域建设多处景区,把旅游理念融入故黄河综合开发,实施农业提升工程,建设优质稻麦示范区、优质果示范区,加快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步伐。大家腰包鼓了,干劲满满,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日子也一天比一天红火。

无锡市伯渎港全长27.28km,是我国历史上开凿的第一条人工河流,具有3200 多年的历史。无锡市通过对伯渎港及其主要支流以及沿岸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新建生态驳岸,开展以水生植物种植为主的生态修复工作,新建滨水防护绿地,重建植物群落,恢复河道原有的生态体系。与此同时,无锡市以“梦回伯渎,七里画廊”为愿景,将泰伯文化贯穿始终,如今富有文化特色又舒适宜人的沿河风光带吸引了大量游客。

幸福河建设得到人民群众广泛认可:“以前河里有很多垃圾,现在河道疏通了,水干净了,空气清新了,河道周边成了大家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猜你喜欢

防洪河道河流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城市道桥与防洪》杂志公益广告
夏季防洪防汛
02 中老铁路:“搜山”小分队日行万步备战首个“防洪大考”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河流
河道里的垃圾
流放自己的河流